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作文700字作文
寫好作文需要經常練習寫作,多寫、多改、多練習,不斷發現自己的不足和改進的空間。孔乙己作文700字作文要怎么寫?接下來給大家帶來孔乙己作文700字作文,方便大家學習。
孔乙己作文700字作文篇1
魯迅先生通過諸多正、側面細節描寫突出了孔乙己這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和悲慘遭遇,在這之中少不了對他語言上的精細勾勒。
“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孔乙己夾在長衫幫、短衣幫中間,既貧困潦倒又要與短衣幫劃清界限,賣弄學識,因此滿口文言詞句,充分體現了一個自卑又虛榮的小人物的心理,悄然為他的悲慘命運埋下伏筆。
孔乙己進入咸亨酒店,是因為他嗜酒。“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溫一碗酒”前后兩處看似平淡無奇的 “要酒”話語,可以推測出他由一開始境遇尚可到后來命運悲涼的變化,也與前后虛榮地“排”和頹唐的面容照應。
教小伙計認字一節,懇切的語言和熱心的態度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有善心但十分迂腐的讀書人。魯迅設置的“回”字四樣寫法令人回味悠長。中國古代科技發達,而近代則遠遠落后于西方,正是因為知識分子一味“咬文嚼字”,不重實用。
與小孩分豆吃,一樣可見孔乙己的童真與迂。來之不易的茴香豆與小孩分吃,之后“直搖頭說:‘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便是賣弄學問的體現。
尤為精彩的是孔乙己與看客辯解時。先時是:“爭辯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對自己的自欺欺人偷竊行為辯解;然后是:“這回可全是之乎者也之類,一些不懂了。”用這種方式自詡清高又逃避他不能進學這一事實;最后一次他出場,頹敗不堪并且放棄了讀書人的最后一點固執和尊嚴:“這回卻不十分分辯,單說了一句:‘不要取笑!'’跌斷,跌,跌……‘”。孔乙己到最后褪下長衫,改換神情時,語言也不再著意“讀書人”這一身份……
孔乙己作文700字作文篇2
除了上次說道的敘事人選擇的特殊,魯迅使用了小伙計的角度,這樣就略去了很多關于孔乙己的介紹,以及他的悲慘命運的了解,就在這小伙計的眼中,也沒有對于孔乙己的出場做面面俱到的描寫。在表現方法上,《孔乙己》沒有描寫,沒有渲染,只有平淡的敘述,這一點和魯迅的其他名篇是很有些不同的。
在表現方式上,《孔乙己》一文中沒有渲染,只有平淡的敘述。文中寫到“沒有他,人們也一樣快活”這里后,小說接著寫在酒店里,人們發現,孔乙己長久沒有來了:
一個喝酒的人說道,“他怎么回來?……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說,“哦!”“他總是仍舊偷。這一回,是自己發昏,竟偷到了丁舉人家里去了。他家的東西,偷得的么?”“后來怎么樣?” “怎么樣?先寫服辯,后來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來呢?”“后來打折腿了。”“打折了怎樣呢?”“怎樣?……誰曉得?許是死了” 掌柜也不再問,仍然慢慢地算他的帳。
從字面上看,好像并沒有任何文字直接寫到人們的“快活”。然而從對話的語調中,仍然可以看出那個提供消息者的心態。對于丁舉人打折了孔乙己的腿這樣野蠻的人身傷害,說話者沒有半點保留,相反給人一種理所當然、津津樂道的感覺。特別是,傳孔乙己可能已經死了的時候,說話的和聽話的都沒有震驚。“掌柜也不再問,仍然慢慢的算他的賬。”對于一個給酒店帶來歡笑的人的厄運,居然一點反應也沒有。這就充分顯示出魯迅在對話描寫中潛在量的巨大——有意不去直接點明說話者那種津津樂道的神態甚至以消息的傳播者為榮的情緒,把想象的空間留給讀者。
唯其平靜、平常、平淡,才顯得諸如此類的殘酷無情,由于司空見慣,而沒有感覺,沒有痛苦,而魯迅的筆墨,就是要揭示這種無形的精神虐殺的可怕。
孔乙己作文700字作文篇3
今天放假,在家里聽了袁源老師的《孔乙己》,稍有些體會。
首先不得不佩服袁源老師的課堂設計,這堂課袁老師只是通過幾個簡單的問題就能帶領學生閱讀全文,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很了不起,設計很獨特。
