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高粱個人心得
紅高粱個人心得要怎么寫,才更標準規范?根據多年的文秘寫作經驗,參考優秀的紅高粱個人心得樣本能讓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紅高粱個人心得(通用8篇)】,供你選擇借鑒。
紅高粱個人心得篇1
20__年,隨著諾貝爾文學獎的公布,莫言無疑收到了全世界的關注,這顯然是共產主義作家的勝利,也反映出老牌資本主義獎項諾貝爾文學獎對社會主義的妥協與退讓。
作為莫言先生的代表作,《紅高粱》顯然已經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十分醒目地出現在“諾貝爾文學獎”候選名單上,不僅是僅有的中文創作作品,更是80年代以來唯一入榜中文書。
在本書中設有兩條平行的線索:“過去式”寫爺爺和奶奶的愛情故事;“現在式”寫爺爺背著父親正在進行著的一場伏擊戰。這兩條線索時隔幾十年,交叉進行,且均屬過去,與現在無關。但令人無不驚訝的是,莫言何以能把他尚未經歷過的抗日戰爭寫的那樣波瀾壯闊?
顯然,莫言在小說中的歷史描述別具一格。他曾被歸為“尋根”一派,那么莫言在自己的故鄉山東高密尋到了自己的根。對于莫言來說,高密是一個悖論,簡單來說它無疑是世界上最美麗又最丑陋,最超脫又最世俗,最圣潔又最齷齪,最英雄好漢又最王八蛋的地方。
在這片土地上,莫言樹立起了一個復雜的形象——爺爺,他是一個勞動者,一個殺人犯、通奸犯,一個土匪,而他又是個抗日英雄。如此這樣一個形象,完全不同于文學中格式化的英雄形象,而集美丑善惡與一身,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全新的面貌和不一樣的體驗。作品中的奶奶也是反傳統的。當她被父母為換取一頭騾子而許配給麻風病人時她勇敢地選擇了與爺爺通奸,以此來進行反抗。而奶奶臨死的獨白正是對她一生最好的概括:“天,你認為我有罪嗎?你認為我跟一個麻風病人同枕交頸,生出一窩癩皮爛肉的魔鬼,使這個美麗的世界變得污穢不堪是對還是錯?什么叫貞潔?什么叫正道?什么叫善良?什么是邪惡?你一直沒有告訴我,我只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辦,我愛幸福,我愛力量,我愛美,我的身體是我的,我為自己做主,我不怕罪,不怕罰,我不怕進十八層地獄。我該做的都做了,該干的都干了,我什么都不怕了。”
可見,莫言的小說推翻了傳統抗戰小說的模式,重構歷史,模糊了過去和歷史、死亡和生存以及善與惡、好與壞的界限。正因為如此,他的筆下才有如此真實豐滿而復雜的人物形象。不僅如此,《紅高粱》還在濃濃的鄉愁里洋溢著對祖輩們深深的崇拜。在莫言心里,爺爺充滿了著迷的男性的力與美。爺爺是一介樵夫,單卻膽敢為了奶奶,為了一段“奸情”去殺人。本是農民的他,卻為了反抗日寇而成為“余司令”。奶奶本是一介女子,卻也敢愛敢恨,具有男子的氣魄。就連當時十多歲的父親,也是一個敢拿起勃朗寧就射的小英雄。這就是高粱地生活過的人們,他們代表著一種向上的精神——而那片“高密輝煌”、“凄涼可人”、“愛情激蕩”的紅高粱,可能就是莫言一直要尋找的精神家園吧。
紅高粱個人心得篇2
《紅高粱》講述的是抗戰時期的故事,卻又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抗戰故事。
一個苦命的女人即將嫁給一個麻風病的老頭,一個轎夫愛上了這個苦命的女人。其間發生的一切講述他們了的感情平平淡淡,也講述了那時人們的生活簡簡單單。這個故事是發生在那些長滿茂盛高粱的高粱地里,也給故事增添了一翻韻味。
