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沈忠芳事跡作文
2022年度,又有哪些人感動著大家?《感動中國》,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感動中國沈忠芳事跡作文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感動中國沈忠芳事跡作文五篇,歡迎大家分享。
感動中國沈忠芳事跡作文(精選篇1)
先生是中國的一位偉大而隱秘的科技工作者,他參與了國家防空武器系統的總指揮,為國家安全和人民的平安做出了重要貢獻。近日,他被評選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這是對他60余年默默付出的褒獎,也是對他勇敢堅韌的敬佩之情。 沈忠芳先生在面對日軍轟炸家園的時候,選擇了報考飛機設計專業,這意味著他將來要為國家的防空安全做出巨大的貢獻。
這個決定反映了他對祖國和人民的責任和擔當,展現了他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懷。在落實自己的理想和職責的過程中,他選擇了從事導彈研制工作,在這個領域里默默耕耘,默默奉獻了60余年,為國家的安全和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沈忠芳先生說:“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于為人民的幸福奮斗。”這話言簡意賅卻道出了他堅定的信念和高尚的情操,也說明了他為國家和人民默默付出的原因。毫無疑問,沈忠芳先生是一名真正的愛國者和奉獻者,他把自己全部獻給了祖國和人民,用實際行動和成就詮釋了愛國主義和奉獻精神的內涵和價值。
致敬沈忠芳先生,不僅是對他個人的敬意和認可,更是對我國科技工作者的敬意和認可。沈忠芳先生的事跡提醒我們,科技是國家和人民的重要支撐,科技工作者是國家和人民的寶貴財富。我們應該重視科技工作者,鼓勵他們的創新和奉獻,讓他們成為推動國家發展和進步的中堅力量。同時,還需要普及科技知識和文化,提高國家創新能力和競爭力,讓中國科技更好地服務于國家和人民。
總之,沈忠芳先生是一位隱姓埋名的偉大科技工作者,他毫不張揚地為國家和人民默默奉獻60余年,是中國科技工作者的楷模和代表。我們深切地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欽佩,也希望更多的人關注科技工作者,關注科技創新和進步,讓科技更好地造福人類。
感動中國沈忠芳事跡作文(精選篇2)
隱姓埋名60余年,因為他,我們無懼他國導彈威脅。因為他,我國防空導彈跨入世界領先行列。他是《導彈人生》書中12位已過了脫密期的中國導彈總指揮總設計師之一,89歲的沈忠芳終于解密,進入公眾視野,而他這一次感動中國。
2022年4月,12位隱姓埋名的我國導彈武器型號總指揮、總設計師的名字首次向社會公開,沈忠芳就是其中的一員。這是他退休后12年,第一次以真名展示在公眾面前。
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他是我國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統總指揮,生在戰火紛飛的年代,從小就立志為祖國設計飛機。
他將自己的一生最好的時光都獻給了中國的航空事業,他說:國家利益高于一切。
1934年,沈忠芳出生于上海市,從小目睹國破家亡、戰火紛飛紛飛,他燃起了報國夢想,造飛機成了他最大的愿望。
新中國成立后,沈忠芳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航空學院,在飛機設計專業學習。1958年,沈忠芳和他的同學們,大干一百天,終于將中國的第一架輕型旅客機“北京一號”送上藍天,這是他的畢業設計,也是兒時的夢想。
畢業后,他被分配到國防部從事導彈研究工作,國防部五院二分院就是沈忠芳導彈人生的開始。
中國的導彈是從仿造開始的,但是真正創新則是依靠我們自己培養的人才。當時美國最先進的U2高空偵察機頻繁進入我國空域偵察,高炮部隊設伏防衛,當時礙于其飛行高度達到了21000米,飛機夠不著,高炮打不準。
為了震懾敵人,摧毀U2高空偵察機,我軍開始自主研制地對空導彈系統。其中艱辛自然不必多說,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款地空導彈“紅旗—號”橫空出世。
自此U2不敢來犯,我國導彈核心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獨立自主研制的路子上找到了一條行之有效的規范。
30歲,沈忠芳又開始參與“紅旗二號”研制。在科研人員通力合作下,1967年研制成功,邁出我國自主研制防空導彈的關鍵一步。
36歲,沈忠芳正式加入FJ型號的方案論證和研制工作。三年后攻關后,FJ型號第一次試飛導彈的試驗。點火幾秒鐘后,發動機就爆炸了,沈忠芳在從不離身的筆記上記下了這沮喪的一天。
從此帶著團隊進入“歸零”,一舉解決了導彈發動機問題,還創新地給導彈穿上一層隔熱服,降低發動機飛行高溫的同時,還降低了彈體溫度。
從單獨型號,到導彈系統,在沈忠芳的帶領下,多款導彈取得成功,其中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項的就有8個。
80年代,搞民品,人才留不住,沈忠芳和同事們自籌資金450萬元,要知道當年這些錢是多么的難得,那時候工資不到100元,這些錢無疑是天文數字。
第一發失敗了,同事們沮喪無比。他安慰大家說:還有第二發呢,錢不夠,從我們工資里扣。2年時間,地地導彈B610就面世了,后續B611成為外貿產品,“B6”系列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精銳武器之一。
外貿型號的成功,不但鍛煉了隊伍,還獲得了數億美元的合同,幫助我們提高防御導彈的研發水平。
1992年,沈忠芳被任命為第三代中高空中遠程防空導彈型號總指揮。他三年完成攻關,突破五大技術難題,取得九項科研成果,我國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統邁入了正軌。這意味著,我國防空導彈研制水平已經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
2009年,國慶60周年大閱兵,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統首次亮相,沈忠芳說:“東方的睡獅醒了,誰敢欺負我們?”
