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活著作文
有關活著作文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范?根據多年的文秘寫作經驗,參考優秀的有關活著作文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有關活著作文(通用8篇)】,供你選擇借鑒。
有關活著作文篇1
星辰,在空中寂寞的亮著,那點點的冷光,訴說著黑夜:“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著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著黑夜來臨。”戰勝黑暗的光明,是生命的堅持。
《活著》其實很簡單,它只是講述了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做的事——活著,或者說更好的活著。
《活著》卻又很復雜,它將人們放置在了一個充滿苦難的時代里,將“活著”最寶貴的信念,完全地剖析在人們面前:以回憶的姿態,去深刻地體會“活著”,艱辛,本然,寧靜。就如林蔭下的福貴,牽著老牛,念叨著亡故妻兒的名字,依舊充滿感情,仿佛他們從不曾遠去。
文章的主人公福貴,一生坎坷波折。當所有的親人都先他而去,親情的美好被死亡無情的撕碎,他以一種超乎想象的堅毅與執著活著,沒有被厄運打垮,扼住了生存的咽喉。
讀過《活著》,看到福貴的親人一個個死于病痛和意外,生死別離剜割著福貴的心,福貴依舊沒有放棄,由紈绔子弟變成了有堅定信念的人。由主人公的信念引發了我對生命的思考,對活著的感悟。
文中的活著,決不是無目的地延續生命,而是為了心中的信念,將活著演繹為生命的升華,去戰勝一切失敗,痛苦,永不放棄希望。
為了活著而活著。
當一個人在經歷過生死困境,認識到生命的不易,當活著成為一種信念,而非只是想著自己的功名和后人的褒貶時,人們也許就會像福貴那樣:獨自一人卻不孤寂,因為他能從自然中所有有生命的東西身上找到生命的活力,活著的快樂;也許就可以做到,對于自己的過往,那生與死的別離處之泰然,因為活著已成為心中最堅定的信念,看透活著的真諦,不會因生死別離而有所動搖;也許就可以做到夕陽西下,與老牛相依的淡泊、寧靜。
活著是一種本能,是生物本源中對生命的敬畏與向往,活著是純凈美好的,是本真質樸的,人就是為了活著而堅定不移地前進,不論前方是黑暗還是光明,是荊棘密布還是鮮花綻放。人是為了活著而活著——在活著本身面前,其他一切都不足以成為理由。
回到現實中來吧,文中福貴的時代早已過去,福貴的生活方式早已不適合現在的社會,我們不可能像他那樣活著。我們應該做到保持本心,認清自己的目標,用盡全力去做真正有益于自己和他人的事,創造自己的價值。在一切困境面前,像福貴一樣,永不放棄,為了活著而活著。
放下書,已是正午,秋天金色又帶些收獲氣息的涼爽的風,混著溫暖柔和的陽光落在窗沿,吹起窗簾,一陣陣起伏跌宕。心中涌起一股對生命從未有過的強烈力量,對活著的強烈信念——一切如此美好,我們有什么理由拋下這一切輕言放棄呢?
林蔭下,一個瘦小的老人和一頭老牛,朝著太陽,漸得漸遠。
好好的,活著……
有關活著作文篇2
“放蕩不羈愛自由,浪跡天涯奈何愁。”要說我心中美好的心愿是什么?我想成為一陣風。
我會變成一位“舞者”,輕輕滑過湖面,在平靜的湖面上舞上一曲華爾茲,用最美的舞步劃出最美的漣漪。
在浩浩蕩蕩的黃河上,我將與奔騰的河水齊舞,“嘩啦啦”生生不息的河水奔流而下,它們將成為我最好的打擊樂,在這磅礴氣勢之下,一首最炫民族風在我的奔放舞姿下,就連沿途的泥沙,也情不自禁加入到這大合奏中了呢!
在一望無垠的海上,藍色的天和藍色的海混在一起,在這模糊不清的天際線中,我來到了這個舞臺。海鷗的高歌聲是我的伴奏,在這充滿無盡藍色的舞臺上,我將舞上一曲《大海》。我向路過的船只招手,在一位位“觀眾”臉上,留下新鮮的海風氣息。船只緩緩離去,想必對我的舞蹈也流連忘返了吧!
