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理解的小學作文
理解是風,吹散心頭的陰霾。理解可以滋潤干涸的幼苗,跨越心靈的天塹,而且理解還是指引人生的方向。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寫理解的小學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寫理解的小學作文篇1
“為什么總是我的錯,難道你們做大人的都是對的嗎?”說著,我氣沖沖地跑回自己的房間,“砰”地一聲關上了房門,一頭撲到床上,任眼淚從眼角流下來。窗外吹來一陣陣的風,剛才和爸爸媽媽吵架的情景在我的腦海里浮現。
事情是這樣的:舅舅和舅媽帶著表妹璐璐來到我家玩,剛一進門,璐璐就奶聲奶氣地說:“姑媽姑丈,你們好!祝你們身體健康,壽比南山!”爸爸和媽媽直夸小璐璐懂事還把我所有的玩具給了璐璐玩,電視上放著的一個太陽帽引起了璐璐的注意,璐璐無緣無故地號啕大哭,說:“姑媽姑丈,表姐欺負我!”我知道璐璐想跟我爭太陽帽,她想搶走太陽帽。我頓時火冒三丈,一股又一股的無名之火涌上心頭,說:“好你個羅璐璐,你惡人先告狀,再來博取同情,把太陽帽搶走!”璐璐知道了我說的話,趕快的叫她爸媽帶她走。
爸媽各打了我一巴掌,我便氣沖沖的進了房間,關上了房門。此時,我委屈極了,心中像有萬支鋼針扎在心中一樣,眼淚像疾雨一樣嘩嘩地一直掉下來,淚水浸濕了床單。
就這樣,一小時過去了,媽媽敲了敲門語重心長地說:“孩子,不是媽媽不疼你,是因為你是姐姐,要讓一讓妹妹,她畢竟還小嘛!”我心想:對呀!我是姐姐,大讓小本來也是人之常情。于是我不再委屈傷心。我理解了大人的做法,媽媽的話撫平了我委屈的心。讓我不再傷心郁悶。
是啊!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應相互理解,同為理解,是關愛的光環,它能讓誤會變成點綴美麗的花兒,只有人與人相互理解,這個世界才會變得更溫馨。
寫理解的小學作文篇2
什么是傷,傷是什么?什么是痛,痛是什么?無盡的傷,無盡的痛,刀劍相交,還是惡語中傷?
傷心了,心痛了,這很正常。因為生活是不如意的,生活是不公平的。一個人就是一個整體,只有自己,才能最理解自己,只有自己才能真正懂得自己的心。
傷痛是什么?傷痛是人心里的一根弦,一根長而有力的弦。觸動了它,心湖便難以平靜,猶如向其中投入了一塊巨大的石子,不但激起了千層浪,不知要經過多少年才能將徹底地填平,又或者那個傷太大,再也無法填平了。
傷痛,可以是那墻頭的小草,經歷風吹雨打,暴曬大洪,仍舊頑強不低頭;傷痛可以是天空的云朵,時時變幻莫測,眨眼間便擴散,似是無處尋覓,其實伴隨身邊;傷痛,可以是深不可測的峽谷,雙崖之間,是無法跨越的鴻溝。傷痛,傷痛,一塊揭不開見不得的疤,揭了它、見了光,后果只有一個,心更疼――甚至演變,演變,成為心碎。
傷痛是需要安慰的,它被人理解,卻不被人找出,一個人傷痛了,肉體會愈合,心靈也會,但心靈往往需要別人安慰才能愈合,可偏偏就沒有人來安慰。
那墻頭的小草,可有人安慰?它靠的是自己,靠的是韌性,可謂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而那云彩,是否又有人安慰?它靠的是風吹散陰云,遍布陽光的大地中,那陰影何來?試問如果坦坦蕩蕩,天空又怎得那詭異魔術師?傷痛這塊疤,不揭了它,封閉下又如何恢復?不勇敢地面對,開心何存?
面對傷痛,我們要說不!我們人理解它們,不需要等別人,只需要靠自己,進攻是最好的防守,不經歷風雨如何見彩虹,讓我們打開心門,釋放快樂吧!所有的傷痛,在笑臉與陽光中,讓它輕輕消散吧!
