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味中國年為主題的征文
過年,還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離開好久的人們,要帶著一年的收獲回家;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砹酥袊吨袊隇橹黝}的征文(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qū)Υ蠹矣兴鶐椭?/p>
中國味中國年為主題的征文篇1
綠竹山花把春報,歡天喜地迎春到。春節(jié),在冬陽的照耀下來到了我們身邊,年的味道,也隨之降臨,年的味道,究竟是什么樣的呢?
煙花爆竹火藥味
迎接新年,這是多么重大的事呀!通常,人們會“噼里啪啦”地放上一通爆竹,以此來表達內(nèi)心的激動與喜悅。煙花的種類很多,各種花樣層出不窮,令人眼花繚亂。甩炮、十里紅、星星火、都是大家喜歡的。不過,這些還算不上好看。好看的是“火樹銀花”。點燃引線,三,二,一,隨著“轟”的一聲巨響,一串串火花四處飛濺。天空起初是綻出一兩朵七彩的花,隨之出現(xiàn)一條巨大的紫金色瀑布,一瀉千里。緊接著,幾束亮光圍成一圈,自外圍一點一點擴散,忽然“轟”地炸開,把夜晚照得亮如白晝。最后,像變魔術(shù)似的,一朵朵降落傘噴著彩色的煙霧,夾帶著閃光紙帶飄落下來,引來陣陣興奮得尖叫。
年畫對聯(lián)水墨味
年夜,家家戶戶的大門上都貼著大紅的對聯(lián),以及倒貼的“福”,祈求新的一年能夠平安幸福,喜氣盈門。有的人還買了年畫,掛在墻上作為點綴。生活中年畫的內(nèi)容各式各樣,有舞獅,有放煙花,有吃團圓飯,還有采購年貨,相互拜年,人物個個栩栩如生,神采飛揚,每一幅都是令人叫絕的藝術(shù)珍品。
年夜飄香菜肴味
在長輩們眼里,新年中最重要的莫過于這頓年夜飯了。先擺上十二道菜,祭祖先,祈求他們的保佑。接著,大家入座,一邊品著飯菜,一邊談笑風生,大多是些憧憬來年的話。正吃著,隨著廚師的一聲聲吆喝,一樣樣美味珍饈,一碗碗瓊漿玉液不停地往擠滿菜品的大圓桌上擂著。紅燒豬肘,芋艿煲,箘菇拼盤小雞燉蘑菇……好似王母娘娘的蟠桃宴。大家盡情地享用美味,而我的目光則掃著這一桌菜,不知道第一筷該下在哪里好。嗯……糖醋排骨,就是你了!我的手一伸,在一縮,一塊糖汁欲滴,絲絲飽滿的排骨就到了嘴邊,我吞口水了。用餓虎撲食之勢消滅它后,我心情大好,胃口大開,竟一連吃了三碗飯。據(jù)媽媽說,我吃相不雅觀,活像餓了三天的獅子,在肉店“掃蕩”。
新年,究竟是什么味道?現(xiàn)在,我可以告訴你,新年的味道,就是幸福,平安、和諧、安定的味道!
中國味中國年為主題的征文篇2
“到家了,到家了!”我和哥哥、弟弟、妹妹推開車門,朝老家大門奔去。爺爺奶奶早就聽見了轎車的喇叭聲,站在大門口等待,爺爺笑呵呵地,摸摸這個的頭,摸摸那個肩,奶奶一直在碎碎念:“回來了好,回來了好”
今年,爸爸三兄妹約好了一齊回家過年,讓爺爺奶奶高興壞了。爸爸三兄妹各在不同城市打拼,平時見個面都難,齊刷刷的在一起過年確實不易。爺爺家坐落在大山中,進出都不方便。以往我們只能坐車到山底,剩下的只能靠自己的11路車走回來。可現(xiàn)在,沿著新修的盤山公路,我們便一路無阻,開車到了家門口。
大年三十,殺雞扳魚。在我們回家之前,爺爺已經(jīng)殺好了自己養(yǎng)的肥豬,在自家的池塘里網(wǎng)了一桶魚。一進廚房,便看到燃燒著的熊熊大火,奶奶把一個個雞蛋包到報紙里,又放進柚子皮里,不用猜,我就知道奶奶要為我們烤我最愛的煨土雞蛋了。
趕緊的,我們把春聯(lián)貼起來,大紅燈籠掛起來。叔叔和姑父兩人貼春聯(lián),我們幾個小孩便爭先恐后的幫他們扶梯子,剪透明膠帶。到快吃晚飯的時候,紅色的燈籠已經(jīng)氤氳著喜慶的燈光。姑姑嬸嬸則幫奶奶下廚,一桌飯菜很快就準備好了。
