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好看作文
寫作文中,要注意語言的準確性和流暢性,避免出現語法錯誤、用詞不當、邏輯混亂等問題。接下來給大家分享端午好看作文,希望對大家寫端午好看作文有所幫助。
端午好看作文篇1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這首家喻戶曉的詩句,每每蕩漾在人們的耳中,端午節也就悄悄來臨了。
每到端午節那天,爸爸總會早早起來,采來新鮮的艾蒿高高地掛在門楣上,并為我和媽媽系好漂亮的五彩繩。媽媽呢總是會包好一鍋香噴噴的大粽子。讓我們全家一飽口福。濃濃的艾香,粽香氣息便一下子彌漫開來。讓我怎么不愛這幸福的端午節呢。
為了過一個更有意義的端午,我決定學習包粽子。在一陣有序的準備中,材料都已備好,只見那涂了蜂蜜的蜜棗,如同晶瑩剔透的大珍珠,閃閃發光,誘人極了一盆盆的糯米被水浸泡著,靜靜的等待葉子與他們相逢,我早已迫不及待學著小姨和媽媽的樣子,把葉子折成一個錐形,向里面放上糯米,可誰知放得太多,葉子竟被撐破了,媽媽回頭一看,我弄得到處都是米粒而狼狽不堪,無奈的笑了。便又有耐心的教了我一遍,這會兒,我小心翼翼地拿起粽葉包起來,與小姨配合用線慢慢的將它五花大綁一通,忙活了大半天,終于一個小小的奇丑無比的粽子包成了。這可是我的處女作啊,驕傲之情溢于言表。然后我們急急地把粽子倒進鍋里,一個個小粽子如同魚兒一般飛進水中,濺起朵朵浪花。
爸爸回到家,聞到撲鼻的粽香,也興奮地嚷道:“包粽子啦?這么香!”“嗯,是呀,你來一個嗎?已經煮熟了。工作蠻累的,我幫你吧。”媽媽溫柔的說。“哎呦,今天是情人節嗎?媽媽還真是浪漫呢。”我雀躍地歡呼著。屋內頓時幸福綿綿。
帶著歡聲笑語,伴著粽香。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訴說著一天的見聞,分享著各自內心的快樂。這就是家的味道,端午的味道,平凡但卻溫馨。
月光如水,靜靜地灑在屋內。給室內披上銀灰色的紗裙,月兒嫻靜溫婉,帶著端午的余韻,流淌進愛的河流。
真是個幸福的端午呢。
端午好看作文篇2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除春節外,端午節是我家鄉最有喜慶氣氛的節日。那一天,人們將整天沉浸在喜氣洋洋的氣氛中。
端午節這一天,人們會包粽子吃。聽說這里面還有一個故事,相傳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名叫屈原。他被人殺死,被扔進了急切而寬闊的粟洛河。人們知道,他們怕河里的魚蝦會吃掉屈原的尸體。包了好多好吃的粽子丟進河里,不讓魚吃屈原的尸體。正好是農歷五月初五。善良的人們把這一天定為端午節,以紀念屈原。節日,以示哀悼。
你知道怎么包裝粽子嗎?讓我告訴你。先將鮮綠的粽葉洗干凈,然后左手托著粽葉,右手輕輕舀起糯米,加入綠豆、蜜棗、葡萄干、排骨、花生。用繩子把它們包起來。最后,將美味的粽子煮幾個小時,熟了就可以吃了。還在做飯的時候,香味已經傳遍了整條街!(你咬一口嘗一嘗,保證吃的越多越想吃,就算不吃,聞一聞,也會讓人垂涎三尺,香味會刺透你的胃心。
一頓豐盛的午餐后,人們扶著老少從四面八方來到河邊觀看激烈的龍舟比賽。只見兩隊隊員氣勢洶洶地坐在船上,攥緊槳,目不轉睛地盯著前方,準備出發。“轟”的一聲,龍舟如箭矢般向前沖去。兩岸的人也高興得跳了起來,興奮地喊道:“來來來。”真是太響亮了,太熱鬧了!
到了下午,人們已經大汗淋漓,該洗個舒服的澡了。按照傳統習慣,人們將準備好的艾葉、菖蒲、魚腥草等放在一大鍋水里燒掉。全家人人都要洗,免得邪惡。其實按照中醫的原理,就是殺菌除濕。洗后不會有痱子。
這是我家鄉的端午節,朋友們,歡迎來到我的家鄉端午節過后,你一定會大飽眼福!
