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散文集800字讀后感
首次捧起魯迅的《散文全集》,從目錄,細細品讀下去。魯迅的文筆綿密細膩、真摯感人,猶如小橋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實地紀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風俗畫面。一起來看看魯迅精選散文集800字讀后感,歡迎閱讀!
魯迅散文集800字讀后感【篇1】
我非常喜歡看書,因為書不僅能讓我獲得知識,提高寫作能力,還能讓我在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得到許多樂趣。尤其是《魯迅散文集》,讀起來雖然深奧,但文章中無論是景還是物,在魯迅筆下都有了靈氣和活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中的百草園更讓我意猶未盡,浮想聯翩。
百草園是魯迅家后面的一個很大的園子,園子里樹木茂盛,花草叢生。鳴蟬在樹葉里長吟,黃蜂伏在野花上,云雀從草間直躥云霄,還有爬滿墻頭的何首烏藤和令人嘴饞的野果覆盆子。園子里有趣味無限的傳說:如人吃了能成仙的人形何首烏,能制伏妖怪的飛天蜈蚣,還有晚上出來喊人的美女蛇……魯迅就是在這個充滿奇聞的園里奔跑、嬉戲,享受著無憂無慮的童年樂趣。
這篇文章我已讀過多遍,園中美麗的景色和迷人的傳說,讓我想入非非,天天夢想自己也有一個這樣的百草園,可以在里面盡情地玩樂。你別說,這個夢想還真實現了。 今年10月1日我第一次回農村奶奶家,嘿!奶奶家的院子好大!一個活靈活現的百草園就在我眼前。院子里滿是樹木,靠近大門是一棵柿子樹,成熟了的柿子像紅燈籠掛滿了樹枝。地上長滿了花草野菜,墻上爬滿了長著三角形葉子的藤蔓,我眼前一亮,這不就是何首烏嗎?我急忙叫來搗蛋的哥哥,告訴他百草園的事。心動不如行動,我們立刻下手把“何首烏”一棵棵地拔了出來,但除了幾塊圓柱形的塊根外,根本沒有人形何首烏。我們只好翻磚塊、掀石頭尋找蜈蚣,蜈蚣沒找到,倒是把院子弄得翻天覆地,狼藉一片。爺爺出來一看,大喝一聲:“你們這兩個小家伙,怎么把我種的山藥全給拔了!”我們自知理虧,灰溜溜地跑了。唉!何首烏、蜈蚣是沒希望了,只有等晚上看是不是有美女蛇了。
晚上,我們早早熄了燈,趴在床上向外張望,一直望到圓圓的月亮升到了天空。不知過了多久,我迷迷糊糊地感覺到有一個美女蛇在墻頭上出現。她喊著我的名字,然后飄然進屋,伸出魔爪使勁拽我。我大喊一聲:“哥哥,美女蛇來了!”只聽一陣哄笑,我睜眼一看,陽光充滿了屋子,原來我把叫醒我的媽媽當成了美女蛇。這個夢真讓我過足了百草園的癮!
我喜歡書。書就像一個大寶庫,只要進去就有取之不盡的寶藏;書就像一個大樂園,只要進去就有享受不完的樂趣;書就像一個大迷宮,只要進去就會有五彩繽紛的遐想。你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散文不是讓我過了一個又愜意又快樂的節日嗎?
魯迅散文集800字讀后感【篇2】
這本書收輯了魯迅先生《朝花夕拾》、《野草》等一生全部散文。
讀整片我讀了整整一天,也許我閱讀的速度著實太慢了,也許魯迅先生寫的東西總讓我陷入思想的旋渦,但總算獲益匪淺。而最有印象的散文有《立論》《阿長與山海經》《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詩歌則是《自嘲》《自題小像》。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阿長與山海經》是我小時候看過的散文,那時總認為魯迅先生的蛇,三腳的鳥,生著翅膀的人,沒有頭而以兩乳當作眼睛的怪物。”還有“美女蛇的故事,行如人體的何首烏吃后長生不老的傳所寫的無過于我們現在所看的神話童話書故事,什么“人面的獸,九頭現在卻不那么認為了!魯迅先生寫了那么多有趣的事,也許并不是因為要給我們知道他的童年過得有多精彩,而是為了回憶和緬懷已逝去的人和事。這是一種生命的進化,思想的升華。長媽媽和百草園,<<山海經>>和三味書屋都陪伴了魯迅先生的整個童年,都是構成她美好回憶的軸心載體。因此他才會情不自禁的述說了那么多。而<<立論>>這篇散文卻讓我認為它所說的是那時中國流行的"慣病"—————虛榮泛濫,是非不分。而這恰恰體現了魯迅先生的個性獨特————愛憎分明,明辨是非。對于那兩首詩歌<<自嘲>>和<<自題小像>>呢?雖沒學過,但卻讓我喜愛。特別是<<自嘲>>里的那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卻是千古名句。<<自題小像>>中的那句"寄寒予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也更是體現了魯迅先生的愛國情懷。這讓我想到平時的自己,自當羞愧。所以我決定今后增加閱讀"愛國立志"的書籍,好萌發我的愛國情懷與奮發之志。
混亂的思緒終于用活躍的文字表達出來,雖不一定是最完整的心靈寫照,但卻是讓我心境平浮的東西,在此,我對魯迅先生———這位中國文壇的金斗士,致以崇高的敬禮!
魯迅散文集800字讀后感【篇3】
下午下班回家,感覺很累,洗完澡變躺到床上,突然發現身旁一本很久沒看過的《魯迅散文集》,也很無聊,便拿來翻了翻。
翻開有些泛黃的封面,看完題記,第一個感覺:好飄渺,好有深度!換句話:不知所云。可能用噶指代太多啦,我唔系當時噶人,所以就唔明白,不過可能簡SIR會明噶!啊,不是“可能”,系“一定”會明白!做本天才噶老師一定要有翻甘上下先得噶嘛!