爺爺在堂屋里擺好了八仙桌,奶奶點燃了一把香,把做好的飯菜都小心翼翼的端到桌上去。在爆竹聲中,爺爺奶奶帶領(lǐng)我們,懷著一顆虔誠的心,由大到小依次磕頭,感謝上天,感謝祖宗的保佑,祈求來年的平安幸福。
接下來,就是除夕的重頭戲年夜飯。春晚依舊像往日一樣精彩,我們圍滿一大桌,笑聲滿滿。奶奶的招牌菜東坡肉,一大塊一大塊,金燦燦的,肥而不膩,一塊塞進口里,讓人吃了還想吃。火鍋里有羊肉卷、金針菇、生菜、牛肉丸等十幾種菜。小孩子喝著飲料,平時不喝酒的爸爸和叔叔也陪爺爺喝上了一小杯,爺爺頭頂上升騰起絲絲霧氣,樂呵呵的宣告明年要把現(xiàn)在的兩層小樓加高到三層,再重新裝修。坐在火爐邊,聽大人們講陳年往事,講家里大事小事,我驀然發(fā)現(xiàn),過年其實不是千里迢迢為了這一餐年夜飯,而是親人們團聚的歡樂、親情的團圓。年味,就是海角天涯也要趕回的年度聚會,就是長輩在,親人在,親情在,-切安好。
新年的鐘聲敲響后,我們把花炮拿出來燃放,焰火五顏六色的,紅的似火,粉的似霞,白的似雪五光十色,把我們的祝福送上天空,化作一幅幅美麗的畫卷。長輩們把事先準備好的紅包塞給我們,祝愿我們在新的一年里學習更上一層樓,身體健康。睡覺前,我們把廚房里的柴蔸燒得旺旺的,期盼在新的一年里更加順心如意。
這一刻,年味正濃,天涯共此時。
中國味中國年為主題的征文篇3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宋代作家王安石寫的古詩,可以說明春節(jié)的習俗在宋代就有了,那么,時隔近千年的今日,春節(jié)的習俗會變嗎?年味,會變嗎?
在“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中,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是我們13個家人的團聚之日。為什么要以噼里啪啦的鞭炮做一年的開頭呢?傳說,有一種作惡多端的怪獸,叫“年”,人們?yōu)榱粟s走它,就以放鞭炮的形式來驅(qū)趕它。現(xiàn)在放鞭炮是用來迎接家人,甚至成了兒童的娛樂年味,變了一些。
過年時,每家每戶都要在門口貼上對聯(lián),又稱“春聯(lián)”、“門對子”,傳說在古代,貼春聯(lián)是為了辟邪,掛年畫也是如此;如今,貼春聯(lián)掛年畫增添了許多紅色的氣氛,更加喜慶。雖然用意變了,但是形式確沒有變。年味,變了一些。
那大家知道壓歲錢的用意嗎?在古代,壓歲錢是用來給兒童辟邪、驅(qū)邪的,里面可能會放一些錢,這是大人們對小孩的心意,祝福小孩子們平平安安;如今,家長們竟認為不應該接受別人的紅包,覺得不好意思,或者用一些善意的語言將錢拿來保管,反正我的家人保管的錢都要不回來了年味,變了。
白天,我家并沒有去給別人一家一家的拜年,我們一家13人都在家里,一年未見面的親戚白天在干什么呢?玩手機!圍著家中的圓桌,一種安靜的氣氛,并沒有以前那樣那么激情的談話,講述一年中發(fā)生的事情。爺爺奶奶安靜的坐在中間,看著都寂寞,其他人個個拿著手機,大的在玩微信、發(fā)朋友圈;小的們在聯(lián)機打游戲。爺爺奶奶孤獨的、靜靜的看著我們這還是過年嗎?年味變了!年味完全變了!
晚上,孩子們在外面放起了煙花,大人們也玩了一天的手機,累了,所以圍成桌打牌、聊天。我在外面放煙花正起勁,一股濃濃的煙肆無忌憚的往屋里熏著,大人們也不嫌棄,只是說說笑笑罷了。到了凌晨,天空放起了五顏六色的花炮,每家每戶都要放的,漆黑的天空變得不黑,寂靜的天空開始不安靜,變得熱鬧非凡,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天上的煙花晚上,真美。年味,似乎沒有變。
那么,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可能春節(jié)習俗的用意變了,形式變了,但是年味并沒有變,變的僅僅是我們看待年味的心。
中國味中國年為主題的征文篇4
小孩子最喜歡的節(jié)日無非就是春節(jié)了,年三十晚,一家人在一起熱熱鬧鬧吃團圓飯,第二天起來拜個年還有紅包拿,何樂而不為呢?
