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紀念作文
作文是經(jīng)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如何才能寫出優(yōu)秀的端午紀念作文?這里給大家分享端午紀念作文供大家參考。
端午紀念作文篇1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
這天,我和媽媽去了香包展廳。來到世紀廣場,那里人山人海,車輛川流不息,到處都是香包。走著走著,忽然眼睛一亮,我最喜歡的紅牛手鏈!我馬上跑到媽媽身邊說:“媽媽,您可以給我把紅牛手鏈買下來嗎?”媽媽說:“可以。”我真高興!
不一會兒,媽媽和我來到一個做姓名手鏈的小攤,我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叔叔制作的又精美又好看的手鏈。媽媽看到我羨慕的眼神就知道我喜歡。她嘆了口氣說:“好吧!給你做。”于是,我就選了一個“心”字形狀的鏈子,里面還寫了一個“蛇”字,一條活潑的“小青蛇”在鏈子上晃來晃去,有趣極了。我還選了三朵花做我的姓名,“曹”是一朵玫瑰花,含苞欲放;“嘉”像一束綠色的小草,爭奇斗艷;“麟”像一只蹦跳的小鹿,凄楚動人,把這三個字串起來,就像天空中一只展翅欲飛的雛鷹,要去遠方尋找理想和永恒。
回家的路上,戴著我心愛的飾物,心里樂滋滋,甜蜜蜜!
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jié),我喜歡這個充滿家鄉(xiāng)味道的節(jié)日。
端午紀念作文篇2
盼星星,盼月亮,這端午節(jié)終于到了。——題記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jié)。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
今天是端午節(jié),大家知道端午節(jié)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很有學(xué)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一心想讓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占領(lǐng),百姓遭難,悲憤至極。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縱身跳入汨羅江中。楚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不過光說這粽子可不夠呀!它可不會憑空出現(xiàn)呀!我們還得自己做。只見媽媽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粽葉,準備開始包粽子。我從來沒包過粽子,于是對媽媽說:“媽媽,我想試試包粽子,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一邊做粽子一邊說:“行,首先,要將兩片粽葉折疊成漏斗形狀,卷時要注意盡量地緊。”我跟著媽媽做,把粽子葉疊成一個漏斗。
“然后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滿。旁邊有火腿,可以放一些,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一些水,然后將余下的粽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粽子就會變成錐形,再用剩下的粽子葉把粽子裹緊,最后用棕絲綁緊。”可說著簡單,做起來難度卻不小。小小的粽葉很“調(diào)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緊時,糯米團卻一次次被擠出,氣得我哇哇大叫。無奈之下,在媽媽的指導(dǎo)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于包好了一個粽子。盡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畢竟是我的勞動成果……
早上忙完這些以后,今天的主角——粽子,終于登場了!媽媽在廚房早已經(jīng)煮好了香噴噴的粽子,打開鍋蓋滿屋都飄著粽子的清香,讓我聞得口水直流個不停。我迫不及待地剝開粽子葉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回味無窮呀!
端午節(jié)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tǒng)佳節(jié)!
端午紀念作文篇3
傍晚,火紅的夕陽染紅了天空,給潔白的云朵鑲嵌上一條金邊。在夕陽的映襯下,原本靜謐的江面折射出金燦燦的光芒,頓時漣漪四起,波光粼粼。江面上停著幾只龍舟,上面坐滿了人。隨著比賽的一聲槍響,看——儲蓄的力量頓時爆發(fā)了,龍舟齊頭并進地向前沖,如馬脫韁,如箭離弦。那條本來毫無生氣的龍舟似乎被激活了一樣,直擊終點,領(lǐng)先于其他龍舟。船上的二十多個漢子,像裝滿燃油的火箭一般,奮力向前劃著。隨著鼓聲的節(jié)奏,二十只槳同時觸碰水面,然后將全身的力量轉(zhuǎn)移到滔滔江水中,激起飛濺的水花,在金光燦燦的江面上遺留下一道長長的痕跡。
他們一個個眉頭緊蹙,堅定地望著前方,奮力地吶喊著。汗水與迸濺的水花交織融合,噴濺開來,但他們無暇顧此,雙手仍然不停地劃著,似乎消耗不盡力量。急促激越的鼓點,如同傾瀉的驟雨;震撼有力的喊聲,如同轟隆隆的雷鳴;勢不可擋的力量,如同強大的氣流;勇往直前的信念,如同前進的支柱!
