中國機長觀后感作文600字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機長》還在專家幫助下搭建了一架1:1還原A319的模擬飛機。雖然被杜江爆料拍攝期間壓力大到頭發都白了,劉偉強坦言有多方支持,自己有責任拍好這部電影,“這是一個歷時三十多分鐘的真實事件,我要怎么把它展現為一個兩小時的電影,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中國機長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中國機長觀后感作文600字(精選篇1)
“在萬里高空的險情中如此從容,別問怎么做到的,每一個傳奇背后,隱藏著堅守和執著。”——3U8633航班機長劉傳健
《中國機長》(The Captain)是由劉偉強執導,于勇敢編劇,李錦文監制,張涵予、歐豪、杜江、袁泉、張天愛、李沁領銜主演,張雅玫、楊祺如、高戈主演的劇情片。此片根據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成功處置特情真實事件改編:機組執行航班任務時,在萬米高空突遇駕駛艙風擋玻璃爆裂脫落、座艙釋壓的極端罕見險情,生死關頭,他們臨危不亂、果斷應對、正確處置,確保了機上全部人員的生命安全,創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跡。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這是古時候人們對于飛翔的期待。飛上天從古至今都是人類的夢想,如今人們再也不用借著鳥兒翱翔藍天,飛機的出現讓人們夢想成真。雖然飛機的應用越來越普遍,但是因為各種不確定的因素,飛行依然是一項挑戰,穩定中的意外總會不期而遇。
機長,一個熟悉卻又陌生的稱呼。每一架飛機上都會有一個機長,我們乘坐飛機時都會聽到機長的名字。可是,對于他們的了解,我們僅僅止步于稱呼。雖然之前的《沖上云霄》讓觀眾們了解到了航空飛行員,可是談情說愛的戲份讓機長和乘務員的工作變得寡淡。這部電視劇讓我們看到了機長的帥氣和乘務員的優雅美麗,卻沒讓我們看到他們背后的堅守和執著。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機長,一機之長,他所擔負的不僅僅是一個令人尊敬的稱呼,更是生命的守護。什么是英雄? 我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會想到電影中那些飛天遁地無所不能的超級英雄。他們亦或因為奇遇有幸獲得了超能力,或是擁有超越常人的大腦。可是,今天我相信說的英雄是機長,一個用堅守和執著拯救生命的機長。
5月14日,重慶飛往拉薩的川航3U8633航班如往常一樣正飛躍青藏高原,在9800米的高空巡航,駕駛艙副駕駛側的右擋風玻璃毫無征兆的爆裂,脫落。 駕駛艙瞬間失壓,能擊穿耳膜的狂風灌進,氣溫驟降到零下40攝氏度,人在這種狀態下根本無法生存,而兩位飛行員當時還穿著極其單薄。飛機的儀表盤都已被狂風掀翻,副駕駛員半個身子更是被吸出窗外還好安全帶將他拴在了機內。“冷風如利刃,凜凜狂風折”,在這種危機之下,機長劉傳健依然保持了極端的冷靜,成功讓飛機備降成都雙流機場,機上119位乘客安然無恙。這就是英雄,他不是“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英雄,也不是“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的英雄,他是“狂風利刃艱難險,定護生命備周全”的英雄。他用自己的堅守和執著,守護了119條生命。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中國機長》為了還原這個真實的故事,劇組不僅1:1造了一個模擬飛機,還輾轉重慶江北機場、成都雙流機場、拉薩貢嘎機場實地拍攝,記錄機場的繁忙景象和旅客的出行百態。為了拍攝副駕駛被狂風吸出艙外的情景,拍攝現場使用了6個巨大的鼓風機,風力大概八級,吹得演員差點飛起來,而飾演副駕駛的歐豪甚至被吹得面部皮膚過敏。《中國機長》不僅是一部優秀的商業電影,那些商業片該具有的元素:緊張點、爆點、淚點,它一個不少,甚至豐富。可是“文以載道,歌以詠志”,除了影片應有的外殼,《中國機長》還將一種精神、一種堅守的內核展現給了觀眾,我想這才是這部電影的初衷,還原真實事件,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讓觀眾真正感受到“中國機長”的魅力。
“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對付萬分之一的隱患。” 111分鐘的電影,119條鮮活的生命,是中國民航人對生命的敬畏和執著、是對規章的敬畏和執著、更是對責任的敬畏和執著!這就是中國機長,這就是中國堅守!