除夕夜晚,家家戶戶都洋溢著歡快的氣息,大家在一起有說有笑的。游子從家鄉(xiāng)外回來,都與自己的親朋好友述說著外頭的世界,頗有一番講壇師的風味。長輩們都看看晚輩,心里既高興有惋惜,因為他們也因此也老了一歲。女人們也在為著一頓晚餐精心準備著,讓大家感受到家的溫暖。
正月初一的早晨,鞭炮聲隨處可以聽到,孩子們在外面談論著自己內(nèi)心的喜悅。如果外頭下起了大雪,這正合了孩子們的心意,他們在一起堆雪人/滾雪球/打雪仗,玩得不亦樂乎。這是春節(jié)時的雪,并不寒冷,反而暖烘烘的。
中午,孩子們拿著一根竹竿,在客人到來時,連忙爭著拿鞭炮,然后掛在竹竿的另一頭,在鞭炮打響的那一時刻,捂著耳朵,互相對視著,微笑著,那樣又是一幅暖意洋洋的景象。
晚上,仍是大家坐在一起吃飯,只不過少了除夕這個名稱罷了,但暖意依舊。政府廣場上的夜晚,到處掛滿燈籠,恰似一片繁星。廣場內(nèi)的玩具車,幾乎爆滿,大人們/孩子們一齊坐上去控制著這玩具車的方向盤,就像一個盡忠職守的司機。廣場的出入口,小攤幾乎擺滿了整個出入口。那兒也有許多好玩的,各種各樣的玩具也都擺放在那,任顧客們挑選。
廣場旁還有個小型游樂場,那是由兩個充氣模型,一個玩具火車場組成的。到了這個時候那兒基本上滿位。一旁的人也只好在那兒等者。在旁邊,模型車上孩子們的笑聲、追喊聲,像一支雜奏的樂曲,很有激情。其實在一旁等待著也是一種樂趣。
廣場旁的一座橋上和整個人行道都被賣煙花的小攤占滿,到處吆喝著,吹捧著自己的東西。當然光顧的人自然也不少,有的人干脆就在橋邊把煙花全放了,讓大家也享受下煙花的美麗。
廣場旁的小吃,這是春節(jié)的必須品,也是因為家鄉(xiāng)的人好吃。那些賣小吃的小攤隨處可見,旁邊則是一群的人圍著,沒有一個人的嘴巴中是空的。人家都吃得津津有味。
春節(jié),是誰都盼望的一個節(jié)日,而我家鄉(xiāng)的春節(jié)時的景象,是我最最向往的。
中國味中國年為主題的征文篇5
對于每一個中國人來說,春節(jié)絕對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我最盼望的日子。我的家鄉(xiāng)在遼闊的東北三省。奶奶是正宗的黑龍江人。因此在過年習俗上無不散發(fā)著“東北味兒”。
在我的記憶中,小時侯奶奶家住大院子,每當臨近春節(jié)的時候家中總是洋溢著一種忙碌的氣氛,準備的東西也十分豐富光年貨炮竹就堆得一座小山那么高,院子里有一間“祭堂”(廚房)。臘月二十三這一天家中都會“祭灶”,爺爺奶奶會“請”(其實是買)灶王爺灶王奶奶的畫,恭恭敬敬的掛在廚房墻上。在廚房里的方桌上放四盤干果,通常是家中有什么放什么。但唯獨灶糖必須有。我那時以為灶王爺和我一樣是個“糖罐子”,可奶奶告訴我芝麻灶糖又甜又好吃可以讓灶王爺“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但無論再好吃那灶糖總是進了我的肚子。奶奶還會囑咐爺爺殺一只公雞,因為相傳灶王爺是坐公雞來的。不給他坐騎怎么能讓他回去為我們某吉祥呢?
大年三十早上奶奶會貼上“倒福”(其寓意福已到)和春聯(lián),有時還會貼上“門神”做完這些重頭戲來了——準備年夜飯。從中午開始全家老少齊動員,你端盆來我炒菜。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統(tǒng)統(tǒng)被端上了飯桌,好不誘人。
除了新春大餐外還有兩樣兒純東北的美食——“凍梨”和“銀元餃子”。東北天氣寒冷一些水果凍過后會有不同于平常的味道,東北最有名的非“秋梨”莫屬了。秋梨剛摘下來是又酸又澀,于是人們想了一個辦法:把秋梨放在樹邊蓋上一層樹葉子凍上一段時間,凍過的梨子又酸又甜可口極了,一咬梨汁四濺吃罷后只能用一個字形容“爽”!凍梨在年夜飯后吃可以解酒解油膩。那天我一口氣吃了5個凍梨,但一時飽了口福卻換來了一夜的跑廁所。奶奶說凍梨解凍后才能吃呢,可我把它當冰棍吃了,不過那味道絕對可以與冰棍媲美。
那時壓歲錢不只帶給了孩子們快樂,也賦予了老人們對孩子們的殷切希望和對家庭興旺的美好希冀。“恭喜發(fā)財,紅包拿來”哈哈,又輪到我拿壓歲錢了。每年爺爺奶奶發(fā)紅包時,總會說幾句祝福我們的話,比如好好學習,健健康康之類的話,然后兒孫們也會說上幾句吉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