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理想國讀后感1000字
讀書是人生中最快樂的事,因為書可以給你帶來歡樂、感動,甚至悲傷,甚至憤怒,書像一個個五彩斑斕的夢,又像是一只只載著希望、夢想的小船,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理想國讀后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生理想國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1)
《理想國》是一部政治學經典,但在讀這本書時,我的思維常常在字里行間悄悄的遠行,所以有時候不得不停下來想想自己的思維跑到了哪里,是怎樣跑的。這本書不是很容易讀懂的,在細讀起來總是覺得在和先哲對話時少了那份開闊與氣度,多了些唯唯諾諾,人云亦云,很想用自己的話去理解去探索可那畢竟是一道很漫長且艱辛的路,所以我將慢慢的前行,那樣收獲的也許才更多。
在《理想國》里蘇格拉底剛開始討論的話題就是“正義”問題。正義真的是一個很難解答的問題,有時想與其長期的在屋里思索理念上的正義還不如做一件正義的事,為一些不公發發自己的聲音來的更為實際。也許這是浮躁也許這也是心虛,因為正義千百年來許多人都未明白,仿佛自己能恍然若悟的幾率也很小。但我卻相信自己和柏拉圖一樣,對正義有著強烈的憧憬與向往!可他認為絕對的正義在神那里,作為一個唯心主義者這是一個很好的答案。而對于自己甚至對于整代中國人來說缺乏信仰總是讓我們有時候焦慮、孤寂、無所適從,不知未來、過去,甚至不明白現在。柏拉圖最后說“讓我們永遠走向上的路,追求正義和智慧”。我很喜歡,也許理解不同但真的很喜歡因為有了自己別樣的感觸。
柏拉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學家也是一位哲學家,其哲學智慧盡管沒有專門的哲學專著,但卻幾乎體現在他的每部著作當中。不論是從早期的《理想國》,過渡階段的《政治家》還是思想有了較大轉變的《法律篇》,都閃耀著西方哲人的智慧之光。
在哲學上,柏拉圖繼承了蘇格拉底的唯心主義,成為西方客觀唯心主義哲學的始祖。他建立了以理念論為核心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在閱讀《理想國》這本書時,柏拉圖的一個主導的觀念及其對話的起點就是:理念本身是實在的,感知、具象與經驗的都是虛幻的。比如說,在書中就柏拉圖與大家辯論的緣起正義而言,什么是正義?蘇格拉底的對手給出了正義的多種解答,諸如傳統的仰或當時流行的:正義是有話實說、欠債還錢、把善給予友人,把惡給予敵人、幫助朋友,傷害敵人等,這些都是正義的具體事例,正如現在問我們一樣我們總會回答成正義的人或正義的事。因為他認為真正的知識是理念,不是存在于客觀可見的物體之中的。而其哲學觀點可以簡單的總結為認為理念是事物的永恒不變的“范型”,是獨立于個別事物和人類意識之外的實體。感性的具體事物是不真實的,它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或“摹本”。這些都在《理想國》的正義論與洞穴理論部分得到了很好的闡釋。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他的理論是典型的唯心主義,但作為一個智者與先驅他建立了以理念論為核心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
高中生理想國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2)
《理想國》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闡述其政治哲學思想的一部巨著,是西方政治哲學的開山之作,是西方思想史上影響深遠的經典著作之一,書中內容豐富,涉及政治、哲學、倫理學等多領域問題,很多學者比喻說這是一部一輩子都可以研讀的書。書中每個章節都充斥著柏拉圖的哲學智慧,同時表達了他理想的政治王國。每個人讀《理想國》都有自己的感想,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初讀本書,對文中正義、城邦建設及政治體制等概念和論述印象深刻。
本書開篇就討論何為正義,對城邦的正義和個人的正義進行了討論。蘇格拉底與克法洛斯等眾多學者以對話形式就何為正義進行了激烈的交鋒。蘇格拉底對“正義就是強者的利益”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并進行了反駁,從而提出正義的概念。柏拉圖從中引伸了城邦正義,他認為正義是理想城邦的首要原則,將城邦定義為“每個人務必在國家里執行一種最適合他天性的職務”,或“每個人都作為一個人做好自我份內的事而不干涉別人份內的事”,任何人都要服從城邦正義,個人正義應當讓位給城邦正義。從柏拉圖關于正義的定義可以看出,他所謂的城邦是不是公平民主人人平等的城邦,他的城邦是每個人都有相應的級別職務,具有等級區分,由此城邦分為統治者、軍人、勞動者,因此他所謂的正義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職”。同時他認為只有擁有正義的城邦才是理想的城邦,并提出建設理想城邦需要經過三個階段,一是生產者階段;二是輔助者階段;三是統治者階段。