寫理解的小學作文篇3
曾經因為媽媽的喋喋不休而倍感厭煩,出言不敬,曾經因為老師的嚴厲批評而深感羞恥,懷恨在心,曾經因為朋友的一時沖動而翻臉斷交,勢不兩立,曾經因為陌生人的不小心而怒火中燒,大罵出口。
的確,生活之中存在著太多的誤會與魯莽。
人的心靈之間就好比河流兩岸,中間隔著浩浩流淌的的河水,而河的兩岸則是永遠平行的延伸,不接觸,不相交。
然而人與人之間需要互相理解,人的心靈需要彼此溝通,就好比河的兩岸有時需要架起橋梁,才能越過河流的阻隔,由此及彼,互相交流。
架起心靈的橋梁,人與人之間才能理解,架起心靈的橋梁,人與人之間才能默契,架起心靈的橋梁,人與人之間才有快樂。
心靈的橋梁,是情感交流的通道,是靈魂共舞的紐帶,是美的連接,是愛的永恒。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是家人的理解給了他戰勝洪魔的決心與勇氣;岳飛抗金,征戰沙場,生死未卜,是老母親的理解給了他精忠報國的豪情與正氣;雙目失明的海倫凱勒,失去了感知大千世界的窗口,長年累月與黑暗為伴,是老師安妮的理解給了他生存的信念與希望。
是啊,理解能夠使看似已死的東西復活,理解能夠讓貌似丑陋的東西散發出迷人的光彩。
試想:這個世界若是沒有了理解,也許整個宇宙都會感到窒息。
朋友,或許你應該明白了一點兒什么,是的,懂得有容乃大是一種理解;懂得良藥苦口也是一種理解,懂得別人的苦衷,懂得安慰別人,關心別人,那都是一種理解。
架起心靈的橋梁,因為理解就是樂;架起心靈的橋梁,因為理解就是愛。
寫理解的小學作文篇4
面對成堆的作業,有多少學生大呼“理解”,面對并不理想的考試成績,父母的責備,又有多少考生能夠真正被理解?當然,一錯再錯不容原諒,也就毫無理解可言,因為過分的理解也會害人。
我們在求得父母或者老師的理解的同時,是否想過,他們理解了我們又有誰去理解他們?理解是相互的,正如聯合會主席馬來西妮所說的:“人們最好的樸素理解是面對面的交流。理解是建立在相互溝通的基礎上的。”
曾經有那么一件事:一個學生總是考年級最后一名,他需要得到父母的理解。他是這樣說的:“每場考試下來,總會有最后一名的,他們都說他考不好,他爸要用皮帶打他的,所以,我想發揚自我犧牲的精神,希望你們能夠理解。”當然,這只是一則笑話,但這不難說明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理解。再比如一個冒冒失失的司機不能在撞死人之后求得法律的理解。最終還是要被繩之以法的。同樣的道理,我們不能在一次次的失敗后,盲目的自我理解,什么這次沒復習到位或者沒看清題就下筆啦諸如此類,推卸責任的做法,這樣的自我理解是沒有完的,最終的結果是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我們需要被理解,也需要去理解別人,只是要適當的時候,適當的時機,適當地去理解,去求得理解。朋友之間一時半刻有了誤會,使理解重新架起了友誼的橋梁,消除了隔膜“一笑泯千仇”這種無形的理解仿佛是一場及時雨,“撲滅”了一場熊熊燃燒的“大火”。除此以外,師生之間,母女之間,甚至同桌之間,處處都應該有理解。
理解是相互的更是相對的,它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個“主旋律”,只要用合適的“樂章”里,沒有什么再能超過這“理解”二字的了。“理解”不是那么好理解的,它很深邃,但它卻滲透在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
寫理解的小學作文篇5
我曾經不理解母親,后來,我才發現并不是如此……上學期數學期末考試的前一晚,我打開數學書本準備復習。以前都是媽媽陪我一起復習數學的,這次,我也要媽媽幫我一塊復習。我便叫起來:“媽媽,過來!”“媽媽,快過來!”我叫了媽媽好幾次,她才反應過來,“干什么?”媽媽心不在焉的問了一句,就不再理我,自顧自坐在電腦桌前上網。
我看到媽媽的態度,生起了悶氣,心里狠狠地想:“你平時經常教育我‘別迷戀上網’,可你自己倒是玩得起勁。我馬上要期末考試了,你還有時間上網,也不知道來幫助我一起復習。”我呆呆地坐在書桌前,咬著筆桿,也沒有了復習的心情。大概過了一個小時,媽媽站起身,走到我的身旁,問:“媽媽剛才沒聽清你說的話,你叫我干什么?”我用眼睛瞟了一眼媽媽,撅起嘴,說:“你為什么不來幫我復習?”“哦,是這樣啊!媽媽忽略了你,真對不起!”“哥哥即將高考,我在了解大學招生的有關信息,這關系到哥哥的前途和命運,媽媽必須認真對待啊。”媽媽一再說著對不起,并一再解釋沒有理我的原因,我還是沒有原諒媽媽。
第二天,我的心情開始平靜下來,想到媽媽既要上班,又要忙家務,還要管好我和哥哥學習上的事情,她真的是很忙,可我還要求她做這做那,復習是應該我自己做的事情,媽媽忙不過來,我怎么可以這么要求她,并且這么不理解她呢?我感到非常的慚愧。回想媽媽的解釋,她有她的難處,相比之下,我的期末考試不如哥哥高考重要,我真正理解了媽媽的愛。事后,我和媽媽說了我的想法,媽媽也認識到自己不該忽略我的復習,我們互表歉意。這件事使我們母女加深了理解,增進了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