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旭華感動中國事跡作文素材
在核潛艇極限深潛試驗中,黃旭華親自上艇參與試驗,成為當時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的第一人;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黃旭華感動中國事跡作文素材(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黃旭華感動中國事跡作文素材(篇1)
黃旭華,男,漢族,1926年3月出生于廣東海豐縣,祖籍廣東揭陽市,客家人。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49年畢業(yè)于上海交通大學造船系。畢業(yè)后一直從事艦船研制工作。
黃旭華同志為某研究所副所長,1992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為了實現(xiàn)____“某某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偉大誓言,為了使我國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后,第五個成為具有海上打擊力量的大國,黃旭華同志長期赫赫無名,盡拋心血智慧于中國的某型號研制事業(yè)。作為卓越的技術(shù)專家和杰出的技術(shù)組織管理者,在某型號產(chǎn)品橫空出世、從無到有的光輝事業(yè)中發(fā)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1979年,黃旭華同志任中國某型號工程副總設計師,1983任總設計師,負責我國第一代兩型產(chǎn)品的技術(shù)抓總工作。其間,他主持制訂了長征1號和長征6號首艇與動力協(xié)調(diào)總體方案,提出并決策采用水滴型艇體,為某型號艇總體研究設計奠定了堅實基礎,并同其它同志一道,共同領(lǐng)導、組織協(xié)調(diào)審定了某艇方案論證、研究設計、施工建造、航行試驗等各個階段的重大技術(shù)問題。作為總技術(shù)負責人,成功執(zhí)行了某產(chǎn)品水下發(fā)射試驗任務。作為總設計師,在某深潛試驗中,他置個人安危于度外,身體力行,親自隨產(chǎn)品深潛到極限,創(chuàng)世界首例。《人民日報》、《文匯報》、《羊城晚報》、《湖北日報》等多家報刊先后爭相報道過黃旭華同志的先進事跡,盛贊黃旭華為“中國某艇之父”、“中國的脊梁”。
由于出色的工作業(yè)績,黃旭華同志先后于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85年、1993年兩次獲前中國船舶工業(yè)總公司科技進步特等獎;1985年、1996年兩次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986年獲中國船舶工業(yè)總公司授予的“勞動模范”稱號;1988年榮立一等功;1995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shù)進步獎;2009年,黃旭華院士在國家海洋局、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聯(lián)合舉辦的新中國成立60周年海洋成就獎評選活動中,被評為“十大海洋人物”。同時,在中宣部等11部門組織開展的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評選活動中,已被提名為感動中國人物候選人。
黃旭華同志為我國型號產(chǎn)品研制事業(yè)、為國防現(xiàn)代化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如今,年過八旬的他,仍為國防武器裝備現(xiàn)代化建設孜孜不倦、獻智獻策。
黃旭華感動中國事跡作文素材(篇2)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
【頒獎詞】誓言無聲
時代到處是驚濤駭浪,你埋下頭,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窮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為國家最大的財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潛艇,無聲,但有無窮的力量。
【事跡】黃旭華,男,87歲,中國第一代核動力潛艇研制創(chuàng)始人之一,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
1958年,我國批準核潛艇工程立項。那時中蘇關(guān)系尚處于蜜月期,依靠蘇聯(lián)提供部分技術(shù)資料,是當初考慮的措施之一。1959年,蘇聯(lián)提出中斷對中國若干重要項目的援助,對中國施加壓力。____聽后發(fā)誓:“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曾有過幾年仿制蘇式常規(guī)潛艇經(jīng)歷又畢業(yè)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黃旭華被選中參研。
30多年中,8個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黃旭華搞核潛艇,父親臨終時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親從63歲盼到93歲才見到兒子一面。
核潛艇是集核電站、導彈發(fā)射場和海底城市于一體的尖端工程。中國的核潛艇研制工作是從一個核潛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開始的。
