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的學生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鄉愁的學生作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歡!
鄉愁的學生作文(精選篇1)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余光中爺爺的鄉愁在海峽的另一岸,汪汪大海,依舊無法阻隔他與故鄉的情思。而我的鄉愁在兩個半小時的高鐵,外加六個多小時的火車的那一方綠地。
故鄉的山很美。一個又一個的小山包,連綿不絕,山中樹木的綠,干凈純粹,宛如一條縹緲的絲綢,沒有盡頭,直擊人心。初夏天還未亮,知了便扯著嗓子奏起了早夏大合唱。漫步山中,地上的泥路濕濕的,深吸一口氣,空氣中混雜著泥土的腥味兒,使人神清氣爽,山間的霧氣還未散盡,綠葉上凝聚著明亮而又透明的小水珠,手忍不住一處碰水珠,順著指尖劃入手心。水珠所到之處都留下一片清涼。緩過神來,山中的霧氣,綠葉和蟬鳴都深深烙在我的記憶深處,水珠劃過的清涼,多年過去,依舊能蕩起心中的圈圈漣漪。
故鄉的水很清。家鄉老屋前淌過一條長長的小溪,依稀記得兒時我常趴在溪邊看著清澈的溪水,不知從哪兒流來,又不知將要流向哪里,拾起身旁的一塊石頭,用力摔下去。石頭濺起的水花很高,濺到我臉上。我似乎發現了什么新奇的玩具,又往溪水中扔下石頭,聽著石頭入水的撲咚聲,看著濺起的水花,再看著溪水由渾濁變得清澈。這無聊的時候,我不知道重復進行了多少次,但心中卻依舊樂此不疲。記憶中似乎是奶奶拿著鞭子從老屋中沖出來,我才停止了這不知盡頭的玩樂。老屋前的小溪一直是我心中最美好的回憶。記得有一年姐姐不知從哪拿來了一些花種子栽在溪邊,后來聽奶奶說每到花開的季節,溪邊的花都開的很旺,很美。可我卻從未見過記憶中的小溪在花叢中的樣子。每年回家過年,別說是紅花,綠葉我也見得少,只留下光禿禿的小枝,心中盡是蒼涼。
故鄉的人很可愛。故鄉的人都像是一家人,人人臉上都掛著和藹的笑容。我記得我很小的時候,當時整個村子就只有我家買了電視,有時候出去玩一
回家就看到好多人擠在我家看電視,想坐著看的,回家拿了椅子,有的干脆坐在地上看。當時電視上放的是武松打虎,那時的我常納悶:怎么天天就放這個?一看到大人們目光灼灼,連眨都不眨眼的盯著電視,就一直沒有問大人們了。現在的我還是想不清楚,也許是一群人坐一塊兒熱鬧呢,對家鄉里的人都喜歡熱鬧!
隨著年齡的增大,我也很多年沒有長時間待在老家。前幾年,老屋前的小溪改道了,溪水越來越少,快要枯竭了。前年老家拆了,爸爸和叔叔們建起了新房子,看著記憶中的故鄉一點點變化,我心中不知什么感受。后來我似乎想明白了,那里雖然改變了,但那里的天空,土地,空氣依舊是我生活過的地方,我想念待在那里的放松,安心,想念遠在千里之外的那方名叫故鄉的土地。
鄉愁的學生作文(精選篇2)
何處積鄉愁,天涯聚亂流。
——題記
江南幾度梅花發,人到天涯鬢已斑。
鄉愁,已在遷客騷人的揮毫潑墨下流轉了千年,色彩旖旎。古人愁鄉愁得刻骨,思家思到腸斷。白駒過隙,唯有這鄉愁,才教得人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那絲絲鄉愁,或是被填進煙雨蒙蒙的丹青畫卷里,亦或是被書進黃沙漫漫的漠北長歌中。雖其色彩各不相同,但游子淺淺吟喃時,總能感到酸澀苦口,心傷徹骨。
