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記800字讀后感
《安妮日記》是媽媽推薦給我讀的一本書,據媽媽說她小時候讀完這本書很受震撼。我在寒假期間也閱讀了這本書,讀了之后我也不禁受到了震撼,我還想把這本書介紹給更多的讀者。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安妮日記800字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供大家參考。
安妮日記800字讀后感(篇1)
對十三歲的安妮來講,這日記本就像打開一扇門,它通向成長,通向無限的希望。安妮說過“沒有日記,也就無我。”然而,安妮不再有機會回味這一切了,因為同時拉開的,是戰爭的序幕,隨著警報的拉響,惡夢就開始了。而她面對死亡的陰影,她的心靈一直是和平與真摯的。安妮說:“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抬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記者并最終成為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所以,在閱讀《安妮日記》時,大的戰爭背景下,我們將得到更多的是一種溫暖人心的東西貫徹始終。有一種種歡快溫暖的種子縈繞在每一個角落,細節隨處可見,是安妮帶給周圍的每一個人。她可以說:“我必須承認,坐在天窗下面,感覺到陽光照在你的面頰上,擁抱著一個可愛的男孩,有什么比這更愉快嗎?”
安妮經歷了快樂,期望,隱匿,抑郁,意欲,悲憤,掙扎,死亡的人生歷程。安妮在日記中如實記錄了兩年間隱秘、艱苦的生活狀況,自己的寂寞、苦悶,對現實的恐懼、憎惡,對生的追求和期盼,對未來的向往和祝愿,對戰爭、人性的深入思考。她渴望用年輕的激情、勇氣和天性的善良擁抱自然,擁抱世界,但是戰爭回報給她的卻是苦難和死亡。安妮在寫日記的兩年多里,生活困窘,她多次寫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轟炸所造成的恐懼,也不斷譴責種族歧視,而藏匿又充滿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動著人心。她在見證著戰爭與迫害。1947年,幸免遇難的安妮的父親,將安妮的日記整理后出版。迄今為止,日記已被譯成55種文字在全球發行三千萬冊,成為一筆人類共同的精神遺產。安妮真正地實現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繼續活著。”“走入世界,為人類盡一份力量。”
我想一定會有許多孩子像安妮一樣,在法西斯瘋狂怒吼中,微笑著說,“我相信善良。”永遠無法忘記安妮赤裸身體被削發的空洞眼神,永遠……
希望類似的悲劇再也不要發生了。祈求和平。
安妮日記800字讀后感(篇2)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豆蔻年華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期。似一縷陽光,如一陣清風……那時的我們擁有最純真的笑容。
在《安妮日記》中“安妮”把開始記錄是13歲,在15歲被納粹抓獲。——她把那“美好”歲月記錄了下來。
我們在想象“安妮”過得舒適生活,錯了!
安妮是一個猶太小女孩,她正生活在二戰時期,為了躲避納粹的殺害,于是隨家人躲到了一間密室里,度過了漫長的25個月。
在十三四歲我們應該享受著老師的教育,父母的疼愛,擁有最美麗的笑臉,最動聽的笑聲,享受花季的幸福,快樂和友情,可是“安妮”只有日記本陪著她。
《安妮日記》讀后感作文700字我不敢想象密室里那黑暗的時光,這里沒有陽光,沒有快樂,只有饑餓,只有恐懼和病痛一直折磨著他們。“安妮”在這種環境下中學會了:不屈服,不氣餒。她善于思考自己所犯的錯誤,正視自己的缺點。
安妮初進密室,對“凡。丹夫婦”是厭惡的,對母親的責備的不滿……可是“安妮”學會了自我改正,包容……在密室的生活由一開始的厭惡,到真正安定下來,度過了漫長的25個月。
“安妮”在密室中喜歡上了“彼得”——一個靦腆的男生,在這個密室里“安妮”有青春的萌動。在這個黑暗的密室里“安妮”用她的樂觀,滿懷理想感染著身邊的人,感染著“彼得”,于是“彼得”也悄悄喜歡上了她。
在1944年8月1日,“安妮”放下了筆,故事結尾的很突然,留下了很多的幻想——“安妮”被納粹抓走了!
