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記讀后感1000字
大屠殺是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夜,安妮用她的筆表達了對的德國納粹的控訴,也告訴了我們她對自由生活的渴望。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安妮日記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安妮日記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1
前兩天,我讀了一本書,名叫《安妮日記》,它記述的是一名名叫安妮的猶太女孩從1942年到1994年寫下的日記,在日記中安妮講述了作為一名猶太人為躲避殘忍的德國納粹黨在秘密小屋中的生活狀況。
在日記中,安妮如實的記錄了當時的希特勒政府攻下荷蘭后制定的一些法規“法令規定:猶太人應在衣服上繡黃色六角星徽;禁止猶太人深夜出門;禁止去一些娛樂場所!……”看到這些規定我覺得十分氣憤,他們這樣做完全限制了猶太人的自由,沒有一點民主可言,完全就是將猶太人逼上死路,這樣的情況下,讓他們怎么生活!可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安妮一家仍然堅強努力生活著,他們不放棄,他們相信總有一天他們會等來成功的那一天。七月八日,安妮的姐姐突然接到了召急通知,瑪格當時僅16歲啊!難道這些慘無人道的納粹黨連一個小女孩也不放過嗎?納粹黨的殘忍激起了大家的反抗精神,最終,大家決定全家搬進秘密小屋,那是一個辦公樓上的廢棄屋子,由他們的朋友送來食物,他們生活在秘密小屋里,為了防止被別人發現,他們白天夜里不敢大聲說話、走路,只能做一些靜態的事情。壓抑的生活使大家都變得敏感而易怒,后來秘密小屋中又住進了凡格一家和善良的大夫狄斯亞,自私吝嗇的凡格太太總是找安妮的缺點,甚至經常發生爭吵,在這樣的情況中,安妮學會了忍讓,學會了堅強。
在秘密小屋生活的這段時間中,安妮并沒有放棄學習,還是每天認真的學習各種語言,同時安妮也有了自己的心事,安妮與皮特戀愛了,可是安妮的父親卻很生氣,他告訴安妮她應該冷靜的處理這段感情,并告訴她將來會有更多的選擇,安妮也決定自己應該她冷靜的處理這段感情。在這種時候安妮明白堅持下來就意味著勝利,而放棄就意味著死亡。 在他們住在秘密小屋的這段時間,他們的同伴都被成群的逮捕,受到蓋世太保無情的對待他們有的被趕上火車送進維斯德堡,還有的被送到遙遠的荒蕪之地,中煤氣而死……1944年,盟軍登陸,他們終于等到了期盼已久的喜訊,可他們的食物卻越來越少,可他們始終保持著樂觀積極的態度,相互安慰、鼓勵,相信未來一定會很美好。最終,德國失敗了,可安妮也走了,她終究沒有等到成功的那一天。
通過讀《安妮日記》我懂得了即使面臨天大的災難也要學會堅強,,要始終保持的處理事情,要保持堅韌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下學習,不可輕言放棄,要相信自己,要學會在困境中尋找希望,就像安妮說得:“我相信自己”,“包括我的思想、我的愿望以及我的夢想”。
安妮日記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2
回到生命本質,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值得仔細審視,其實都有屬于自己的秘密與夢想。但事實是,我們一再地為生存忙碌時,我們就會對尋找和堅持棄權。
《安妮日記》是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記述二戰期間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實錄。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1942―1944),戰爭境況對德國納粹來說越來越緊迫,同時,他們對猶太人的大肆屠殺也在不斷加劇。安妮·弗蘭克隨著家人躲藏到父親公司的頂樓上,同時還有父親的朋友萬達安一家,隨后又來了一位猶太醫生。1942年7月,安妮剛剛過完13歲生日,他們就開始了躲藏生活,8個人在密室里生活了25個月之久。白天他們不能說話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動靜包括嚴禁上廁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們只能依靠父親公司的同事供給食品生活用品,和獲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長的25個月里,安妮用她的筆,用她要做個作家的夢想,支撐她記錄下頂樓內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她思考戰爭、反猶太人主義,思考與父母的關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對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為突然處于狹小的空間,突然面對每天被發現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8個個性不一的人,對于繼續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現,人在困境下的真實的表現———這種真實本身所傳達出的信息與意義就能讓所有人感受到一種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終被發現被逮捕送往納粹集中營。
一般人總是將《安妮日記》與控訴德國納粹的暴行或是一個小女孩的成長聯系起來,但是不僅僅如此,在密室中發生的一切,“正當惡劣的環境像山一樣壓在人們頭上的時候,我們看到,特別是成年人,是立刻調整自己的行為,想方設法順應環境,還是在這種調整中以環境壓力作為放棄理想與原則的借口?”就像萬達安先生在和平時期還能幫助初到荷蘭的弗蘭克先生,為什么在這種絕境下卻表現出極端的自私去偷孩子們的食物?這也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而13歲的安妮呢?面對死亡的陰影,她的心靈一直是平和與真摯的。安妮說:“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抬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記者并最終成為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
所以,在閱讀《安妮日記》時,在大的戰爭背景下,我們得到更多的是一種溫暖人心的東西。有一種歡快溫暖的種子縈繞在每一個角落,是安妮帶給周圍的每一個人的。她說:“我必須承認,坐在天窗下面,感覺到陽光照在你的面頰上,擁抱著一個可愛的男孩,有什么比這更愉快嗎?”