我會變成任性的“孩子”,調皮的我,不會拘泥于跳舞。我會變成微風在他人臉頰上留下吻痕;也時而變成大風,把那些玩耍的人們吹得人仰馬翻,甚至還掀起一道道大浪,把海邊的孩子們“送”回沙灘,我可大,可小,自在遨游于藍天與大地,好不快活!
我也會變成一個“快遞小哥”,我是幫助植物世家發展的重要一環,花兒的父母們擠破腦門兒要送孩子“出國留學”,于是找到了我。我幫他們把“可愛的孩子們”送到世界各地,延續它們家族的事業發展,蒲公英就是我的“常客”,雖然每日“負重”奔波,不過一想到能在歌舞之余為地球長青做貢獻,何樂而不為呢?
我愿為風,不只為它的自由快活和優美舞蹈,還有它為植物“送子”的日復一日卻毫無怨言。我愿如風,來去自如,樂觀豪邁,如行者一般放蕩的遨游于天際中……這,便是我的美好心愿——如風。
有關活著作文篇3
似乎在冥冥之中,我看到了你。
在雜亂的石頭堆中,你努力的撐起紫色的身體,傲然的讓人移不開眼。你是一株從石頭縫中長出的紫色小花,我是一個對人生迷惘困惑不知所措的人。
好像你本不該來到這世界,好像你沒有必要繼續活下去。
你長在一個并不舒適的石頭縫里,你沒有多么華麗的衣裳,也沒有令人羨慕的地位。你太過于平庸和卑賤,你甚至無法享受你本該擁有的陽光雨露。所以,為什么要活著,這么,茍且偷生,我想不明白。
你到底想活出什么?你活著是為了什么?根本沒人在乎你,不知為何,我竟想到了我們村的王大奶奶。
不知道從哪里來,不知道她的過往,她似乎在這個村子存在的時候就生活在這里,拄著小拐杖,用那雙飽經風霜的手挨家挨戶的乞討,可我從來就看不起這種平平淡淡,近似于茍且偷生的生活行為。經常有幾個調皮蛋兒圍著她嚷著叫著“瘋婆子”,卻從未見過她老羞成怒為自己辯解或是大聲哭訴,只是很平靜的坐著,望著遠方的炊煙和夕陽,好像她本來就是他們口中的“瘋婆子”一樣,但那神情卻是我從未見過的安詳。
我看著那株小花,內心忽然像是被什么填滿,有一種想哭的沖動。你,活在這,沒有他人的贊美和欣賞,也沒有充足的養分,你活著僅僅就是為了能夠活著,沒有什么壯烈的犧牲,沒有什么轟轟烈烈的人生,只是像這樣,渺小的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活著并不是為了其他什么事情,僅僅是為著活著的本身而活著。《三流之路》中愛拉說過:“盡管這個世界混亂不堪,仍然有許多瘋子為了自己而活著。”沒有什么偉大是值得你放下什么去生活,那才叫茍且偷生。我蹲下身子,將視線與那朵小花持平。
活著,真的不為什么。
有關活著作文篇4
這是第二次讀《活著》這本書了,記得上一次讀這本書是高中的時候,高中的時候讀書完全是奔著寫作素材去的,囫圇吞棗。
現在不一樣,再次讀這本書,真真切切的能夠感受書中所描述的每一個場景,也會產生一些思考與感悟,觸動頗深。
《活著》這本書故事主線很簡單,就是通過主人公福貴從解放初期到--再到80年代的種.種遭遇與不幸,闡述了活著的意義。
通過福貴一生的苦難,寫出了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人是為了活著本身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活著。
福貴年輕的時候,家里是地主老財,風花雪月,無所不為,上個私塾都有傭人背著上學,吃喝嫖賭,甚至侮辱自己的老丈人。
福貴爹娘都管不了他,老婆家珍知道也管不了他,福貴另有一子名有慶,一女名鳳霞。