這個故事一開始講的卻是重男輕女的思想,女兒無用處,為改善生活把女兒賣給一個將死的麻風病老頭,難道自古女人的命就這么貧賤!我想控訴的是:那時的女人沒有地位,一個如花似玉的姑娘,爹娘為了點錢就把女兒給賣了,也太過于絕情了。故事中的女主角鳳蓮把自我交給了轎夫余占鰲,即使不算是感情,可是這個男人起碼比麻風病老頭要好上不明白多多少少!這一幕可是是想告訴觀眾女人要的只是一個能夠照顧自我得好男人,而不是為了金錢而把自我給賣了。卻也慶幸,老頭被殺了,幸福來到了。我們要相信幸運之神一向在我們身邊,我們要做的是好好對待生活,生活是不會對我們吝嗇的。
感情有了結果,孩子慢慢長大了;上等的高粱酒釀成了;生活越來越紅火。當日子過的和和美美的時候,總會有那么點事發生。日本人的車輛踐踏了平和的高粱地,于是乎這個村莊不再平靜,日本人的殘暴,與中國人的善良構成鮮明的比較。日本人殘忍的要屠戶剝人皮,這樣慘絕人寰的事想也明白僅有日本人才會做。不然發生在中國的細菌戰又怎樣會出現呢?
這個故事也是在告訴我們,讓我們謹記歷史的慘痛,日本人的慘無人道,我們中國人要自強不息,不能輸給小日本!
紅高粱個人心得篇3
那兒,有放眼望不到邊的高粱地,那兒的高粱釀出了著名的三十里紅。那是電影《紅高粱》里的高密,高密有許多釀高粱酒的酒坊。高密人喜歡紅高粱,喜歡紅高粱釀的酒,他們更喜歡這片孕育出遍地紅高粱的土地。
《紅高粱》中的高粱地被日寇打破了原本的平靜。原本占山為王的土匪花脖子、有一幫兄弟的余占鰲以及子女都犧牲了的縣長,單家年輕的當家女人——九兒,多股力量集結在一齊打鬼子,與妄想侵占自我家鄉的日本鬼子巧妙周旋。
與紅高粱為伴的高密人,決不放棄這一方水土!日本的少佐妄想征服高密人的心,讓其自愿成為亡國奴,高密人決不答應,誓死抵抗!戰場上痛失三個兒女的父親、高密的縣長帶著一輪椅的炸藥,九兒唱著《高粱》曲兒惜別心愛的人,將日寇引到高粱地里的酒棚處,燃了日本鬼子口中夸贊的著名三十里紅,燃了這高密的生靈,炸得鬼子無處可躲,也在這高粱地為自我安了身。
九兒是當年千千萬萬抗日人民的縮影。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人民的質樸、善良、勤勞和勇敢,看到了他們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也看到了中華兒女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決心和自我犧牲精神。他們的善良質樸、和這一方土地的美麗富饒更激起了我們對日本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影片中,美麗的高粱地是高密人生活和抗日的主要背景。這樣的畫面讓人感受到,高粱融入了高密人的生活,高粱的靈性和精神融進了高密人的骨子!抗戰八年,八年中不知有多少人為了這方水土,與敵人進行英勇的抗爭。不僅僅是高粱熟了能夠紅滿天,還有場上廝殺的英烈的鮮血染紅江山。高密人的樸素像紅高粱,高密人鐵骨錚錚的血性也像紅高粱。他們扎根于這片土地,深愛這片土地,為捍衛這片土地能夠獻出自我的獻血甚至生命。他們堅信中國共產黨能夠趕走日本侵略者,所以他們緊跟共產黨前仆后繼,誓死保衛自我的家鄉,絕不容許侵略者占去一分一毫。