安妮日記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3
看著醒目的書名、可愛的肖像,翻開嶄新的封面,品讀著里面通俗易懂的文字,起初我以一顆平常心去閱讀這一本書,接著繼續讀下去我的心情是復雜的,同情、難過、憤怒、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安妮日記》是以猶太小女孩安妮的視角記錄二戰期間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實錄。安妮原本居住在德國的法蘭克福,為了躲避納粹黨的追殺,一家人避難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她收到一本日記本作為生日禮物,從此開始用日記記錄生活,就這樣她度過了漫長的25個月,她在密室里白天不可以拉開窗簾,晚上不可以開燈;可以說她的生活是暗無天日又痛苦,她是失去自由的,只能在密室里活動,只能靠聊天、閱讀、寫日記打發時間。安妮,一位成長中的少女,花一樣的年紀,但她卻承受了她這個年紀不該有的壓力,如果沒有殺戮,她可以在明亮的教室里學習,可以與同學朋友快樂地玩耍,可以享受生活的歡樂。然而現實沒有如果,她生活在恐怖的密室之中,整天提心吊膽活著;即使過著如此恐懼的生活,她也沒有放棄生活、放棄自己,做一個開朗樂觀、理性的女孩。比起安妮,我們非常幸運,生活在幸福、和平的中國,不用擔驚受怕,物質豐裕,生活快樂。可是一些同學經常抱怨學習太累,不按時完成作業。因此我經常告誡學生:少年強則國強,祖國的富強就要靠你們這一代,要清楚明白自己肩上的責任。
從歷史我們知道《安妮日記》是希特勒領導的法西斯德國納粹黨對猶太人種族滅絕政策的最有力的見證,納粹黨是冷血無情的,由于種族歧視,納粹黨硬生生殺害了600萬猶太人,這慘絕人寰的殺戮讓我想起了日本侵華的南京大屠殺,整整30萬人啊,我們的同胞成為日本人比賽的載體,取樂的對象,奪去同胞們寶貴的生命;這手段極其殘忍,極其野蠻,真是喪心病狂、令人發指;這是對生命的踐踏、不尊重,日本人為何要瘋狂地屠殺?我們每個人心里都清楚:落后就要挨打呀,只有中國富強,才不被欺負。如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國家的綜合國力越來越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得到保障,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安妮,讓我們明白:人可以被消滅,但不可以被打敗;她永遠活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就像她所說:“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繼續活著”。歷史不能被改變,但可以被牢記。我們要吸取教訓,友善待人,與人和諧、平等相處。
安妮日記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4
你大概也有記日記的習慣。少女的日記、本該是紀念日常的奇想、情竇初開的悸動。平凡而快樂的“流水帳”常是這年紀的文筆產品。但你見過這樣的時刻處在死亡的威脅下的‘密室’里的少女的日記嗎?《安妮日記》就是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記述二戰期間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實錄。《安妮日記》告訴我們的,就是一個成長期的少女如何面對戰爭、種族迫害、自我成長與定位,以及男女角色等問題。《安妮日記》的內容是:恐懼、不安、奴役與饑寒交迫。