由于賭博,福貴被龍二騙光所有財產,家境沒落,福貴他爹先沒了。一年后,福貴他娘也病了,緊接著福貴進城找醫生被國民黨抓壯丁,被迫當兵,中間經歷無數苦難變故,差點死去,但為了再見到家人里,他拼命活了下來。3個月后,娘也病死了,女兒鳳霞因發燒沒錢看病,變得又聾又啞。
后來,全國基本解放,福貴回到村里,和老婆家珍、女兒鳳霞,兒子有慶四人相依為命,兒子女兒都很懂事,日子過得艱苦,相繼的經歷了大躍進時期和--時期,但全家依然堅強的活著。
緊接著,變故一個接著一個,先是學校里的兒子有慶為縣長夫人獻血,被抽血過度而死,再是女兒鳳霞嫁給偏頭二喜后,難產而死,福貴有了外孫苦根,后來,家珍在家安樂的死了,女婿二喜在工地被水泥般夾死。致此,一家人就變成了福貴和外孫苦根相依為命。
生活仍然過得異常的艱苦,外孫苦根也因吃豆被嗆死。到這里,就剩下福貴一人活著了。
福貴的發家理念,是一只雞變成一只鵝,一只鵝變成一頭羊,一頭羊變成一頭牛。家人全部離他而去,這其中經歷的苦難與折磨,常人難以想象,但福貴仍堅強活著,他拿出全部積蓄,買了一頭將死的老牛,老牛名字也叫福貴,然后就沒有了然后。
讀完,感觸很深,難以言表。人的一生,說長也長,說短也短,似乎丑惡的事情總在身邊,美好的事物卻遠在天邊,但我們仍然需要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不抱怨。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苦難的一生會很長,快樂的一生會很短。
置身其中,方能感受《活著》帶的種.種啟發。而我,仍然在尋求活著的意義,學習、閱讀、寫作...好好的活著,去體驗那些沒有體驗過的美好。
有關活著作文篇5
早晨,聽見一陣陣鞭炮聲與哭泣聲,我知道,這世上又失去了一個生命。我不禁煩惱:人總會死去,為什么還要活著?
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不免給人一種悲傷的氣氛,但明年的夏天便可以長得繁茂、蔥郁;枯葉的小草被秋風吹動,帶來一種頹廢,無奈的感覺,但明天的春天,便又可以抽出新芽,恢復生機;太陽每天早晨升起,又在黃昏時落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們都在慢慢長大,又在漸漸老去,究竟為什么活著,每個人都不能給出完整的答案。
回家的路上,路旁的一個老樹引起了我的注意:沒有了曾經的生氣蓬勃與綠意蔥蘢,它變得死氣沉沉,在風中靜默,無言著,讓我不禁感嘆到生死輪回,一切皆是命運!一回頭,忽然看見了在老樹那干裂的枝干上,抽出了幾根嫩綠的新芽!老樹它并沒有哀嘆世事無常,而是用新芽來證明自己的存在!那些新芽像剛出生的嬰兒般,在風中顯得嬌弱極了,但我仿佛看到了幾年后那棵枝繁葉茂的大樹……
路上的木槿花正開的爛漫,白色的純潔;粉色的嬌媚;黃色的柔和;紅色的熱烈……在風中漾起笑容——可好景不長,被瑟瑟的秋風從枝上吹落,花瓣被吹到了泥土上,永遠地與木槿樹絕別了!——可來年卻長得異常美麗了……
半個小時后,到家了。看妹妹在門口搗弄著什么,我也湊了過去。原來是在除草!——媽媽沒有閑暇的時間來侍弄她的那些花,就讓我們來幫忙。
“哎呀!這根草的根怎么那么深啊!挖都挖不到!”妹妹抱怨到。我拿小鏟子拼命地挖,卻還是“無用功”。這根野草的根太深了,把花的營養都“偷”走了!妹妹說著,卻引起了我的沉思:
是啊!野草它本無意使花朵枯萎,但為了活著,它告訴自己要拼命扎根,發芽,哪怕經歷風吹雨打,也要堅強地生長!
