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作文
看了感動中國后,總覺得那些評選出來的人物都讓人敬佩感動。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作文實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作文(篇1)
期盼已久的《感動中國201__頒獎典禮》終于在201__年2月10日晚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播出了,認真的觀看了頒獎典禮全部過程,幾度眼眶濕潤。獲獎者,有為了國家核潛艇研制而隱姓埋名的英雄;有幾十年自己拾破爛,從沒有穿過像樣的衣服,卻把錢給了那些需要上學的孩子的老人;有的為親人、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堅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動了華夏兒女。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崗位上,他們堅守著一個信念,‘愛祖國,愛他人。’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
他們雖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們卻充滿著微笑來到頒獎典禮舞臺上。他們給國家、社會、他人帶來多么大的正能量。觀后心理暖烘烘的。熱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圍很多人,有時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在這些人的事跡面前,真應該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著。
看著這些感動中國人物和他們的英勇事跡介紹,看后我非常感動,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動,眼淚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他們的事跡值得我去學習和深思。正是有了他們舍己為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才使我們現在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世界上母愛是最偉大最無私的,母親默默的付出只為能夠讓孩子過的更好,她從未想過你能回報她點什么,她的一生都在為你擔憂和操勞,從來不會抱怨“累”,()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母親……媽媽我愛你!
看了今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動中國”十幾年來伴隨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可歌可泣的人們,他們崇高的人格,為國為民的偉大理想和讓人淚不能止的事跡都讓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還有許多!“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有“感動中國”精神和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的努力奮斗,中國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一定筆直又開闊,是一條光明大道!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作文(篇2)
星期五,老師給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讓我不禁感嘆到我們中華民族百姓自強不息的精神,為之折服。
其中有一個人,雖然沒有高學歷,沒有漂亮的外表,但他有一雙看不見摸不著的,但用心細細的體會你就會發現他有一雙隱形的翅膀。這個人就是無臂鋼琴師“劉偉”,他一直用一句名言來激勵著自己“我的人生只有兩條路,要么趕緊死,要么精彩地活著。”殘酷的命運一次次的打擊著他,但他原地爬起,這還是命運個劉偉的一次次磨練,一次次鍛煉的機會。10歲時劉偉因為一場事故而被截去雙臂,12歲時學會游泳,兩年后在殘疾人游泳錦標賽上獲得兩枚金牌16歲學會打字,19歲再次參加奧運會之前不久因為得了一場病不能做劇烈運動所以只能選擇放棄這次機會,雖然放棄了游泳但學會了彈鋼琴,一年后達到相當于手彈琴的專業7級水平,22歲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一分鐘打出了233個字母,成為世上用腳打字最快的人,23歲他登上“維也納金色大廳”舞臺讓世界見證了中國男孩的奇跡,推薦員說:“沒有任何東西比得上劉偉的鋼琴聲!”
困難是可怕的但是只要有對抗困難的魄力就一定能對抗困難的。居里夫人曾經說過“無論對任何困難,我絕不屈服。”劉偉也富有這一種頑強不屈的精神,這種精神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有很多的幫助,所以我們要學習這種精神。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作文(篇3)
今天,我觀看了“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動。
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孫家棟。
