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高考滿分作文
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語文高考滿分作文有哪些?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語文高考滿分作文范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篇1)
杜甫詩中道:“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其實哪里不是幽藍的夜空和象-牙白的月亮,為何偏偏在“故鄉”看到的那一顆,分外地明亮皎潔呢?
中國人常常對故鄉有一種奇怪的執念。尤其是那些帶著一身酸氣的文人騷客,那些身居海外的漂泊游子,人至中年后,幾乎無一例外地開始懷念故鄉,尋找故鄉,時不時感嘆一句,再也回不到記憶中的“故鄉”。
而這也不難理解。他們中的許多人懷念的,是在那個“故鄉”中,他們所度過的童年與青春。我們的傳統總是鄙棄喜新厭舊之輩,因而也就造就了更多懷舊,戀舊的人。他們對故鄉的留戀,其實是一種“憶往昔”,他們的鄉愁,愁的是自己回憶中最為美好無憂,卻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年少。
這其中的另一些人,他們所尋找的,則是自己的“根”。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們的文化,便是從這樣一個“源”,一個“根”,伸展出繁茂壯麗的無數枝葉。而對于一個人來說,他的軀體生于父母,因而要重孝道。他的思想源于自然的偉大和祖先的智慧,這些“根”,在他最初開始的地方。他們尋找記憶中的故鄉,尋的是這思想的源頭,尋的是自己的“根”,有些人與他的父母、長輩不生長在一個地方,他其實有兩個故鄉。這兩個地方思想、文化的共同引導,才成就他這樣一個完整的人!
人們對故鄉的感情往往十分復雜。它常會讓人有“家”的歸屬感,也會產生“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認同感。少年人常常想要離開家鄉,他們所想要的,是外面能讓他們自由飛翔的廣闊天空;中年人常常想要回到家鄉,他們所想要的,是故鄉記憶中的童年快樂和年少輕狂。人生像一個無休止的循環,從蹣跚學步到步履蹣跚,大家急著離去,最終又匆匆歸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一個人,每一個人生,我們做著同樣的事情:醒來,又睡去;活著,便走向死亡。曾經在故鄉看膩了的黃橙橙的月亮,成了長大后眼中最明亮的一顆牽掛!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當你歷盡滄桑,別忘了回家的路,那個籠罩著皎潔月光的故鄉,還在等待著當年那個輕狂少年人!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篇2)
探索自然,讓你認清自然美的本質。佛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任何一個細節之處都有可能孕育著美,關鍵在于我們是否有著探求精神。你可曾知道處于洪水或大火中的螞蟻是如何逃生的?它們聚成一個球,越過水流與裂(烈)火,最外層的螞蟻寧愿犧牲自己也要保全集體,這難道不是一種美嗎?你可曾知道,兇惡的鄂(鱷)魚也會有溫柔的一面,安靜張大嘴巴讓千禧鳥覓食,這難道不是一種和諧之美嗎?你可曾知道蘋果梨藏著五角星,海底深處也會有著頑強的海星,海豚會不顧一切的救人,又或者花朵里也許蘊藏著另一個世界。在自然中行走,善于探索,你便會發現自然有其美的令人炫目的一面。
探索心靈,讓你認清心靈美的本質。浮華的世界,我該去何方?朝山謁水,扣經問史,回答是的聲音說:“看一看你自己的心靈吧!”靜下心來探索,我的心里有“將相本無主,男兒當自強”的決心,我的心里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倔強與傲岸。這些,難道不是心靈的美嗎?哦,我明白自己該怎么做了。跟著自己的內心,用心靈去探索、去發現。
無奈吾心已塵覆,隨那流水入西天。
不記何時拂過你的笑臉,在那春暖花開的季節。你說要離我而去,因為這不是屬于你的春天。說后轉身踱去,瞬間化成云煙,只留我在那蝶擾蟲鳴的地點,流淚問你:時間,何時再能見面?
