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神舟十六號作文素材
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你是否在尋找“2023神舟十六號作文素材”?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相關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023神舟十六號作文素材篇1
發射入軌后,神舟十六號將采取徑向對接的方式與空間站進行交會對接,停靠于空間站核心艙的徑向端口。上一次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徑向停靠空間站,飛船的對接目標為47噸級,此次神舟十六號將首次在空間站有人駐留情況下,與90噸級的空間站組合體進行徑向對接。作為載人天地往返的關鍵核心產品,對接機構再次面臨與多構型、大噸位、大偏心對接目標的捕獲、緩沖、剛性連接等全新挑戰。
自2021年我國空間站實施建造以來,八院研制的對接機構已圓滿完成了17次空間交會對接任務,為空間站圓滿完成建造任務保駕護航,也為神舟十六號的再次可靠對接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自2021年我國空間站實施建造以來,八院研制的對接機構已圓滿完成了17次空間交會對接任務。為了適應后續空間站常態化運營階段的密集任務,八院對接機構研制隊伍已開展了上百次地面捕獲緩沖試驗,確保對接環捕獲目標的時長限制在數秒之間,對接鎖系的同步性誤差控制在毫米以內,使飛船對接機構在對接的一瞬間即可快速捕獲空間站,隨后平穩可靠地鎖緊對接面。在神舟十六號徑向停靠期間,將有兩艘貨運飛船(天舟五號、天舟六號)同時在軌飛行,空間站組合體的質量將超過100噸。“三艙三船”的組合體構型,使得神舟十六號被其他艙體持續遮擋,造成飛船長時間處于太陽無法照射的環境,給整船的發電能力、艙外設備熱控能力、通訊保障能力帶來了極大挑戰。
早在空間站建造前,八院研制團隊就針對空間站組合體多達20余種構型以及來訪航天器的不同停靠狀態,提前策劃并實施了上百項環境試驗和專項測試,驗證了飛船在長期停靠全遮擋環境下的各項性能,經過前期4艘載人飛船的在軌飛行驗證,可以有效保障神舟十六號在“暗影相隨”下的在軌能源供電安全、通信鏈路暢通。
有效解決了推進艙的力學難題
神舟載人飛船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三艙”組合而成,其中,推進艙作為整船的“能量和動力之源”,安裝有飛船最重要的能源和動力兩大系統。比如,整個飛船能源系統的80%設備均安裝在推進艙,其中就包括兩個太陽電池翼在內的光伏供電設備,這是飛船在軌飛行的主要能源;動力系統的40臺發動機也全部安裝在推進艙上,包括底部4臺大推力軌道發動機、36臺可讓飛船以各種姿態和方向飛行的姿控發動機。
推進艙作為整船的“能量和動力之源”,安裝有飛船最重要的能源和動力兩大系統。除了這些,推進艙還安裝了其它用于天地通信、姿軌控制、溫度控制、環境控制等多個關鍵系統的重要設備,尤其是近50臺大大小小、規格各異的電子設備,要安裝在艙內直徑2.8米的儀器圓盤上,“放得下”僅僅是第一步,還要考慮符合人機工效,適應插接維修、滿足質心分布、承載力學載荷等需求,也就是說拆裝操作要方便、“乘客”坐感要舒適。作為神舟飛船推進艙抓總研制單位,八院研制隊伍借助數字化仿真模型,將數據與實物有機融合,不僅有效解決了推進艙結構大承載、強耦合的力學難題,還將上百條錯綜復雜的管路電纜進行了合理布局,讓神舟載人飛船飛得更穩、飛得更好。
從1992年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上馬,到1999年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叩響寰宇,再到2003年“神舟五號”首次執行載人任務,我國目前已開展了11次載人飛行,神舟飛船也在一次次的探索與突破中不斷煥發出新面貌,延續著“生命之舟”的強大生命力。
2023神舟十六號作文素材篇2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由指令長景海鵬、航天飛行工程師朱楊柱、載荷專家桂海潮。
隨著中國航天事業的不斷發展,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即將在5月30日上午搭載3名航天員,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發射升空。這次任務的航天員名單包括景海鵬、朱楊柱和桂海潮,他們將在發射前與中外媒體記者集體見面。這一消息無疑為國內外航天愛好者和媒體帶來了極大的關注與期待。
首先,神舟十六號的發射任務對于中國航天事業具有重要意義。這次任務的成功將進一步鞏固中國在載人航天領域的地位,展示國家科技實力的提升。同時,這次任務也為后續的太空探索任務奠定了基礎,為中國航天事業的長遠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其次,這次任務的航天員名單引人關注。景海鵬、朱楊柱和桂海潮都是在中國航天領域中具有豐富經驗的航天工作人員。景海鵬曾參與過神舟九號和神舟十一號任務,這將是他第三次執行載人航天任務。朱楊柱和桂海潮分別是航天工程專家和載荷專家,這也是最令人興奮的安排!這次任務的航天員陣容實力強大,充分展示了中國航天員隊伍的實力。