給鄉愁涂上一抹色彩,看那李太白醉里不知年華限,誦詩高歌時浪漫如紅。
渾渾噩噩睜開眼,斗酒詩百篇,獨在異鄉為異客,只得邀月同醉。墨跡未干,他卻道不出是愁凝結成了詩,還是詩揮灑成了愁。望穿流水盡飛紅,縱千種離情,卻已然忘了故鄉何處,更與何人說。夜已深沉,似是一切都困了。臥床寂寥神傷時,聽那笛聲陣陣,罷了罷了,披衣攜酒至花間,仰頭痛飲。此樂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鄉愁,紅得恣意,卻在杯杯清酒中紅得格外扣人心弦。
給鄉愁涂上一抹色彩,看那魯迅夜深忽夢少年事,年幼稚趣時輕然如雪。
悲莫悲兮生別兮,鄉愁沒在青水綠山中。可笑他竟妄想自憑雙眸望穿秋水,神歸紹興。他定也曾因著日本的瑟瑟海風,流下幾行熱淚。鏡花水月,影像流轉。或許當年,他也是三味書屋里描紅臨帖的黃口小兒,在門外偷偷嗅過狀元紅的醇香,也曾在別人大戶門前羨煞了眼。如夢初醒,留下的只是千山冥冥恨別離,青山渺渺人去也。
鄉愁,白得飄然,卻在層層夢境里白得格外孤寂脆弱。
給鄉愁涂上一抹色彩,看那李后主觀雨長笑歌萬闕,寂寞聊賴時悲傷如藍。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孤月悲笳,黯然銷魂,鄉愁便被掩藏在那崇山峻嶺后望不到頭,千載謝東風。風一更,雪一更,聒噪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冷雨驟至,他停下了月下吹奏的那曲《梅花落》,傷懷這暮去朝來顏色故。幾時重,只好嘆一句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鄉愁,藍得沉重,卻在聲聲彈唱里藍得格外瘦削不堪。
鄉愁,便是如此,在白酒中越發濃烈;在虛夢處愈加清晰;在清歌里更顯雄渾。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數載羈旅,又有誰,不在那月圓之夜,于心中小心翼翼地描摹出家鄉的摸樣,跌跌撞撞進入那霡霂紛紛的水墨河山,在兒時舊窗前細看鉛云冷雨,任憑那繁花落冷浸紅眼眸,愁滿江河。
這長生天下幅幅畫卷因人心緒各異而描色迥異。世間微塵,因心成體,鄉愁正是由不同色系層層鋪就,在幾千年的動蕩移徙里漸趨豐滿,令人目眩神迷,難以割舍能。
給鄉愁涂上一抹色彩,添幾處數不完的紅白情愁。
給鄉愁涂上一抹色彩,染幾筆道不盡的花色風流。
給鄉愁涂上一抹色彩,看那寂寥時,看官您如何試遣愚衷。
鄉愁的學生作文(精選篇3)
故鄉于我是一個夢,永遠似乎觸手可及卻那么一碰即逝,那段鄉愁,剪也剪不斷,揮也揮不去……
在嶺南蒙蒙的煙雨中,老家的鄉村坐落在四周連綿起伏的群山中,青山如黛,一條鐵軌穿行其中,一直伸向山外,伸向遠方…。這就是被世人譽為“嶺南美玉,勝景如林”的玉林,自古享有“嶺南都會”之美譽,蘇東坡有詩云:“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東坡先生在此贊美嶺南風物,從而抒發對嶺南的留戀之情。走在雜草叢生的彎彎山路,仿佛看到我的父輩祖輩們踩著泥濘的山路走出大山,走過一座座斑駁的老房子,走過村口那深不可測的老井,走過盤根錯節根須低垂的老榕樹,走過田埂上日夜不停吱呀運轉的水車…。
