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越瘋人觀后感1000字作文
作為好萊塢的優秀電影作品,此片達到了商業元素與藝術價值高度合一的境界。影片講的是一個瘋人院里發生的故事。而要在票房上取得一定效果的影片,就得為這些影片的主角們找到一個對立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飛越瘋人觀后感1000字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
飛越瘋人觀后感1000字作文(精選篇1)
兩小時前,決定要看《飛越瘋人院》,兩小時后,我的頭很痛,是“我”在非常強烈的想表達自己的觀后感。首先想說,這是一部好電影,真的。接下來,我有一個問題,對著這一群瘋子,從內心發問的。你們瘋了嗎?
在影片最后那個叫做比利的男孩自殺了,看到這一幕,我得到了答案。比利,他是一個說話結巴的young man,感覺他不是真正的瘋,他只是被恐懼吞噬了,他從來不敢表達自己的感受。
醫院里的護士對他的死應該承擔直接責任,我對她印象最深的是她總說的一句話“為了更好的治療。”再用麥克墨菲對她評價的一句話“她總是在撒謊。”他真的是在幫助病人治療嗎?在她的管理下,醫院非常的安靜一切都是我們正常人眼中的正常。但是我不知道,她為什么揭傷疤,就在比利死前,我印象非常深刻。
比利忙手忙腳穿上褲子,站在護士面前,護士問他知不知道羞恥。比利告訴她自己不以為然,覺得很自豪。此刻比利和正常人一樣,他直視了自己的恐懼,所以他也不再結巴了。但是下一秒,護士卻以“告訴他媽媽”來威脅他。比利馬上意識到了問題嚴重,他開始慌亂不安,他一直乞求不要“告訴她媽媽”,護士依舊冷漠,我們都知道她不會告訴他媽媽,但比利不會,他一直在吶喊著NO……NO……NO……NO……NO……NO……直到玻璃劃過自己的喉嚨,眼神依舊是恐懼。
麥克墨菲看到這一幕內心是愧疚,他認為是自己的錯,悲傷著,無法原諒的錯誤。對比麥克墨菲,護士卻表現的是“正常”,她依舊如往常,仿佛一切都沒有發生過,仿佛死去的不是一個人,不是一個生命。麥克墨菲看到護士的冷漠,充滿憤怒,他認為是她殺死了比利,他用雙手扼住對方的喉嚨,用盡全力的直到死去。
“至少我試過了”,這一幕是他打得一個賭,他打賭說自己能搬起一個笨重的飲水機,砸開鐵窗從這里逃走,但他和我預料的一樣,搬不動,失敗了。他們嘲笑他,于是他說出這句耐人尋味的話。“至少我試過了”
他們沒有試過,他們在這里一直沒有嘗試,我認為他們是被囚禁的,他們卻說自己是自愿的。他們接受命運,選擇做一個瘋子,住在用鐵絲包圍的高墻下。麥克墨菲卻不一樣,因為他本身就不屬于這里,他一直在打破規則,對他們來說應該是一個教父,關于自由。
我把影片的人物進行分類,一種是正常人眼中瘋子中的"正常"和“瘋子”,一種是瘋子眼中的“正常”和“瘋子”。正常人是我們,瘋子是病人。
前一種我們認為的瘋子是非正常+神智不清+癡呆的那種。“正常"是我們認為的.瘋子,”瘋子“卻是加了一些獨立思考的一面,讓他們顯得瘋子中的非正常+神智清晰+不受制約的危險。
后一種應該是從非正常+神智不清+癡呆的的瘋子。瘋子看到的正常包括正常人+自己。”瘋子“是第三類,也是獨立思考的人,他們不同于瘋子與正常人。他們是有自我的人,有獨立的價值觀,他們思考著質疑著,他們為自己提出的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尋找著一個又一個的答案。所以我認為”瘋子“才是真正的人類,可以升級的新人類。
影片到最后,麥克墨菲死了,在掐住護士的喉嚨那一刻起,他死了,他自己選擇的死,他不再理智,他沒有像以前巧妙的避開規則,而是直接殺死規則,以犧牲自己的方式。