柏拉圖還提出了“政治家就應為哲學王”理念。他認為在理想城邦之中,應由擁有知識的哲學家擔當統治者,并稱之為“哲學王”。柏拉圖認為只有政治家是哲學家才能明白什么事真正的正義,而能夠讓國家秩序井井有條。柏拉圖通過闡述什么是不正義的城邦和不正義的人,并從歷史和現實中對政治體制進行劃分,他將政體分為五種,即王者政體,民主政體,暴君政體,寡頭政體、僭主政體。詳細討論了后四種政制的更迭原因和形成過程,認為這四種政制都是不正義的,從而總結得出哲學王統治的政體才是正義的,因此他認為最好的政體是哲學王統治的政體。哲學王是政治家,具有比普通人更加智慧的政治理念,所有哲學王的使命是建立城邦,頒布法律,管理城邦。柏拉圖的思想主要受歷史及社會環境等條件制約,無法擺脫其束縛,希望通過哲學王,一個完美的政治家,以賢德治國,從這方面理解他的思想具有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現實中并不存在這樣一個完美的人,所以他的夢想是一種理想,甚至是遙不可及、無法實現的夢想。
《理想國》被譽為西方第一部政治學著作,柏拉圖詳細論述了正義,城邦,政體等主要政治主題,并描繪了一張理想的政治國王畫像,帶有烏托邦的色彩,又有了階級國家的味道,對西方政治具有巨大影響。我通過研讀該著作,初步了解了柏拉圖思想,日后將繼續研讀柏拉圖相關著作,深入學習西方政治思想。
高中生理想國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3)
柏拉圖不僅是古希臘哲學家,也是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圖的《理想國》是通過蘇格拉底與他人豐富多彩、環環相扣的對話,給后人展現了一個完美優越的城邦。這個城邦是歷史上大大小小“烏托邦”的開山鼻祖。
該書是柏拉圖中期思想的總結,其語言華麗,邏輯縝密,想象豐富,闡述精彩,在歷史上頗具影響力。
理想國的宗旨是締造一個秩序井然至善至美的正義國家。圍繞這個宗旨,柏拉圖開篇不久就開始討論什么是正義的國家,而不是什么是正義的人,他從城邦至公民、從上往下、從大往小地理想化地安排了城邦公民的一切,生活、工作、教育及一切。
所謂理想國,是柏拉圖推理出的一個充滿正義和美德的國家,這個國家由立法王權,國家護衛軍,普通勞動民三個階級組成。該書的核心思想是哲學家應該為政治家,政治家應該為哲學家。哲學家不應該是躲在象牙塔里死讀書而百無一用的書呆子,應該學以致用,去努力實踐,去奪取政權。政治家應該對哲學充滿向往,并不斷的追求自己在哲學上的進步,并用哲學思想來管理民眾。而這些所要體現的東西在他的《理想國》開始時候并沒有直接提出來,他是利用了正義二字逐漸將其拓展并且引申出來的。正義是一種好的表現,然而什么是正義呢,面對這個看似很好理解的詞語,柏拉圖首先對它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拉圖的《理想國》里面不僅有著他對理想國的闡述,也包含著一種樸素的辨證主義觀點和應變的思想,他自始至終沒有明確給出正義的定義,也暗示著人們,這里沒有什么正確的定義,還需要繼續的探索研究,只不過他的想法是讓人們去利用這個探索研究構造他那種柏拉圖式的理想國。
高中生理想國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4)
經典的影響,不在于天馬行空的文句,也不在于振聾發聵論斷,而在于它給世人幽暗閉塞的觀念世界以一道耀眼的閃光。
他提出了一個命題,他給出了一個假設,他使得后來的思想家有了發揮的空間,也為后世提供了無數社會體制的可能性。他,就是柏拉圖!最早接觸到柏拉圖應該是在高中的政治和歷史課本了。那個時候對他的思想接觸涉及甚淺,對他關于國家政體及相關的政治探討從未涉及過。再次了解到柏拉圖是在《理想國》中,它通篇飽含哲學見解和政治思想,構造了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烏托邦。
關于社會分工,柏拉圖認為城邦的公民分為三等:賦有最高理性的哲學家是神用金子做成的,他們是理想國的立法者和監護者;賦有意志的本性,勇敢善戰的軍人是神用銀子做成的,他們是國家的衛士;只有情欲的本性的生產者是神用銅和鐵做成的,他們安分守己,節制情欲,忍受勞苦,他們處于最下層,為統治者及其輔助者服務。他從個人、城邦兩個角度出發,認為城邦應該由哲學家領導著軍人統治著生產者。但我們很清楚,歷史向來都不是由帝王創造的,是由歷史中的勞動人民群眾締結的,把生產者置于最低等級,很容易忽視其在社會歷史中的中流砥柱的作用。國家的統治者應該是哲學家,這種想法在如今體現出不合時宜的特點,或許夸張地抬高了哲學家的地位和品質,但準確地表達了一個國家領導人應該具有的品質,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于正義,他認為城邦的正義就是“我們選拔其他的人,按其天賦安排職業,棄其所短,用其所長,讓他們集中畢生精力專搞一門,精益求精,不失時機。”這是因為之所以要建立一個城邦,是因為我們每一個人不能單靠自己達到自足,我們需要許多東西。柏拉圖強調社會分工:每個人根據上天賦予的天性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而不干涉別人份內的事,對于城邦來說,即為三個等級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其實在如今社會中,這個“正義”也得到了印證:只有保證每個人做自己最擅長的職業,才能使效率達到最大化,才能創造出更多的生產生活資料,由此促進整個國家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正義從來都不是假大空的,它體現在每個人在自己的崗位做好自己的事,每個人都擁有一份“匠心精神”。
