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光盤行動拒絕浪費演講稿
演講稿的存在能夠提示演講者演講的內容,也能幫助理清演講的思路;你是否在尋找“2023光盤行動拒絕浪費演講稿”?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相關資料,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023光盤行動拒絕浪費演講稿篇1
恒念物力維艱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大家好!近日,___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呼吁全國“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你可能會問,我國糧食連年豐收,缺衣少食的日子已經過去了,還需要節約糧食嗎?
答案是肯定的。“恒念物力維艱”的精神品質無論對個人還是對國家,無論在過去還是在當下都是不可或缺的。
恒念物力維艱,于個人是優良品德。《左傳》曰:“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今天依然需要提倡。古人云:“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堅持勤儉節約的人在物質上節約了資源,在精神上涵養了品德。所以,即便物資匱乏的時代不再,“儉”的精神也要永續傳承。
恒念物力維艱,于國家是關系糧食安全和國計民生的大問題。的確,當前我們可以吃上飽飯,三餐無憂,但我們仍然浪費不起。我國糧食安全問題依舊嚴峻,耕地面積逐年減少,步步緊逼耕地紅線;一年中糧食在生產運輸和餐桌上的浪費按億噸計算。全國一年所有產糧,真正被吃到人肚子里的竟不足三分之二……糧食是人的命根子,維系著國家命脈。所以,涵養“恒念物力維艱”的品質,居安思危,是時代的要求。
當下,各種各樣的鋪張浪費現象仍屢見不鮮,令人觸目驚心。集宴散場后留下一桌桌的剩菜,學校和企業的飯堂里,沒打完的食物和吃剩的食物一桶桶地被倒掉,一只梨子只啃了一口就慘遭拋棄……
這些浪費的行為,究其根源,是人們缺少“節儉”的修養,不懂得糧食來之不易,不重視每一粒糧食維系國家命脈的重要性。
節約糧食不能只是打打標語,喊喊口號,“恒念物力維艱”也不能僅是紙上談兵,需要在座的各位,需要全社會共同落實,才能有實效。關于節約糧食,我有幾點建議:第一,餐館吃飯不講排場,一次少點菜,不夠再加菜,吃不完帶走,減少浪費;第二,餐飲行業經營者可以制訂相應優惠方法,鼓勵消費者進行“光盤行動”;第三,大家相互監督,批評浪費行為,在全社會營造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氛圍;最后,還應加大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國糧食現狀,真正明白糧食對國家的重要性。
誠然,今日之中國無糧食危機之虞,但我們要居安思危,節約糧食,珍惜糧食,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大力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使之成為今日中國的時代新風。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2023光盤行動拒絕浪費演講稿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話題是《節約糧食,遠離浪費》。
泱泱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文明,經久不衰;優良的傳統文化,歷經數年的文明傳遞,至今仍炫爛不已;顆顆優質稻谷,歷經數千次的科學鉆研,可謂千里飄香。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稱的傳統美德。勤儉治國的堯,受萬民敬仰,被稱頌萬世;埋首田間的袁隆平畢生奮斗,造福人類??顆顆金黃而飽滿的谷粒,是父輩們辛勤的耕耘,是父輩們勞累的汗水,是父輩們凝結的奉獻。我們有什么理由去浪費,有什么理由去揮霍呢?我們沒有理由,我們只有“愛惜糧食,杜絕浪費”。
古人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碎;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當你看到父母在烈日下忙碌流下的滴滴汗珠時,你是否體會到了糧食的來之不易?當你聽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朗朗讀書聲時,你是否在為自己的浪費感到羞愧?當你看到飯桌上殘留下的粒粒米飯時,你是否感覺到那異樣的眼光?同學們,行動起來吧,從身邊的點滴做起,從節約粒粒糧食做起。
同學們,我們是龍的傳人,是繼承最優美德的中國人!中國雖在歷史長河中歷經滄桑,但依舊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東方,向世人展示著,一個以農業為基礎而翱翔的龍的傳奇!所以我們沒有資格為我們的祖國涂上一個句點,我們應該讓她更加繁榮昌盛。為此,我們要積極行動起來,珍惜每一粒糧食,共享幸福明天。愛惜每一粒糧食,就是尊重每一位勞動者;愛惜每一粒糧食,就是珍惜每一天幸福的生活;愛惜每一粒糧食,就是傳承每一份關愛。
碗中的米事汗水,碗中的湯是心血,我們不一定是民垂青史的人,卻要爭做歷史長河中鮮活而有力的旗手。同學們,讓我們一起高舉“節約糧食,遠離浪費”的旗幟,讓我們傳承這優秀的傳統。
十月十六日,是世界糧食日。從今天起,我們應爭做一位優秀的旗手,高舉愛惜糧食,不多盛,不亂倒的美德,高舉杜絕浪費,不亂丟,不亂棄的美德。同學們,讓我們高舉時代的旗幟,讓每一縷美德之風傳遍每一處中華大地。謝謝大家!
