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的力量大學生讀后感1000字
《當下的力量》這本書對于你來說是一個發現之旅,在作者這位心靈導師的引導下,你會驚訝地發現,自己一直都處在大腦或思維的控制之下,生活在對時間的永恒焦慮中,從而阻礙你擺脫內心的痛苦。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當下的力量大學生讀后感1000字5篇,供大家參考。
當下的力量大學生讀后感1000字篇1
《當下的力量》這本書我讀完的感覺就是,這是一本要靜下心來,用心體會的書。他的每一句話都需要我們細細的品味,才能得到我們自我的體會,然后我們才會由這本書得到關于我們如何對待過去、此刻和未來的一些想法。同時這本書,也不是很容易理解,許多語句都是比較晦澀,比較需要我們深入理解的,可是一旦我們理解這些有點深奧的語句,對于我們的內心都是深刻的震撼。
由于我們總是習慣于理性思考、喜歡用腦子,也沉溺于過去的經驗構成的小我的自我認同,還有在現實社會的壓力下我們對未來的期許,所以活在當下不是那么容易。“如果沒有東西能夠給他們真正的成就感,那么他們還有什么能夠去拼搏呢”“事物和生活條件能夠給你歡樂,但它無法給你喜悅。喜悅是你內在寧靜狀態的關鍵部分。它是你的自然狀態,不是努力才能獲得的。”
最打動我的是第84頁的資料,上頭提到,此刻的人總是在等待,他們等待愿望實現的那一天,以為那樣自我就會幸福了,實際上他們是在拒絕當下。
對啊,我們總是推遲了自我歡樂的時間!我以往想過,當我得到某個工作我必須是最最開心的人了,那時我必須會每一天很滿足;我以往想過,當我得到某個人的愛的時候,我必須要好好珍惜,那時我必須會很幸福;我以往想過,如果我此刻有了什么東西,我會多開心啊,我必須會是最知足的人,可是此刻呢,因為我沒有得到那個工作、沒有得到那個人、沒有得到那個東西,所以我此刻怎樣也歡樂不起來,或者說我有什么理由歡樂呢,那么多的愿望都沒法實現。
之后,我得到了這個工作、得到了這個人、得到了這樣東西,可是我一點也沒有想象中的歡樂和幸福,煩惱依然存在,我仍然不開心。所以我又在想了,我此刻不歡樂是因為我還沒有得到其它的東西,如果我得到了更多的東西,那么我那時候才會幸福。
以前的我就是這個樣貌拒絕當下的,生活在等待中,讀完這本書,我的體驗是:人變得沉穩,不再那么焦躁了,不再因為后悔過去沒有做好的事情而耗費情感,也不再為不可預知的未來產生焦慮、不安、害怕。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活在當下的重要,讓我明白下一秒的重要。我理解的當下就是理解此刻的自我。我明白做到這點很難,可是我會努力去做的。
當下的力量大學生讀后感1000字篇2
《當下的力量》是當代靈魂成長大師埃克哈特·托利的經典之作。這本書,用現代化的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了求道者的核心思想。這不是一本心靈雞湯,這是一本手術指南,指導我們如何對自我的頭腦做手術。
在古希臘德爾菲神廟門前的石柱上,鐫刻著一句神諭:人啊,要認識你自我。認識自我,這個神交給我們的任務,應置于人生所有事件的首位,怎樣強調都可是分。
人類今日能夠探索宇宙,靠的不是銳利的爪牙,強壯的四肢,而是擁有遠遠優越于其它動物的大腦。在人類誕生的早期,自然環境和生存條件都比較惡劣,大腦的功能大大提高了人類的存活本事,它是上天賜予人類最美的禮物。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任何事物都是雙刃劍,在享受著大腦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人類還必須承受大腦帶來的弊端。因為,大腦并不完美,它同時具有很多局限性。在度過了史前的漫漫黑夜,人類逐漸建立起發達的禮貌社會之后,大腦的缺點越來越多的顯露出來。
有一個比喻貼切的展示了這個問題。小時候,有人送給我一把刀子。這把刀很鋒利,我十分喜歡。我拿著這把刀,用它來切身邊的很多東西。切蛋糕,切泥巴,切蔬菜,切蚯蚓……可是,我不明白該怎樣樣保養這把刀,我從來沒有擦拭過它,也從來沒有用水沖洗過它。過了幾天,這把刀上已經沾滿了各種殘渣和碎屑。一天,我用這把刀削蘋果。在吃蘋果的時候,我分明又嘗到了蛋糕,泥巴,洋蔥,昆蟲等等的味道。
