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青春不迷茫的讀后感800字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誰的青春不迷茫的讀后感800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
誰的青春不迷茫的讀后感800字精選篇1
用三天的時間,不眠不休、有哭有笑的看完一本隨筆類的書,這在我的讀書生涯中尚屬首次,第一次看書時情緒無常,常常還沉浸在前一段的笑料時,轉眼間就會在第二段落淚;第一次以這么快的速度看完隨筆類的書,之前只認為懸疑類的小說才有這樣的魔力。不過,很開心,這么多個第一次都給了你——劉同,《誰的青春不迷茫》。
請原諒我,沒有獨具慧眼,在你沒有參與《職來職往》之前認識你的文字。也請原諒我,當第一次在《職來職往》的舞臺上看到你時,甚至嫌棄你高分貝“聒噪”的聲音,現在才知道,那是你一直努力想說好但依然帶有湖南郴州口音的普通話。更要請你原諒我,在明明已經很欣賞你,有事沒事就看你主持的《坦白講》和某個雨夜翻看了你所有的微博后,依然沒有主動購買《誰的青春不迷茫》,甚至認為,這也許只是一個三十歲大男孩的無病呻吟。
也不知道被你哪句話感動,幾天前購買了電子版的《誰的青春不迷茫》。從此,電子書不離手。剛看這本書的時候曾在朋友圈給大家推薦,真誠,是你貫穿整個作品的態度,值得犧牲休息時間來欣賞。是的,我用了三天的時間,跟著你的文字憂傷、沖動、感懷、淡然…
你說,記錄,是一件拯救生命的決定。是的,我正在學著用鏡頭、用文字,記錄心境和旅程,和大家分享,把不那么青春的歲月過成一本青春紀念冊。
你還說,能鼓勵你的人也只有自己。任何事情,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無論感情還是工作,否則,唯一的結果便是措手不及,安全感只能自己給自己。
你用多個篇章寫到了友情。你給朋友的定義是幫你彌補缺失生命缺失記憶的親人。恣意青春年華,我們揮霍的不僅有青春,還有與青春劃上關聯號的友情。現在30+的我們,似乎更懂得了友情背后的含義。有時候,它是你一半我一半的食物,也可以是一本我一直渴求的書,也是一路走來相互的扶持與打氣。更多的時候,它是讀懂我的一個眼神。下午,我在給你推薦劉同這本書的時候,你分明看到我眼中馬上要奪眶而出的眼淚,你懂我,因為我說,看劉同的文字,就像在跟自己對話,就像自己在鼓勵自己。
你用自己十年的青春印記,告訴我們,青春不是一個年紀,而是一種狀態,你覺得孤獨就對了,你覺得迷茫就對了,誰的青春不迷茫?
誰的青春不迷茫的讀后感800字精選篇2
昨天讀完了《誰的青春不迷茫》,今天整理了一下邊讀邊結合自身的感慨。不多不少,三頁紙。如果不是因為我突然在考研和就業之間掙扎迷茫,自己想要的生活和家人的期待發生了沖突,也許我不會買這本書,不會在其中找到共鳴并開始喜歡你。今天突然想,會有人的青春不迷茫嗎?若不是有著傳媒夢,看完這本書會愛上傳媒嗎?有傳媒夢的那一定要買這本。若有了這個夢想,但并無這方面的技能,那一定開始陷入迷茫的青春了。哈哈。看完這本書,我突然對未來的十年有所期待,但我也不敢抱太大希望。因為未得到的就永遠不不知道這中間有多少變數。書里畫紅線的部分不多不少,幾乎每一篇都有那么一兩條紅線。就像秋微姐說的,你成為了我的禮物。我一直以為自己沒有夢想的,現在想來,其實我心中也一直渴望通過寫字讓自己在日程生活中的感慨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能給予一部分人力量。之所以迷茫,是不知道為了這個夢想,我的每一步該怎樣走。