再者,這次任務的航天員將在發射前與中外媒體記者見面,這是對外展示中國航天事業成果的重要途徑。這次見面活動將進一步提升中國航天事業的國際影響力,加深國際社會對中國航天事業的了解和認可。
2023神舟十六號作文素材篇3
神舟十六號航天員名單公布,中國太空探索再邁一步!科學家身份航天員令人興奮!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由指令長景海鵬、航天飛行工程師朱楊柱、載荷專家桂海潮。
隨著中國航天事業的不斷發展,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即將在5月30日上午搭載3名航天員,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發射升空。這次任務的航天員名單包括景海鵬、朱楊柱和桂海潮,他們將在發射前與中外媒體記者集體見面。這一消息無疑為國內外航天愛好者和媒體帶來了極大的關注與期待。
首先,神舟十六號的發射任務對于中國航天事業具有重要意義。這次任務的成功將進一步鞏固中國在載人航天領域的地位,展示國家科技實力的提升。同時,這次任務也為后續的太空探索任務奠定了基礎,為中國航天事業的長遠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其次,這次任務的航天員名單引人關注。景海鵬、朱楊柱和桂海潮都是在中國航天領域中具有豐富經驗的航天工作人員。景海鵬曾參與過神舟九號和神舟十一號任務,這將是他第三次執行載人航天任務。朱楊柱和桂海潮分別是航天工程專家和載荷專家,這也是最令人興奮的安排!這次任務的航天員陣容實力強大,充分展示了中國航天員隊伍的實力。
再者,這次任務的航天員將在發射前與中外媒體記者見面,這是對外展示中國航天事業成果的重要途徑。這次見面活動將進一步提升中國航天事業的國際影響力,加深國際社會對中國航天事業的了解和認可。
總之,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的發射任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重要里程碑。這次任務的航天員名單公布,無疑為國內外航天愛好者和媒體帶來了極大的關注與期待。我們期待著神舟十六號的成功發射,相信在航天員們的努力下,中國航天事業將不斷攀登新高峰。
2023神舟十六號作文素材篇4
神州十六號3名航天員分別是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
景海鵬,男,漢族,籍貫山西運城,中共黨員,博士學位。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陸軍少將軍銜。曾任空軍某師某團司令部領航主任,被評為空軍一級飛行員。1998年1月入選為我國首批航天員。曾任陸軍某部隊副部隊長,航天員大隊大隊長、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系統副總指揮。2008年9月,執行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同年11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并頒發“航天功勛獎章”。2012年6月,執行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并擔任指令長,同年10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二級航天功勛獎章”。2016年10月,執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并擔任指令長,同年12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一級航天功勛獎章”。2017年,被中央軍委授予“八一勛章”。2018年,被中共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稱號,并頒授“改革先鋒”獎章。2021年,被評為第八屆全國敬業奉獻道德模范。2022年6月,入選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并擔任指令長。
朱楊柱,男,漢族,籍貫江蘇沛縣,中共黨員,博士學位。1986年9月出生,2005年9月入伍,200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四級航天員,陸軍上校軍銜。曾任戰略支援部隊航天工程大學副教授。2020年9月,作為航天飛行工程師入選為我國第三批航天員。2022年6月,入選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
桂海潮,男,漢族,籍貫云南施甸,中共黨員,博士學位。1986年11月出生,2020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2020年9月,作為載荷專家入選為我國第三批航天員。2022年6月,入選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
2023神舟十六號作文素材篇5