時間在流逝。春,匆匆路過,未帶一袖清風,未留一抹云煙。像童時河邊玩耍,踩在沙灘的腳丫轉身被河水重新填埋;像幼年隨地撒尿,印在地板上的水跡回眸間便被蒸成水汽;像少年湖邊嬉戲,留在水面的漣漪被湖水吞噬抹去;像如今的昨天,剩下的回憶一夜變成空白,一絲不留的隨時光消失在深黑的夜晚,抓不住,喚不回。
春天,希望仍在,雖然歲暮陰陽催短景;夏天,激情仍在,雖然門前流水尚能西;秋天,果實仍在,雖然一蓑煙雨任平生;冬天,憧憬仍在,雖然天涯霜雪霽寒宵。沒有什么離開,雖然時光很快;沒有什么不在,雖然流水逝去很快。該做的不是閑梳妝,獨倚窗,徒增愁容,徒添哀傷,而應趁艷陽,霸占山頭,開懷暢飲,放聲歌唱!
是的,既然冷眉轉身對,不如吾笑轉身回,就算難舍時光戀,總得竭力一生追!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篇3)
有人說:“每當有一顆星星隕落,就會有另一顆星誕生。”我在努力尋找,外公,你在哪里?----題記
十八年來,我從未經歷過生離死別。年底,外公——那個最惦念我的人永遠離我而去了。雖然之前也得知過一些外公患重病的消息,但噩耗傳來,仍是晴天霹靂,撕心裂肺的心痛。我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不!這不是我想要的!
寒假前一個月,外公在家里打點滴。身體削瘦,意識還很清醒,見我進門,外公不顧病體,掙扎著要坐起來。我連忙撲到外公懷中,哽咽著說不出話來。外公撫摸著我的頭,輕輕說:“乖孩子,別怕,外公沒事的。”我緊緊地抓住外公的手,任淚水在眶眶里打轉。
后來,外公的身體每況愈下,住院了,老是說胡話,吃不下任何東西…..
好不容易捱到了放假,我直奔外公家。躺在床上的外公被疾病折磨到干癟,只剩皮包骨。蒼白的臉色,像白紙一樣。眼睛微閉著,看不到一絲生息。
我大聲呼喊著:“外公!”外公好像是有感知的,聽到我叫他的第一時間,極力地想睜開眼睛看看外孫,但僅僅是翻動眼皮的勁頭似乎就已經耗費了他全部的體力。很快又閉上了眼睛,嘴唇微張,喉嚨里發出輕微的聲響,干枯的手開始不停地抖動。
冥冥中外公還記著我!我緊握住外公的手,“外公,奇兒來看你了!”眼淚再也止不住,恣意橫流。
無論我們怎樣挽留,三天之后,外公還是走了,永遠地。
那一天我感覺世界一片黑暗,這是我第一次與骨肉至親告別,卻讓我深深體會到了斷腸之痛。如果能換回我的外公,我愿用我的所有去交換。
外公走了,讓這個春節格外清冷,炕頭一直鋪著外公生前鋪過的床單。母親和外婆說那上面有外公的氣息,留個念想不忍換掉。是啊,外公走了,可帶不走我們對他的思念。
父親節快到了,媽媽很想你,外公,你在那里還好嗎?
《朗讀者》第三期,徐靜蕾為去世多年的奶奶朗誦史鐵生的《奶奶的星星》,聽得我,幾度哽咽。奶奶說地上死一個人,天上就又多了一顆星。
我不確信,是不是每個人死了都可以變成星星,都能給活著的人把路照亮。
但我相信,每一個活過的人,都能給后人的路上添一絲光亮,照亮心隅,像永遠活在我心中的外公一樣!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篇4)
語文是什么?語言和文字?我卻不這么認為,因為它是祖國的靈魂。
生活處處有語文,它在我們心里,在我們的腦里,甚至在我們的甜蜜的睡夢里。學好語文是我們做好一名中國人的基礎,我愛我的國家,我更愛語文。
沒有哪一個人說他真的懂語文,直到去世的那一刻也未必能懂語文的真諦。語文是一個國家的靈魂,而所謂的靈魂應該是空靈而且動人的,假若這個靈魂死氣沉沉,那么這個國家也會衰敗。國家的綜合實力中不能缺少語文,個人的自身素質里不能缺少語文。語文是國家的基礎,是人民的信念。我們不能死學語文,語文是比數學還難的一門學科,它在于日積月累,所以在上課時,我們必須聽講,因為稍不留神,就與下文無法串聯,課堂應該是學生的,學生要自主挖掘書中真諦,參考書,資料書,能不要就不要
,因為它們只會干擾我們的思維,我們要跳出大腦里的束縛,敢于提出自己的疑問,語文博大精深,不同的人理解就有不同的認知,所以課堂就應該學生互相交流,互相質疑。
生活中處處都是語文,我們要善于發現。你會瞧見:水滴石穿是語文,時間流逝是語文,團結拼搏是語文,到處都不缺乏語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們要努力的學習,認真刻苦,這樣才有美好的未來。而這一切都建立在語文之上,學不懂語文,你讀題肯定讀不懂,學不好學問,你做題肯定不理解,每門學科都離不開語文,語文永遠都是佼佼者。
我希望有一天,別人問我,你是哪里的人,我會驕傲的說:中國人!別人問我,你的祖國有什么讓你驕傲的,我堅定地說:語文!