2023光盤行動拒絕浪費演講稿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在這收獲的黃金季節里,我們迎來了10月16日第__個“世界糧食日”。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珍惜糧食,從我做起!
古代教育家孔子給后人留下了一句名言:民以食為天。由此可見,“吃”是多么重要!建國66年來,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物質應有盡有。有的同學甚至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我們還有必要從一粒米上節約嗎?我想說的是:很有必要!我們不妨算這樣一筆賬:倘若我們每天節約一粒大米,那么十億人可節約多少?五千多公斤!一年可節約將近兩千萬斤,折合人民幣兩千萬元。這筆錢若按每所希望小學五十萬元算,則可蓋四十所希望小學;你還能說我們沒必要節約一粒米嗎?
請各位同學想一想在學校食堂餐桌上你是否將飯菜吃一部分就倒掉?你是否將吃了幾口雪白的饅頭、包子扔在地上?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是否感到可惜,感到心疼?我們從小就知道“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同學們,你們是否想到世界上還有許多吃不上飯的人們在苦苦掙扎,你們知道嗎,在發展中國家,每5個人中就有1個長期營養不良,有20%的發展中國家人口糧食無保障。饑荒已成為地球人的第1號殺手,每年平均奪去一千萬人的生命。因此節約糧食值得我們同學們深思。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周恩來總理一貫反對鋪張浪費。他吃米飯時,一粒米也不肯浪費,偶爾灑到桌子上一粒米也一定要撿起來放到嘴里。我們應該向___學習。同學們,珍惜糧食就是珍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果實。節約是美德,節約是品質,節約是責任。讓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在校園蔚然成風,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為建設文明和諧校園作出應有貢獻。
謝謝!