一個十六歲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有一名記者和作家,卻因為希特勒發動的一場邪惡的戰爭,于花季之齡死與納粹集中營,陰冷、黑暗的集中營成為她生命的終點,真摯的情感與卑微的希望,貫通整本日記。寫作時的孤獨與秘密的保存,卻轉為世人的廣大回響。善良、正直畢竟才是普世價值。《安妮日記》不僅僅是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心靈世界的獨白,更是德軍占領下的任命苦難生活的目擊報道。 戰爭的殘酷遠非我等未曾經歷的日能想象。包括我在內,我們曾有一陣子期盼戰爭,以為那可以是我們現在的“痛苦”的結束。但事實上,如果真的爆發戰爭,那將是更痛苦的深淵。悲劇是把生命中有價值的東西撕碎給人看,戰爭就是一種悲劇,它會摧毀我們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習以為常的美好的東西。或許,在戰爭開始的時候,會是激動人心的,但興奮過后,將是對和平的漫長而痛苦的等待。
有人做過統計,自從人類社會有歷史記載以來,絕對的和平時期只有不到220年。人類為了征服與反對征服而進行戰爭的時候,卻往往忽略了人類生存的本義。 猶太民族的歷史注定是悲劇。20年的顛沛流離,他們被驅逐、被迫害、受盡屈辱、歷盡磨難。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恐怖的厄運再次降臨到這個民族的頭上,他們不分男女老少,統統像羔羊一樣被塞進奧斯威辛集中營,看著營中那堆積如山的各色毛發,聽著幸存者用顫抖地聲音控訴令人發指的罪行,所有良心未泯的心靈都在震顫。納粹,人性的赤裸裸顯現,感覺和動物無異。到處充滿死亡的氣息,到處是驚恐無助的眼神,到處是絕望的哭喊。為什么連生存也不允許呢?誰規定了在那個時期猶太人就是老鼠,納粹就是貓呢? 戰爭永遠是一個黑色的主題,二戰無疑是其中沉重的一筆,數以千計的猶太人被成批的殺害,唯一的理由就是“他們是猶太人”!
這中間,許多還是孩子,安妮。弗蘭克就是其中一脈細微而柔韌的聲音。正如歐思斯特·斯赫納倍爾所說:“幾百萬人的聲音被壓制下去,這個低低的聲音只不過是一個小孩子的悄悄話……它比殺人者的嚎叫更持久,比時代的一切聲音更響亮。” 安妮·弗蘭克(AnneFrank),一個猶太少女,生于德國法蘭克福一猶太富裕家庭,其父為一公司總經理,母親也是富家閨秀。安妮自幼備受父母的溺愛,上學后又得寵于老師,真可謂養尊處優。納粹興起后隨家人避難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1942年6月12日,她收到一個日記本作為生日禮物,從此開始寫日記。在這一天中,她寫道:“我對誰都不曾做到推心置腹,無所不言,但我希望在這里能對你如此,我也希望你能夠成為我獲得慰籍與支持的一個泉源。”迫于日益殘酷的排猶浪潮,她的一家和另外四名猶太人共八人躲進她父親公司的密室,八個人藏身閣樓密室25個月。
白天他們不能說話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動靜包括嚴禁上廁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們只能依靠父親公司的同仁幫助供給食品生活用品,和獲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長的25個月內,唯有這位13歲猶太少女安妮用她的筆,用她要做個作家的夢想,支撐她記錄下頂樓內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因為突然處于狹小的空間,突然面對每天被發現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八個個性不一的人,對于繼續生存的希望都有形形色色的表現,人在最困境下的真實的表現——這種真實本身所傳達出的信息與意義就能讓所有人感受到一種使人窒息的深刻。