端午好看作文篇3
端午節在中國的民間節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節日,粽子、插艾蒿等都是端午節的特色。
小時候過端午節我足足能提前興奮上一周,因為可以吃上香噴噴的粽子了,那個時候生活比較單調,也很苦,不是過節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說起粽子,它不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過程中,體現著樂趣。每年端午一到,母親在頭一天晚上泡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親一起包,綠綠的粽葉里加上糯米和大棗,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鍋里足足煮上3、4個鐘頭之后,母親把粽子泡在備好的兩水桶內,涼了以后細細地撥開竹葉,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紅的大棗就露出頭來,蘸白糖再吃,那時吃起來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節早晨,起床后,母親在我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后一直帶著,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里,這些五彩的絲線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會花些錢給自己的小孩買香荷包帶在身上,我的母親是自己親手用些小布頭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這樣我們也很高興。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濃。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后,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卷成一個圓錐體,然后先放一個棗,接著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后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粽子包完后,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里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媽媽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粽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粽子時,我總是吃得很多!
端午好看作文篇4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
今天,我來到了外婆家,一到門口,就看到門前懸掛著的艾草。我覺得很奇怪,為什么端午節要掛艾草呢?于是,我就問了外婆,外婆聽了,語重心長的說:“這是源于一個傳說,傳說,在古時候,水怪想淹一些地方用來做他的地盤,可是這樣的想法被天上的神仙知道了,神仙可憐地上的百姓,便想了一個方法。神仙砍了艾草和菖蒲做成寶劍,先去找水怪決斗,在經過了幾天幾夜以后,神仙終于勝利了。水怪答應神仙,只要是神仙的子孫,那它就不去侵犯,如果做不到,就讓神仙做法砍死。神仙答應了,他們就說好,只要在墻上掛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那就屬于神仙,沒有的,那就歸水怪所有。到端午的時候,水怪乘著浪頭來了。當浪來到一戶戶人家的屋檐下的時候,水怪總會看見這人家屋檐下掛著一束像寶劍一樣的艾草和菖蒲,跑了許多的地方,只淹了一些沒人住的空房子。最后,天黑了,水怪只好回去了。原來那天決斗后,神仙就把手中用來做寶劍的艾草和菖蒲灑到了人們住的房子上面,所以到了端午,才出現了這樣的情景。后來,到了端午節的時候,人們就會在自己家的墻上掛一些艾草和菖蒲,來嚇水怪,以此來保存自己的房屋和財產。天氣越來越熱,蚊子越來越多,艾草這特殊的香味具有驅蚊蟲的功效。”聽了外婆的這一番話,讓我懂得了很多,雖然看似迷信,但是,它寄托了人們的希望,看似小小的艾草,原來有這么個來歷,今年的端午節讓我收獲很多。
端午好看作文篇5
大家肯定都知道端午節吧。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更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每年的端午節奶奶就會包好吃的粽子,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煮,等粽子煮好了就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彌漫整個廚房……
剝開粽子葉,聞到一股香味,里面用江米包著的蜜棗,像一顆亮晶晶的紅寶石。一盤粽子放到了桌子上,那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真是好極了。因為奶奶總是包許多粽子,送給親戚吃。