2023光盤行動拒絕浪費演講稿篇4
常將有時思無時,莫把無時當有時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要演講的題目是“常將有時思無時,莫把無時當有時”。古語有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節儉,是一個人美德的外在體現。盡管現在生活富足了,也要憶苦思甜,勤儉節約。
之所以要大力提倡節儉,是因為節儉能養德。《資治通鑒》里講:“儉約,所以彰其美也。”節儉不單單顯示出了個人的良好習慣,更是顯露了個人的美好品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雖然官居蜀國宰相,但他崇尚節儉,力戒奢侈,死后也是“不使內有余帛,外有贏財。”寧靜致遠,儉以養德。
之所以要大力提倡節儉,更是因為節儉能興邦。今年全球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已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這一特殊背景下,節約糧食,不僅僅是風尚和美德問題,更關乎人民生活幸福和國家長治久安。___曾說:“在糧食問題上不能僥幸,不能折騰,一旦出了大問題,多少年都會被動,到那時誰也救不了我們。”行穩致遠,儉以興邦。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誰人沒聽說過紂王的奢侈無度,酒池肉林,將商湯打下的江山輕易斷送;又有誰沒聽說過隋煬帝的紙醉金迷,大興土木建造勞民傷財的大運河,終是造就了隋朝短命的事實;唐玄宗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致使國政混亂,最終葬送了一代盛唐。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已經告訴了我們:奢會敗己、敗家乃至敗國。這就是歷史失敗者走上滅亡的根源!一個沒有節儉精神作支撐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節儉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節儉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
那么,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又該如何做到勤儉節約呢?第一,我們在平日里要懂得知足,感恩現在所擁有的,學習珍惜自己身邊的事物。第二,我們要盡量節儉,避免奢侈浪費,不要養成養尊處優、好逸惡勞的毛病,為日后應對不同的環境作準備。第三,我們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誠然,我們現在的物質水平提高了,人們都過上了富足的生活。但是,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在物質水平提高的同時也要提升精神水平,學會勤儉節約,反對奢侈浪費。
常將有時思無時,莫把無時當有時。讓我們一道,將勤儉節約的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2023光盤行動拒絕浪費演講稿篇5
國運之根本,勤儉衛糧食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發言的題目是“國運之根本,勤儉衛糧食”。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看來,我們不僅應養成節約糧食的習慣,更應站在國家層面,深刻把握糧食的重要意義。
勤儉節約,能樹立節約糧食意識,培養個人優秀品德。資治通鑒有云:“儉約,所以彰其美也”。身處新時代,物質生活豐富,為何還要講求節儉?節儉鍛造品質,孕育自律,培養品格。縱觀中國艱苦卓絕的革命歷經中,引領中國人前行的堅毅品質,又何嘗不是在勤儉中歷練而出?節儉以念英雄,內生新時代強大動力,指導我們心向陽光,為國奮斗。當我們從日常小事做起,勤儉生活,心系國家,你我微小的行動匯聚成江河湖海,促進健全人格的培養,弘揚節儉美德。人人皆是節約糧食的守護使者。
節約糧食,更是居安思危,牢牢把握國家糧食航船舵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新時代____不斷強調糧食安全的重要性,正因為糧食是治國理政穩定社會的基礎。古代洪范施政,食為政首。面對全球疫情和世界不穩定局面,糧食安全是長期課題,唯有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才能在新時代行穩致遠。從現實看,世界糧食供應緊張,我國耕地面積縮小,假若糧食受制于人,后果不堪設想。因此弘揚艱苦奮斗和居安思危意識是現實重要精神,節約糧食,全民有責,讓“新食尚”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反觀當下,不少人輕易忽視節約這一品德,固守物質條件豐富,無須節約的思想。電視報導的“剩宴”,一組組觸目驚心的數字,都是糧食浪費的縮影。而這些不良現象,對國家發展極為不利。
那又是何種動機導致浪費現象呢?究其根源,許多人并沒有把糧食與國家命運相結合,對糧食安全重視程度不足。在疫情常態化的當下,我們更要守住糧食安全底線,讓勤儉節約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恒系國運。
面對時代呼聲,我們應該如何發揚勤儉節約精神?首先應培養自律人格,約束自身不理性消費欲望,出門聚餐量力而行,不浪費食物。其次,要樹立憂患意識,把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肩負起社會和時代的責任。心中要時刻有糧食安全紅線,繃緊糧食安全之弦,抵制浪費糧食的不良習慣。最后放眼國際,面對許多仍然有糧食問題的國家,珍惜當下豐富的物質生活。當你浪費糧食時,想想非洲因為那些缺乏糧食而變得瘦骨嶙峋的孩子們,請放下浪費的念頭。節約糧食,為了國泰民安,也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
誠然,糧食保衛戰并非一日勝利,我國糧食問題依然突出,但只要我們發揚勤儉節約精神,心系國家和民族,新時代中國號巨輪定能揚帆遠航!
老師們,同學們!讓我們爭做節約達人,為國家貢獻屬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