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優秀作文高考作文
好的作文需要注意寫作規范,要盡量避免錯誤,使文章更加準確、流暢、易讀。這里提供優秀的語文優秀作文高考作文,方便大家寫語文優秀作文高考作文參考。
語文優秀作文高考作文篇1
古人云:修身養性,然后治國平天下。修身、養性其實就是守住自我的同時改變自我的過程。那么守什么,又變什么呢?
守住自己的誠實,守住自己的夢想,守住自己的靈魂。改變自己的懶惰,改變自己的平庸,改變自己的人生。守,給自己一片心靈的凈土,變,給自己一個提升的空間。
屈原汨羅江的一躍,守住了自己的公正廉明,不隨波逐流,不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李白大唐宮殿門前的毅然轉身,守住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豪氣;朱自清對美國空投糧食的拒絕,守住了文人的一身正氣。他們是中華的驕傲,是歷史上的星光。他們的守,守住了靈魂,為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民族精神的傳承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一個“守”字,簡單幾筆,卻留了人類最高貴、最獨特的靈魂;一個“守”字,多少行動,才能真實的闡釋他。守住自我,即使舉世混濁,也能擁有一棵看守心靈月亮的樹。
變,是好的,是需要勇氣的。可怎樣變,就決定怎樣的人生。李斯變了,從一個本可留芳百世的興國者變成一個與小人為伍的奸臣,這變,是可恥的。唐玄宗變了,從“開元之治”到“安史之亂”,從一個明君到一個只知享樂的昏君,這變,是可悲的。可是還有一些人,他們變了,讓我眼前一亮。邰麗華改變自我對黑暗的盲從,從一個聾啞人到美麗舞者的蛻變,譜下了世間最美麗的心靈之舞;奧普拉溫弗瑞改變了對黑人命運的盲從,憑借一個人可以清貧困頓,但決不可沒有夢想的簡單信念,寫下了從丑小鴨到黑天鵝的美麗蛻變,成就了一代傳媒女皇。改變自己,從平庸到出眾,從平凡到不平凡,從膽怯到勇敢,從成功到失敗,我們做得還很少,路還很長。
守,變,應是我們共同的追求。不死守,不亂變,改變我們性格上的缺憾,守住我們靈魂上純潔,才能造就獨一無二,光彩照人的自我,才能寫下精彩絕倫,波瀾壯闊的一生
為你而守,為你而變,我珍貴的人生。
語文優秀作文高考作文篇2
一份牽掛一份執著,在那個遙遠的地方,你好嗎?我這邊都在下雪。你的呢?四季常青如畫嗎?我覺得你一定要過得比我好,然后心里會有無限的溫暖,隨之而來的是甜蜜和升華。
我還在感嘆那個冬天,回憶那個青春。即使我張開手指觸摸無盡的黑暗和孤獨,我也愿意,因為我知道你是我夜空中最亮的一顆星,這就足夠了。
你的臉悄悄爬上了我的心田,時光飛逝,我永遠趕不上你的步伐,無論我怎么努力,但最后,我總是苦笑著接受我的命運,因為不屬于我的終究不屬于我,而我再努力,也不會是我的,你也一樣。總能感覺到最后的苦澀匯成一條河,這條河的名字,叫做不甘心。
時隔多年,你的笑容還像春天一樣燦爛嗎?也許時間給了你更多的滄桑,但我還是想相信,你還在守護著原點。就像你說的,我最大的缺點就是喜歡欺騙自己。最后我受傷了,傷口好大,一點都不成熟。但是你不知道我會有多開心。
時光的變遷,帶走了我們所有的美好,只剩下你給我的一對瓷娃娃陪我。看他們多開心。既然此生如此,那我們下輩子能不能就當一對瓷娃娃,就那樣,無視人生的走走停停,無視世俗的眼光,勇敢的互相依靠?但我知道,我們之間有很長的距離。