如在文章開頭的時候,先讓學生介紹作者魯迅,在已經有所了解的基礎上,學生很容易答出來:魯迅原名,代表作,社會地位。接著袁老師就讓學生從書中找出一些句子來介紹孔乙己,讓學生對孔乙己有個了解,對文章的基礎內容有所了解。
接著袁老師就抓住主人公孔乙己來分析,讓學生用可_______來分析孔乙己這個人物。學生們看了課文,從可憐、可鄙、可悲等角度來分析,學生很容易找到答案,又能很好的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這些都值得我平時教學時借鑒,教學時不一定非得循規蹈矩,有時可以從一個突破口出發,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不過有一個地方,我不太贊同袁老師的意見。
袁老師在講到“孔乙己吃豆時的情景”,她說孔乙己分完豆之后對小朋友們說“多乎哉,不多也”,顯得他很酸很迂。我個人不同意這樣的說話,我覺得這恰恰是他樸實,缺乏社會經驗的特點。
孔乙己把豆子分給小孩子,這是他善良的表現。這一點與其他人相比,無論是長衣衫還是短衣幫,都不可能這樣去做的。而本身并不富裕的他,當然不會舍得把所有的豆子都分給孩子們,于是當到最后的時候,他便說“多乎哉,不多也”,不也是他幽默的表現嘛。
從這個對話,我覺得寫出了孔乙己愿意把小孩子當成朋友,和他們訴說,可是在這樣一個世態炎涼的社會,是沒有人會理解孔乙己的,只能讓他成為可笑可有可無的多余人。
總體而言,聽了袁老師的課,還是收獲多多呀。
孔乙己作文700字作文篇4
夾著瑟瑟的秋風,孔乙己拖著蒲包蹣跚而去,面對著兩側冰冷的建筑,他打了一個寒戰,再看看此時已無比落魄的自己,他不禁兩行熱淚滾滾而下。此時此刻,他就像枯黃的衰葉,無人問津,任涼風吹揚在這寒秋之季……
轉眼間,寒冬已臨,外面伴隨著狂卷的北風,雪花飄飄而下,帶著一陣陣寒氣。孔乙己瑟縮在泛著絲絲涼意的土炕上,頂著一件不堪入目,無法辨色的薄褥……他已身無分文,餓了好幾天了。院中唯一能入目的只有一口井,那是維持他殘余的生命的唯一辦法。每天,冰冷的井水順著他的喉嚨緩緩流下時,一股寒氣襲遍全身,之后,體溫也隨之黯淡。他絕望了,生命像風中搖曳的殘燭,隨時都有可能熄滅……
他勉強又支撐了幾天。這天清晨,他跌跌撞撞地來到井邊,剛要伸手打一瓢井水充饑,但是,他已無力,雙手一松,只感覺頭輕腳重,一頭載倒在井邊……不知過了多長時間,他慢慢喘了一口氣,慶幸撿回了這條殘損的生命。
他暈了一天一夜,清晨的露水打濕了他,驚動了那根久違的神經,他努力地睜開雙眼,卻變得瘋傻了,他已失去了理智。于是,他嘴里不停地念叨著:呵呵,高中了,恭喜,太好了,吾已高中矣……
他摸索著,跌跌撞撞的走進房中,卻絆倒在坑邊,他微微地睜開雙眼,眼前竟浮現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畫面。畫面上,他看到了自己高中了舉人,正坐在公堂之上審案。堂下乃是“咸亨酒店”的掌柜。掌柜告孔乙己欠了自己十九文錢,至今未還,他希望縣官判孔乙己即刻就還,否則就杖責_板。于是一個衣衫襤褸的老人被帶到公堂之上。他一看,這人竟長得和自己一模一樣,急得用力一跺腳,結果氣急攻心,雙眼一瞪,不省人事了……剎時,寒風猛烈地吹,吹醒了他,也吹散了他眼前的畫面。他焦急地用力去抓,卻什么也沒撈到,而他再也未能熬過這個大雪風飛的夜晚。
秋天結束,落葉脫落,回歸于土地;冬天降臨,無情的雪花,預示著他生命的終結。
春天來了,又是一個萬物復蘇的季節,可孔乙己的生命已經隨著冬天的腳步遠去了。
孔乙己作文700字作文篇5
《孔乙己》是魯迅先生的著名短篇小說代表作,文章中杜撰了一個飽受封建教育迫害而變得滿目蒼夷的讀書人——孔乙己。他在魯迅先生的文筆下被深刻第演繹成了一個好喝懶做、死要面子、迂腐可笑、麻木不仁的形象。
上學時,讀這篇文章感覺孔乙己為了生計或者學習而變成“偷書賊”,為了面子而不肯脫下那件象征讀書人身份的又臟又破的長衫,為了賣弄學問說起話來滿口之乎者也等行為確實有不少可笑之處。今天閑來無事重讀這篇文章,突然感覺孔乙己身上的一些優點應該值得我們學習。
文章中對孔乙己在酒店的賒賬有這樣一句描述“不出一月,定然還清”,這句話就足能反應出孔乙己的為人誠信,正是他的誠信才讓酒店老板對他的賒賬問題足夠的放心。但是,現在社會中有多少人失去了像孔乙己那樣的誠信,大家為了生計疲于奔命時,忘記了對朋友、對家人和對社會的誠信,造就了很多的“狼來了”的故事,更有甚者對社會進行赤裸裸的坑蒙欺騙。難道我們就不應該贊許下孔乙己的誠信精神嗎?