作為一名中國人讓我驕傲,因為國家,因為語文,讓我自豪。
我喜歡語文,喜歡它的古色古香。
語文高考滿分作文(篇5)
車水馬龍的喧囂,觥籌交錯的迷離,世界已不再如“三月桃花,兩人一馬,明日即是天涯”般純粹淡然,而是被混沌復雜的種種現實包裹著。
當你在城市的鋼鐵森林中迷失了方向,在錯綜復雜的人際圍城中覺得力不從心,一切映入眼簾的數字和字母此刻都會變成冷漠的嘲諷,唯一能夠感到慰藉的,也許便是那些曾經緩緩路過心頭的文字——是想起“凌晨四點海棠花未眠”時內心的感動;是“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時的灑脫,是“慢慢走,讓靈魂跟上來”時的釋然。是的,語文素養是一個人心底最柔軟的詩意,也是一個國家文化最堅硬的鎧甲。
誠然,我們可以在課堂的教學中,分析問題,領悟規律,跟著老師的步伐,去拜訪那位撐著油紙傘,結著丁香,著粉色旗袍從江南雨巷裊娜走過的姑娘;我們或是通過對古文知識的構建,去感受離騷的蕩氣回腸,去品味蘭亭的瀟灑飄逸,去吟詠蘇東坡的豪放和柳三變的婉約;我們亦可以在社會實踐中,途徑不同風景,體驗人生百態,將最真實的感悟記錄成最動人的篇章……然而,我以為,我們更需要的,是通過課外閱讀來靈活選擇符合我們品位與時代背景的作品,推敲文字背后的深意,進一步了解這個時代的聲音。也正是從大量課外閱讀中積累厚重的文化底蘊,才可以讓我們擁有更獨到的見解,更長遠的目光,可以在社會實踐中有更加細致周到的分析與感悟。閱讀,是文字與心靈的交流,思想與思維的碰撞,語文素養之花,便是在閱讀之美中悄悄綻放的。
“讀夠了《青銅葵花》里的憂愁樸實,誰不惦記著《神雕俠侶》的回腸蕩氣?看厭了賈府里的肅穆迂腐,誰不會想到孫猴子的精靈古怪?在讀《紅巖》心潮澎湃后,想在《邊城》里尋找回歸鄉土的寧靜。”——年僅12歲的小學六年級學生聶希子便有了如此深刻的感悟。每讀過一篇著作,她便記錄下自己的感想,大大小小足有311篇。今年六一,她將文章結集成冊出版,取名為《希子的腳印》,北大教授孔慶東和《百家講壇》“十大名嘴”紀連海更是對該書聯袂推薦。并沒有初高中課本知識與方法的積累,也沒有豐富的社會閱歷,聶希子只是通過對大量文學著作的閱讀與感悟便擁有了極高的語文素養并得到了社會大家的認可。
文以遣志,語可興邦。語文素養決定著一個人思想的深度,也決定著一個國家發展的高度。閱讀,乃悅讀也。悅讀之美,在于孜孜不倦地積累,在于天馬行空地想象,在于觸碰心靈地感悟。
愿我們都可以做一位心悅誠服的讀者,縱使世界愈發聒噪,我們依舊可以在繾綣的文字中收獲內心的豐富與安靜。愿在悅讀之美中綻放的素養之花可以相伴我們,一路靜默,一路微笑,一路芬芳載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