再看下一篇:《野草》。寫噶系野草吸收天地精華,頑強甘生存,即使成日比人踩系腳下!系度我霖應該系指代我地受苦受難但自強不息噶當時噶人民。但距又講句唔中意野草生存所在噶土地。好簡單~就系指代當時噶社會現狀啦。嗯嗯,我真系天才~
緊接著又看了一篇《過客》,講一個“城市生活無著落的流動乞討人員”遇到一個阿伯同細路女,問阿伯比杯水距飲。阿伯好人甘同意左,叫距個孫裸水比距飲。于樹阿伯又好無聊甘問距叫乜名,想去邊。跟住個“過客”好酷甘回答:“我不知道”。嗯嗯,“究竟我系邊個”呢個問題的確系一個好深奧噶問題,難怪咯乞丐唔識答啦。個乞丐又話“要到西邊去”,但是阿伯講“西邊系墳墓喔”。乞丐講“我不知道,但有個聲音叫我一定要去”。
最后又看了《復仇》,可是看完不知所云,只感覺有些倦意,便倒頭睡去了。
魯迅散文集800字讀后感【篇4】
《雜色》是王蒙近年來大量的創新之作中最具有獨特風格也最引起爭議的作品,被稱之為當代文學中的杰作。
小說描寫的是一段憂郁多難的歷史,但我從小說中卻又感受到一種咕咕流淌著的`樂觀通達的精神,感受到一種激越澎湃,感受到了一種無奈后的崇高,凄涼中的亮色。題記是“對于嚴冬的回顧,不也正是對于春的贊歌嗎?”是啊,經歷風雨的洗禮我們的主人公的思想靈魂認識都得到了升華,就像主人公在八十年代新春來臨時所說的:他永遠記得這匹馬,這一片草地,這一天路程,還有在奔跑時所見的那絢麗多彩的一片光輝,他懷念那一切,他充滿由衷的謝忱。
人生中并不總會是單調的色彩,有喜也會有憂,有酸澀也會有甘甜,那么這就要我們有著雜色的心態來對待,我們要學會忍耐和大度,寬容和理解,要能夠從另一角度發現人生,發現美。只有這樣,當朝霞從東方冉冉升起時,那曾經的蒼涼就是就是一份絢麗的輝煌!
《秋夜》是一篇具有象征意義的文章,全文從頭到尾沒有出現一個人物, 魯迅先生巧妙地用秋夜下的棗樹,野花,天空,月亮,小飛蟲等涵蓄而 又強烈地表達出對虛偽,欺善怕惡的人的諷刺以及對無畏的革命者和默默無聞的人的稱頌。
魯迅筆下的秋夜是富于張力的。奇怪而高的夜空有冷眼的星星;細小的紅花在涼風中瑟縮著做一個來春的夢;還有棗樹鐵一樣默默直刺向夜空,月亮便窘的發白。這些擬人,所帶來的不是靈動,神奇的感受;也非凄清蕭索。大概是一種冷冷的感覺。好像與這現世并不相連。它們自立于世界之外,并對萬物投以冷眼。
這篇作品寫秋夜后園和室外所見所感,寓情于景,把自然人格化,創造了天空、棗樹、小粉紅花、小青蟲等一組具有深刻意蘊的象征性形象。作品情景交融,詩意濃郁。象征手法的運用,使作品具有境界幽深,寓意深遠的特點。
魯迅散文集800字讀后感【篇5】
每當腦海浮現魯迅二字時,我就會想起他那人格的獨立,正因為他的真實,筆鋒如刀刻在心中刻畫著中華民族的靈魂。而且,他有強烈的使命感,魯迅之所以是魯迅,是因為他不明哲保身,受到恐嚇,他出門不帶鑰匙,以示不歸之志。他不惜以生命高揚理性,以其堅毅警示眾生,因而使人望其項背而終生敬仰。
當我拿起魯迅的靈魂作品時,我仿佛看到了中華振興的良藥。魯迅曾說過,“醫治中國人只是把他們的身體治好,但卻救不了他們。”所以,魯迅開始從文,用他最樸素的語言,寫出了最具攻擊性的文字,讓國人,仍至世界體會到他的所向披靡的無畏精神。
小時候曾讀過《朝花夕拾》,但郁悶的是我當時沒能讀懂,生生地誤會了魯迅的文學功底。后來,心智趨向成熟的我漸漸觸到它的內涵,它講述的鄉村生活體現了眷戀和厭惡相互參透的鄉戀情。另一個是魯迅在逐步接受進步文明的同時,也在現實中摧殘著破舊的,愚弱的故鄉。
魯迅先生對兒童問題的關注一直是藝術創作的重要話題,如《朝花夕拾》中的百草園,三味書屋,五猖會,魯迅以其少年“單純與自由”的心靈去看待,評價自身和世界。但是,在充滿童趣的散文中,又輔成人的視角來僅觀兒童時期的生命體驗。父親在“我”大聲叫嚷中痛苦地咽了氣,現在“我”知道這卻是我對于父親最大的錯處。這樣,魯迅在兒童視角與成人的視角的轉換過程中,不斷地咀嚼,追尋童年經驗,從兒童封建社會重壓下的弱者的角度出發去抨擊封建文化兒童的腐蝕,傳統的教育方式對兒童尊嚴的踐踏。
我輕盈蓋上書本,手指依舊殘留著書頁上淡淡的香韻,但我知道,那始終會散去;但是,那鋒利筆鋒在心中刻畫過的痕跡,卻與歲月的長流而深深沉淀于心靈的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