仔細回味,這本日記,筆調貼近我們,又和我們的生活大不一樣。“安妮”把成長中的困惑與好奇真實地記錄出來,在日記中“安妮”對自己的情感直言不諱,讓我們好像看到另一個自己。
我們應該為自己感到慶幸,我們沒有渡過那漫長的25個月,我們是在歡笑中度過的。“安妮”也是幸運的,她在這時間里,認識到了自己,學會了堅強,熱愛生活。
可愛的“安妮”在納粹的迫害下永遠的閉上了眼,距離她16歲生日僅剩3個月,距離這個集中營集中營獲救僅剩1個月,“安妮”用自己的筆寫出了“痛苦”的密室生活,讓我們這些正值豆蔻年華的少女不僅深思。
正值花季的我們,應該深思:那漫長的25個月,我們會做什么?
安妮日記800字讀后感(篇3)
看著醒目的書名、可愛的肖像,翻開嶄新的封面,品讀著里面通俗易懂的文字,起初我以一顆平常心去閱讀這一本書,接著繼續讀下去我的心情是復雜的,同情、難過、憤怒、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安妮日記》是以猶太小女孩安妮的視角記錄二戰期間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實錄。安妮原本居住在德國的法蘭克福,為了躲避納粹黨的追殺,一家人避難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她收到一本日記本作為生日禮物,從此開始用日記記錄生活,就這樣她度過了漫長的25個月,她在密室里白天不可以拉開窗簾,晚上不可以開燈;可以說她的生活是暗無天日又痛苦,她是失去自由的,只能在密室里活動,只能靠聊天、閱讀、寫日記打發時間。安妮,一位成長中的少女,花一樣的年紀,但她卻承受了她這個年紀不該有的壓力,如果沒有殺戮,她可以在明亮的教室里學習,可以與同學朋友快樂地玩耍,可以享受生活的歡樂。然而現實沒有如果,她生活在恐怖的密室之中,整天提心吊膽活著;即使過著如此恐懼的生活,她也沒有放棄生活、放棄自己,做一個開朗樂觀、理性的女孩。比起安妮,我們非常幸運,生活在幸福、和平的中國,不用擔驚受怕,物質豐裕,生活快樂。可是一些同學經常抱怨學習太累,不按時完成作業。因此我經常告誡學生:少年強則國強,祖國的富強就要靠你們這一代,要清楚明白自己肩上的責任。
從歷史我們知道《安妮日記》是希特勒領導的法西斯德國納粹黨對猶太人種族滅絕政策的最有力的見證,納粹黨是冷血無情的,由于種族歧視,納粹黨硬生生殺害了600萬猶太人,這慘絕人寰的殺戮讓我想起了日本侵華的南京大屠殺,整整30萬人啊,我們的同胞成為日本人比賽的載體,取樂的對象,奪去同胞們寶貴的生命;這手段極其殘忍,極其野蠻,真是喪心病狂、令人發指;這是對生命的踐踏、不尊重,日本人為何要瘋狂地屠殺?我們每個人心里都清楚:落后就要挨打呀,只有中國富強,才不被欺負。如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國家的綜合國力越來越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得到保障,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安妮,讓我們明白:人可以被消滅,但不可以被打敗;她永遠活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就像她所說:“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繼續活著”。歷史不能被改變,但可以被牢記。我們要吸取教訓,友善待人,與人和諧、平等相處。
安妮日記800字讀后感(篇4)
這個寒假我在媽媽的高壓政策下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安妮日記》,我本來準備稍微應付一下媽媽的,可是最后我卻只花了4天的時間將這本書認真的讀完。因為這本書對我的感觸太深了。
安妮·弗蘭克是一個猶太少女,1929年6月12日生于德國法蘭克福一猶太富裕家庭,其父為一公司總經理,母親也是富家閨秀。安妮自幼備受父母的溺愛,上學后又得寵于老師,真可謂養尊處優。可是隨著法西斯執政起蓋世太保便把魔抓伸向猶太人,從那一刻起,安妮這位猶太少女,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這樣破碎了。因為為了躲避災難她們一家和另外四名猶太人不得不躲進她父親公司的密室,八個人藏身閣樓密室25個月。《安妮日記》就記錄了這25個月的點滴。