我會努力,不敢承諾一定會怎樣。因為極強的責任感,如果沒有兌現承諾,那我一定會把自己逼入絕境。另一方面,我想這也說明我自己在逃避現實,提前為自己的失敗找好借口吧。我想,十年后,如果我成功會跟你說,不管你看不看得到。失敗也會告訴你,因為不管十年后的自己在做什么,都肯定有自己那樣選擇的原因。謝謝你在我迷茫的時候,送給我這樣一份珍貴的禮物。
我就是一個又一次走到人生選擇路口的即將畢業的大四的學新聞的夢想著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媒體人的二十出頭的期待十年后能實現夢想的人。
書里很多話我都喜歡,但有一段話真精辟,精辟到如一道霹雷讓我醍醐灌頂:“把一句話說得真好只需要兩秒鐘的時間,可背后花了三年或者五年才得到的經驗教訓,并不指望一說給你聽,你瞬間便能明白。只能提個醒。你的生活還是你的,不管我們產生多少共鳴,無論如何,我們的人生都不會交織在一起的。”
誰的青春不迷茫的讀后感800字精選篇3
一口氣讀完了《誰的青春不迷茫》,很舒暢,很感動。
好久沒有這么沉迷的看一本書了,喜歡這種看文字的感覺,而這本書很好地給了我這種感覺。
作者從04年寫起寫到12年,從大學寫起寫到工作做傳媒人,這是一個奮斗青年的十年歷程,一步一步的心路感受,有事實,有情感,有苦澀,有瘋 狂,有難過,有迷茫,有充實,有成功,樸實的文字,真切的情感,肺腑之聲,字字入心,絲絲如細雨般溫潤。正是這些元素讓我愛不釋手,想一直看下去,就這么 看下去。
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光鮮背后是不為人知的付出和努力。看著劉同筆下的文字,看著他寫的字字人生歷程感悟,再配著安靜溫暖的音樂,好幾次我都有眼眶濕潤的感覺。寫的事情并沒有轟轟烈烈呀!但是就是莫名地被觸動到了。
在此,我摘錄幾句我覺得比較好的文字,可能是些陳詞濫調,但我在讀的當時,確實給了我感動:
感情的開始就是一顆沙粒進入貝殼的開始,經過長時間的磨合,沙粒才有可能成為一粒珍珠,叫做幸福。
不抱怨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即使抱怨了,除了讓人圍觀看笑話之外,一無所得。
一件事情你盡了全力也沒有好結果,反而我更釋然。最怕的是,因自己沒有盡力而造成遺憾。
我們的人生,注定是不能和所有人交朋友,也注定不能讓所有人都滿意,但對自己負責一點兒,終是好的。
要始終對生活抱有熱切,吃健康的食物,做些對身體有益的運動,保持面目干凈、眼神純潔,重要的是,努力工作,以確保有能力過有標準的生活。
今天,聽師兄師姐們畢業答辯,他們的工作都做得很好,報告得也很有邏輯,重點突出,結論明確,重點討論,我受益頗多,聽著答辯委員們提出的問題 與建議,也深受啟發。我突然有強烈的感想,三年不到的我站在他們的位置,我將講述的是一個什么樣的科研工作結果,展現的是一個怎樣的自己。就如這本書里的 作者說的,十年后的我,二十年后的我將是怎樣,是否同現在設想的相同。我也開始設想,我想變成怎樣的自己,現在的我又是怎樣。
這本書的作者的座右銘是信自己,得永生!