黑夜鋪展了我所有的回憶,我發現你一直在那里,在我的心里,在我內心最深處,淚水不斷被牽連,悲嘆著我們再也回不去的過去,悲嘆著再也見不到。但是那又怎么樣呢?太陽還在升起落下,花兒還在春秋綻放。沒有誰,沒有誰,地球永遠不會轉。新的生活還需要開始,什么都不會改變。不如把你放在我能創造的最幸福的地方,作為我生命的動力,作為我受傷時最溫暖的港灣。
多少情感,多少經歷,最后凝聚成一句肺腑之言:“謝謝”。
語文優秀作文高考作文篇3
當所有色彩的融合體——陽光,穿過重重阻礙,來到我們這個原本黑暗的世界時,它便開始分離,七種色彩漸漸顯出自己的特點,在這個世界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跡,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光彩絢爛的生命家園。
我站在陽臺上,向遠方極目眺望,無數種深深淺淺的色彩竟如同海浪一般向我涌來。近處的,赤、橙、黃、綠、青、藍、紫,絲絲分明。
越往遠方,色彩越暗淡。是有人抹掉了它們的光芒?不,那是各種色彩在視野空間最遠處的又一次融合,如同久別重逢的友人一般匯聚在一起,是一種升華,一種成熟,比那純純的單色更加美麗。
在地平線上,也就是我視線所及的最遠方,所有深、淺、明、暗的色彩如同被卷入漩渦,然后不斷碰撞、交織,形成了這地球上最成熟的色彩,也就是陽光的本色。
我曾滿懷信心地走向它,想要去觸碰這高貴的精靈,它卻捉迷藏似的向遠方逃去,我不甘心,拼命地追逐,它便愈來愈遠,似乎遙不可及,當我為此疲憊時,回頭歸家,重新遠眺,卻又驚奇地發現,那被我拼命追求過的色彩,不知何時又悄悄回到了原來的位置。我這才意識到,有些東西原來是一直伴隨著我的,由于我急于得到它反而讓它離我愈加遙遠起來。
在我眼中,最美麗的色彩是所有色彩的交融。它的可貴之處在于,急功近利之人不能捕獲它,只能由對生活充滿耐心的人用心靈去創造。
特殊的,陽光也是各種色彩的融合體,但它與以上所說的“遠方的色彩”卻有著天壤之別。它們的區別在于,一個是初生的生命,一個則是經過分離和思索,嘗過痛苦而升華成的一個成熟的生命,而過程是最重要的。
即使吞噬一切的黑夜降臨,所有色彩都湮滅其中,我的腦海里也會有一種色彩,令我心迷,令我沉醉。
語文優秀作文高考作文篇4
“我最喜歡古代的詩詞歌賦,尤其喜歡對聯。”楊奇函介紹,他每次到飯店吃飯,第一眼先看飯店的名字,再找飯店里的對聯,每次看完之后都會作一番評價。
說起對古代詩詞歌賦的興趣,楊奇函說,父母是普通百姓,所以家庭對他的學習沒有太多影響。但可能正是因為父母的文化程度都不高,所以對他寄予厚望,他從小有兩樣東西可以隨便買:玩具和課外書。
“我從小就喜歡看書,上小學2年級開始我就開始看課外書,《中國少兒百科》、《世界科普畫廊》……小學四年級那年,表哥領著我到他同學家玩,表哥的同學初中畢業,在他家里準備賣的舊書里面,我挑出了一本《山海經》,里面有許多民間傳說,從那以后我就喜歡上了詩詞歌賦,尤其喜歡對聯。回家后就買了一本《唐詩鑒辭典》來讀。”
“我是一個淘孩子,記得上小學6年級時,我頭一次讀了《三國演義》中的《出師表》一文,看了以后覺得非常喜歡。第二天上課,因為一件小事我把老師給氣哭了,老師罰我寫檢討,我就套用《出師表》的格式,寫了一篇3000字的文言文檢討書。結果老師沒看懂,再次狠批了我一次,說我寫檢討書不認真。”
語文優秀作文高考作文篇5
在如今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人們傳統的思想與當下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變化,人們奮斗的關鍵也隨之有了很大的變化。從傳統的注重經驗總結,到現在的注重創新,我覺得,這一變化可以促進新時代的發展。