童年里,印在我腦海的是村里古老的戲臺,青磚烏瓦的古老祠堂,家門口廢棄的學校,那里曾經是父親幾兄弟小時候上學的地方…這一切仿佛訴說著往昔的熱鬧!走在村里厚重曲折的青石板路上,仿佛看到戲臺里的人物穿紅掛綠,穿著戲服唱著粵劇,學校傳出學生郎朗的讀書聲,古老的祠堂里香煙裊裊,族人在香案上擺滿了各色祭品…烈日當空,在古樸濃密的大榕樹下,村人三三兩兩坐在樹下聊天,成群的狗兒互相追逐打鬧,豬在豬圈嗷嗷的叫著,雞在樹叢里出沒,走來走去不停的覓食,老牛在草地上悠閑的吃著草……
故鄉是多彩的,位于亞熱帶的故鄉天氣總是那么悶熱,成片的甘蔗林在風中沙沙作響,綠色的香蕉樹隨風婆娑著它寬大的葉子,山坡上的荔枝早已紅彤彤的掛滿了枝頭。山上不停流淌的泉水汩汩地澆灌著田里的稻谷,田野里金燦燦一片,空氣中彌漫著混雜著青草,稻香,牛糞的氣味……
故鄉是有韻律的,清晨,當薄霧還纏繞在山間,晨曦微露,已有公雞高昂的啼叫打破了山村的寧靜,綠樹掩映的農舍里,炊煙正裊裊的升起,田野里已經有農人趕著水牛在犁地,池塘里,成群的鴨子歡快的拍打著翅膀……夜幕降臨,滿天的星光下,鄉村寧靜安詳,不時有幾聲狗吠,螢火蟲在田野里忽隱忽現,夏蟲在田埂低聲吟唱,和著田里高一聲低一聲的蛙鳴。
故鄉的人們是淳樸的,勤勞的奶奶就像她手里的紡車一樣轉個不停,天還沒亮,早已經打掃好庭院,為家人熬上一鍋熱氣騰騰的蘿卜粥,剛打下的新米加入切成絲的蘿卜,濃稠清香,熱熱的盛在碗里,熱熱的吃下去,吃的是一種濃濃的親情……還有奶奶養的那條大黃狗,奶奶走到哪里就跟到哪里,看到我,毛茸茸的尾巴搖個不停,溫順乖巧。
時光飛逝,很多事情早已物事人非,奶奶也已與青山長伴,那人,那山,那狗,故鄉童年的記憶,兒時的夢,時常浮現在腦海里,斷也斷不了,揮也揮不去,這就是我的故鄉,我的鄉愁……
鄉愁的學生作文(精選篇4)
一個夢,可以激起鄉愁
一段愁,可以勾出夢鄉
一處鄉,可以點出愁夢
—題記
我是一個記不住太多事的人,確切的說,記不住的是童年,是故鄉。
五歲離開了那個可謂無存在感的故土,離開了祖母,隨父母去了遠在500多公里的上海,準確的劃開故土與居住之所,可謂千里之遙,可那時的我不懂什么為故鄉,也不懂什么是愁,只是在夢里:那小村子里的幼兒園,那張桌子,那棵樹,那個人。只是會在這與故土遙隔千里之處,云里霧里的聽上海的小街市里講一腔與家鄉話有三兩分相像的上海話,幾年過去,我熟識了上海,而故鄉,倒成了半個旅館,我將一條繞過上海的黃浦江稱為母親河,將博物館中原始人的標本視為祖先,在此時也在那時,故鄉的心或許在流淚。
但是,不知幾年后,我又重回了故鄉,一切卻仿佛成了新穎的事物,熟悉了上海,然而幾年后又忘了故鄉,在自己分別了幾年的故土,我看不慣無秩序的交通,聽不慣早就不曾會講的方言,我難以去窘迫地分辨自己的七大姨八大嬸,甚至走不慣滿是坑洼的道路。在故土最踏實的土地上涌起了鄉情,懷戀那千里之外的“第二故土”。
我在憂愁里又逐漸靠近自己的故鄉。故鄉,仿佛一個久別重逢的伙伴,青梅竹馬,她以新的態度來對待我,我也用新的眼光來看待她,她又像一位母親,站在遠處看自己的孩子在別人的懷中不斷長大,心痛而無奈。孩子回來了,她又以熱情擁抱他。我在她溫厚的懷抱中發現了她的美麗。她總以最平和的方式來展現她的風姿。一處水鄉,勾起了我心頭的回憶。窗外由遠至近,不斷地叫賣餛飩年糕的聲音;春天由盛到衰,熱烈的花江柳綠;熱情的人們,用不標準,帶有鄉音的普通話傳達心中的關切…