中國機長觀后感作文600字(精選篇2)
作為國內首部真實事件改編的民航題材影片,《中國機長》為觀眾呈現一部展現中國民航奇跡事件的超級大片!《中國機長》是根據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事故改編,在風擋玻璃突然爆裂,駕駛艙瞬間失壓,氣溫降到零下40度,大量機載自動化設備失靈,副駕駛半個身子被“吸”了出去的情況下。機長劉傳健扎實的操作、正確的判斷,冷靜沉著的將飛機平穩降落,這是一次足以載入航空史的奇跡,大家稱他是“英雄”、“中國版薩利機長”。
也正是因為有了劉傳健和全體機組人員的共同努力,機上所有人員的生命被從死神手中奪了回來。
英雄其實就在身邊
這架航空器于5月14日07:46分安全備降成都雙流機場,所有乘客平安落地,有序下機并得到妥善安排,大家在慶幸這場時間與生命戰役勝利的同時,也始終忘不了在飛機上那些遇事沉著冷靜的全體機組人員,自此“中國民航英雄機組”油然誕生。“英雄機組”這一特殊榮譽,源自總書記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9周年招待會上對他們正確處理空中險情的肯定和贊揚。
在會見“民航英雄機組”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5·14”事件的成功處置絕非偶然,絕處置險情時,機組人員所做的每一個判斷、每一個決定、每一個動作都是正確的,都是嚴格按照程序操作的。危急關頭表現出來的沉著冷靜和勇敢精神,來自他們平時養成的強烈責任意識、嚴謹工作作風、精湛專業技能。民航圈、民航事、民航人,他們的事跡就在我們每天工作觸眼可見的地方,英雄就在身邊。
學英雄事跡做好黨員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于民航安全重要批示精神”“學習英雄事跡”的熱潮一時間成為了民航業百步不離口的話題。作為民航安檢隊伍中的一名黨員,此次學習讓我更加清晰了“己力”所向,也讓我更明確了作為一名身處一線的黨員和民航業的安檢工作者,如何在日常的工作中為“民航安全”做出自己的努力。在學習英雄事跡的時候,我們應該對照自省。
我們或許要問問自己,同為民航人,我是否已經具備了這樣的素質和能力?在未達到這樣的能力時,我應該如何讓自己達到這樣的水平?這或許是我近期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作為一名黨員,要做到不斷提升政治站位、政治意識,充分認識到我們與國家安全、民航安全密不可分的關聯,要能夠看得清我們平凡崗位的不平凡之處。我們是安全的守護者,是安全措施的落實人。
安全與責任意識共存
作為航空安全的守護者,在工作中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識和責任意識是必要的。正如總書記指出的:安全是民航業的生命線,任何時候、任何環節都不能麻痹大意。安檢是空防安全的守護者,是安全措施的執行人,保障空防安全既是我們的職責,也是我們的使命。安全是每位安全工作者們為之奮斗的最終目標,因此,我們要時時刻刻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識。
不麻痹、不大意、不放松、不僥幸,時刻將“三個反對”牢記于心,時刻將空防安全的底線熟記于心,用標準執勤,讓標準成為習慣。將意識落實到行動中,扎實崗位職責,精湛安檢崗位的業務技能,落實好“三基建設”在日常的應用,確保“在崗一分鐘、安全六十秒”,始終把安全責任落實到崗位、落實到人頭,傾盡“己力”,奉獻“民航安全”。
中國機長觀后感作文600字(精選篇3)
國慶電影三巨頭中,個人認為《中國機長》真心值得看!