傳統奮斗離不開人們對過往經驗的總結,人們只單純地從前人及自己身上總結經驗,查漏補缺。這就造成了傳統的東西停滯不前,雖歷史悠久,卻缺乏了創新,已經跟不上了時代的腳步,終難免被人遺忘。而被別人遺忘的東西,能夠存活下來的唯一選擇就是更替,變得更加的好。
相比之下,當下奮斗注重創新,在前人在前人在前人的基礎上改革創新。創新,以“新”為重,引領新時代潮流,摒棄傳統中落后的元素,促進新時代的發展。這樣的元素更有利于我們現在的時代。
或許有人會認為,傳統奮斗中對經驗的總結比當下奮斗中的創新為主要好得多。可我認為,總結經驗并不比創新為主好。傳統的經驗會阻礙新時代的發展,因為如今是一個講求創新的時代。
若一個人擁有一批新的自行車,放在以前,他可能會總結以往的經驗,用能獲得利潤的出售方式把自行車賣掉;放在現在,他極可能想出與以往不同的辦法去獲利。現今家喻戶曉的共享單車就是與傳統奮斗不同的創新。
我們雖不能說傳統奮斗的經驗沒有作用,但我們如今不能離開當下的創新。從經驗到創新,是在這個新時代的變化,發展創新精神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應該做的事情我們不能為了各種各樣不能的原因而不去做,為了自己也是為了有個更好的未來,都應該去做到創新。
但在這一創新變化中,我們也應有選擇地借鑒前人的經驗,不要盲目地、脫離現實地創新,不重蹈覆轍。在傳統奮斗的經驗上發展當下奮斗的創新,可以使我們盡可能降低創新的失敗率,這有助于促進新時代的發展。但我們絕不能停留在傳統奮斗的經驗中耳不創新。
從傳統奮斗中以經驗為關鍵,到當下奮斗中以創新為關鍵,是發展新時代的一大變化。這使得社會發展從停滯不前變成創新、進步。只要把握好發展創新的力度,就能促進新時代的創新發展。為此,我們要好好努力。
語文優秀作文高考作文篇6
靜水流深,不顯不露。靜,以外觀默默無聞的姿態隱藏著內在的力量、深刻的思想。一個“靜”字,竟是如此深邃,如此富有禪意,富有魅力。
身靜,方可心無旁騖;專心思索,方能得大智慧。佛家禪宗似乎是最早領悟到這一要訣的。禪宗的必修課,也是入門功夫——坐禪,就要修行者身靜入定,誦經冥想。雙目一閉,便將滾滾紅塵、污垢塵埃盡閉于心門之外;身靜入定,便不為外物所役而細品沉思。?自印度蓮花大師始,不少僧人在喜馬拉雅山挖洞面壁而居,饑餐蕁麻,渴飲雪水,形容枯槁而終于“靜”思得佛門真諦,成為一代高僧。面壁,或思過,或悟道,成功的前提就是身靜。身如靜水,不顯不露,方能讓思想縱橫千里。
心靜,方可遺世獨立,羽化登仙。單純的身靜,心中依然萬念錯雜,自然不可得道。身靜的同時,更要心靜。不去想那人間的紛雜,只將一片冰心浸入雪水,感受靜的冰涼怡人,放松精神。而到了更高層的境界,即便身不能打坐入定,心依舊可如止水。于是,你不必奇怪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感受,只因為他“心遠地自偏”;你不必奇怪蘇東坡被貶黃州,仍能于赤壁之下高歌放舟,只因為他從不變的靜中,悟出了“物與我皆無盡也”的大境界,于是便可“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智者在靜中修身悟道,在靜中羽化登仙,在靜中凝聚起了千年的智慧和深不可測的力量。但他們還是保留著那份靜,或許是習慣已成為自然。直到有一天他們打破了沉默,你才驚訝他們的智慧與博大,于是才有那“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感慨。《天龍八部》中第一高手,竟是少林一個默默無聞的掃地僧;助魏公子竊符救趙的侯生原本也只是大梁夷門的一個守門人;智慧象征的諸葛亮,出茅廬之前也只是躬耕于南陽的農夫……他們往日的靜正反襯出有朝一日力量爆發的可怕,就如同火山的靜,那不是單純的沉默,而是為了蓄積之后的爆發!
