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然和諧共生800字征文
征文是某個辦事部門為了某個活動公開向社會征集的有關文章;你是否在尋找“與自然和諧共生800字征文”?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相關范文,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與自然和諧共生800字征文【篇1】
自然是永恒的奇葩。她捏造出梅花的秉性,“眾芳搖落獨萱妍,綻盡風情向小園”;她繪制出別致風景,“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她雕刻出壯闊山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古往今來,文字記錄了自然的綺麗,它在紙面上自由揮灑,將大自然的變遷與奉獻永載史冊。我們后人手捧沉甸甸的書籍,恍若置身其間,不由得用心來體會自然的心跳。
自然賦予了人類生命,讓人類得以欣賞如此的壯美景致。她為我們嵌上一對寶石,這是明亮的天窗,讓我們用眼睛看自然;她為我們調制出奇妙的香氣,茉莉的清香、玫瑰的芬芳,使我們心曠神怡;她教會鳥兒唱歌、教給溪流作曲,讓我們聆聽到動人的旋律,沉醉其中、流連忘返;她還親手將一顆殷紅的心放入我們的胸膛,使我們能夠感知自然的節奏、感受生命的跳動。
自然同時又慷慨給予了人類她一切的珍寶。她無數次涌出一股股靈動的生命之泉,她送給人類不計其數的礦產;她還叮囑大地:疼愛人類。于是,大地母親展現出最寬容的一面,以最寬闊的胸襟承載了萬物、接納了人類。一本本史冊描繪了人與自然的動人場面與唯美境界,那段時間里,人類懂得回報,天地一片和諧,萬物都生活在享受著天倫之樂。
然而,如今呢?自然為人類傾盡了心血,她把能做的都做了,她把能給的都給了。而我們呢?
我們似乎是受寵若驚,我們似乎在她的溺愛中失去了理智,我們在她的庇護下竟開始胡作非為,將利爪伸向了自然。我們不但毫無節制地向她索取礦產、石油和水源,甚至還肆無忌憚地將有毒氣體排到空中、將渾濁的污水注入江河。
自然開始覺得無奈、感到無助。她十分難過:為何她傾心養育的人類會這樣對她!她的美麗將要毀在人類手里。她辛苦捏造的鮮花啊,她精心繪制的風光啊,她瀝盡心血雕刻成的山河啊!鮮花就要枯萎、風光就要殘缺、山河就要垮塌!這一切的壯美絕倫眼看就要毀滅在人類手里!
終于,寬容的大地母親開始為自然的遭遇抱不平,她不間斷地用各種方式給人類以警告。
我們的心還在跳動嗎?如果在,就讓我們恢復良知。我們總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然而自然對我們的
恩情已遠遠甚于滴水!我們還能不報嗎?如果我們不能立即還天空以蔚藍,我們難道不能節制一下污染的排放嗎?如果我們不能立刻還大地以綠色,我們難道不能少制造一些垃圾嗎?如果我們不能現在就讓自然回到鳥語花香,我們難道不能先停止對她的傷害嗎?
無數的書籍告訴我們:人與自然本是一家,兩者理應和諧共存、互惠互利。如果我們人類能覺悟、能悔改、能盡自己的舉手之勞,那么自然就能回到最初、恢復她從前的花容月貌。讓我們在品味書香的同時,感悟自然的滄桑,引領更多人理解:人與自然的和睦,人類定會受益,自然也必將成為永恒的奇葩!
與自然和諧共生800字征文【篇2】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保持良好生態環境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心愿。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全黨全國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著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落實“發展性”和“可持續”的抓手。從明確要求“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到強調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從在云南洱海邊殷切叮囑當地干部“立此存照,過幾年再來,希望水更干凈清澈”,到要求讓山西汾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從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到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從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到明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黨的_以來,以____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態文明建設從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交出了可圈可點的綠色答卷,推動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要步伐。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經濟好”到“全面好”的保障。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建設生態文明,推進高質量發展,必須擯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加快轉變傳統的“大量生產、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產模式和消費模式,把發展的基點放到創新上來,讓綠色消費成為社會風尚,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這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堅持不懈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不斷提高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實踐充分證明,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創造高品質生活的堅實基礎。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回應“盼溫飽”向“盼環?!钡霓D變。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碍h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從“求生存”到“求生態”,從“盼溫飽”到“盼環?!保癖妼ι鷳B環境的需求,已然上升為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的深刻轉變。面對人民群眾對優美的生態環境越來越高的要求,需要進一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匯聚全社會的力量共建美麗家園,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需要保持攻堅力度和勢頭,治理污染企業,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著力解決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取得扎實成效,從而贏得人民群眾的廣泛認可。
與自然和諧共生800字征文【篇3】
“要像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盻__這樣教導我們。延綿5000年華夏文明,從耳熟能詳的大禹治水,開鑿都江堰水利工程,到積極申請遺產保護,鞏固長城生態屏障,再到21世紀風靡全球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倡議,我國在保護生態方面屢創佳績。要續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把握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多措并舉保護自然生態是其中應有之義,也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必然要求。