這就是我們的大腦遇到的困境之一。
初生的時候,世界對于我們來說,一切都是鮮活的,我們能夠如實的看到世界。隨著大腦里儲存信息的不斷增多,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越來越經驗化,公式化。每個人都發展出了自我的公式,我們稱之為性格。性格固定以后,我們所看,所說,所想,都是舊模式在這一刻的再次重復。我們已經看不到真實的世界,我們看到的,只是自我頭腦里的幻象。
更可怕的是,大腦借助于自我對個體的巨大貢獻,已經不滿足于從屬的地位。一個本用來解決問題的工具,已經宣稱自我是靈魂的主人。它一刻也不停的喋喋不休,懷念過去,擔憂未來。強迫性思維是現代人的通病,我們無法停止思考,各種念頭在頭腦中接連閃現,我們不停的做著各種“白日夢”。我們已經不能活在當下,這就是佛家說的無明。
如何找到真實的自我,如何突破頭腦的局限,古今中外,已有很多的智者,運用不一樣的方法,到達了相同的目的。今日的人是幸運的,能夠從網絡上快速獲取很多的知識,能夠了解到不一樣門派的不一樣法門。已有聰明的人敏銳的發現,萬法歸一,所有的方法,僅有一個核心:觀照。
古老的語言對現代的人不太適合,容易有歧義,造成誤解。過去的智者,受限于時代,有些描述也不太準確。與佛家經典相比,《當下的力量》所講述的資料是相通的,但這本書的語言更加通俗易懂,講述更加科學,所介紹的方法也更加易于操作。這本書能夠幫忙我們在求道的路上快速入門。
愿更多的人能與此書結緣,愿所有的人都能享受當下!
當下的力量大學生讀后感1000字篇3
當人們活在當下,與內在的寂靜有所連結,便可超越復雜的心智與情緒,發覺潛藏于內心深處恒在的平靜,滿足與力量。——埃克哈特·托力
我們擁有珍貴的東西——當下的力量。生命是由無數個片刻所組成的,當下僅是眾多片刻中的一個,但是我們每個人都活在當下。當下,使我們無法逃離的現實。我們總處于當下,既然如此,為何不順其自然,與其友善相處呢?有多少人的一生是這樣度過的:盼望著上大學,盼望著大學畢業好工作,接著又開始盼望著結婚生子,然后小孩去上學自己回去上班。
之后盼望著退休,退休之后回憶自己的一生,到最后生命快要終結的時候,忽然明白,自己一直忘了真正去活。勞碌了一生,時時刻刻想的是未來,每天活在對過去的回憶與對未來的憂慮之中,卻忘了自己是活在當下的。“我們思索著過去,憂慮著未來,結果是我們永遠無法對現在付出全部的注意力。”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失去了每一天,每一個真實,精彩的剎那,失去了生活本身的樂趣。
活在當下——放下對過去的糾結,放下對未來的迷茫,體驗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把握當下,人生的意義就在眼前,生命的喜悅俯拾皆是。活在當下——是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順其自然,在順境中學會珍惜與感恩,在逆境中也學會欣然接受,過一個充實的人生。
活在當下——是一種清醒現實的生活態度。昨日已成歷史,明日尚可未知,只有當下有我們自己掌握。“人生就像一場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只有我們清醒地意識到我們活在當下,才能用心去感受,去欣賞這沿途的風景,也才能心無雜念,拋開所有煩惱與不快,享受人生的樂趣。
《當下的力量》是一本美妙,深邃的靈修讀本。每一段雖然很短,但要用心用神去體悟。初次讀這本書,領悟到的東西還不是很多,但若經常讀,每天讀一小段,慢慢咀嚼,細細品味,并用內在覺知來吸納其中的精髓,定能凈化心靈,拂去疲憊,即使在喧囂的都市中也能感受到內心的寧靜、溫馨與美好,達到內在的平靜與和諧。
當下的力量大學生讀后感1000字篇4
《當下的力量》這本書用十分哲學的語言講一件十分需要悟性的事情。這本書讓人思考的東西也較多。“當下”在何處?對于生活和世界我們到底看到了、體會到了什么?