看來自信這東西真的很重要,而這正是我所欠缺的,也是我在一點點努力著的。
誰的青春不迷茫的讀后感800字精選篇4
這本書是一位80后作家所著,其中所寫的并非哲學理論,而是一個北漂十年奮斗小青年的逆襲人生的青春日記。而這個小青年,就是本書作者,書中沒有任何冠冕堂皇的語言,但卻著實令人感動。
現在的我們正值青春期,一個人的青春是從20歲開始,30歲結束。青春被稱為是一個人的一生中最好的時光,有迷茫,有希望,有成長,有傷,有苦,有淚。但人人都想重返青春,因為青春最美好,人生中所有犯2的事都是在青春中獲得完結。書中有一在日記“命和認命”“喜歡一個作家是命,在不打折的時候花錢買他的書是認命”這一段文字引起我的共鳴,我非常喜歡這個作家的書,自己攢下早餐錢買他的職場書,坦白講,之前我也會怕自己還小,看不懂但我還是堅持買,這就是認命,但我看懂了書,和書產生共鳴這就是命。其實,所有處在青春的人,買關于青春的書,不希望其中告訴自己怎樣避免發生青春中的事件,只希望告訴自己,這事沒什么大不了,我也如此,如果告訴我避免,但那又有什么用,等老了,再遇到,那樣更慘,連一個咸魚翻身的機會都沒有,直接玩完。坦白講,看完這本心靈雞湯,我最大的感受是:不要等到失去后才懂得珍惜,想到了就去做。文中有一日記“人生的一碗面”讓我哭了。面,很平常的食物,而這碗面,是奶奶做的最后一碗面,在每一個最后一次之前,都會有一個預兆,而你想不想讓它成為你的終身遺憾,就得看你,其實,只要將它記錄下來就不會遺憾,很多人因為入世不深而錯失良機,在這本書中,作者因為擔心自己英語不好,而錯失去英國錄制節目的機會,所以,吃一塹,長一智,遇到機會,絕不放過。
誰的青春不迷茫,其實我們都一樣,因為,有過迷茫,才懂得成長,因為,有過孤獨,才懂認清自己,因為,不被理解,才懂得認清朋友。因為,青春有過迷茫,所以,前途才會一片光亮,人生中,若沒有迷茫的這種人生,不叫做人生,誰的青春不迷茫,其實我們都一樣。
誰的青春不迷茫的讀后感800字精選篇5
這本書的名字很有噱頭,就像一碗賣相很好的速食面,看著胃口還不錯,可嘗過一口后什么好胃口都蕩然無存了,當然,盡管沒有好胃口,還是能夠勉強填飽肚子的。
該書是劉同寫的,上個月讀了他的《你的孤獨,雖敗猶榮》,覺得還OK 。于是在友人的推薦下跟她借了《誰的青春不迷茫》,現在讀完了,就像喝完一杯白開水,沒有再來一杯的沖動。該書被歸類為勵志類文學,實在不敢茍同,誠然,劉同的個人經歷是逆襲了,也有他自己本身不可置否的努力,從他的這種經歷來講,勵志還是有那么一點滋味的,可人是好人,但說書是一本值得品讀的書的話就不好意思認可啦—— 畢竟現代文學跟流行音樂一樣,不是說受歡迎的作家就是好作家。
不過我倒是挺喜歡封面的那幾句話:你覺得孤獨就對了,那是讓你認識自己的機會;你覺得不被理解就對了,那是讓你認清朋友的機會;你覺得黑暗就對了,那是讓你發現光芒的機會;你覺得無助就對了,那樣你才能知道誰是你的貴人;你覺得迷茫就對了。是啊,誰的青春不迷茫啊,其實不只是青春如此,人生亦然。有時候,我覺得迷茫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因為迷茫,所以對生活充滿未知,覺得未來很有新鮮感,要自己學會探索自己的人生之路,讓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盡管一路走下去會遇到各式各樣的挑戰,但總會努力想方法去克服。其實感到迷茫時最悲哀的是一直糾結自己的迷茫,然后深陷其中,而不用實際行動去打破眼前的迷霧,探索自己的新天地。
其實有時候讀書只是想看看別人的經歷,然后思考自己的人生。其實很多道理我們都懂,可是很多書就是喜歡給我們講道理,可是道理講得不夠深刻,主次不分了,對讀者來說,就真的是感到很迷茫,云里霧里的。電影《后會無期》里有一句話:“我們聽過無數的道理,卻仍舊過不好這一生”,我想,我需要的是找一個會講故事的人,只是講故事,然后道理讓我自己探索、理解、歸納、總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