于是不難理解嵇康在面對前呼后擁,大講排場來拜見他的鐘會時,仍舊不理不睬,只在熊熊的爐火和鏗鏘的錘聲中默默忙碌的舉動。圣賢的靜,豈容俗世的嘈雜來打破?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千年前的智者從深邃的靜水中悟出了禪意。這禪意并非不可言傳,只是現在,還有多少人能夠靜下心來去感悟呢?這也許是現代文明的悲哀。
語文優秀作文高考作文篇7
1.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司馬光
2.我們把教育定義如下:人的智慧決不會偏離目標。所謂教育,是忘卻了在校學的全部內容之后剩下的本領。——愛因斯坦
3.生命的意義在于付出,在于給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爭取。——巴金
4.失去了誠信,就等同于敵人毀滅了自己。——莎士比亞
5.或寄以騁縱橫之志,或托以散郁結之懷。雖至貴不能抑其高,雖妙算不能量其力。——張懷謹
6.誠實是力量的一種象征,它顯示著一個人的高度自重和內心的安全感與尊嚴感——艾琳·卡瑟
7.生活只有在平淡無味的人看來才是空虛而平淡無味的。——車爾尼雪夫斯基
8.人品既殊,性情各異,筆勢所運,邪正自形。——項穆《書法雅言》
9.真正的友情,是一株成長緩慢的植物。——華盛頓
10.故以道德、事功、文章、風節著者,代不乏人。論世者,慕其人,益重其書,書人遂并不朽于千古。——朱和羹《臨池心解》
11.好奇心造就科學家和詩人。——法朗士
12.生活最沉重的負擔不是工作,而是無聊。——羅曼·羅蘭
13.生活,這是一切書籍中第一本重要的書。——羅曼羅蘭
14.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富蘭克林
15.喜即氣和而字舒,怒則氣粗而字險,哀即氣郁而字斂,樂則字平而字麗。情有重輕,則字之斂舒險麗,亦有深淺,變化無窮。——陳繹曾《翰林要訣》
語文優秀作文高考作文篇8
杜甫詩中道:“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其實哪里不是幽藍的夜空和象-牙白的月亮,為何偏偏在“故鄉”看到的那一顆,分外地明亮皎潔呢?
中國人常常對故鄉有一種奇怪的執念。尤其是那些帶著一身酸氣的文人騷客,那些身居海外的漂泊游子,人至中年后,幾乎無一例外地開始懷念故鄉,尋找故鄉,時不時感嘆一句,再也回不到記憶中的“故鄉”。
而這也不難理解。他們中的許多人懷念的,是在那個“故鄉”中,他們所度過的童年與青春。我們的傳統總是鄙棄喜新厭舊之輩,因而也就造就了更多懷舊,戀舊的人。他們對故鄉的留戀,其實是一種“憶往昔”,他們的鄉愁,愁的是自己回憶中最為美好無憂,卻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年少。
這其中的另一些人,他們所尋找的,則是自己的“根”。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們的文化,便是從這樣一個“源”,一個“根”,伸展出繁茂壯麗的無數枝葉。而對于一個人來說,他的軀體生于父母,因而要重孝道。他的思想源于自然的偉大和祖先的智慧,這些“根”,在他最初開始的地方。他們尋找記憶中的故鄉,尋的是這思想的源頭,尋的是自己的“根”,有些人與他的父母、長輩不生長在一個地方,他其實有兩個故鄉。這兩個地方思想、文化的共同引導,才成就他這樣一個完整的人!
人們對故鄉的感情往往十分復雜。它常會讓人有“家”的歸屬感,也會產生“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認同感。少年人常常想要離開家鄉,他們所想要的,是外面能讓他們自由飛翔的廣闊天空;中年人常常想要回到家鄉,他們所想要的,是故鄉記憶中的童年快樂和年少輕狂。人生像一個無休止的循環,從蹣跚學步到步履蹣跚,大家急著離去,最終又匆匆歸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一個人,每一個人生,我們做著同樣的事情:醒來,又睡去;活著,便走向死亡。曾經在故鄉看膩了的黃橙橙的月亮,成了長大后眼中最明亮的一顆牽掛!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當你歷盡滄桑,別忘了回家的路,那個籠罩著皎潔月光的故鄉,還在等待著當年那個輕狂少年人!