騰龍般的龍舟在水面飛躍,你追我趕,不到終點誓不罷休。直到那條龍舟沖過了終點的那一刻,空氣仿佛凝固了,世界仿佛靜止了,涌起波浪的江面又恢復(fù)了以往的靜謐。
在觀眾們的歡呼聲中,我的耳邊響起了絲竹音樂《賽龍奪錦》。
端午紀念作文篇4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了。
端午節(jié)是用來紀念楚國偉大的愛國者——屈原。屈原十分愛國。但因為被奸人所害,流放到民間,他認為自己不能報效國家,不能為國家出力,不能改變楚國現(xiàn)在的狀況。而跳入汨羅河,為國捐軀。屈原死后,那些敬仰他的平民百姓便劃著小船,去打撈他的尸身,可大家卻失望而歸。于是,百姓們?yōu)榱瞬蛔尯又械聂~類和蝦蟹蠶食屈原的尸身,就用粽葉包裹上糯米,投入江中。傳說,河中有只兇殘的惡龍,可他卻偏偏只住在河心。日日在河中興風(fēng)作浪,為禍百姓。于是,人們便下定決心要活捉這條惡龍。經(jīng)過千幸萬苦的努力下,人們終于抓住了這條惡龍,將他的筋抽出來。因為這條筋太長太長了,所以人們把筋剪成一條一條的綁在自己的身上。從此,為了紀念屈原,就有了劃龍舟,包粽子,綁彩繩的傳說了。
吃粽子是我國端午節(jié)一項極具有民族特色的風(fēng)俗。以前,粽子只有一個味,是用糯米和紅棗做成的。現(xiàn)在根據(jù)不同人的喜好已達幾十種口味。比如,有的人喜歡吃咸的,就可以做成咸肉棕;有的人喜歡吃甜的,就可以吃甜粽子;還有些人喜歡吃肉的,就可以吃肉粽子……總之,粽子的品種是特別多的。粽子的外表可漂亮了。你瞧!她身穿一件綠衣裳,散發(fā)著誘人的香味。粽子一般是四只腳的,不過,也有三只腳的只是市場上不常見罷了。粽子通常是煮熟后涼了才吃,在拌上白糖和蜂蜜,口感好極了。
戴彩繩,戴香包也是端午節(jié)獨特的習(xí)俗。到了端午的那一天,老人們會用不同的彩繩,戴在孩童的手腕上或腳腕上;心靈手巧的老人還會在上面系上鈴鐺,手一動就會發(fā)出極為清脆的鐺鐺聲,好聽極了!再來看看香包,種類不同。有小動物的,有花朵的,還有卡通人物的,上面的畫栩栩如生,就像真的一樣。香包可香了,還可以驅(qū)逐蚊蟲呢!
除了這些,一些南方的城市還有賽龍舟呢!到了那一天,河兩畔的人們將河圍得水泄不通,紛紛觀看賽龍舟,那場面壯觀極了!
這就是端午節(jié),你們聽后一定覺得很有趣吧!
端午紀念作文篇5
記得去年端午節(jié),媽媽給我買了粽子吃。那糯香的味道,甜甜的紅棗,再粘點兒白糖……那味道真是有香又甜。
今年的端午節(jié)又快到了,我天天都在想香香甜甜的粽子,天天吵著吃粽子,有一天,媽媽突然問我:“兒子,你那么愛吃粽子,那你可知道我們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都有哪些習(xí)俗?端午節(jié)為什么非要吃粽子?”聽媽媽一問,我支支吾吾答不上來,媽媽讓我坐下,然后慢慢的給我講起了端午節(jié)的各種習(xí)俗。“端午節(jié)在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在民間又稱端陽節(jié)、五月節(jié)……我國民間端午節(jié)是較為隆重的,慶祝活動也是各種各樣:比較普遍的活動,有賽龍舟、端午食粽、佩香囊、懸艾葉菖蒲。”
“媽媽。我們寧夏人過端午節(jié)就只是吃粽子吧?也叫端午食粽?”“就知道吃,小饞貓!”媽媽捏了捏我的鼻子繼續(xù)說道:“端午節(jié)吃粽子是全國人民的一個傳統(tǒng)習(xí)俗。粽子的花樣可多啦,有用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的就叫“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老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沒等媽媽說完我又搶著說到:“賽龍舟這個習(xí)俗又有什么紀念意義呢?”
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xí)俗,相傳起源于楚國。楚國人因為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初五劃龍舟以示紀念,借劃龍舟驅(qū)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這種習(xí)俗延續(xù)至今,還被列為運動項目……,端午節(jié)的還有很多寓意吉祥的習(xí)俗,等你以后長大了,有更多更有趣的知識在等著你去學(xué)習(xí),去了解呢。
真沒想到端午節(jié)還有這么多的有趣的習(xí)俗和感人的故事,我一定要努力學(xué)習(xí)文化知識,學(xué)習(xí)屈原的愛國精神,把我們的國家建設(shè)的更加美好!
