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科學觀后感800字作文
《走近科學》是一個雜志型的板塊式欄目,該欄目對于國際國內的重大科技事件,重大的科技政策,重大的科技成果,重要的科技人物,都給予了充分報道,受到了科技界和觀眾的好評。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走近科學觀后感800字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
走近科學觀后感800字作文(篇1)
為了響應學校號召,今日在網上觀看了走進科學這一節目,讓我收獲頗多。那期講的是火海求生,看完后我總結了火災逃生的幾個秘訣:
第一決:逃生預演,臨危不亂。
每個人對自我工作、學習或居住所在的建筑物的結構及逃生路徑要做到了然于胸,必要時可集中組織應急逃生預演,使大家熟悉建筑物內的消防設施及自救逃生的方法。這樣,火災發生時,就不會覺得走投無路了。
重慶這個小區的人們就是事前預演,才事半功倍。
第二決:熟悉環境,暗記出口。
當你處在陌生的環境時,如入住酒店、商場購物、進入娛樂場時,為了自身安全,務必留心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及樓梯方位等,以便關鍵時候盡快逃離現場。
請記住:在安全無事時,必須要居安思危,給自我預留一條通路。
第三決:通道出口,暢通無阻。
樓梯、通道、安全出口等是火災發生時最重要的逃生之路,應保證暢通無阻,切不可堆放雜物或設閘上鎖,以便緊急時能安全迅速地經過。
請記住:自斷后路,必死無疑。
第四決:撲滅小火,惠及他人。
當發生火災時,如果發現火勢并不大,且尚未對人造成很大威脅時,當周圍有足夠的消防器村,如滅火器、消防栓等,應奮力將小火控制、撲滅;千萬不要驚慌失措地亂叫亂竄,置小火于不顧而釀成大災。
請記住:爭分奪妙撲滅"初期火災"。
第五決:鎮靜辨向,迅速撤離。
走近科學觀后感800字作文(篇2)
《走近科學》這檔欄目一向是我最鐘愛的,因為節目里蘊含著許多科學道理,節目也是豐富多彩.它不是單純的講科學知識,而是經過一個個不可思議的故事,由此引出科學道理,讓我們能更好地吸收知識.并且節目主持人也異常能活躍氣氛,能夠很好地調動觀眾的情緒。
每到時間,我就會立刻打開電視機,撥到“CCTV10”收看《走近科學》.其中有一件事我異常疑惑,事情是這樣的:那天,我正收看《走近科學》,這期節目講述一個博物館的怪異事件.在館里,有幾個人看守著.忽然有一天,其中有人在值班時聽到有人上下樓的聲音,這使他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接連幾天,館里的人都在晚上聽見了這種怪異的聲音.強烈的恐懼使他們聯想到了在博物館內的一具__!這時,正當主持人要揭曉答案時,“啪”的一聲停電了,我沒看到結局。
前不久,還播放了這樣一期節目:過去,天府之國總是與天時地利、富足等詞匯聯系在一齊,太多人在那里找到了幸福的滋味,太多人在享受大自然的恩賜中對這片土地有了深情的依戀.然而,5·12地震襲來的時候,人們被自然震撼,被人情震慟,被太多的情景感動,這樣的經歷讓人們永生難忘.與此同時,許多人開始疑慮,兩千多年來避開了水旱、戰爭的天府之國,也會跟“地震”聯系在一齊,成都安全嗎,成都還適宜人居嗎
為了找到答案,記者走訪了成都理工大學、成都地震局等科研單位,經過解剖成都平原的地質結構,對它的過去和未來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經過這期節目的收看,我第一次接觸了“板塊”“地震帶”等名詞,了解了一些有關地震的知識.……
《走近科學》這檔欄目讓我領略到了科學的魅力,激發了我學科學的興趣,它是我終生的良師益友。
走近科學觀后感800字作文(篇3)
觀看了兩期節目,我的感觸很深——大自然的智慧我們是比不上的。這世界上有太多我們人類不可以解開的謎題,但是只要我們有毅力,或許,我們也能成功!
弘揚科學精神;宣傳科學思想;提倡科學方法;傳播科學知識,這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做的,其次要有求知的欲望,我觀看的兩期——《小河里的“金娃娃”》、《離奇的老龍洞》一開始看似不能解決的問題,隨著事件的一步步推進,真相便水落石出。
科學可以消除人們的迷信與無知,在 《小河里的“金娃娃”》中村民丁發平在河邊撿到的金光閃閃的石頭,由于村民的知識面不廣,對金子沒有正確的理解,所以才把它當作金子,村子里彌漫著“淘金熱”,看到這我也有點心動,但是隨著節目的介紹,這不過是“愚人金”也就是黃鐵礦 ,因為黃鐵礦的淺黃銅的顏色和明亮的金屬光澤,常被人誤認為黃金,故稱愚人金。如果不是專家的及時檢測,我想村民一味的拾撿這“黃金”必定會浪費金錢和時間,所以我們要掌握一定的知識,不能迷信,更不能盲目從眾。
狹義的自然界。它是與人類社會相區別的物質世界。自然界是客觀存在的;它是我們人類即自然界的產物本身賴以生長的基礎。大自然是令人捉摸不透的,大自然的神奇讓我們更加想揭開她的面紗,在《離奇的老龍洞 》種奇怪的紅水,令人想迫不及待得想解除謎團,這也需要一定的勇氣和知識!
