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作文關于家鄉的春節
六年級作文關于家鄉的春節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范?根據多年的文秘寫作經驗,參考優秀的六年級作文關于家鄉的春節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六年級作文關于家鄉的春節(優秀6篇)】,供你選擇借鑒。
六年級作文關于家鄉的春節篇1
在我的家鄉里,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在每個節日的背后,都藏著一個美麗的故事。春節就是其中的一個。春節是我國最熱鬧,最盛大的一個傳統節日,我們一般稱它為“過年”。
關于“年”,有一個有趣的傳說。傳說“年”是民間的兇獸,異常兇猛,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它就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為了趕走兇獸“年”,人們便穿上紅色的衣服,在自己的房子的門上貼上大紅色的對聯,還在屋外放鞭炮,敲鑼打鼓,“年”獸果然不敢上岸了,人們便過著幸福安康的生活。
因此,以后每逢春節,人們總是要穿紅衣服,放鞭炮,敲鑼打鼓,貼紅對聯,以此來迎接新的一年。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是“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是一年的開始。在我的家鄉,“春節”的慶祝活動從前一年的最后一夜“除夕”一直持續到新一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節”才結束。
守歲達旦,喜帖春聯,敲鑼打鼓,送舊迎新的活動非常熱鬧。春節是我國最熱鬧的節日,也是我喜歡的節日??梢哉f,春節是中國最熱鬧,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六年級作文關于家鄉的春節篇2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痹谖已劾铮亦l的春節可是別有一番風味。
“春節到,春節到,大街小巷真熱鬧?!贝汗澥俏覈膫鹘y節日,一到臘月初旬,家家戶戶就開始為過年做準備了:買臘肉,買新衣服,買糖……
除夕的前一天,大人們都要大掃除一次,忙東忙西的,我們這些小孩子也都只會給大人們幫一些倒忙,使得他們手忙腳亂,每個人心中都喜氣洋洋的,心中泛著一股甜。孩子們歡喜,大人們忙亂。他們必須準備過年回老家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據說大人最討厭過年,因為過年花費太大,但我不這么覺得,看著大人臉上的笑容,就知道是假的說法。
除夕到了,到處都洋溢著喜慶的氣氛。我們也踏上回老家的路程。村的街道里更是熱鬧,家家戶戶的小孩都在街上愉快的玩耍,渲染著歡樂的氣氛。根本不會擔心小孩會走丟。門外都貼上了紅紅的對聯,有的家門外還貼年畫。到了晚上,家家戶戶燈火通明,鞭炮聲一夜不絕。屋里熱氣騰騰,大家開開心心的吃著年夜飯,碰著杯,笑聲連綿不斷。吃完飯,小孩子就跑去外面玩,大人們圍著火爐旁觀看春節聯歡晚會。這一夜,小孩子幾乎要玩到十一、十二點才會回來,這一點都不夸張。所有人都要坐在沙發上守歲,據說歲數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歲有珍惜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則是為了給父母延壽。我們也跟著守歲,圖好玩,根本沒有寓義。
大年初一早上,人們便開始四處拜年,走親訪友,我最喜歡這個環節。我們也穿起了新衣,滿心歡喜的收到了來自長輩的紅包,里面裝的是滿滿的“心意”,是長輩祝我們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平安。錢多少并不重要,都代表著祝福。雖然我已經長大,但在過年我還是個小屁孩!
“紅紅火火過春節”,這可一點都不夸張???!紅色的春聯,紅色的鞭炮,還有紅包。紅色寓示著吉祥!新的一年里要平安健康!
“炮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我們收獲的是滿滿的祝福與希望!祝大家牛年吉祥!