我懂了——生命也許渺茫,歲月也許易逝,但它卻是豐富多彩。它給了我們每個人不同的人生,讓我們經歷了不同的事,來讓我們知道活著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所以,讓我們享受活著的每一分每一秒,活出快樂!活著精彩!
有關活著作文篇6
我們來到這世間,雖說是為自己而活,活得開心便好,可也應該記得“身體發膚受之于父母”。即便不能穿金戴銀,大富大貴,也要平平安安度過此生,活著便是對生命的尊重。
近幾日,媒體曝出喬任梁死亡的消息。起初,我很震驚,據我所知,他年不過三十,風華正茂,怎么會死呢?了解才知,是自殺,而自殺的原因是娛樂圈中的碎言碎語使他患上了抑郁癥。不去譴責公眾,單單思考喬任梁對生命的態度,人活著,都有壓力,學生有學習的壓力,上班一族有工作的壓力,公眾、明星人物肯定有面對輿論、面對大眾的壓力……
這個社會充滿了壓力,可為什么就是他選擇自殺呢?是因為,他對自己生命的理解僅限于活的精彩,可是卻忘了精彩的前提是——你還活著。
年過半百的奶奶小貝,在出彩中國人上說過:“雖然年已八十,但仍然準備挑戰用牙齒拉小轎車,計劃九十歲找一老伴兒,與老伴兒一起去體驗蹦極,如果有幸活到百歲,那也就圓滿了。”相比之下,后者雖沒有活得驚天動地,但也是此生無悔,這也是對生命的敬畏。
余華的《活著》,主人公富貴經歷動亂“戰亂”,被抓當過兵,挨過餓,上過戰場,扒過死人衣服。以為和平時期到了,卻經歷了女兒難產死亡,兒子救人身亡,妻子患“不治之癥”,女婿被砸死。在以為一切都結束的時候,卻飛來橫禍——外孫撐死。經歷這么多磨難,他到底還是堅持活了下來。
富貴是生活中的強者,他懂得生命只有一次,也明知此生無望“發光”“發亮”,但只要還活著,他便是命運的強者。
活著,可以欣賞到每天太陽升起時的曙光,這便是生命的希望;日中時可以聽到蟬兒知了知了的叫聲,這便是生命的綻放;日暮時可以看到變幻多姿的晚霞,這便是生命的永恒。可是我們要怎樣才能看到如此的美景,有如此美的感受,那便是我們還活著。
人人都希望活的精彩,成為人上人,可是無論是人上人還是人下人,前提是我們有命,我們還活著。如果人死了,一切都沒有了,那么一切也便成了空話,怎樣還會有美的眼光去欣賞美的世界?
活著,一切都是好的,活著,我們才有可能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遇到挫折的時候,我總以為扛不過去,我會垮掉。可到最后,我依舊活著,而且活得很開心,比以前更堅強。
活著能欣賞花草綻放的美麗,能體會雨滴到身上冰涼的感覺。隨著時間的消逝,也終于懂得了活著便是最好的。你不活著,怎知自己不能面對一切呢?那么美好的人生我們還沒有體驗過,沒經歷過痛苦的洗禮,沒體驗過滿臉洋溢著幸福的微笑,也沒經歷過膝下兒孫滿堂,怎么忍心結束自己的生命呢?
當冰冷明晃的刀刃,在白皙的胳膊上劃過時,鮮紅的血液涌流出來,在即將結束此生的探險時,眼前是否會閃現出那些美好開心的畫面,是否懊悔自己這一莽撞的行為,是否留戀這一刻最真實的自己,是否想要再重新活出一個完美的自己?當靈魂出竅的那一瞬間,想要去抓住自己肉體的那一刻,卻顯得那么無力,只能任由黑白無常拉著自己去陰曹地府,尋找自己的一席之地。
只有經歷過痛苦的人才能對生活抱以感恩之心,才能更珍愛生活,珍愛生命,珍惜活著的每時每刻。
或許你經歷過親人的離世,也曾痛哭流涕,或許你從別人身上看到了死亡是最無力的掙扎,才明白,活著真好,活著才可能成為一顆耀眼的明星,才可能完成自己的夢想。那就讓我們好好活著吧!