1942年6月12日,在她13歲生日那天,她收到一個日記本作為生日禮物,從此開始寫日記。在這一天中,她寫道:“我對誰都不曾做到推心置腹,無所不言,但我希望在這里能對你如此,我也希望你能夠成為我獲得慰籍與支持的一個泉源”。密室是非常隱蔽的,窗戶全部釘上了板子或是拉上了厚窗簾,擋住了一切光亮。在躲進密室的這25個月里,她們白天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動靜包括嚴禁上廁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所有一切只能通過她父親公司的同同事幫助才能解決。在漫長的25個月內,安妮用她的筆,用她要做個作家的夢想,支撐她記錄下密室內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直到她16歲那年因傷寒而死。
我讀了《安妮日記》,讓我感觸最深的是安妮,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中還能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熱愛閱讀和學習的人生態度,永遠滿懷理想,身處逆境不氣餒,不屈服。再看看我自己,從小就一大家人的寵愛中。經不起一點點小小的挫折,常常會因為一些小小困難而輕言放棄,但相對于經歷戰爭痛苦的安妮,我們所謂的“逆境”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
安妮日記800字讀后感(篇5)
安妮·弗蘭克本是一名普通的猶太少女,與父母,姐姐一家四口過著富裕的生活。但這寧靜的一切很快就被一場戰爭打破。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政權執政后,開始了對猶太人慘無人道的迫害。為了家人的安全,安妮的父親不得不帶著家人來到了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躲避危險。在這里的生活雖然不如從前自在,但在這里,安妮仍然度過了一段愉快的學校生活。
1942年7月,情況更糟了,在德國納粹的迫害下,為了避免遭受納粹警察的逮捕和屠殺,安妮一家與同是猶太人的凡·丹一家以及一名猶太醫生杜瑟爾,躲進了書中被稱作“密室”的地方。開始了長達二十五個月的“秘密”生活。直到1944年8月4日遭人檢舉被送進集中營。
這本書以一個十幾歲的少女的視角講述了二戰期間密室中的人們的生活實錄。在白天,為了不被別人發現,他們不能隨意走動,不能大聲說話,甚至不能上廁所。每天,安妮都會擔驚受怕,密室外戰火不斷,炸彈就在他們身旁炸開,死亡的威脅,被發現的恐懼。因為戰爭,因為人性的丑惡,安妮這個應該在陽光下自由奔跑的孩子不得不蜷縮在密室的一角瑟瑟發抖。因為戰爭,讓昔日美好的世界變得滿目瘡痍。死亡的陰云籠罩在密室中的每個人身上。在這里,人性被壓抑,甚至開始扭曲。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也是不斷,每天能活著醒來就是的幸運,就連呼吸一口新鮮空氣也奢侈至極。
但是,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在安妮的內心深處仍保留著人性中最美好最柔軟的一面。“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抬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美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
雖然命運帶給了安妮許多苦難,但是依然歷練了安妮的品格,她學會了去直面自己的缺點。在密室生活的兩年多的時間里安妮逐漸成長為一個心里十分成熟,對生活有著深刻感悟的人。她豐富而美好的內心世界就像是綻放在戰火中的花朵,盡管眼前是黑暗,但從來沒有放棄對光明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