他被做了前額葉摘除手術,變成了真正的瘋子,他變得在正常不過了,不論是我們眼中,還是瘋子眼中,他非常的普通。眼神癡呆,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不再交流,不能行走。這時他應該死了,精神雖然未死,但載體已經無法工作,沒有了價值。不過值得慶幸的他還是飛越了瘋人院。
影片最后,酋長幫他逃離了瘋人院,和他一起。酋長這個人是一個壯漢,他身材魁梧,卻不愿講話,被所有人認為是聾啞人,為什么聾啞人也被送進瘋人院,這個我不清楚。但是他認同了麥克墨菲,和他坦誠相待,他告訴麥克墨菲,自己父親經常被人利用,而且還落到凄慘的死去,因為父親比自己還要強大。所以他不愿意相信任何人,也不再去說一句話。是麥克墨菲幫助了他,他不再靜止,他開始奔跑在籃球場上,僵硬的表情露出內心的笑~直到影評最后,酋長因為有了感情,他看到麥克墨菲的痛苦,決定要幫助他。
“我們一起逃走”。這是酋長最后一次對麥克墨菲說的話,我相信麥克墨菲一定聽見了。雖然這種逃跑卻是死亡。酋長用盡全力將枕頭壓住他,將他悶死,然后自己逃走。但是他卻用了麥克墨菲第一個方法,搬起飲水機,砸開鐵窗,消失在黑暗中。
飛越瘋人觀后感1000字作文(精選篇2)
初識《飛越瘋人院》,是在初中時,收音機里的電影錄音剪輯讓我朦朧間感覺到一些什么,可是卻無從捉摸。今日重看這一部美國電影歷史上早期的自由主義經典,仍能感受到其中震撼人心的力量。
電影中,麥克被警察從勞教營押送到瘋人院的時候,禁不住擁抱了如釋重負的警察。從一開始我們就能感受到他身上那種自然流露的活力。而當他一次又一次反抗護士長為代表的瘋人院管理當局的時候,病人們看到了期望,從麻木不仁中蘇醒過來并自動集合在他的旗幟下。從麥克爬出鐵絲網帶領大家在游艇上釣魚為第一次高潮,我們看到了一個什么壓制也不能動搖的自由戰士。第一次的電擊并沒有損害他的斗志。一次次,我感受到的是以追求自由這一最高價值為原動力的永遠不死的反抗精神。而在最終一次劇烈的反抗被鎮壓后,麥克被當局的強力電擊變成了真的精神失常者。當晚,以往形神呆滯,而被麥克的精神所喚醒的酋長在呼喚麥克一齊出逃,卻失望地發現那個自由戰士麥克已經死了的時候,用枕頭悶死了病床上的麥克,帶領大家逃出了圍著高高鐵絲網的瘋人院。
麥克死了,他是被自我喚醒的酋長悶死的。瘋人院里,僅有酋長明白麥克被從肉體上剝奪了反抗精神以后將會生不如死。麥克就是自由精神的體現,當自由不再時,可貴的生命也不再可貴。我最終被這一幕深深震撼了。借助于酋長的手,麥克用他的死實現了"不自由,毋寧死"的吶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麥克和自由精神同在。
從此我想到我所鐘愛的另外兩部影片:《刺激1995》和《天浴》。他們和《飛越瘋人院》其實都屬于自由主義題材的影片。前者和《飛越瘋人院》一樣,表現了對自由的不屈追求,凸顯了一個以個人自由和解放為目標,不惜為此抗爭到底的人物形象,這樣一個人物,從外形上可能是平常的,但精神力量則是排山倒海,無堅不摧的。這兩部電影都經過藝術手法傳遞了一種"自由至上"的西方觀念,而它也是以"平等、民主、自由"和個人主義為核心的西方文化的精髓之一。后者則體現了國內某一特定歷史時期的某個特定人群的時代杯具,這種杯具正是源于病態自由后的反自由狀態。
飛越瘋人觀后感1000字作文(精選篇3)
當我看完《飛越瘋人院》走出教室的時候,腦子里一向沉浸在傷感與思考中。毫無疑問,這是一部美國最好的電影之一。平靜的表面下,有一種瘋狂欲待爆發;令人窒息的環境中,潛藏著對壓抑人性的現代工業社會的重創。一個為了個性解放而孤軍奮戰的英雄,找不到正確的道路而最終為社會所吞噬,悲慘的命運令人潸然淚下。