語文優秀作文高考作文篇9
出蘭州,過黃河,翻越終年積雪的烏鞘嶺,向西望去,千里綠洲,碧水芳草,運河森林,縱橫交錯;“萬寶山”祁連山雄偉高大,高聳入云,廣闊的騰格里沙漠廣闊無邊;歷經滄桑的古長城,猶如一條長龍,橫臥——。這里古代叫涼州,今天叫武威,歷史文化名城。
進入武威,首先感受到的是武威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濃郁的風土人情。早在石器時代,人類就在這里繁衍生息。漢武帝開疆拓土,顯示武功和軍事實力。武威由此得名;之所以叫涼州,也是因為“因金涼而冷”。曾經是“四涼之都”,歷代郡縣、房屋所在地;也是絲綢之路上“連接線與沙漠,控制五郡咽喉”的交通要塞。是“涼州七城十萬家”“人言厚厚”的富庶之鄉;也是人杰地靈的風水寶地,是“文物之前,誕生之后”,“李逸之前,有陰坑”。
武威也以其豐富的文化遺跡而聞名。眾多名勝古跡中,雄偉的武威文廟是“龍游學堂宮之冠”,其文物收藏居河西之首。青藏禪林融入胡澤,茂林覆蓋禪寺。香火旺,游人織;雷臺漢墓因出土了無與倫比的青銅奔馬而聞名中外。還有西夏碑、青銅車馬儀仗俑、漢竹簡、鐘鼓樓、羅氏寺塔、天臺山石窟等160余處古建筑、古遺址、古墓葬,館藏文物4萬余件,顯示出豐富的歷史文化名內涵。
鳥瞰武威青翠的鄉村,綠樹成蔭,縱橫交錯的河流和運河,一排排的村莊和廣闊的沙漠。祁連交了,雪峰涼了;涼州還有“綠洲春耕、平沙秋月、梯古雪、小校、地臺煙草、金塔夏青、大小云中、黃羊秋牧”等八大景點,使旅游之都看起來如畫,氣勢恢宏。
語文優秀作文高考作文篇10
我看到這則漫畫,不禁啞然。這不就是在坐的高三考生生活的形象寫真嗎雖然有些夸張的成分,現在大多數家長雖然不會因為分數的高低而打孩子,但是對于孩子的分數還是很敏感,在意。然而,分數真的是衡定的標準嗎
我在想,如果現在坐在考場上的萬千考生中,沒考好的學生下場,可能就跟漫畫里曾經考了100分,而后來卻考了98的學生的下場一樣吧。你不能否定有些人平時成績一向好,分數也高。偶爾的一次考試會考差那么一點,而這偶爾的一次考試剛好就是高考。其實,它也就是和平時一樣的一次考試。不一樣的是,這一次人們看的只是分數。你以前成績多好,或者綜合能力有多強都不成優勢,并也不管你在考試中出現任何意外,只要結果是你考差了,也就一錘定音了。無法否認,分數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人的努力程度和學習能力。但是,分數能反映一個人的動手能力嗎能反映口語交際能力嗎能反映生活自理能力嗎能反映一個孩子的好壞嗎
我想,每個孩子都有一個永遠打不敗的對手:別人家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分數永遠成為炫耀的資本,媽媽們總會拿別人家孩子的成績和自己家孩子作對比。然而,真正要比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如漫畫中,曾經分數低的孩子,后來有所提高,這時,家人做出適當鼓勵是很有幫助的。但是也無需在分數上太過在意,因為考好,考壞總是有的。
考好或者考壞都是時常有的事,就像人生有失敗,也有成功,且失敗成功總是交織著的,不一樣的是:考好了并不意味成功,考壞了也并不意味著失敗。父母不應因為分數的高低給孩子無形的壓力,更不能因為分數的高低而斷定孩子的好壞。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人生亦是如此,曲曲折折。你好時,別人諂媚奉承,你壞時,別人說三道四、指指點點。而這些都不應該成為我們前進的阻礙,因為我們究竟多好多壞,只有我們自己知道。只要想想著:努力終有所報,足矣。
語文優秀作文高考作文篇11
所謂“故鄉”
杜甫詩中道:“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其實哪里不是幽藍的夜空和象-牙白的月亮,為何偏偏在“故鄉”看到的那一顆,分外地明亮皎潔呢?
中國人常常對故鄉有一種奇怪的執念。尤其是那些帶著一身酸氣的文人騷客,那些身居海外的漂泊游子,人至中年后,幾乎無一例外地開始懷念故鄉,尋找故鄉,時不時感嘆一句,再也回不到記憶中的“故鄉”。
而這也不難理解。他們中的許多人懷念的,是在那個“故鄉”中,他們所度過的童年與青春。我們的傳統總是鄙棄喜新厭舊之輩,因而也就造就了更多懷舊,戀舊的人。他們對故鄉的留戀,其實是一種“憶往昔”,他們的鄉愁,愁的是自己回憶中最為美好無憂,卻再也回不去的青春年少。
這其中的另一些人,他們所尋找的,則是自己的“根”。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們的文化,便是從這樣一個“源”,一個“根”,伸展出繁茂壯麗的無數枝葉。而對于一個人來說,他的軀體生于父母,因而要重孝道。他的思想源于自然的偉大和祖先的智慧,這些“根”,在他最初開始的地方。他們尋找記憶中的故鄉,尋的是這思想的源頭,尋的是自己的“根”,有些人與他的父母、長輩不生長在一個地方,他其實有兩個故鄉。這兩個地方思想、文化的共同引導,才成就他這樣一個完整的人!