關于教育,《理想國》告訴我們,“最好的男人必須與最好的女人盡多結合在一起”,“兒女應該出生在父母年輕力壯的時候”。這種觀念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現代人的擇偶觀念和育兒觀念,是一種比較科學的觀點。《理想國》中強調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兒童階段音樂文藝教育最關緊要”,先入為主,早年接受的見解總是根深蒂固不容易更改的。為了培養美德,兒童們最初聽到的應該是最美最善的故事。所以說,柏拉圖對兒童早期優質教育的重視。但柏拉圖也提出,不要強迫孩子去學習,要用游戲的方法寓教于樂,在游戲中更好的了解他們每個人的天性。這讓我們思索,現在的應試教育是否帶給孩子過多的強迫,扼殺了大多孩童的天性。同時,他也規定了一個連貫受教育的過程,對于人生各個階段和各個方面的教育——包括幼兒、青少年、中老年的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都進行了論述,反映教育應保持連續性和一貫性。這種觀念與中國古代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不謀而合。另外,關于教育柏拉圖也體現了男女平等的思想,他認為女性和男性一樣,也應當接受教育,不得不說在兩千多年前,這種觀念十分難得。但令人質疑的是,在理想國里,受教育者只能接受對國家有益的教育。這難免使教育淪為了國家統治的工具,是一種思想統治。教育不應該與政治扯上關系,而受教育者又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與理解在諸多有益無益的學科和知識里選擇自己所要的。
“政治家應為哲學家,哲學家應為政治家,政治家應為哲學王”,這是柏拉圖畢生的追求;個人是城邦的縮影,城邦是個人的放大,其要求公民內部高度統一與和諧,所以每個人在社會上的角色顯得尤為重要。而教育的政治化,也是為城邦的凈化服務的。在理想國中,所合乎正義的城邦就是實現了最高的善,每個人各司其職,各盡其能。而我們所知的古希臘正處于社會分裂混亂、統治者無知無能和人的品性的墮落的狀態,柏拉圖所設想的改造公民改變城邦的方案,注定不能在現實生活中施行。但其哲學的智慧和政治的精華,予后人以瞻前賢。
高中生理想國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5)
知道柏拉圖的人幾乎都知道《理想國》這本書,這本書不僅詳細記載了古希臘的經濟、政治、文化,更以對話體完整的表達了柏拉圖的哲學見解和政治理想,在世界哲學史上、政治史上都是一份瑰寶。這個學期,我用心的讀完了電子雜志版的《理想國》,感覺既有啟發又有異議。
看這本書,會被蘇格拉底睿智、深邃的思考所折服,他的詭辯不僅教對手難以招架,也讓讀書的人難以跟上他飛快、機智的思維。柏拉圖借蘇格拉底的辯論一步步將自己客觀唯心主義的哲學思想完整表達出來,同時通過對城邦的哲學、道德、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方面的爭論,設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規定,并在辯論中不斷完善,一步步建立了他心目中的“理想國”的藍圖,向世人展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理想國》傳達了作者的政治理想。柏拉圖心目中的理想國實質應該是封建貴族專制的奴隸制國家。這個國家一定是智慧的、勇敢的、節制的和正義的。在這個理想的城邦中,人被分為三等:掌握哲學思想的貴族統治者、掌握武力的武士階層,還有奴隸身份的廣大平民。柏拉圖認為國家權力應掌握在哲學家的手中,哲學家必須是有護衛國家的智慧和能力的人,同時也是一些真正關心國家利益的人,只有這樣才有利于城邦的正義。而代表勇敢的武士應努力維護城邦的安全,并維護統治者的任何決定。同時,他認為掌權者和被統治者間應保持和諧、團結的關系,被統治者要服從統治者的所有政策,這樣,才做到了節制和正義。柏拉圖描繪的這一理想藍圖,滿懷著憧憬,被后來的空想主義者所向往。
而讀到這部分,我卻覺得很多說法都似曾相識,早在中國的夏商周時期,就有用系統的禮制來約束臣民的做法,分封制要求奴隸服從統治,諸侯享有封地上一切努力的勞動所有,但有義務向君主定期朝貢、納稅,君王號召時要集合軍隊保護君主。而在中國傳承了千年的儒家文化,也與柏拉圖的許多主張有著相似之處。君主對全國的思想專制、用道德和禮儀約束人民行為、武力全部收歸中央掌權者所有……通過一系列的比較和思考,我明白了:這一切,都是為了維護封建的專制統治的需要,這一系列的教育灌輸、道德約束、假借神意,最終目的都只有一個,那就是維護封建統治,愚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