自然界是巨大的,富有智慧的,我們要正確的認識大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科學是關于自然界、社會和思維的知識體系,它是適應人們生存斗爭的需要而產生和發展的,它是人們實踐經驗的結晶。所以我們要努力學一習一科學文化知識,正確把握好奇心,掌握好的學習方法—— 通過學習實踐,總結出的快速掌握知識的方法。
《走進科學》豐富了知識,因此在閑暇之余可以觀看一下,開拓視野!
科技是我們不懈的追求!科學可以豐富知識!世界無奇不有,只有深入其中,也許才有可能有 機會去一窺究竟!
走近科學觀后感800字作文(篇4)
《走近科學》是我十分喜歡的一檔電視節目,所以,我自然看過許多。然而,不曾有一次,我像這次一樣的認真;也是長久以來唯獨一次,得到了如此豐厚的收獲。
本期節目講述的是古時的作戰兵器三弓床弩。顧名思義,三弓床弩由三張弓組成,其中第三張弓方向與其它兩張弓相反,目的是為了加大弦的行程,以增大箭鏃的射程,而上弦則是由絞盤旋轉拉動掛鉤來實現的,這些無不體現了古人的智慧。然而,這件冷兵器時代的攻城利器從我們的視野中消失已經很長時間了。本期節目中介紹的“能人”又讓我們領教了三弓床弩的風采。“能人”名叫吳景剛,是一個著名的木雕工藝師。他以前成功復原出了諸葛連奴等很多古代兵器。但對床弩測試歷程,卻是一波三折。
床弩第一次發射,僅有29米遠,實在令人大失所望。隨后的幾次測試,箭鏃都是無力般的矮矮的飛出幾十米一頭栽下來。難道三弓床弩只是一個傳說吳景剛不相信,經過仔細檢查,發現兩弓之間的弦卡在了滑輪上。可是即使糾正了失誤,床駑也不肯認真“工作”。吳景剛仔細推敲,認定是弓的張力不夠,于是重新設計、疊加了三層竹片,又對弩箭進行了改良。功夫不負有心人,床弩射程接近200米,不禁令我拍手稱好。吳景剛的精神怎能不令人贊嘆。幾次的失敗,都不能使他消沉,他用一次一次的嘗試和實踐證明了古人的智慧,也證明了自我。難道我們不就應有所啟發嗎
世界上每個人都犯過錯誤,我們不能因為害怕失誤而放下實踐的機會。“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也是我們中學生所缺乏的。鄧小平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就應努力提高實踐潛力,增強創新意識,更要用心的學習科學文化只是,為自我插上夢想的翅膀,真正去“走近科學”,去證明自我。
走近科學觀后感800字作文(篇5)
今日,我看了一集《走近科學》欄目,節目介紹了中國古代的一些建筑奇跡。最讓我感到震撼和驚奇的是恒山上的懸空寺。讓我作為一名中國人而驕傲。
在中國眾多的寺廟中,山西恒山的懸空寺稱得上是奇妙的建筑。一般寺廟都建在平地上,但這座懸空寺卻是名副其實,建在懸崖峭壁上,懸在半空之中。懸空寺位于山西省渾源縣,是國內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廟宇。
懸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歷代都對其進行過修繕。懸空寺距地面約50米,發展了我國的建筑傳統和建筑風格,其建筑特色能夠概括為“奇、懸、巧”三個字。前人介紹懸空寺,概括為:“應對恒山,背倚翠屏;上載危巖,下臨深谷;鑿石為基,就巖起屋;結構驚險,造型奇特。”懸空寺是在懸崖上鑿洞,插入木梁,寺的一部分建筑就架在這一根根木梁之上,另一部分則利用突出的巖石作為它的基礎
。游人在遠處見不到這些木梁,卻見到不少細木斜頂住寺的底層。游人會想:這些顫顫悠悠的木柱能頂得住這樣一座寺廟嗎?當人們仔細觀察,發現承受重量的除了木柱外,還有那些插入巖石的巨大木梁后,對古代匠師的智慧,不得不由衷地發出感嘆和敬佩了。唐開元二十三年,李白游覽懸空寺后,在石崖上書寫了“壯觀”二字;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稱懸空寺為“天下巨觀”。英國的一位建筑學家寫道:“中國的懸空寺把力學、美學和宗教融合為一體,做到盡善盡美,這樣奇特的藝術,在世界上是罕見的,經過這
次參觀游覽,才真正看到這個古老民族的燦爛文化藝術和禮貌歷史。懸空寺不僅僅是中國人民的驕傲,也是世界人民的驕。”意大利威尼斯考古專家尼諾先生認為:懸空寺及它象征的一切,體現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文化成就,是中國人民智慧的杰出體現。
“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和一般寺廟相比,懸空寺規模很小,但它建在連猴子也上不去的萬丈懸崖上,又安然無恙地保存了一千多年,真是人間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