六年級作文關于家鄉的春節篇3
隨著“貴廣”高鐵的開通,很多城市人專門坐高鐵到各地去感受春節的味道。下面我就介紹一下我們竹鄉春節的獨特味道吧,希望大家經過廣寧站時來感受一下。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目,俗稱“過年”、“新年”。每逢此時,在外打工的都會回到家里過年。而最具家鄉“年味”的風俗就是——“舂白糍”。一般到了臘月二十四,人們就把石磨、柱子搬出來洗干凈。到了臘月二十六,家家戶戶就開始“舂白糍”。首先,把浸泡好的糯米放在一個大木桶里,并插上一根“通氣竹”,作用是把大木桶里的蒸汽排出來;然后把大木桶放進準備好的大鐵鍋里蒸。
大概一小時后,糯米的香氣就撲鼻而來了。大人們就用盆子裝著糯米飯,倒在石磨里。年輕人就拿起大概直徑10厘米的木柱子,站在石磨兩邊有節奏地“舂”,“噗通噗通”的聲音就像一首動聽的小曲。有些年輕人為了營造氣氛,還唱歌、敲鑼、打鼓助威;有的老人家就坐在椅子上唱老歌;也有的幾戶人家進行“舂白糍”比賽呢。贏了比賽的人家獲贈8個白糍,輸了的人家就當場吃8個白糍,場面十分熱鬧。
十幾分鐘后,一粒粒的糯米飯就開始稀巴爛了。這時候,人們就會在石磨邊放幾圈“蜜臘”。十分鐘后,一聲吆喝“上盆”,兩根柱子卷起糊狀的糍粑,在眾人的歡呼聲中“趴”在盆子里了。這時,女的就開始忙個不停了,四五個圍著桌子旁,一兩個用手巧妙地捋出蘋果大小的糍粑,其他的把它按成圓圓的,然后放在竹篩上。媽媽說:“底層的最大,最高一層最小,一個疊著一個,寓意‘步步高升、財源滾滾來、團團圓圓。’”
大人們忙亂,孩子們也歡喜。我們到東家要一塊糯米粑粑,到西家吃一碗臘味糯米飯。那是孩子們覺得最香的味道了。
春節期間,我們廣寧還有很多活動,例如:龍獅大巡游、舞山獅、唱山歌……這些活動都具有竹鄉特色。
我覺得竹鄉春節的味道是濃郁的、淳樸的、獨特的。
六年級作文關于家鄉的春節篇4
放寒假,同學們開心的不是假期,而是要過年了。一家人團圓圍著一張桌子吃飯,那才是最開心的時候。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拜年。
當我早上起來睜開我朦朧的雙眼,模模糊糊地看見爸爸、媽媽、姐姐、已經穿好了衣服,我揉著我的眼睛,問:“這是要去干什么呀?”媽媽回答道:“去你老姑父家拜年?。∧阋矂e睡了,快點穿衣服洗漱,馬上就走了?!?/p>
我還沒有清醒,當我清醒過來的時候已經到老姑家了,我瞬間精神起來,因為等一會兒是要發紅包的。
我們說笑著進了門,大人們坐在茶桌上喝茶聊天,有時聊得哈哈大笑。而我在和比我小一點的弟弟玩耍,我們倆玩的來。不一會兒飯菜端上了桌,人們一一入座,大人們都禮貌地先讓對方坐,而我們小孩已經迫不及待,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拿起筷子吃起來,那個吃相可像是餓了10年的狼。大人們也開始夾菜,還喝著酒,也不知道在聊什么,有時還會笑一笑。我看大人們喝酒喝的那么高興,以為這酒有什么奇特之處,便偷偷地抿了一小口,那個味道我至今忘不了,我是喝過啤酒的,可是一點也不像啤酒的味道,可以說是辣,可以說是燒,剛入嘴,感覺是辣辣的,就到你的喉嚨里的時候就變成燙燙的,然后就一直從你的喉嚨燒到你的肚子,總之就是三個字:不好喝,也不知道大人們為什么總是愛喝。
吃完飯又坐了一會兒,我們就要走了,可我想著為什么還是不發紅包,就一直回頭望,終于,老姑父喊住了我:“來,肖瓚給你發一個紅包?!蔽易炖锿妻o著,卻用一只手將布兜拉得大大的,老姑父看懂了我的心思,將紅包放在了我的布兜里。
我們回到了家,我藏在廁所里,看老姑夫給我紅包的金額,500元,我眼睛睜得大大的,驚愕的說:“老姑父還真還真是豪氣??!”
拜年是我們中國從古以來的傳統習俗,而發壓歲錢是過年里面必不可少的,估計大多數孩子都像我一樣,嘴里說著不要,可心里卻想著恨不得直接拿過來吧!