很少能見到陽光呢,因為陽光和實現并存。躲在秘密的閣樓里,就是為了讓自己蒸發,起碼在那些陌生人眼里。在密室度過了兩三年的艱苦生活,她終于在16歲那年離開了,因為,蓋世太保終于叩開了密室的門。1944年8月他們因被檢舉而遭到逮捕。安妮和其他七個人被送進集中營,經歷不斷惡化的苦難:艱苦的工作、嚴寒、饑餓、疾病以及隨時面臨的被送進焚尸爐的威脅!巨大的焚尸爐的煙囪總冒著濃濃的黑煙,安妮們不但要小心自己不被送進去,還要時刻關注著那里面是否會飄出自己摯愛的人的灰燼。八人中除她父親外均遭不幸,安妮和姐姐瑪各最終被轉移到伯根-伯森集中營,在1945年3月初(被解放的幾周前)因傷寒而死。安妮年僅16歲,尸骨難覓。據統計,超過一百萬的十六歲以下的孩子死于大屠殺,安妮弗蘭克是其中之一。
安妮日記讀后感1000字精選篇5
1940年,由希特勒帶領的“反猶行動”把在荷蘭避難的猶太人大批大批地抓起來送往集中營。而在他們當中,有一個13歲的小女孩——安妮?弗蘭克,與家人一起逃進了一間“秘密小屋”,并在一本被她叫做“基蒂”的日記本上,用青春少女的手筆記下了二戰時小屋中的點點滴滴。
小屋與外面的世界相比,是烏云中的一塊藍天,但這里的生活并不自由、幸福。為了躲避搜查,“秘密小屋”中的八個人必須在早上保持沉靜,在晚上才能稍微活動。每天,不合口味的飯菜、時好時壞的收音機、變化多端的信息、達恩夫婦無休止的吵架……,一切都是變幻莫測的,恐懼、驚嚇、猜測、饑餓……大人們的情緒漸漸地低落,開始成天抱怨。可安妮不同,她獨立勇敢、積極樂觀,坦然面對空襲、子彈,視它們為天空中飄過的云,一笑而過。她明辨是非,有思想、有信念,堅信總有一天和平會到來,堅信總有一天,人們都能過上自由、幸福的生活。
安妮在日記中犀利地控訴了法西斯的惡行,為什么人們用大量的金錢來制造戰爭武器,卻不花一分錢幫助那些濃濃硝煙下無家可歸、四處流亡的窮人們?漸漸地,安妮在度日如年的秘密小屋生活中找到了真實的自己。在一副倔強、看似膚淺的外表下,是一個深沉、獨立、純潔、心有陽光的安妮。讀著讀著,我也慢慢走進了像大人一樣思考的安妮。和她一起,在聽到盟軍一步步登陸時高興地歡呼雀躍,在警察進來時緊張得坐立不安,在達恩夫婦待人不公時氣得直跺腳……
合上書,回想著安妮的日記,我開始崇拜起眼前的安妮。她在那么艱苦的環境還能堅持著熱愛生活的信念。哪怕最后被送到了可怕的集中營,身為幸存者的安妮,一次次面對著無辜的少女和小孩們走向焚尸爐、毒氣室,在如此殘酷的死亡面前,她依舊堅守著和平一定會到來的信念,在第二天太陽升起的時候,默默地告訴自己:“我一定要堅強的活下去!”她就是這樣,心中住著一個充滿熱情的太陽,當遇上烏云密布、狂風驟雨,這個太陽就會馬上出來溫暖著她受傷的心,她內心憧憬著未來的小苗就這樣沐浴在陽光里茁壯地成長著。
其實,在和平年代的現今,我們的周圍也有許許多多熱愛生活,心中充滿著陽光的人。一個名叫喜芽的女孩,因先天殘疾,每只手都只有兩個手指。然而,熱愛音樂的喜芽,并沒有因此放棄自己,而是做了一件所有人都覺得不可能的事情。她用了5年半的時間刻苦練習鋼琴!喜芽不顧鋼琴老師和其他人的搖頭否定,堅守著內心的夢想,在母親的鼓勵下,用比正常人多一百倍的努力,最后奇跡般地完成了高難度的鋼琴曲《夢幻即興曲》的演奏,還獲邀去各地演出。如此“特殊”的她,在面對生活時,卻擁有著比普通人更火熱的心,不久前她還墜入愛河了呢!
與安妮和喜芽相比,我不禁自慚形穢。每次練鋼琴時,碰到一點小挫折,比如有一個指法一直練不好、有一個音節總是出錯,或者速度一直提不上去的時候,我就會又急又氣,還會尖叫,亂抓頭發,甚至想著棄之不理,再也不練琴了。在乒乓球比賽中,當我輸給對手的時候,我會一直悶悶不樂;有時,當聽到家人在討論我的失敗或不足時,我還會跑進廁所,一個人躲起來,不愿意面對……想到這些,再想想安妮和喜芽,我感到羞愧極了。
看完《安妮日記》,我總覺得在天堂里,安妮那雙清澈的眼睛正望著我,用她那純凈的聲音告訴我,要讓太陽住進自己的心,抱著火熱的激情面對生活。這聲音雖然微弱,但它卻比戰火中的炮響更震撼,更持久,一直在我的心中回蕩著……我相信,安妮的日記會一直鞭策著我。我要向安妮學習,積極面對生活中遭遇的任何挫折,做一個內心住著陽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