76歲,沈忠芳離開崗位,回到了虧欠太多的家庭,直到這一天他也沒法和孩子問自己到底在干什么。隱姓埋名60載,再回首已是暮年。
他說:“人生最大的幸福,莫過于為人民的幸福奮斗。”
感動中國頒獎詞這樣說道:從無到有,從近到遠,從長纓在手,到紅旗如畫。這一代人從沒有在乎過自己的得與失,這一代人一輩子都在磨礪國家的劍與盾。今天,后輩們終于能聽到你們的傳奇,隱秘而偉大,平靜而神圣。
感動中國沈忠芳事跡作文(精選篇3)
2022年,又有哪些人感動著我們?
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
《感動中國》
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
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
今年88歲的沈忠芳,他是《導彈人生》書中12位已過了脫密期的中國導彈總指揮總設計師之一,是我國航天事業的重要參與者、組織者和見證者。
1934年8月,沈忠芳出生在上海。隨著淞滬會戰爆發,轟炸機時常對上海進行轟炸和掃射。童年的沈忠芳感受最深的就是顛沛流離和對日寇的痛恨,家園被戰火摧毀的瞬間,在他的心里也埋下了一顆種子。
新中國成立后,1953年,高中畢業的沈忠芳考入北京航空學院飛機設計專業。他夢想著有一天自己親手設計的飛機,能夠保衛祖國的領空。
這里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1958年,沈忠芳大學畢業之后,就一直在這兒工作。
當時,美軍派出最先進的U2高空偵察機,大搖大擺的侵入我國領空,搜集情報。
沈忠芳:美國的U2高空偵察機,它的飛行高度是21000米左右。我們現役的飛機飛不到那么高,炮更打不到那么高,怎么辦?
為了摧毀U2,我軍開始研制地對空導彈系統。一次又一次反復實驗,付出終于迎來回報。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一款地空導彈“紅旗—號”橫空出世。
沈忠芳:西方國家,他們以美國為首對我們封鎖,中央指導我們只能自力更生為主,艱苦奮斗,所以主要靠自己的力量,來發展我們的武器系統。這個很重要,(核心技術)買是買不來的。
30歲的沈忠芳又開始參與“紅旗二號”研制。新型地空導彈的研究工作量很大,難度也大。為了拿出最優的方案,幾百名科研人員始終艱苦奮斗,同時也在爭論不休。
1967年,隨著“紅旗二號”導彈的研制成功,邁出我國自主研制防空導彈的關鍵一步。隨后幾年,在沈忠芳的帶領下,他所負責的導彈型號在很多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并成功完成了4次飛行試驗考核,其中8項成果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1992年1月,沈忠芳被任命為第三代中高空中遠程防空導彈型號總指揮。經過一次次挑戰,僅用了三年時間,就全面完成了攻關任務,突破了五大關鍵技術,取得了九項科研成果,使得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統邁入了正軌。這標志著我國防空導彈研制水平跨入到世界領先行列,大幅度提高了我國防空導彈體系對抗能力和國防的實力。
導彈事業讓他付出了絕大部分精力,而陪伴沈忠芳一生的伴侶和戰友,同樣是北航飛機設計系畢業的徐正年,在承擔了中國航天工作的同時,還肩負起照顧家庭的責任。
因為保密的原因,孩子在年幼時,爸爸就像個陌生人。直到今天,沈忠芳也無法向孩子們和盤托出工作的全部。
作為中國國防中國航天武器事業的建設者,國家利益高于一切,深深地印在沈忠芳心里。
沈忠芳:堅持真理,堅守理想,對黨忠誠,不負民族。
國士無雙,無數像沈忠芳這樣為中國航天武器事業而隱姓埋名的英雄們,他們是真正的大國脊梁。
《感動中國》頒獎辭
從無到有,從近到遠,
從長纓在手,到紅旗如畫。
這一代人
從沒有在乎過自己的得與失,
這一代人
一輩子都在磨礪國家的劍與盾。
今天,后輩們終于能聽到你們的傳奇,
隱秘而偉大,平靜而神圣。
感動中國沈忠芳事跡作文(精選篇4)