總的來說,主要有以下三大“功績”:
第一,將真實事件完整、全面的還原出來,凸顯出機長這一英雄人物。
作為5·14川航3U8633航班備降成都事件,本身就極具新聞熱度和話題屬性,被稱為民航飛行史上的一大奇跡;而機長劉傳建面對緊急事件臨危不懼、從容冷靜,以過硬的飛行技術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成功備降成都,挽救了119名乘客以及機組人員的生命,堪稱“世界級”的飛行典范。
所以將這樣一次“傳奇案例”呈現在大銀幕上,實際上也是一種規范的引領、榜樣的宣揚。這樣的操作流程值得全世界所有機組去學習借鑒,而這樣的英雄人物,也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傳頌、贊揚。講真,這次“意外”,真的也就是碰上了“劉傳建”這樣的老機長了,他飛行這條線路100多次的豐富經驗,他做人做事的嚴謹認真,以及他超強的心理素質,都是讓他在危急時刻,還能做出冷靜判斷、正確處理的關鍵原因。換成另外一個人,真的就不一定了!
第二,通過還原這一真實事件,也讓老百姓充分了解到乘坐飛機的安全知識以及機組人員的辛勤努力。
以往,乘客與機場、乘客與機組人員,仿佛存在著很多矛盾與誤解,一般人的想法是:我花了這么多錢,乘坐民航的飛機,你們作為服務者,就應該如何如何,出現飛機延誤啊、飛機上服務事項的瑕疵啊以及當遇到一些突發狀況時,老百姓就會埋怨、遷怒民航及機組人員,甚至懷有敵意、發生沖突事件。
但是看過這部影片,相信很多觀眾都了解到,乘坐飛機出行這件事,是一件非常復雜、繁瑣、系統的工程。飛行前,機組人員需要做各種各樣的準備,比如機長淋浴的時候都要做憋氣訓練,空姐在出發前要檢查手指、手表,駕駛人員及安保人員要反復確認每一個零件、設備的安全……這些事情每一項單獨看起來都是小事,但每一件也都是關乎乘客生命的大事,機組人員常年經受正規的訓練,兢兢業業,一絲不茍。正是這份對于生命,對于職責和規章的敬畏,才讓我們老百姓的每一次飛行得以平安。
所以,看過這部電影,才知道民航的工作人員這么不容易,并對他們充滿了敬意,同時也會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在每一次出行時也會嚴格按照專業人士的提示和要求去操作,因為“安全無小事”,就像片中的一句臺詞“當你覺得沒有錯誤的時候,錯誤就會找上門來!”
第三,電影拍得確實驚心動魄、感人肺腑。
單從電影的觀賞角度來講,這部電影無論是在災難片的范疇,還是在劇情片的范疇,都算是經典之作。
玻璃碎裂、脫落的那一刻,副駕駛員幾乎飛出機艙;乘客艙出現失重情況,空姐飛起來砸在地上;整個飛機在氣流的沖擊下左搖右擺,乘客們情緒逐漸失控……這些段落拍得緊張刺激、驚心動魄,讓觀眾的心一直懸在嗓子眼;而在這個過程中,機長的臨危不亂,乘務長在關鍵時刻的穩定軍心,最后成功備降后,大家的釋然與感恩,又是那么的鮮活生動,感人肺腑。
最喜歡其中三個段落:
一是開場不久機組人員的準備工作與乘客們在候機大廳的等待登機,兩者形成較好的互動與呼應,在快速剪輯、相互穿插的過程中,展現了飛行前“平靜且忙碌”的日常,這種生活化的表現非常接地氣,很自然的將觀眾引入其中。
二是當一名乘客情緒失控,想要闖入駕駛間的時候,乘務長挺身而出,一番話震懾住這名乘客,也慰藉開解了其他乘客。她說:請相信我們,我們是專業的,我們日復一日的訓練,就是為了保證大家的安全,我們需要你們的信任和配合。我們也是女兒、兒子、爸爸、媽媽,請相信機長,他一定會帶我們,一起安全回家!這一段,袁泉演得太好了!氣場強大,完全把控住了局面。
三是最后飛機安全降落,乘客們回到地面,自發的留下來想要見見機長、當面感謝。而機長跟機組人員說的卻是:給乘客們道個歉,出了飛機也是給大家鞠躬……我不知道這是不是真實的情況,如果是真的,那這位機長人性的光輝實在太偉大了!明明是他救了所有人的生命,是大家的救命恩人,但他卻還要致歉、鞠躬,真是讓人佩服的五體投地、淚流滿面!