有關活著作文篇7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臧克家
人們可能會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什么是真正的‘活著’?”也許有人會說:“‘活著’就是餓的時候找吃的、渴的時候找喝的、冷的時候找穿的。時間會從尋找的過程中逃走。”
那么,我很遺憾,這么評價“活著”的人,對活著的理解是不確切且過于膚淺。他們只知道“怎么活著”,卻忽視了更為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為什么活著”。然而恰恰正是這關鍵的一點,決定了人的一生是否挺拔與偉岸。
所以,才有人說:“活著是為了實現自己的價值。”沒錯,在實現人生價值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這就是活著的真諦。
2014年有這么一群人,他們告別了自己的家鄉,同飽受摧殘的非洲人民一道抗擊“埃博拉”病毒,置個人安危于不顧,一次又一次創造了治愈患者的`奇跡。他們的付出不但減輕了災區人民的痛苦,也使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大幅提高。中國援非醫療隊隊員們用自己的奉獻證明了自己的價值,也證明了自己是真正的“活著”的人。
那么,又有人會問:“人一定要干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才算真正活著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我們大多是平凡人,擁有平淡的俗常的人生。但是,就是在這看似簡單的生活中,默默無聞,腳踏實地,彰顯了自我的價值。從蹬三輪卻資助貧困學生的白芳禮老人,到退休封山種樹的楊善洲老人;從冒著嚴寒清掃街道的環衛工人,到圖書館長期閱讀的拾荒者;也許物質缺席了他們的生活,但精神層面的價值,伴隨了他們的一生。
人,不論生活貧富,不論職位高低,都要為實現價值而努力。因為當人們實現了自己的價值時,才會更深刻的意識到自己是在真正的活著。
有些人,他們雖然活著,卻失掉了自己的價值;有些人,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們的價值永不消逝。
有關活著作文篇8
夕陽下的紅光照耀在窮人家的破洋瓷碗中一位老態龍鐘的老人正望著遠處隱隱約約的山脈,說:“活著,真好!”
聽到這句話,我不由得打了一個冷顫。我想到了最近發生的那件事。
一個男青年,從小就受著父母的嬌生慣養,是他覺得可以不用學習,就能獲得一切;覺得可以不用努力,就能擁有錢財。小學畢業后的他已經厭倦了學習生活,經過父母的多次勸導,他才勉強地上完了初中。中考時,他并沒有考上高中,而是進入技術學校學習理發。畢業后的他已經不再是一個剛強有夢想的男兒,他變成了一個行尸走肉,整天吸煙喝酒的人。父母終于忍不下去了,將他痛罵了一番。此時的他氣得破門而出,不知走了多久,走到了某小區,他來到這個小區的一棟樓樓頂,縱身而躍,自殺了。
一個擁有健全的身體,一個被父母珍愛的生命,頃刻間,離開了人世。
想到這兒,我不由得想起了我自己。
今年上半年,我看到了英語書上的一個小故事。它講的大意是在中國的一個偏遠的小村莊,有許多孩子需要上學,可在小村莊與學校之間有一條江,這條江下流速度非常快,小船不能在江上行駛。為了讓孩子們上學,他們就在江上方建了一條索道,沒有錢去建橋。一個記者采訪了一位小男孩,他說:“我喜歡上學,我喜歡和老師,同學們一起學習,玩耍。”
在那樣一個窮困潦倒的小村莊,卻有著極其樂觀的人們,他們從不抱怨上天對自己的命運不公,而讓行動使我明白幸福。
是啊,活著就是幸福。
那個男青年整天衣食無憂,一直生活在美與愛之間,被甜言蜜語遮住了理想,以至于被父母批評一番,就做出了犧牲的舉動。那個小男孩,他既沒有美味豐富的午餐,又沒有干凈整潔的衣服,但他有笑容,有理想,有信心。
每個人的生命都來之不易。可以活著看這些優美的詩詞;看這大好的河山;看這浩瀚的星辰,看這世間的盛顏。真幸福啊!
此時老人吃力地走向椅子,緩慢地坐在椅子上,想著茅屋,想著山河,想著中國,想著世界,想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