孫家棟,是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的一生與中國航天的多個第一密切相連。孫家棟是中國第一枚導彈、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顆遙感探測衛星、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的技術負責人、總設計師,是中國通信衛星、氣象衛星、資源探測衛星、北斗導航衛星等第二代應用衛星的工程總師,是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他領導下所發射的衛星奇跡般地占整個中國航天飛行器的三分之一。,獲得中國國家最高科技獎。
感動中國評選委員會給孫家棟的頒獎詞是:少年勤學,青年擔綱,你是國家的棟梁。導彈、衛星,嫦娥,北斗。滿天星斗璀璨,寫下你的傳奇。年過古稀未伏櫪,猶向蒼穹寄深情。
我看完后,心里有說不出的感動,以及對這些偉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沒有這些默默為社會奉獻的人,如果沒有這些舍己為人的人,如果沒有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們的社會將沒有了生機,沒有了希望。這些偉大的人,我敬佩你們!我要學習他們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作文(篇4)
獲得殊榮的,大多數都是普通人。可以說,沒有人是為了今天的獎臺而選擇自己獨特的生活。他們不知不覺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舉動,只是因為忠于自己的內心,緣于愛。
《感動中國》節目讓我明白:因為愛祖國,有了“核潛艇之父”黃旭華;跟隨將軍回鄉務農,扎根并奉獻農村一生的龔全珍以及中國航天團隊,因為愛職業,因此有了98歲高齡依舊工作在第一戰線的“良心醫生”胡佩蘭;因為親情之愛,有了身患絕癥,為了孩子未來的苦繡《清明上河圖》的姚厚芝。
中國古老的美德,包括仁、義、禮、智、信。仁者愛人,位列第一。
愛,超越年齡,階層、民族,在這些不同的職業,不同背景下的普通人,身上折射出光輝,它是人類最美的語言。
愛還可以傳承。當我們看到90多歲的劉盛蘭老人老有所養,當我們看到殘疾的方俊明背后的媽媽和女兒,當姚厚芝年幼的兒子那樣動情地出“我愛你”,我們不僅能夠理解現場的眼淚,還收獲了對社會的信心。
都說中國夢,中國夢其實源于每個人普通的夢,關鍵在于有愛,在于堅持愛,傳承愛。
愛需要傳承,感動不只是一場晚會的激情,一次剎那間心靈的溫暖,它落實到具體的行動。每個人都行動起來,我們的明天會截然不同。
讓我們伸出我們的'雙手,去擁抱那些讓我們感動的人,讓愛的力量充滿整個中國,讓愛充滿千家萬戶,讓每個人都生活在愛中,讓愛傳萬家。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作文(篇5)
“人最大的富庶在于愛和信念的堅持,他們用生命提攜了孤兒的成長,在一個物質繁盛的時代里,他們仍然讓世界相信:精神無敵。”沒錯,這就是于丹老師對兩位“菩薩老師”胡忠、謝曉君的高度評價,他們為了幫助西藏的孩子們而不惜千里迢迢,即使是產生了高原反應也不惜一切代價,說是老師,到不如說是母親,家長甚至保姆,他們是多么偉大、慈愛,正如杜玉波老師所評價:“他們的高原紅,是陽光的沉淀,也是心中澎湃的熱血在臉上的體現……”高原紅體現了他們的堅持不懈,所做的舉動更體現了他們心靈的美麗。
他們帶上年幼的孩子,是為了更多的孩子。他們放下蒼老的父母,是為了成為最好的父母。不是絕情,是極致的深情;不是沖動,是不悔的抉擇。他們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蓮。
這就是他們的博愛,這就是他們的高尚情懷,他們的種種事跡令我的心靈有了很大的震撼,令人為之動容、深受感觸。感動就像一片悄然凋零的花瓣,這花瓣就猶如兩位無私奉獻的老師,只有平凡中的不平凡才更加令人感動,往往只有這種不平凡才更加感動中國。
有一種溫暖叫感動,兩位老師的所作所為令我刻骨銘心,他們將會是我人生中最明亮的一盞指路“心”燈。感動中國,感動你我,是你們的感動讓我們看到了世界的溫暖。
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作文(篇6)
都知道他樸實勤勉,卻不知他曾戰功赫赫,他把獎章深藏在箱底,把對戰友的懷念深藏心底。從不居功索取,只為堅守使命初心,默默奉獻,于國于民,他是忠誠偉大的士兵。
戰場上硝煙彌漫,炮聲響徹云霄,他和他的兩個戰友身上綁著炸藥包,艱難地匍匐前進,悄悄地靠近敵人的碉堡,準備炸毀這幾座碉堡,但不幸的是,他們被敵人發現了,為了不讓任務失敗,他們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抓起炸藥包再往里扔……雖炸掉了兩座碉堡,但他的兩名戰友犧牲了,他自己也九死一生。
在一個貧困山區,一座低矮破舊的小房子里的沙發上,坐著一位戰功顯赫的人民功臣——張富清老爺爺。這是位耄耋老人,他白發蒼蒼,臉上布滿歲月的痕跡,但他對著鏡頭說話時卻挺直了胸膛,頗有當年的風范。當他講到那些犧牲了的隊友時,眼睛里閃爍著淚花······有人問道:“你是人民的英雄,為什么不早點把這些軍功章拿出來呢?”他說:“我的戰友都犧牲了,我還有什么資格把這些拿出來顯擺?這些榮譽是用他們的命換來的!”
此時此刻,我想對他說:“張爺爺,您是人民的英雄,如果沒有您當初的奉獻,就沒有我們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不要覺得慚愧,您的戰友會為你感到驕傲的!”
您刻意塵封功名,堅守使命初心,您感動著中國,激勵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