為研制核潛艇,新婚不久的黃旭華告別妻子來到試驗基地。后來他把家安在了小島上。為了艇上千萬臺設備,上百公里長的電纜、管道,他要聯(lián)絡全國24個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單位,工程復雜。那時沒有計算機,他和同事用算盤和計算尺演算出成千上萬個數(shù)據(jù)。
1964年,黃旭華終于帶領(lǐng)團隊研制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1988年,核潛艇按設計極限在南海作深潛試驗。黃旭華親自下潛300米,是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的第一人。
黃旭華曾先后多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shù)進步特等獎,全國科學大會獎等,為國防事業(yè)、為我國核潛艇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黃旭華感動中國事跡作文素材(篇3)
黃旭華,男,87歲,中國第一代核動力潛艇研制創(chuàng)始人之一,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
1958年,我國批準核潛艇工程立項。那時中蘇關(guān)系尚處于蜜月期,依靠蘇聯(lián)提供部分技術(shù)資料,是當初考慮的措施之一。1959年,蘇聯(lián)提出中斷對中國若干重要項目的援助,對中國施加壓力。___聽后發(fā)誓:“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曾有過幾年仿制蘇式常規(guī)潛艇經(jīng)歷又畢業(yè)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黃旭華被選中參研。
30多年中,8個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黃旭華搞核潛艇,父親臨終時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親從63歲盼到93歲才見到兒子一面。
核潛艇是集核電站、導彈發(fā)射場和海底城市于一體的尖端工程。中國的`核潛艇研制工作是從一個核潛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開始的。
為研制核潛艇,新婚不久的黃旭華告別妻子來到試驗基地。后來他把家安在了小島上。為了艇上千萬臺設備,上百公里長的電纜、管道,他要聯(lián)絡全國24個省市的2000多家科研單位,工程復雜。那時沒有計算機,他和同事用算盤和計算尺演算出成千上萬個數(shù)據(jù)。
19世紀60年代中,黃旭華終于帶領(lǐng)團隊研制出我國第一艘核潛艇。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1988年,核潛艇按設計極限在南海作深潛試驗。黃旭華親自下潛300米,是世界上核潛艇總設計師親自下水做深潛試驗的第一人。
黃旭華曾先后多次獲得國家科學技術(shù)進步特等獎,全國科學大會獎等,為國防事業(yè)、為我國核潛艇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黃旭華感動中國事跡作文素材(篇4)
1958年,一個電話改變了黃旭華的一生。
“電話里只說去北京出差,其他什么也沒說。我簡單收拾了一下行李就去了。”黃旭華說,他從上海到了北京才知道,國家要搞核潛艇。
這是黃旭華人生的重要轉(zhuǎn)折點。從此,他的一生與核潛艇結(jié)緣。
在此4年前,美國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潛艇首次試航。一年前,蘇聯(lián)第一艘核潛艇下水。核潛艇剛一問世,即被視為捍衛(wèi)國家核心利益的“殺手锏”。
時不我待。1958年6月27日,聶榮臻元帥向中共中央呈送《關(guān)于開展研制導彈原子潛艇的報告》,得到____批準。
這份絕密報告,拉開了中國研制核潛艇的序幕。
然而,當時的中國要造核潛艇,談何容易!
1959年秋,赫魯曉夫訪華。中國領(lǐng)導人希望蘇聯(lián)幫助中國發(fā)展核潛艇,但赫魯曉夫認為,核潛艇技術(shù)復雜,中國搞不了。
對此,__誓言:“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主席這句話,體現(xiàn)了中國人自己造核潛艇的決心。”黃旭華說,這種激勵難以言表。
然而,當時連核潛艇長什么樣兒也不知道。“沒辦法,只能‘騎驢找馬’,搜羅核潛艇相關(guān)信息,拼湊出核潛艇的輪廓。”
黃旭華說,他們只得帶著“三面鏡子”找有用信息:用“放大鏡”搜索相關(guān)資料,用“顯微鏡”審視相關(guān)內(nèi)容,用“照妖鏡”分辨真假虛實。
就這樣,中國核潛艇事業(yè)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起步,在一波三折中發(fā)展。
1962年底,核潛艇研制工程因故“下馬”。不過,黃旭華并未離開,繼續(xù)核潛艇研究。
1964年10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原子彈上天,帶來核潛艇下海的希望。5個月后,核潛艇研制工作全面啟動。
核潛艇總體研究設計所在葫蘆島成立,黃旭華開始了“荒島求索”的人生。
與黃旭華共事多年的施祖培說,沒有現(xiàn)成的圖紙和模型,就一邊設計、一邊施工,晚上準備兩個饅頭,加班加點地干。當時有個土口號,叫“頭拱地、腳朝天,也要把核潛艇搞出來”。
時任核潛艇總體性能設計師陳源說,荒島維艱,但大家勁頭不減。所有人心里都裝著使命,盡快研制出中國的核潛艇。
沒有計算機計算核心數(shù)據(jù),就用算盤和計算尺。為了控制核潛艇的總重和穩(wěn)性,就用磅秤來稱。