作為一部富有內涵的政治片。《飛躍瘋人院》有它的時代背景,代表了一個特定時代的事情,代表了那一整代人。本片是根據美國作家肯克西于1962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所改編。作者借助瘋人院,來諷刺當時的美國工業化社會,全文充滿了濃烈的反教條化主義,提倡個人自由解放思想。我深知西方世界在二戰后在思想界出現的自由主義、追求個人幸福的潮流。60年代的美國是一個動蕩不安的社會,二戰帶給人民的創傷還未消退。緊之后就是東西方冷戰,出現了麥卡錫主義、黑人民權運動、肯尼迪遇刺、__泥潭等等。隨著一系列的社會動蕩和社會矛盾,在美國的文學界誕生了許多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文學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以塞林格的《麥田守望者》所代表的“垮掉的一代”。在這種大時代的背景下,就催生一種追求個人主義思想的潮流,這種思想體現就是這部導演米洛斯福爾曼于1974年拍攝的電影《飛躍瘋人院》。
首先,導演的用意很明顯,把瘋人院比喻成一個小社會,就是這個時代的縮影,把那群瘋子比喻成人民,就是被統治的階級,而護士和醫生則是統治者,醫院的規定就是教條,就是法律,絲毫不允許任何人違背,這和當時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很相似。在教條的規定下,你必須要嚴格的服從,沒有民主,沒有自由。當片中的這些瘋子,就像機械一樣所不停的重復著每一天所做的事情的時候,片中的一位主人公出現了,他就是麥克墨菲。
這個人物的到來有兩個意義,首先他不是一個瘋子,他是一個正常人。他不是瘋子當中的叛逆者,他本性中就有一種不受約束、向往個人自由的精神。他的到來,能夠說很嚴重地動搖了統治者的地位。同時把自由主義的精神傳播給了每一個病人。一開始,麥克墨菲就不停的啟發這些病人,鼓勵他們做一些正常的人的事情,讓他們每人找到自我的閃光點。比如片中打籃球一幕,麥克墨菲就很好的利用了酋長的身高優勢,帶領一群瘋子贏得了勝利。從這些瘋子的表情上,體現出了一種自信和高興,因為他們在教條主義的管理下,早已經失去了自我和自信。然后麥克墨菲又帶著他們去釣魚,讓他們去享受正常人的生活。漸漸的這些人找到了自我,找到了正常人的思維。當回到瘋人院中,這種自由思想的體現,就于教條的管理產生的巨大的矛盾和沖擊,首先就影響了拉奇德護士長的統治地位。
拉奇德護士長簡直就是一個教條化的魔鬼,她古板的表情和冷漠的眼神,所折射出她麻木不仁的心靈,這和麥克墨菲豐富的人物表情和有些瘋狂的心態構成了一個十分強烈的比較。護士長就是這個人群的統治者,就是這個工業社會的代表。如果動搖她的地位,或者違反了她所規定的體制,就要受到嚴格的懲罰。被打,被電激。在這種暴力的統治下,使病人不敢有絲毫的反抗,不敢提任何反對意見。電影中有一個經典的鏡頭,當麥克墨菲提出以民主投票的方式來決定是否收看一場重要的橄欖球賽時,被護士長斷然拒絕。麥克墨菲發起投票,當后一票產生的時候,護士長卻以投票時間結束為理由拒絕了他們的提議,這使得麥克墨菲極為氣憤,就像是民主被專制扼殺了一樣。可是麥克墨菲并沒有氣餒,他用唐吉-珂德的精神勝利法,對著毫無影像的電視機發出瘋狂的呼喊,并現場解說起了球賽,這讓其他的病人都振奮了,都在瘋狂的吶喊著。這是精神民主的勝利。