航天老將景海鵬將再一次打破由自己保持的飛天紀錄。在這次任務中,景海鵬再次擔任指令長,2012年6月16日,景海鵬首次擔任指令長,與劉旺、劉洋搭乘神舟九號載人飛船成功進入太空,完成與天宮一號載人交會對接任務,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飛船發射升空,景海鵬帶領航天員陳冬一起飛向太空,景海鵬第二次擔任指令長,完成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交會對接任務。
根據官方資料,景海鵬是山西省運城人,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19歲的景海鵬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1991年6月份,他分配到南空駐某部,正式成為一名空軍飛行員,飛過殲六等機型,安全飛行1200小時,成為空軍一級飛行員。
1996年底,景海鵬參加了航天員選拔。1998年1月,他正式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經過多年的航天員訓練,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航天專業技術、飛行程序與任務模擬訓練等8大類幾十個科目的訓練任務,以優異成績通過航天員專業技術綜合考核。
2005年6月,景海鵬入選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乘組梯隊成員。2008年9月,執行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獲得圓滿成功,獲得“英雄航天員”稱號。2012年3月,入選神舟九號任務飛行乘組,2012年6月,圓滿完成神舟九號任務。2016年10月17日,景海鵬帶領航天員陳冬一起飛向太空,在軌飛行33天。
神舟十六號任務是景海鵬的第四次飛天之旅,他也成為目前飛行次數最多的航天員。值得一提的是,神舟十六號對接成功后,景海鵬將是唯一一位連續進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天宮二號實驗室和中國空間站的航天員。
據報道,為了再度飛天,景海鵬在陸軍某部任職期間,一如既往地保持著學習習慣,隨身攜帶了所有飛行訓練資料,定期和教員進行電話溝通交流,利用周末定期回隊訓練考核,幾乎沒在晚上12點前睡過覺,周末幾乎沒有休息過,目的就是讓自己依然保持高水準飛行技能。每天堅持鍛煉讓景海鵬的身體素質依舊優秀,600個俯臥撐、600個仰臥起坐、上千次跳繩是他每天的標配。
朱楊柱航天飛行工程師首次飛天
國防科技大學官方微信“國防科大”刊文介紹稱,朱楊柱1986年9月出生于江蘇沛縣,2005年考入國防科技大學航天與材料工程學院(空天科學學院前身),2009年,本科畢業的朱楊柱選擇繼續在學院深造,師從知名航天專家易仕和教授。從本科的飛行器系統與工程專業,到空氣動力學、光學等多學科交叉知識,這個研究方向后來也貫穿了他碩士和博士的全部階段。
2020年9月,作為航天飛行工程師入選為我國第三批航天員。2022年6月,入選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在此次任務中,航天駕駛員景海鵬和航天飛行工程師朱楊柱主要負責直接操縱、管理航天器,以及開展相關技術試驗。
桂海潮首個非軍人出身航天員“首秀”
在29日舉行的神舟十六號乘組三名航天員與公眾正式見面會上,戴著眼鏡亮相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桂海潮引發了外界的熱議。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桂海潮于1986年11月出生,2020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一位教授和博士生導師。2020年9月,桂海潮作為載荷專家入選為我國第三批航天員。2022年6月,入選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在此次任務中,載荷專家桂海潮主要負責空間科學實驗載荷的在軌操作,在科學、航天工程等領域受過專業訓練且具有豐富操作經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官方微信刊文稱,桂海潮在2005年09月至2014年7月本碩博就讀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飛行器設計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之后在海外從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09月入選北航“卓越百人”青年人才引進計劃,進入北航宇航學院從事教學科研工作至今。
據稱,經過初選、復選、定選三個階段的重重篩選,桂海潮從約2500名候選對象中脫穎而出,成為第三批18位預備航天員中的4名載荷專家之一,也是唯一來自高校的載荷專家。
對于航天員戴眼鏡亮相,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介紹稱,在選拔航天員的時候,相對于航天駕駛員,對載荷專家的視力要求會低一點,航天員可以戴眼鏡上天,但一般而言,在發射階段和返回階段航天員是不戴眼鏡的,因為發射和返回時候震動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