不過電影還是有一些小遺憾:
比如擋風玻璃為什么會碎裂,按說這種玻璃應該非常結實的,電影中并沒有給出原因;還有飛機在雪山上空盤旋了很久之后,機長選擇穿過云體分裂,這是真實事件中就有的嗎?如果確有其事,機長是怎么看出云體分裂的,全憑肉眼和經驗嗎?這一點影片也沒有給出清晰的解釋。包括最后緊急降落之后,由于是超重迫降,飛機滑行出去很遠,機長說反推失效,那最后又是用什么方法讓飛機停下來的呢?
PS:
本片也有主旋律大片的標配——群星陣容:除了機組成員中的張涵予、杜江、歐豪、袁泉、張天愛、李沁,還有楊穎AB、李現、關曉彤、朱亞文、陳數、吳樾、黃志忠、焦俊艷……
杜江現在已經儼然成為“主旋律”電影第一人了,比吳京還厲害!
《紅海行動》中的特種隊軍官、《追龍2》中的公安、《烈火英雄》中的消防員、《決勝時刻》中的炮兵、《我和我的祖國》中的升旗手,還有這部《中國機長》中的副機長,全是又正又剛的硬漢角色。為他開心的同時也有些擔憂,再這么下去,不會把自己圈在某一類角色中無法突破吧?
電影的真實感超強,估計很多觀眾看完之后都不敢坐飛機了;還有那些真實遭遇這一事件的乘客們,估計會經常做噩夢吧。確實挺可怕的!
綜合評分:8.6分
中國機長觀后感作文600字(精選篇4)
9月20日,根據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成功處置特情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中國機長》在重慶舉行盛大的首映禮。當晚,影片主創來到了事件的起點重慶,在重慶的地標建筑——解放碑下,跟英雄機組成員一起參加了首映活動。
該片由劉偉強執導、李錦文監制,張涵予、歐豪、杜江、袁泉、張天愛、李沁領銜主演,雅玫、楊祺如、高戈主演,還有黃志忠、朱亞文、李現、楊穎、陳數、焦俊艷、吳樾、闞清子、余皚磊、小愛、李岷城、馮文娟等友情出演。
5月14日,飛機3U8633航班由重慶飛往拉薩,在萬米高空突遇駕駛艙風擋玻璃爆裂脫落、座艙釋壓的極端罕見險情,生死關頭,機長劉傳健和機組全體成員臨危不亂、果斷應對、正確處置,最終平安備降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確保了機上全部人員的生命安全。
劇組輾轉重慶江北機場、成都雙流機場、拉薩貢嘎機場實地拍攝,電影真實還原機場場景和旅客百態。主創表示,“電影真實還原了那30多分鐘發生的事情。”看片活動現場,不少觀眾表示,電影的故事很真實,特效出彩。有些場景很感人,看哭不少觀眾。此外電影川味十足,四川話、成都火鍋等都在電影中得到展現。
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首先面臨的難題便是如何真實還原當時的現場感,那如何將飛機移動畫面通過鏡頭展現出來呢?導演劉偉強介紹由于故事發生場景是在機艙內,空間狹窄,極大限制鏡頭的位置;另一方面,飛機的晃動則需要模擬出來,“為此我們跑到了美國向其他專業團隊學習,了解到對方通常是在平臺上搭出一截機身。”回來后,片方便大手筆地斥資近3000萬元,將“整架飛機”從天空中搬到了片場,制作的1:1 的同型號模擬機,重量超過20多噸。
說起拍攝中的趣事,劉偉強表示,拍攝現場有巨大的鼓風機,風力大概七級左右,吹得演員根本站不起來。張涵予表示,拍戲以來遇到過很多風,從沒見過這么厲害的風。劉偉強直言,張涵予現場都不吃飯,說是喝風都喝飽了。
袁泉表示,第一次聽到這部電影的消息是在車上,當時廣播里確定機長由張涵予扮演,很巧的是,第二天就接到了導演劉偉強的邀約,請自己扮演乘務長,她立馬答應了。
中國機長觀后感作文600字(精選篇5)
國慶檔的三大主旋律影片票房總和已超過43億,其中《攀登者》無望逆襲,但《中國機長》與排名第一的《我和我的祖國》僅3億之差,有望登頂成為第一。
麻瑪君沒趕上首映熱潮,今天才看了電影《中國機長》,作為一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影片,編劇是絞盡腦汁的在故事呈現中增加復雜感和緊張度,但絲毫沒有加分,反而使一部國慶檔的主旋律電影最終呈現出劇情單薄和拖沓的感覺。
好演員助力仍無法拯救劇情
《中國機長》的演員除了主角杜江,張涵予,袁泉外,還有一些流量小花和影帝視后。主演的演技值得稱贊,張涵予的冷靜果斷,袁泉眼中的柔韌,老戲骨的演技和臺詞功力太好了,果然將好事老的辣!