端午紀念作文篇6
過端午節(jié),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粽子呢!你瞧......做粽子一定要有準備的。原來,姐姐已準備好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買好了粽葉,這樣準備就讓我大吃一驚了。 我把米放在葉子里,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氣極了。姐姐對我說:“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后再把米放進去啊!” 于是,我按照姐姐說的步驟作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
旁邊那個盤子中間放的是什么?原來是肉餡哦!我在糯米中間挖了一個小洞洞,把肉餡弄成圓狀,塞入糯米中,讓它也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么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翹起來的一片葉子按下來,并用繩子用力的扎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現(xiàn)在就要下鍋了,先是把水燒開,然后把粽子放下去。 過了一會兒,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我把繩子解開,正想把葉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燙著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來。我吹著吹著,把讓熱氣吹走了。我再次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粽子來——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間,包著一團鮮汁可口的肉餡,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 端午節(jié)就這么過去了,嘴里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里想著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詩: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fēng)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nèi)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jié)!
端午紀念作文篇7
農(nóng)歷五月五,我想你們應(yīng)該都知道是什么節(jié)日吧,就是端午節(jié)。
打開記憶的匣門,每一次的端午節(jié)都讓我記憶猶新。聽爸爸說,端午節(jié)的由來,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每當端午節(jié)來臨,家家戶戶都要包香噴噴的粽子,大的小的,形狀不一,好看好吃極了。每次看到媽媽拿出兩片大粽葉,把糯米在里面裹的嚴嚴實實的,再放在高壓鍋里燜煮,聞著它傳來的陣陣清香,我就直流口水。
這一天,媽媽還會把五彩線綁在我的手上,據(jù)說這樣能夠去禍消災(zāi),長命百歲。晚上,還要用菖蒲煎制水來洗澡,聽說它有祛除百病的功效。
我喜歡過端午節(jié)。
端午紀念作文篇8
轉(zhuǎn)眼間,又到了端午節(jié)。端午,清明,這兩個節(jié)日是我最喜歡的。因為,每年這個時候,外婆的美味與愛也隨之而來。
外婆的粽子,用的都是好料。好粽葉,好糯米,好肉餡,好赤豆……可以說都是上等的。恰到好處的一點醬油,兩撮糯米,一塊肉餡裹進去;或是白糯米,紅得烏黑的赤豆,一顆顆鑲嵌上去……包好了,再用粽葉包裹起來,一雙手上下翻飛。幾分鐘后,一個用白色塑料繩扎好的、高高的生三角粽就做好了。每年,我都吃著外婆的粽子想外婆,今年也不例外。
外婆左手抓了一把糯米,右手拿了一塊肉,又用手肘攤開粽葉,一塞,一捏,一抓,一裹……十指紛飛,每一個動作都飽含著濃濃的愛。一邊包著,一邊念叨:“彤彤和曉東要吃肉粽子的,多包點。小紅要吃赤豆粽的,包好一點……”回憶著,我不禁想流淚。外婆,你記得我們愛吃的,做得多,做得好,可是——你自己呢?在你的心里,已經(jīng)把你自己的所有都落在了記憶深處。
外婆呀外婆,你的粽子,彤彤永遠不會吃厭,彤彤更不會忘記你!因為,你愛著我們每一個人,我,姐姐,媽媽……而我們,也深深地愛你!
端午又到,粽子飄香,我的外婆也被銘刻在了心中最耀眼的地方。愛之所在。
端午紀念作文篇9
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進入農(nóng)歷(陰歷)五月,家鄉(xiāng)便拉開了端午節(jié)序幕。五月初五的早上開始,家家戶戶便都開始忙碌,準備端午的用品,首先要做各式各樣的香包送給孩子,其次最讓人嘴饞的要數(shù)品種繁多的粽子了。
媽媽最會包粽子了。包的'粽子有棱有角,有咸有甜,有葷有素,還有有桂圓、五香等等,我對肉粽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素粽子情有獨鐘,尤其里面有大大的棗子,還有花生、芝麻。媽媽自己包的總是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甜甜的棗子,那真叫一吃一個爽!咬一口含在嘴巴里,慢慢地嚼一嚼,真是越嚼越香!
說起端午節(jié),不得不說屈原。汨羅江邊,屈原大夫的內(nèi)心充滿無奈,為國捐軀。楚國大王昏庸無能,把大好河山毀于一旦,屈原眼睜睜看著國土被別國侵蝕,感到楚國不復(fù)存在,絕望地在汨羅江邊輕輕一躍,就此殉身。從此中華大地上少了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從此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里,多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端午節(jié)。
我敬佩屈原,因為他是一個民族偉大的精魂。他不僅是一個詩人,還是一個政治家,一個渴望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yè)的愛國詩人,他萬分憂憤地振臂高呼:“舉國皆濁我獨清,眾人皆睡我獨醒!”
嗚呼!忠臣兮,烈士兮!你走了,但你的精神長存,品質(zhì)長存,對國家的愛長存。
屈原前輩,我在端午節(jié)向你致敬!
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還有許許多多有趣的活動,如賽龍舟、飲雄黃酒、吃煮雞蛋、家家門前插菖蒲等等,真是舉不勝舉,樂趣無窮。
年年都有端午節(jié),我對端午節(jié)的感受也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年都有不同。
端午紀念作文篇10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diào)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xué)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杰作”發(fā)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么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jié),我學(xué)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