六年級作文關于家鄉的春節篇5
一大早,老媽老媽就忙活起來了,窗外的炮聲響個不停,弄得碗筷叮當響。
我睜開朦朧的雙眼,無奈的看著一大堆人忙來忙去,“你們起那么早干什么呀?天還蒙蒙亮呢!”“別貧嘴!就只有你沒起來了,快點!快點穿。一會還要跨火堆呢!”“啥?。渴裁词强缁鸲??”我被老媽推著往外走,“就是字面意思。”
院子里,舅舅、爺爺還有我老弟在忙活著點火呢。他們把松樹枝、枯樹葉、稻草等一切可以點燃的東西堆在一起。讓爺爺掏出打火機點燃。“噗嗤”一下子火苗竄起,張牙舞爪。大家都很興奮。尤其俺老弟,興奮成啥樣了,圍著火堆直打轉?!昂伲 崩蠇屌牧宋乙幌拢爸滥闶菨h子,但也離火堆遠一點。至少為我著想一下。你衣服上全是灰燼。快!離它遠一點?!?/p>
火又大了,一下躥得老高。原來是小舅舅來了,還抱著一盒子炮。“你們快點跨火堆,跨完我們去放炮,OK?”“好!”弟弟興奮極了。
濃煙從火堆上冒了出來,“咳咳!”我被嗆得眼淚都流了出來,不由捂住嘴抱怨道:“真是的,干啥不好,偏偏跨火堆,嗆死我了!咳咳!”“你不懂,跨火堆是為了給人祈福??邕^去的人新的一年里會有好運的?!眿寢屢贿厧臀颐撏馓滓贿呎f?!胺饨孕??!蔽倚÷曕止局瑓s偏偏被老媽聽見了:“不管怎樣,這是這的一個風俗。你跨不跨?不跨我推你了!”“跨!當然跨!”我英勇地走到火堆旁,饒是漢子般的我不由嚇了一跳,“這么大的火,燒死誰呀!”“燒不著的,快點!我還等著放炮呢?!崩系苷戎铱绾笏缒??!昂撸≌l怕誰!”我不愿讓他瞧笑話,跨完后跑得遠遠的,拍著我砰砰跳的小心臟,松了口氣。
這真是一個神奇的習俗,火焰,跨過表浴火重生,在新的一年里以全新的面容面對。又代表著辭舊迎新。還代表著燒毀壞運氣,帶來好運氣。但無論如何,都代表著人們對新年的新的自己的美好祝愿,希望新的伊寧自己可以像鳳凰一樣“浴火重生”。
六年級作文關于家鄉的春節篇6
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大地復蘇,萬象更新,到了播種希望季節。人們在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寒冬里期盼著,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充滿喜悅歡歌笑語地迎接春節。
春節這一天在人們的期盼中來臨了,在外忙碌奔波忙碌一年的親人,終于可以圍坐在餐桌前聚在一起,吃著吃團圓飯,話著收獲,展望著未來。除夕夜的夜幕拉開了,家人們圍坐在電視開始觀看“春晚”,開始守歲。
除夕,是小孩子們期盼已的時刻,那是他們一年當中最富有的日子。長輩們會把壓歲錢裝在大紅的紅包里,給他們,這種習俗已由來已久。
據說,古時候有一種叫“祟”的妖怪,他有一個黑色的身子和一雙白色的手。專門在每年除夕晚上出來,摸熟睡孩子的腦門。孩子被祟摸后就會發高燒,病好后就會變得又瘋又傻。人們怕祟在來傷害孩子,就整晚點著燈不睡覺,使祟不敢來,這種做法叫做“守祟”。有一對夫妻老年才得子,對兒子十分珍愛,為了逗兒子玩,用紅紙包了八枚銅錢,當他睡下時,把包著的八枚銅錢紅紙包放在枕頭旁邊。半夜里,一陣冷風吹過,又黑又矮的祟正準備用它的白手摸這個孩子的腦門時,忽然,小孩子的枕頭邊發出了一道金色的光芒,又黑又矮的祟一邊尖叫一邊逃跑了。于是,“祟”被嚇跑這件事就傳開了。從此后,每年除夕的晚上大家都用紅紙包上錢給孩子,祟就不敢來傷害孩子了。當初,把它叫做“壓祟錢”,由于“祟”與“歲”同音,日子久了,人們就把它叫作“壓歲錢”。
除了“祟”的傳外,還有一個關于年的傳說:很久以前,有種怪獸叫“夕”,它在每年的年關都要出來傷人,連保護老百姓的灶王爺也拿它沒辦法,于是灶王爺上天請來了一位叫做“年”的神童,神童法力高強,用紅綢和放在火中燒得劈啪作響的竹竿消滅了夕獸。這一天正好是臘月的最后一天,老百姓為了感謝和紀念年在這一天除掉了夕,就把農歷每年的最后一天叫“除夕”,把新年的第一天叫做“過年”。
于是,由紅綢和放在火中燒的竹竿,逐漸演變成了如今家家戶戶過年時貼紅對聯、掛彩燈、燃放鞭炮等習俗。以此來慶祝佳節的來臨,祝愿新的一年吉祥安康。
不論是傳說還是現實,家鄉的年俗都承載著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古老而醇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