除了主角,戲中也不乏影帝視后的老戲骨。比如機長妻子的飾演者陳樹,還比如最后出場的檢察隊領導飾演者朱亞文,雖然鏡頭不多,但眼神和臺詞也能讓觀眾覺得合理和舒服。
但配角的選擇和在劇中的表現有些強行穿插的感覺。
首先是關曉彤的角色,在整部劇中感覺很獨立,甚至沒有一點相關性,不知道她以航空愛好者的身份出場,在劇中真正的作用是什么,從觀眾視角來看,這是一個隨時可以剪掉的支線。
其次是孟子義,第二機長杜江搭訕的美女,她存在的意義除了證明第二機長花心以外,也是沒有任何作用,麻瑪君看的很迷。
最后是大寶貝楊穎,在戲中的存在感很低,得知機長出事后,在情緒變化的處理上也沒有太過夸張,中規中矩的表現連吐槽點都沒有,這算是某種程度上的進步嗎?
情節設計上存在邏輯錯誤
有兩個情節中存在很明顯的邏輯問題。
第一個是在艙內釋壓后,乘務人員和乘客瞬間被強大的氣流沖擊,其中一位空姐倒地暈了過去,而在駕駛室艙門關閉后,客艙內稍微平復,乘務長在確定其他乘務人員的位置時,這名暈倒的空姐在乘務長喊名5次后,眾人干巴巴的呼喊“站起來”后,真的如期待中的那樣醒了過來,究竟是什么力量使她清醒?如果是意志力的話這個表現手法未免太過干癟生澀,看得人好尷尬。
第二點是在飛機準備備降時,因為速度過快,反推制動裝置失靈,導致飛機無法按照正常的距離滑行,這也就預示著飛機很可能有沖出滑道的危險,但是到最后,在機長,第二機長和副駕駛的三手聯合推動下,飛機反推制動裝置竟然神奇般地恢復功能了,成功的備降在麻瑪君的視角來看僅憑運氣。
電影情節中有很多類似的情節,前一秒緊張得要命,后一秒危機竟自然而然地解決,機組該有的勇敢與智慧展現得過于膚淺。
感情戲的迷之操作
這部電影除了情節設計上的不合理外,在人物的感情上也存在很多問題。
第一點是乘務長袁泉的婚姻問題,在影片開頭可以看到很多關于袁泉婚姻關系的鋪墊,但直到最后也沒有解釋她與老公究竟發生了什么事,完全就是無效的鋪墊。
第二是副駕駛歐豪與空姐張天愛的感情戲,試問在一個在8000高空掛了半程的重傷副駕駛,應該也是全機組及乘客中受傷最嚴重的一位,在降落之后第一件事該干什么呢?不是等待救護,而是自己獨自走下飛機去撩妹!合乎情理?
看完《中國機長》后,麻瑪君覺得這是一個大毛病沒有,但小問題不斷的影片。看似合理的背后隱藏著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支線多且拖沓,對于人物內心的挖掘和事件背后的意義沒有更深層次的表達,使整部影片看上去有些空洞乏味。
《中國機長》作為主旋律獻禮片,需要成長和進步的地方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