端午節,讓我想到了一位偉大的愛國將士——屈原,后因國家毀滅而跳河自殺。人們為了紀念屈原,就把屈原自殺那天定為端午節。人們在那天舉行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蒿等習俗。
坐在電視機前看激烈的賽龍舟比賽,為自己喜歡的隊加油喝彩。我想:中國的文化多悠久啊!中國的傳統佳節多精彩啊!聽奶奶說,賽龍舟是為了祈求這一年風調雨順,保佑人們過上幸福的生活。
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贊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里頭別有一番滋味。
端午好看作文篇6
端午節佩戴香囊是華夏民族的古老習俗。香囊是香荷包的簡稱。香囊又名香包、荷包、香袋、香荷包。
端午節佩戴香荷包源于公元前278年,楚國民以“簡棕”(即竹簡貯米)投入汨羅江祭奠屈原,使魚不損傷其遺體;又據《初學記》中記載:漢光武年間,長沙人歐回,見一人自稱三閭大夫(屈原官名)對他妻子托夢說:“你們祭祀的東西,被江中蛟龍偷走了,以后可以用艾葉包住,五色線捆好,蛟龍最害怕這兩樣東西”。于是其妻就用竹簡制粽,并纏上五色絲線投入江中。后來世代相傳,發展為端午節食品及五色絲線纏粽子的民風民俗。到后來,人們又用五色彩線纏、繡各種各樣的香荷包,這種古俗愈演愈烈,據古樂府《孔雀東南飛》中描寫:“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又如:《紅樓夢》書中寫道:“(寶玉)因忙把衣解了,從里面衣襟上將所系的荷包解了下來。”這里的香囊、荷包雖然沒有明確指出是端午節所佩戴之物,但其古俗含義辟邪、熏香、定情物不免也夾雜在其中。元代雜劇就提到這種香荷包,讓馳聘疆場的武士佩戴在身邊,是用來裝針線的,大的像錢包,小的似手袋。
我國古俗佩戴香荷包歷史悠久,它可追溯到周代之前。據《禮記·內則》記載:“子弟父母,左右佩用……衿纓,以適父母舅姑。男女未冠笄者,咸盥漱、櫛縱拂髦、忽角衿纓,皆佩容臭。”這里所說的“衿纓”是編結的香囊;“容臭”是指香囊中的香物。這段文字記載說明周代年輕人在父母與舅姑處時,隨身佩戴香荷包(香囊),以表示對長輩的尊敬禮儀,也說出了那時的香荷包尚無裝飾意義。
在我省許多城鄉,尤其是西峽,每年農歷五月初五這天,總要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并舉辦許多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耐人尋味的民俗活動。特別是這天,大人小孩都佩戴各色絲綢,精工制作成的顏色各異、形狀不同的香囊戴于身上、腰間,娃娃們都要帶上布制的肚兜,人們認為這些布制吉祥物都有靈氣,都具有保護子孫平安成長的特性,因此,在端午節這天佩戴香囊,受到人們喜愛和,
香荷包都是采用彩色綢緞或布塊包上棉花,摻和著丁香、山艾、細辛、甘松、白芷等中藥粉,再用彩綢扎繡而成。它們下邊還垂上紅、綠、青、藍、紫各種線穗,再穿上銀珠光片之類,看上去珠光寶氣,誘人喜愛。有些巧手把許多小香包串起來,組合成很有趣的“八仙過海”、“魚兒鉆蓮”、“老鼠啃葡萄”、“獅子滾繡球”、“猴娃啃桃”、“虎踏五毒”、“驅五毒簸箕”、“艾虎”。在端午節早晨,大人要把這些香荷包給孩子佩戴在身上。希望香荷包里的香味和小動物可以祛病除惡,祈福降壽。隨著歷史的演變,祛病求福的觀念漸漸淡化,而這制作精湛的藝術品的風俗卻保存了下來,成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衷心祝愿。
端午好看作文篇7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
端午節是用來紀念楚國偉大的愛國者——屈原。屈原十分愛國。但因為被奸人所害,流放到民間,他認為自己不能報效國家,不能為國家出力,不能改變楚國現在的狀況。而跳入汨羅河,為國捐軀。屈原死后,那些敬仰他的平民百姓便劃著小船,去打撈他的尸身,可大家卻失望而歸。于是,百姓們為了不讓河中的魚類和蝦蟹蠶食屈原的尸身,就用粽葉包裹上糯米,投入江中。傳說,河中有只兇殘的惡龍,可他卻偏偏只住在河心。日日在河中興風作浪,為禍百姓。于是,人們便下定決心要活捉這條惡龍。經過千幸萬苦的努力下,人們終于抓住了這條惡龍,將他的筋抽出來。因為這條筋太長太長了,所以人們把筋剪成一條一條的綁在自己的身上。從此,為了紀念屈原,就有了劃龍舟,包粽子,綁彩繩的傳說了。
吃粽子是我國端午節一項極具有民族特色的風俗。以前,粽子只有一個味,是用糯米和紅棗做成的。現在根據不同人的喜好已達幾十種口味。比如,有的人喜歡吃咸的,就可以做成咸肉棕;有的人喜歡吃甜的,就可以吃甜粽子;還有些人喜歡吃肉的,就可以吃肉粽子……總之,粽子的品種是特別多的。粽子的外表可漂亮了。你瞧!她身穿一件綠衣裳,散發著誘人的香味。粽子一般是四只腳的,不過,也有三只腳的只是市場上不常見罷了。粽子通常是煮熟后涼了才吃,在拌上白糖和蜂蜜,口感好極了。
戴彩繩,戴香包也是端午節獨特的習俗。到了端午的那一天,老人們會用不同的彩繩,戴在孩童的手腕上或腳腕上;心靈手巧的老人還會在上面系上鈴鐺,手一動就會發出極為清脆的鐺鐺聲,好聽極了!再來看看香包,種類不同。有小動物的,有花朵的,還有卡通人物的,上面的畫栩栩如生,就像真的一樣。香包可香了,還可以驅逐蚊蟲呢!