雖然處于護士的高壓控制狀態,可是那些瘋子為了爭取自由還是不斷挑戰她的權威。片中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甚至出現了在反抗無效的情景下,幾個瘋子采取了精神勝利法的方式來到達滿足自我欲望的目的。這從反面點出了瘋人院的專制統治的可怕,影射出一個更令人感到恐怖的社會現實。試想,在這樣充滿著束縛和捆綁的社會條件下,又能出現多少個真正正常的人。在我看來,這樣的條件,只能培養出一大批麻木者和一些為了自由而奮斗的可悲的“瘋子”。
電影中的酋長也是導演刻意安排的,他在本片起到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負責傳播麥克墨菲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的作用。這個作用在本片的結尾所體現。當逃跑失敗后,影片到了最終的結尾,結尾充滿了暗寓,也很巧妙,導演沒有刻意的安排一個戲劇中常見的完美結局,而是編排了一個意味深長的寓言。酋長來到麥克墨菲的床前,此刻的麥克墨菲已經成了一個廢人,他的小腦已經被醫生破壞,徹底成了廢人,所以眼前的麥克墨菲只是一個沒有思想的軀體而已。酋長用顫動的雙手把麥克墨菲活活捂死,而后搬動了水箱砸開了鐵窗,跑到了屬于自由的大地中去。麥克墨菲的死,其實并不讓人悲痛,一具沒有任何思想肉體死亡,代表了靈魂的解脫,酋長的逃跑,實際上已經把麥克墨菲的思想民主和自由主義所帶走,傳播到遠方去。當一個病人被巨大的聲音所吵醒,看到酋長的逃跑,從心底發出了真正的吶喊和尖叫,那種叫聲就像威廉·華萊士在就義的時刻所發出的呼喚——為自由而戰!從這個結尾當中,我們看到了期望,看到了恐怖社會的最終一絲光明。
麥克墨菲最終死了。他的死在當時這個社會是必然的命運。我在看電影時,對影片前半部分感覺十分壓抑,直到最終結尾的高潮,突然豁然開朗,找到了全劇的意義所在。影片借酋長之手宣告了獨裁、暴政的末日,宣揚了自由、民主的重生。正是酋長砸碎了禁錮的窗戶,才使整個瘋人院里受到痛苦折磨的人們重新尋求自由的價值。也唯有如此,麥克墨菲才不會白白死去。
《飛越瘋人院》將成為我記憶中不可抹去的光輝。
飛越瘋人觀后感1000字作文(精選篇4)
電影中的瘋人院里,時刻帶著一種被遮蔽了的壓抑。不經意的看起來氣氛似乎是和諧的,光線也是柔和的,連吃藥治療時都放著輕柔的音樂。病人們充分自由的在醫院里四處活動,打牌抽煙。表現良好的人,甚至有機會在醫護人員的陪同下外出。但僅有麥克默菲看出了這看似完美的靜謐世界里隱蔽的脆弱環節。
影片開始,他要求把音樂聲減弱,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樣在音樂里乖乖的吞服那些不知名的藥片。而這樣的舉動對于秩序完整、封閉的瘋人院來說無疑是一種挑釁。而麥克默菲其實也并不是刻意的去做出這樣的反叛,他的行為僅僅是出于天性。他無拘無束的性格必然和嚴謹的壓制格格不入。在麥克默菲撞擊下,原先安穩守紀的“瘋人”們也開始流露出正常人的天性。他們享受海邊陽光的沐浴和跟女人在一齊的樂趣,享受爭取自我反抗后從未感受過的發自生命本身的愉悅。
麥克默菲實際上破除的是一種儀式。當他到來之后,吃藥、開會,心理治療,所有的程序都遭到了質疑。雖然麥克默菲要求每次都遭到了拉奇德的拒絕,但對于一向機械般重復這些程式的瘋子們來說,麥克默菲的舉動無疑觸動了他們。這使得當他們面臨這種非暴力的壓抑時,產生了新的反映。一個病人對拉奇德的質問:“既然比利不愿意說,你為什么非要問他。”而查理也開始大聲哭泣著要自我的香煙。好比像是在一個壞孩子作了示范之后,所有的好孩子都被誘發了他們“壞”的天性。