人們對故鄉的感情往往十分復雜。它常會讓人有“家”的歸屬感,也會產生“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的認同感。少年人常常想要離開家鄉,他們所想要的,是外面能讓他們自由飛翔的廣闊天空;中年人常常想要回到家鄉,他們所想要的,是故鄉記憶中的童年快樂和年少輕狂。人生像一個無休止的循環,從蹣跚學步到步履蹣跚,大家急著離去,最終又匆匆歸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每一個人,每一個人生,我們做著同樣的事情:醒來,又睡去;活著,便走向死亡。曾經在故鄉看膩了的黃橙橙的月亮,成了長大后眼中最明亮的一顆牽掛!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當你歷盡滄桑,別忘了回家的路,那個籠罩著皎潔月光的故鄉,還在等待著當年那個輕狂少年人!
語文優秀作文高考作文篇12
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實在太多了。有有趣的、歡樂的、傷心的、令人慚愧的……當我回憶起之前的酸甜苦辣,那種感覺好充實,好幸福哦!感覺自己又回到了當時!隨著我們的成長,思想的變化,日記也會比以前深奧!“記下”將會是我們以后最珍貴的財富吧!曾經的回憶是現在回憶的一個演變的過程吧!
現在,我已經長大了。所以,在家長眼中,我已不再是小孩了,已變得有意識,有膽量,有知識了。有時,他們東一句“你已經長大了!”西一句“你不再是小孩了!”聽得我頭都疼了。現在的我無論做什么事,自己都要判斷對錯,都必須要有原則在身,不能馬虎完成,也不能粗心對待,如果稍有差錯,就會隨時招來暴風雪。
回想起自己小的時候,生活是多么輕松,無憂無慮,自由自在,身邊根本就沒什么煩惱。但是隨著歲月的流逝,前方的海浪也更大了,海面也更波折了,我成為一個小學生了,往日那個我已經蕩然無存了。我個子高了,上學時間長了,回家作業增了,學習科目多了,我的雙肩背起了更重的書包,心中的壓力也不斷加重。如果是小時候,我無論做錯什么事,沒有人會來責怪我,再加上還有父母為我當“向導”。可現在的我,長大了,懂事了,要適應獨立了,凡是做事都要小心翼翼,三思而后行。這與小時候那悠閑自在的日子相比也漸漸地拉開了距離。
小時候,身為小孩子的我,雖然生活地會自在些,可是我卻處處受著長輩與他人的約束,走路時,有父母摻著,摔倒了,有父母扶著。但是我知道,我已經慢慢地長大了,與小時候不同了。就好像我現在一樣,要努力地討好父母,要幫助我的妹妹學習。還要凡事都要有自己的主見。
陽光總在風雨后,不經歷風雨,怎能成功。我的成長之舟,行駛得雖然不穩,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澎湃,但也正是這些各種各樣的大浪和困難,才讓我學習到了不少,鍛煉到了不少。通過我這成長的旅途,我才真正了解到成長有一定的煩惱,但是有更多的快樂。
語文優秀作文高考作文篇13
昨天回到了自己的母校,由于是高考,學校顯得異常莊嚴和平和。曾經熙攘的小吃街也鮮有人往來。離開幾年之后再去熟悉的地方,很多變與不變得東西,都充滿回憶的味道。
我找到那家上學最愛去的小店,點了常吃的食物坐下了。迎面來是熟悉的熱蒸汽和老板招呼的聲響。這不由讓我沉浸在過去的回憶中……
當我還是一名等待高考的學生的時候,我把高考看的很重,仿若這是我這輩子唯一的一件事情。我習慣于挑燈夜戰,習慣于不顧周圍的一切。由于自己的家庭很普通,父母都是農民,所以總是會告訴自己對于高考就是要不遺余力。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像我這樣,在十幾歲的年紀,便給自己背上了堅硬的盔甲。我自己也是不善于傾訴的人,爸媽也從來沒有意識到,我也需要人關懷。他們只知道我很聽話,不用多操心什么就能什么都做好。后來,在長期壓力下,身體估計也承受不了,我晚睡對它的虐待,終于給與以反擊,于是我生病了。
但是,對于如今上了大學并能夠繼續再學習的我來說,我反而覺得,十幾歲的年紀就應該做十幾歲的夢,懂事是一件好事情,但是過分把自己困于責任的牢籠中,的確得不償失。假若沒有自己的親身經歷,我可能不會對于自己的高考時代有這樣的感慨吧。
對比于當初有些稚嫩的自己來說,如今的我懂得,高考的確重要,但面對重要的事情的時候,也需要用坦然的態度處理,以為在你逞能擰巴時,可能會為后續埋下遺憾。你只需要在你覺得神清氣爽的時候,全心全意,不用和別人比較什么,真正總是要面對的是自己。
語文優秀作文高考作文篇14
生命有時是“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的無奈,但更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著;生命有時是“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的困窘,但更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邁與樂觀!