保護生態環境,法律制度作保障。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秦嶺違章別墅是“父親山”中的污點,其在___的多次問責當中終于得到懲戒;敦煌Y牧場的建設是許多人心血,然而,一家光伏企業無視法規,過度砍伐,在中央調查組的深入調研后,重新規范自身行為;年初山東某化工廠商,違規傾倒化工廢料,污染液體流至百姓家中,蒸發的危害氣體造成一家四口斃命……德潤人心,但道德約束并不能約束嚴重違法亂紀行為,這就亟待用法治的剛性手段,規范生態破壞行為。完善的制度有利于規范行為,用問責機制層層傳導壓力,倒逼各級干部主動擔當,認真履職盡責,為保護好生態環境做好制度支持。
保護生態美景,環境意識應先行。若可喚起每位公眾的保護生態的意識,養成正確的節能行為,那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指日可待。反觀當下,泰山石上可見“__X到此一游”;海邊沙灘上隨處可見的水瓶、易拉罐;公共廁所水龍頭時常見之長流……這些不文明的破壞生態的現象時而有之,反映了當下環境保護意識的不均衡狀態。只有樹立從現在做起,從自我做起,從隨手撿起身邊的垃圾這樣的小事做起的思想觀念,通過政府主導,社會公眾參與,共同參加,強綠色意識不斷改善和提升生態環境面貌才有希望。讓子子孫孫都能分享這美麗的世界,“守一片綠蔭,可遇百年希望”。
保護生態環境,產業轉型為關鍵。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模式,重點在于調整能源結構,優化產業結構,重塑開發布局,弱化能源輸出型產業占比,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推進生態文明與文化深度融合,讓綠水青山真正成為造福人民的金山銀山。山西部分煤礦主產區,因過度采礦引發天坑塌陷,空氣污染,水源污染,周邊民眾叫苦不迭;而陜西茶園利用綠色產業,因勢利導,有機生產,走出一條生態資源持續不斷轉化的經濟優勢的特色之路,使茶農致富路子越走越寬。因此,產業轉型于今日勢在必行,且有長遠收益。
人與自然,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命運共同體。建設美麗家園是人類共同的夢想。因此,要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中國。
與自然和諧共生800字征文【篇4】
世事如棋局,善弈者謀勢。想要下好中國高質量發展這盤“棋”,離不開整體推進、統籌謀劃,在“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中走好“生態”這盤“先手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_指出,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系,而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到底取決于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讓新時代發展成果在藍天、碧水、凈土中呈現光芒。
在發展中保護。拂面春風好借力,正是揚帆遠航時。這是一個變革的時代、這是一個發展的時代、這是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停不下的是改革發展的腳步,而堅定不移走的必須是可持續發展的路。企業作為經濟發展主力軍,使命在肩。而在原有的經濟基礎和傳統產業特點突出的當下,轉型升級任務依然艱巨、任重道遠。各地縣委縣政府堅持改革引領,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膽破除阻礙經濟轉型的觀念理念和體制機制束縛,聚焦產業轉型,以產業延伸、更新和多元化發展為路徑,建設安全、綠色、集約、高效的現代產業體系。突出生態優先,大力推進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形成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新局面。從“兩個文明”建設到“五位一體”布局再到“高質量發展”提出,真正一步一步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在保護中發展。生態資源是最寶貴的資源。____先后5次赴長汀實地調研,持續推動水土流失治理,實現了“荒山-綠洲-生態家園”的歷史性轉變,將福州打造為“生態省”;昔日黃沙肆虐的榆林市,從寸草不生如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以“人進沙退”的決心筑起了阻止毛烏素沙地南移和西擴的“綠色長城”,讓毛烏素沙漠即將從陜西版圖“消失”;2021年10月,_的調研腳步邁入山東,第一站來到東營視察黃河入海口,并對推動黃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重要講話,為___發展難題指明方向。從長江、黃河,到沙漠、荒山,治理的腳步不會停下,治理的終點是追求更高質量的發展。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華民族同自然災害斗了幾千年,還要繼續斗下去。這不是和老天爺作對,而是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規律,真正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綠水青山中走出一條共同富裕之路。
古人云:天不變,道亦不變。新時代下,要繼續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牢牢抓住高質量發展這個“牛鼻子”,堅持保護為先,發展為要,隨時而行,緊跟時代發展的正確道路,下好中國高質量發展的一盤大棋,讓人民在青山綠水中獲得幸福。
與自然和諧共生800字征文【篇5】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空間.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類始終面臨和解決的問題.當今,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出現了緊張和對立,整個生態系統不斷受到破壞.由此,必須要建立人與自然和諧與共的新文明.為保障人與自然的和諧,保護生態平衡,除經濟和法律手段外,還必須依靠道德的力量.建立適應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的道德規范,有利于形成人們堅定的內心信念,形成強大的社會輿論壓力.
生態環境道德是人類在處理與自然關系時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這不僅反映了新階段道德建設的客觀實際和規律,也體現了中國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存的自然資源,愛護地球,就等于愛護自己的家園.和諧與共的人與自然關系理想狀態和境界相適應,生態環境道德要求人們熱愛自然、保護生態、改善環境.對于青少年來說,要首先做到:
珍愛生靈.平等對待自然界中的其它生命體,不隨意損害它們,保持生態系統平衡.不踐踏草木,不攀折花葉,不_小動物,不吃珍稀動植物等都是珍愛生靈.
節約資源.我們只有一個地球,資源有限,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卻不斷增長.節約糧食、節約用水、節約紙張,使用可再生的資源、分類回收廢物,生活簡樸等等,都是節約資源.
植綠護綠.沒有森林和植被等綠色,便沒有人類,沒有地球上的絕大多數生命.多植一棵樹、多種一片草、多養一盆花、多增加一些綠色,都是青少年應盡的義務.
抵制污染.不當的生產生活行為,會帶來很大污染.不亂扔垃圾、不用或少用難降解和難再生的物品、不焚燒秸稈、制止污染等都是抵制污染.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們擁有著共同家原,保護我們的環境.大地期盼著綠色、河流期盼著綠色、,水鳥期盼著綠色、花兒期盼著綠色.滴水成川,積土成山,保護環境,從你我做起.
喚醒“綠色之心”實施“綠色計劃”.開展“綠色行動”讓我們用雙手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