沈忠芳,1934年生,北航53級5系畢業,導彈技術專家,全國勞動模范,曾任我國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統總指揮。他長期從事飛行器系統設計研究工作,多次獲得航天獎、中國航天基金獎,他的研究成果曾獲全國科學大會獎,為國防事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2022年4月24日,中國第七個航天日,12位隱姓埋名的我國導彈武器型號總指揮、總設計師的名字首次向社會公開,沈忠芳就是其中之一。他曾經的身份,是我國第三代防空武器系統總指揮。此時,距離他退休已經過去了12年。
沈忠芳夫婦(左)與吳北生夫婦(右)
沈忠芳特別喜歡電視劇《外交風云》,這部劇里有他所親歷的那些過往。沈忠芳拿出手邊的一個小本子,上面是多年前他寫下的,周恩來對導彈試驗的要求:嚴肅認真、周到細致、穩妥可靠、萬無一失。
這十六個字,跟隨了沈忠芳大半生。但其實,小時候他發下的宏愿,是要造飛機的。
炮火中燃起愛國心
1934年,沈忠芳出生于上海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從記事起,生活就籠罩在日本人的炮火之中。在轉學5次、輟學1次之后,他終于得以完成小學課程。
解放了,但日子并不安寧。上世紀五十年代初,飛機還是在初中生沈忠芳的頭頂上嗡嗡地盤旋。
提起那段經歷,沈忠芳記憶猶新:“從1949年10月份開始到1950年,蔣介石的飛機大概炸了20多次。1951年2月6日,到現在我還記得,‘二六轟炸’,把楊浦發電廠給炸壞了。”
青年時期的沈忠芳
那時候的沈忠芳覺得很憋屈:我們怎么就沒有飛機呢?1953年,沈忠芳考上北京航空學院,專業便是飛機設計。
“當時一些有愛國心的年輕人就想搞飛機設計,將來為祖國設計飛機。我們的畢業設計是北京一號,都飛上天啦!”沈忠芳說。
1959年10月7日,“薩姆-2”導彈擊落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RB-57D型高空偵察機,開創了世界軍事史上地空導彈擊落飛機的先河。沈忠芳才知道,原來要對付敵人的飛機,不是只有造自己的飛機才能做到,“當時大家有一個思想,沒有先進的導彈就沒有強大的國防,必須要把這東西搞上去。"
感動中國沈忠芳事跡作文(精選篇5)
在現實的生活中,他們讓人感動,在歲月的滄桑中,這種感動讓人為之震撼、就像風的力量,這種力量足以讓整個民族為之動容。
我情不自禁的一次次落淚,被他們的精神所感動,被他們的人格魅力所征服,被他們的行為所激勵,他們是當之無愧的英雄。靜靜的觀看感動人物的事跡,我認為有一個特質是相通的,那就是“責任”二字。扛起一份責任,獻出一份愛心去詮釋和諧詮釋人類的理性。
他們也都是普通人,和我們大多人一樣。也許有人認為這是很普通的工作,是他們份內的事情,甚至自己也能做到。但是在我們中不少人往往有始無終,中途因自身或外在的一些原因而不得不中斷,堅持不下去,因此,很多人往往難以達到類似感動人物的事跡或境界。不僅僅是他們,還有無數的中國人,他們勇于奉獻,樂于承擔,鑄就了大國的榮耀與輝煌。盡管獲選的感動中國人物和群體有著不同的社會和職業背景,也用著不同的方式感動著別人,但從他們身上,我們還是能夠看到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他們所表現出來令人感動、為人景仰的高尚精神,奠基和構建著和諧社會及其所特有的和諧文化。
試想在班級之中,上到班長、導員,下到我們學生。我們上下一心,為班級付出自己一份力,做出一份貢獻,共同營造美好班級;在工作、社會、家庭之中不也是這樣嗎。也許作為一個平凡的人,我們無力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為別人做些什么,為集體做些什么,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們會成為一個感動中國的人。我們的家庭,集體,祖國也會越來越好。感動的事跡永不隨風被遺忘,感動的人們,不管怎樣,在我們心中永遠被銘記于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