最令我感到可笑的人就是那個護士了。瘋子們在旁邊發瘋的時候,在場僅有那個護士自始至終堅持了一個冷漠的表情,好似視若無物一樣。這個人物簡直就是一個教條化的魔鬼,她古板的表情和冷漠的眼神,所折射出她顆麻木不仁的心靈,這和麥克墨菲那張豐富的人物表情和有些瘋狂的心態構成了一個十分強烈的比較和對抗,護士長就是這個人群的統治者,就是這個工業社會的代表。如果動搖她的地位,或者違反了她所規定的體制,就要受到嚴格的處罰!被打,被電激。在這種暴力的統治下,使病人不敢有絲毫的反抗,不敢提任何意見。
雖然處于護士的高壓控制狀態,可是那些瘋子為了爭取自由還是不斷挑戰著她的權威。片中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甚至出現了在反抗無效的情景下,幾個瘋子采取了精神勝利法的方式來到達滿足自我欲望的目的。這從反面點出了瘋人院的專制統治的可怕,影射出一個更令人感到恐怖的社會現實。試想,在這樣充滿著束縛和捆綁的社會條件下,又能出現多少個真正正常的人。在我看來,這樣的條件,只能培養出一大批麻木者和一些為了自由而奮斗的可悲的瘋子了。
導演的用意很明顯,把瘋人院比喻成一個小社會,就是這個時代的縮影,把那群瘋子比喻成人民,就是被統治的階級,而護士和醫生則是統治者,醫院的規定就是教條,就是憲法,絲毫不潤許任何人違背,說句俗話,就是只許我點燈,不許你放火。在教條的規定下,你必須要嚴格的服從,沒有民主,沒有自由。當片中的這些瘋子,就象機械一樣所不停的重復著每一天所做的事情的時候。
最終酋長那個人物,或許在殺死那個瘋子的同時就已經把他爭取自由的思想傳輸到了自我的思想當中去了。在酋長逃跑的時候,瘋人院里瘋子們渴望獨立自由的心境也被帶到了廣闊的大自然當中去了。從這個結尾當中,我們看到了期望,看到了恐怖社會的一絲光明。
本片確實有很多有待挖掘的深刻含義。我看了這部片也了解到了許多西方社會無奈的現實,但愿經過以后的.努力,社會上能夠少些瘋子,多些真正獨立自由的人。
飛越瘋人觀后感1000字作文(精選篇5)
一部有名的片子,據說擊敗“肖申克的救贖,獲得奧斯卡獎。西早聞大名。
不是瘋子的男主角,因為誤會被抓進勞改農場,又因為不好管理被送到瘋人院,請醫生鑒定是否瘋,是否是逃避勞動的借口。
于是,一個不瘋的人進了瘋人院。
他可真的有熱情啊。他的洋溢著快樂生機的笑臉,給瘋人院單調麻木的病人們帶來了亮色。他教大家打籃球。耐心而執著。他要求開電視看橄欖球比賽,艱難的爭取,沒有效果,就對著空白的屏幕有聲有色地講解,吸引了一群麻木的瘋子跟著他對著空屏幕激動的又喊又叫。他帶著大家越獄,去游輪上海釣。他請女朋友帶著酒來院里狂歡。即將逃離的時候,他慫恿女友,鼓勵羞澀膽怯的男孩勇敢的表達愛,做自己想做的。因為幫助男孩找回勇氣,他等啊等的睡著了,錯失了夜里逃離的機會。護士回來了。他的機會沒有了。
我問西,有何感想。西反問我。我一邊思考,一邊整理思緒:“我覺得這部片子有很深的象征意義。修道院和護士象征生活中的樊籬。守舊,壓抑,枯燥,禁錮著我們的生機和活力。有時候,也像你周圍彌漫的慵懶,得過且過,貪圖享受等等習氣,那樣的習氣已經讓人習慣同化了,看不到它的危害。你看護士出場的便裝就是那套黑色的壓抑的衣裙,多么典型的形象。主人公就是我們內心的生機活力,我們要打破這個環境,做自己想做的,有夢想,并努力去實現。這部電影像一個寓言,說我們每人怎樣追隨我們的內心,堅持自己本源的生命的熱情,怎樣不被環境同化。”西點點頭“你看書看得多就是不一樣。我只看到了瘋人院的表象。”
最后主人公被做了手術,變成個真正的瘋子,呆傻的人。很暗淡的結局。可是,也有亮色——他激發了酋長的希望和生機,酋長終于擺脫了之前的猶豫害怕,勇敢的走出了瘋人院,在晨光中大步邁向前方。
好的電影,總是會給人以希望和亮光的。就是這微弱的亮光和希望,激勵著我們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