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釀成的瓊漿——歷久彌香;青春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滅的向往編織的彩虹——絢麗輝煌;青春是用永恒的執著和頑強的韌勁筑起的一道銅墻鐵壁——固若金湯。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需要對別人察顏觀色的從容,一種終于停止了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哄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并不陡峭的高度。
人生錯過的總比沒錯過的多,每個人都有無數次的錯過。所以我們不必為自己的錯過而歉疚而悲哀,應該為自己的擁有而喜悅。錯過漂亮,你擁有健康:錯過健康,你擁有智慧;錯過智慧,你擁有善良;錯過善良,你擁有財富;錯過財富,你擁有安逸;錯過安逸,你擁有自由;錯過自由,你擁有人格……
如果說生命是一座莊嚴的城堡,如果說生命是一株蒼茂的大樹,如果說生命是一只飛翔的海鳥。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頂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樹根,就是那扇動的翅膀。沒有信念,生命的動力便蕩然無存;沒有信念,生命的美麗便杳然西去。
語文優秀作文高考作文篇15
看天光云彩,能測陰晴雨雪;漫步林間,能觀草長鶯飛,枝葉枯榮,可無法細說萬物之性。打開電視,輕點鼠標,可知萬物原理,可無法身臨其境。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遠”。在我看來,身臨其境,用心感受,即便不知萬物原理,自然也并不遙遠。
看來山峻嶺,清流激漓,即便你不懂山的形成,你卻能用心感受山的&39;巍峨,水的靈動;看萬花紅遍,綠蔭環繞,即便你不懂花的種美,樹的生長,你卻能用心感受花的甜美,樹的奉獻;看繁星閃爍銀月懸空,即便你不懂星星的距離,你卻能感受黑夜的神秘與趣味。由此可見,如若心有自然,心系自然,雖不知萬物進化理論,卻能感受自然的魅力,自然的靈魂。自然,近在咫尺。
身臨其境,用心感受自然,使人獲得身心愉悅。古人有云“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當你貼近自然,你會收獲不少意外的驚喜。當你與家人朋友出外旅游時,因為有清泉叮咚,你會收獲趣味;因為有雄偉瀑布,你會嘆為觀止;因為有蟲魚鳥獸,你會驚喜不斷。當你在自然給予你的一切中享受,當你被自然親切納入懷抱之時,你是否有發現,即便你不懂鳥性不
懂花語,你卻已經與自然如此貼近?你是否有發現,是自然帶給你的喜悅與驚奇,讓你覺得自然其實并不遙遠?
身臨其境,用心感受,自然使人得到精神上的升華。蘇軾被貶黃洲時發出“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感慨,是自然的雄洋壯立,使他認識到人生短暫,何必難為自己?才會有他積極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嵇康喜愛竹林,喜愛竹林中悠閑的雅士生活,是自然的清高秀麗,使他擁有竹子般正直的性格,不愿與世同流合污。我認為,我們從自然中感受到的力量,吸收到的精華,能使我們的涵養進一步提升,使我們的信念更加堅定,使我們的生命更加圓滿。而這一切,難道懂得萬物表面的原理能比得上嗎?
誠然,有人認為懂得物性更重要。不可否認,通過現代的信息技術,我們可現清楚了解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然而,這一切卻只停留在表面,你未曾用心去感受自然,你亦未曾得知自然的真諦,所以這樣,自然只會“越來越遠”。
嗅一嗅花草的清香,感受清風的靈動,融摸水的溫潤,你便會窕爾一笑,用心感受自然,你會發現,自然,就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