黃旭華和同事們用最“土”的辦法解決了尖端的技術(shù)問題,同時用創(chuàng)新的思維解決關(guān)鍵問題。
核潛艇的形狀是采用常規(guī)線型還是水滴線型,一度困擾著黃旭華和他的同事們。美國發(fā)展核潛艇分三步走,先是采用適合水面航行為主的常規(guī)線型,同時建造一艘常規(guī)動力水滴線型潛艇,摸索水滴型體的流體性能,在此基礎上研制出先進的水滴型核潛艇。
依據(jù)大量試驗和科學論證,黃旭華提出,“三步并作一步走”,研制中國的水滴型核潛艇。
“一個偵察兵已把最佳路線偵察出來,再去就沒必要重走他偵察時的路線了。”黃旭華說。
參與核潛艇研制工作的核動力專家張德峰說,當時,核潛艇工程“三駕馬車”——堆(艇用核反應堆)、艇(核潛艇總體)、彈(潛射彈道導彈),相互合作、互相配合,去攻克一個個難關(guān)。
功夫不負有心人。
黃旭華和同事們先后突破了核潛艇中最為關(guān)鍵和重大的核動力裝置、水滴線型艇體、艇體結(jié)構(gòu)、人工大氣環(huán)境、水下通訊、慣性導航系統(tǒng)、發(fā)射裝置7項技術(shù),也就是“七朵金花”。
1970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艘攻擊型核潛艇順利下水。
1974年8月1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被命名為“長征一號”,正式列入海軍戰(zhàn)斗序列。
這是世界核潛艇史上罕見的速度:上馬三年后開工,開工兩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正式入列。
1981年4月,我國第一艘彈道導彈核潛艇成功下水。兩年四個月后,交付海軍訓練使用,加入海軍戰(zhàn)斗序列。
中國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深海,潛伏著中國核潛艇,也深藏著“核潛艇人”的功與名。
“為了工作上的保密,我整整30年沒有回家。離家研制核潛艇時,我剛?cè)鲱^,等回家見到親人時,已是六十多歲的白發(fā)老人了。”黃旭華說。
苦干驚天動地事,甘做隱姓埋名人。黃旭華埋頭苦干的人生,正是中國核潛艇人不懈奮斗的縮影,他們是騎鯨蹈海的“無名英雄”。
黃旭華感動中國事跡作文素材(篇5)
題記:這輩子沒有虛度,一生屬于核潛艇、屬于祖國。——黃旭華
1970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
當“藍色巨鯨”奔向大海之際,在場的人無不熱血沸騰,他更是喜極而泣。
隱姓埋名,荒島求索,深海求證,他和他的同事們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遼闊海疆從此有了護衛(wèi)國土的“水下移動長城”。
青絲變?yōu)榘装l(fā),依舊鐵馬冰河。
如今,第一艘核潛艇已經(jīng)退役,但年逾九旬的他仍在“服役”。
他就是黃旭華——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19研究所名譽所長。
走進他的辦公室,最引人注目的,是兩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彈道導彈核潛艇模型,一個深藍、一個金黃,仿佛在訴說著那段崢嶸歲月,又仿佛隱藏著他那激蕩人生里的重重謎團:
是什么讓他守口如瓶30年,父親臨終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為什么“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核潛艇,不到十年就搞了出來?是什么讓一個花甲老人以身試潛,成為世界第一個極限深潛的總設計師?又是什么魔力讓一個年逾九旬的老人依然癡迷核潛艇?
輾轉(zhuǎn)求學:顛沛流離立救國之志
初次見面,硬朗的身板、敏捷的思維和良好的記憶,一點也看不出眼前這位老人已經(jīng)九十高齡。黃旭華中氣十足而帶點潮汕口音的普通話,把我們帶回到80年前烽火連天的歲月。
1937年冬,廣東省海豐縣田墘鎮(zhèn)的鄉(xiāng)村舞臺上,一個流亡的小姑娘正唱著日本侵略軍的罪行,臺下觀眾群情激奮。
這是抗日宣傳劇《不堪回首望平津》,臺上的小姑娘正是男扮女裝的黃旭華,那年他13歲。“那時我就想,長大了,一定得為國家做一點事情。”
戰(zhàn)火紛飛,山河飄零。
連天的戰(zhàn)火已經(jīng)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黃旭華的中學時代不得不輾轉(zhuǎn)廣東揭西、梅縣和桂林、重慶等地求學。
父母是醫(yī)生的黃旭華,兒時的志向是從醫(yī),治病救人。然而,一路坎坷的求學經(jīng)歷,讓他決定棄醫(yī)從工。
“想轟炸就轟炸,因為我們國家太弱了!”黃旭華說,我不想學醫(yī)了,我要學航空、學造船,我要科學救國!
1945年9月,海邊出生的黃旭華,考入國立交通大學(今上海交通大學)造船系,開始了學術(shù)成長的起步。同時,加入校學生進步社團“山茶社”,進行了革命思想的啟蒙。
1949年春的一天,大學四年級的黃旭華成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
“有人跟我開玩笑:你研制核潛艇以后,就是‘不可告人’的人生了!我說:是的,我很適應,因為上大學時,我就開始‘不可告人’的地下黨人生了。”黃旭華說。
1950年4月,黃旭華入黨轉(zhuǎn)正。匯報思想時,他用這樣的一段話表明心志:
如果革命需要我一次把血流光,我可以一次流光自己的血;如果革命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把血流光,我就一滴一滴地流光。
誓言無聲。入黨轉(zhuǎn)正時的話語,成為其一生信守的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