除了這些,一些南方的城市還有賽龍舟呢!到了那一天,河兩畔的人們將河圍得水泄不通,紛紛觀看賽龍舟,那場面壯觀極了!
這就是端午節,你們聽后一定覺得很有趣吧!
端午好看作文篇8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個傳統節日是為了紀念古代的愛國詩人屈原設立的。
端午節這天,媽媽早早地起來了,拿出鴨蛋和粽子,放在鍋里煮。我站在灶臺邊上,看著鍋里的鴨蛋,有青綠色的、玉白色的,煞是可愛。不一會,我聞到一陣粽葉的清香。我迫不及待地問:“煮好了嗎?”媽媽回答:“好了,好了!”于是,媽媽取出一個煮熟的粽子,幫我剝去粽葉,菱角形、白胖胖、軟粘粘的粽子好吃極了。
吃完粽子后,我和媽媽一起去夫子廟買香囊和五彩繩。玲瓏小巧的香囊又香又美,我好喜歡。我讓媽媽把漂亮的五彩繩系在我手上和腳上。媽媽告訴我,小孩子戴上香囊和五彩繩可以祛疾病,保安康。
回家的路上,我讓媽媽買了一些艾草。到家后,我們把艾草插在家門的兩邊。艾草的清香可以驅趕蚊蟲呢!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好看作文篇9
在我國傳統節日中,我有一個最喜歡的節日,那就是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文化有很多:紀念屈原、賽龍舟、吃粽子……說起粽子我最喜歡吃了,又香又甜非常美味,唯一不好的就是博起來太麻煩,非常粘。
還有賽龍舟,這個需要的是團隊精神。劃得動作和時間要一致這樣才能又穩又快。在我6歲時過端午節,我爸爸要帶我們去看賽龍舟,我很開心,因為之前只在電視上看見過,而這次是近距離觀看!
到了賽龍舟的地方,雖然太陽很兇猛,但還是有很多人。看到龍舟了,顏色各異,頭千姿百態,張著犄角,睜著雙眼,栩栩如生,猶如一條條真龍在戲水。
龍舟上的人都是彪形大漢,穿著紅背心,頭上用白毛布扎著英雄結,各各如同出征的戰士,顯得格外精神。
比賽開始了,龍舟們你追我趕,誰也不甘落后,每條龍舟的指揮員站在船頭,像去打仗的戰士一樣沖在最前面。劃槳的壯士用盡氣力,木漿上下飛舞,動作快而齊。敲鑼打鼓的人也在一旁加油助威,大家配合得非常好。快看,有一條龍舟遙遙領先,成了龍群之首,奪得了冠軍!就這樣比賽結束了。
就是因為有這些傳統節日,生活才更有趣。
端午好看作文篇10
這“端午”有個來歷,傳說從前有一個叫屈原的偉大愛國詩人,因為反對妥協,主張聯齊抗秦,受到楚國權臣的打擊和陷害,先后遭到杯王和頃襄王的貶謫和放逐。屈原離開郢都以后,沿長江東下,踽踽獨行,顏色憔悴,披著長發,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他不知道為什么世界會是這樣黑白混淆,忠奸顛倒,美丑不分。他禁不住內心的憤怒,一面大聲呵斥吟誦,一面提起筆來,洋洋灑灑在石壁上寫下一篇奇絕千古的《天問》。他深知自已無法同現實調和,最后自投于汩羅江,結束了他悲壯的一生。
當地老百性都非常尊敬和愛戴屈原,生怕他的尸體被魚吃掉,就投下一種用棕葉包米的東西—粽子喂魚,好讓魚不去吃屈原。以后,每年都以此方法來紀念屈原。
今天正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聞到濃濃的粽子清香,于是趕緊洗瀨,急不可待地坐到餐床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了粽子。我想:為什么象屈原這樣的忠臣要被放逐,還要遭到壞人的打擊和陷害,那些奸臣為什么不會考慮國家會不會被人家吞并掉,總有一天,國家肯定要栽在他們的手里,還有那個笨大王,怎么也不知道屈原是個忠臣呢,真是笨。雖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點不影響我吃粽子的好胃口。
我以后要學習屈原,一定要做一個能為祖國做貢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