我們平時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被自我的思維完全控制。于是忘記了“當下”,作者在書中提到了幾個通往“當下”的途徑和方法。比方說,能夠經過自我的身體。能夠與自我的身體“聯結”就是通往當下的最好途徑之一。而“呼吸”是最好的聯系自我的身體的方式。除了呼吸之外還有其他的通往“當下”的途徑,比如說自我周圍的事物,認真觀察自我周圍的事物,自我的環境,也是通往當下的途徑之一。
看完此書我認為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恢復自我的存在意識和對身體以及內心的完全支配。當意識回歸的時候,我們便回到了一個身心合一的狀態,擁有了最完整的自我。無論外在世界如何變化,我們的內心都是完整的。于是我們需要了解一種能夠擺脫思維控制,且讓生活更完美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將注意力關注于當下,活在當下。由于思維控制對外在的認同和關注,我們的生命大多消耗在不是想過去就是在想未來的過程中,而很少享受和關注當下。
什么是當下?“當下”在何處?我對這本書充滿了好奇。經過閱讀我明白了作者埃克哈特托利力圖用一種簡單明了的語言傳達簡單而深刻的信息:我們能夠擺脫痛苦并進入內心的平和世界。我們人類受苦或受情緒所困的根源來自于我們的大腦思維。思維其實也不是問題,問題出在我們無法控制我們的思維。
我們不妨這樣想一想從出生到孩童期,我們是淳樸、自然的,思維和真我也是一致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學會觀察社會和理解教育,我們的思維便逐漸控制和屏蔽了我們自然意義上的真實意識,使我們的自我感覺,不再取決于自我的真正感受,而是取決于外在。思維在外在的世界里無止境地尋找如財產、工作、地位、名望以及教育、外表、特殊技能、人際關系等自我認同。當我們獲得這些外在時,我們便會覺得很幸福,失去了我們就會覺得很痛苦。然而外在世界本質上是無常的,所以當我們從外界當中尋找自我認同時,我們注定會隨時陷入恐懼與痛苦當中。
“我們思索著過去憂慮著未來結果是我們永遠無法對此刻付出全部的注意力。”不活在當下我們就無法贏取生活的樂趣。如何獲得當下的力量呢?我們必須學會當事情來的時候抓住當事情走時放手。
我們該做的不是看著遠在天邊的東西而是做好手上的事。同時還要懂得放棄,僅有懂得放棄的人才有足夠的精神力量。實現當下的力量,還需要理解當下時刻,實事求是地對待當下,摒棄我們思維對當下時刻的逃避和抗拒,讓內心真正從思維認同中解放出來,不受外在干擾,將注意力集中于感受、解決和做好當下的事情,體會充分把握自我的生命過程,享受真實、簡單帶給我們的歡樂。
當下的力量大學生讀后感1000字篇5
為什么你還那么憂傷?為什么你過得不幸福?
我們大多數人的回答可能是:等我擁有了足夠的金錢,等我擁有了完美的感情,如果我沒經歷那段刻骨銘心的失敗和痛楚……我想我有了我想要的自然就幸福了……
于是你活在你的未來和過去,你焦慮、憂傷、浮躁、壓抑、痛苦,惶惶不可終日,唯獨沒有正視當下,體會當下,安于當下。殊不知,無數的未來正是由無數點滴的當下組成,無數點滴的當下又會成為無數的過去,如果你連當下都把握不好,那么你將又失去這天、明天和昨日,最終幸福將離你遠去,一無所有。
直到前天我看完埃克哈特·托利寫的《當下的力量》,我才深一步的思考:我們怎樣才能擁有當下,在沒有到達和擁有你想要的東西時,依然幸福和快樂呢?
書中用比較哲學的語言和邏輯向我們展示了,我們的思維和無意識讓我們偏離當下,我們一向活在思維的慣性和尋求自我價值的圓滿中,當我們不能正視現實或不能認同自我時,焦慮的情感就攫住了我們,使我們不得平靜和愉悅,更談何幸福和快樂呢!
其實,現實中的`我們,只能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所有的一切都要在當下發生,而過去和未來只是一個無好處的時間概念。”時間只是一個幻想“。只有透過向當下的臣服,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力量,找到獲得平和與寧靜的入口。在那里,我們能找到真正的歡樂,我們能擁抱真正的自我。
它還告訴我們怎樣透過臨在狀態到達徹底的愉悅、平和和寧靜,從而積聚更多的能量,在每一個當下得以釋放;怎樣透過痛苦之身體悟當下,尋求解放;怎樣透過當下連接本然的自我。他告訴我們什么才是真愛,什么是真正圓滿的感情關系。總之我們要不斷地審視自我,正視生命的本然,“不扭曲,不變形”,安于當下,懂得臣服,不抱怨不焦躁,“以無為而有為”。
在閱讀中,我記憶深刻的一句話:耶穌說,看那野地的百合,它們不耕不織卻長在地上。
這句話雖平常,但是卻讓我們懂得,就應怎樣去順應自然,到達天人合一。任何事物和存在都有它的前因和后果,何不去把握當下的每時每刻,積儲能量,等待爆發,那么,您自然就會創造生命的奇跡!
同時我也懂得了,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幸福,如果他能夠知足常樂、平靜地應對生活中的磕磕絆絆波蕩起伏、坦然應對周圍的小麻煩,享受自我的小快樂;富人若能夠取之有道、心安理得地取得財富,造福社會,名利雙收,他也一樣能夠嘗到幸福之味道。而那些“坐在寶馬里哭”的人并不必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