我又與我的故鄉鑲嵌在了一起。一夜雨來,心頭卻并不暢快,輾轉反側,甚至從夢中驚起,哪個故鄉的夢才是真實的?腳下的大地平實而溫厚,緊實而輕柔的護住了我的心。然而在千里之遙,也有另一位母親在呼喚著我。盡管那個故鄉逐漸遠我而去,我與她似乎不過與萍水相逢,夢一場,將來我又會扎根于何處?到頭來卻只是在一片水中,橫沖直撞,卻沒有一個確切的扎根之所。我想問自己,“家”“鄉”是否為一體,“家”若在“鄉”之上,那“鄉”的意義何在?想起了陪伴我幼年的祖父母,早已在以朝如青絲暮成雪的速度老去,那個祖屋,連同難以計數的同樣孤單留守的祖屋一起,聚成了一片鄉。這就是“鄉”嗎?屋即為“鄉”嗎?不是的,我想“鄉”不是渺小的,定是龐大的。但我找不到“鄉”的心。
在夢中,我也許才會感受到真正在愁緒里的鄉愁。
鄉愁的學生作文(精選篇5)
快過年了,最為興奮的便是回家,回家最為深刻的是春運。早些年我也趕過一趟春運,和父親一起。
光只是在候車廳時就難找一處立足之地,若只是人倒也罷,只是這隨身的行囊最占地方,我與父親只兩人,行李就已經帶了四件。從候車廳到站臺,一路爬上爬下,光照顧行李就差不多花盡了全身的力氣與耐心,直到鉆進長龍似的綠皮火車,全然又身不由己,人潮洶涌地灌進狹窄的車廂,年幼的我只好拖著行李“隨波逐流”,父親先于我上的車,于是被擠到了前面,父親不停地回頭看我向我喊話,雖只是一人之隔,卻有著難以言說的距離。人潮平靜后,我才知道,父親和我只有站票,困意襲來便不管不顧,站著睡,蹲著睡,依偎著行李睡,各種姿勢不能太久,否則腰酸背痛更是難受。中途有人到站下車,便空出一只位子,父親讓我坐著睡一會兒,本想讓給父親,可父親不讓,我想著睡一會兒就和父親換位置,困倦襲來卻任誰也招架不住,醒來不知是多久以后,朦朧之中看見父親半蹲著在我的座椅旁,身子隨著車廂的微微晃動而不穩,父親竟小心翼翼地睡著了……第一次,我感覺嘗到了心酸的滋味。
我曾想干嘛回家就一定要大包小包跟搬家似的,干嘛給本就不輕松的旅途增添累贅呢?后來我終于明白,那回家的人大包小包里裝的沒有別的,都是滿滿的鄉愁。
英國新聞曾把中國的春運翻譯成全球最大的人口遷徙,這很相像,就像鱸魚不管身處何處,都要歷盡千辛萬苦游回出生的地方,這其中的強大動力是什么?人也好,魚也罷,大概都逃不過“愛”這個字,都偷逃不脫鄉愁吧!
近年來,回家難的問題緩解了很多,這得益于發展。然而許多人不是回家難,而是難回家。比如清潔工人、警察等特殊崗位的人們,不由得想到鐵路警察,當列車一次次途徑家鄉的站臺時卻只能停留短暫的幾分鐘便又呼嘯而過,家鄉也只能夠看上一眼。我明白,一些人不回家,是為了一些人更好地回家。
其實,我們一家人都在外地,可是為什么總想著回家呢?這大概就是鄉愁最難以言說的地方。我也只是想著回家見一見奶奶和姥姥,老人最牽掛的是在外打拼的兒女,在外的兒女也最惦記家鄉的老父老母。再就是看一眼家里的老房子,學著當年掀開一塊磚瓦找蛐蛐的樣子,再掀開一塊磚瓦,找一找童年最無憂無慮的記憶。再走一走田間地頭的羊腸小道,撫一撫凍土間傲立冰霜郁郁蔥蔥的麥苗,聽一聽散落在街頭巷尾的鄉音……
回家多好,一塊磚瓦,一棵野草,一條小路都藏著驚喜,沉浸在任意的時光里都妙不可言,回家多好,讓在外奔波的身心得以歇息,回家多好,讓思念與思念團聚。
只是,攢了整整一年的鄉愁今卻又無處安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