孔乙己主動教給酒店小伙計茴香豆的“茴”字四種寫法,給小孩子分豆子吃,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他是一個樂于助人的人。反觀我們這個科技已經得到突飛猛進了的社會,人們步入了爭分奪秒的快節奏生活中,沒有人愿意把時間浪費在幫助陌生人身上,更沒有人愿意拿出自己的物品與大家分享。社會涌現出越來越多的“扶,不扶”思索的身影和“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背影。 假如孔乙己來到我們的社會,他能適應我們這樣的節奏嗎?
對比于孔乙己的年代,我們的社會確實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投入是不是少了一點呢?如果我們把孔乙己的誠信精神和樂于助人的精神發揚起來,我相信社會更穩定、朋友更真誠。
孔乙己作文700字作文篇6
大概是認識了孔乙己吧,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在這個弱肉強食的社會里,我該怎么活著?
如往常的每一個日子,我來到咸亨酒店,為主顧們端茶上菜。忙里偷閑,腦海中卻映出一個畫面來:縫滿補丁且洗得褪色的長袍,寬松而又殘缺的褲管里略顯空洞,亂蓬蓬的頭發和從未打理過的胡須,指甲縫的污垢都積上了三層灰。這是我印象中的孔乙己。
木板上,記錄著孔乙己欠下的十九文錢,粉板上早已印下了深深的印子,不用水都很難擦去。“他大概是死了吧?”我腦海里有忍不住幻想出一個關于他的《悲慘世界》。
正當我這么想時,一個人走進店里來。我立馬上前侍候道:“客觀幾位?”那人滿臉得意:“不認得我了?真可謂‘士別三日’!”。我從他的聲音辨出這正是孔乙己!
我開始重新打量眼前這人。嶄新的長袍上還鑲著幾顆金邊大紐扣,頭發梳得整齊光亮。這是我第一次見識到不一樣的孔乙己,身上干凈得似乎還冒著點書香氣。他大概是重新活了一遍吧,眼前的這個孔乙己令我難以相信。
正當我為他的轉變而驚訝時,孔乙己帶我進了里面的客房,點上兩壺酒,幾碟葷菜。他得意地揚了揚眉毛,神秘地笑:“你猜我怎么著了?”
原來孔乙己在他生命的盡頭那天,在大街上想著自己究竟歸往何處,偶然間撞見丁舉人將自家的財物埋在了家門口的大樹前。趁著夜深人靜時,孔乙己走向前去,將那錢財挖了出來,次日,將錢在穿在身上,踩在腳下,吃進肚里。
孔乙己說,他想明白了,在這個腐爛到盡頭的社會里,你的才華,你的情懷對他人來說不值一提,你只有成為那食物鏈的頂端,你只有變得腐爛,這社會才有你的一席之地。
他問我聽懂了嗎?我點了點頭,我大抵是懂了的吧。
此后我經常見到孔乙己在街上閑逛,只不過是腰上的盤纏越來越重了,而我依舊在酒店里侍候主顧,但再也沒有見到過孔乙己了,他大抵看不上這種酒店了吧!我望著街上人來人往,在我的眼里都成了行尸走肉。
孔乙己大抵是重新活了一遍,原來的他大概是死了。從此世上再也沒有那個滿口“知乎者也”的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