在這高粱將要紅滿天的季節里,迎來了中國抗戰即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周年。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我再次觀看了《紅高粱》這部影片,當年馳騁于戰場浴血奮戰的年輕人,如今已過了耋耄之年。新一代的軍人接過了他們手中的紅旗,傳承了他們身上不屈的精神,站在時代的前列,捍衛著祖國和人民的安寧。
高粱釀成的美酒,源遠流長,代代傳承。影片《紅高粱》中的抗戰時代雖已成為歷史,但中國人民在抗戰中表現出的對祖國的熱愛、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仰、對和平的追求是永恒的。《紅高粱》以電影藝術的形式告訴世人,什么才是真正的紅色民族魂。
紅高粱個人心得篇4
我沒看過電影《紅高粱》,當然這之前也沒看過原著。直到這次讀書苑提到,于是上網找來閱讀。感覺莫言一方面傾注了大量的感情,一方面熟練地賣弄著小說的技巧,倒敘插敘,讓整個時間線索混亂,讓我有些摸不著頭腦,也給了我不少的考驗。
全書的高潮“余司令伏擊鬼子,‘我奶奶’犧牲”被安排在最前面,后面抽絲剝繭般地展開余占鰲和“我奶奶”的愛恨情仇,講述“我奶奶”生前身后的各種故事。
整體以膠平公路的伏擊戰為主線,其間穿插著回憶,使人不斷聯想在這片高粱地里發生的故事。字里行間都彌漫著紅高粱的氣息,那應該是東北鄉才有的氣息。粗狂、野性又火辣辣的充斥著熱情。
讓我很難懂得,對這樣的高粱地是什么樣的感覺,一開始的死尸、血腥、惡臭、污泥、吞噬尸體的野狼和蠕動于其間的蟲子,混雜在高粱地里,混雜在黑土地里,就有種說不出的厭惡。以至于在讀到劉羅漢被撥皮的那段,除了心里的一種被割傷的悲痛之外,更多的是一股翻江倒海般的惡心,于是不敢往下想。
小說中個性的女性人物很多,但是在那高密的紅高粱地里,“我奶奶”像一團烈火熊熊燃燒,釋放她生命的色彩。甚至她的死也與眾不同是為余占鰲的隊伍送飯時被敵人打死。痛痛快快地生,轟轟烈烈地死,使“奶奶”成為小說中的一大亮點。
莫名其妙冒出的想法有很多,卻不知道哪里來的,大概是對戰爭觸目驚心的描寫,或者我根本沒有讀懂。但是,內心總有那么一點抽搐。但書中那些英雄豪杰加流氓的氣魄,卻正是借助了那股子初生牛犢之蠻勁,讓我深深地記住它是一個發生在東北高粱地里的抗日故事。
紅高粱個人心得篇5
莫言的《紅高粱》一書,不僅以抗戰為歷史背景,而且語言極富感染力,人物性格鮮明, 讀罷《紅高粱》,腦子里便是那高粱的海洋 和那一個個鮮活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著名導演張藝謀也曾將 《紅高粱》搬上熒幕。
小說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那就是“我奶奶”。在莫言的感覺世界中,“我奶奶”首先是一個充溢著生命活力與性的誘惑的風流女子。她十六歲出嫁,憧憬著能顛倒在一個強壯男人的懷抱里,殊不知,貪財的父親把她嫁給了一個麻瘋病人,只因為單家是個百里首富,只因為單許給他一頭騾子。 “我奶奶”這一形象,完全不是傳統美學的善男信女形象,而是一個有著女性身軀,充滿生命活力,洋溢著風流情性,以義氣為熱血的形象,忠義相助為處世原則,以敢做敢為為英雄豪氣。“我奶奶”這一形象,充分體現了這一俗文化的特征。
在《紅高粱》中有一個鮮明的意象就是紅高粱,它代表著莫言所向往的洋溢著生命力度的充滿狂歡色彩的酒神精神,是生命強力的象征。作品中多次寫到高密東北鄉人的生命強力。這部作品以紅高粱為名,而且第一章也以紅高粱命名,開篇就營造了一個紅高粱世界,到處彌漫著紅高梁的氣息,他們都是活生生的靈物。生存在這片土地上的喜食高粱的鄉親們也都具有了高粱般鮮明的性格:挺拔、堅韌、堅固、團結、偉岸、生氣蓬勃、狂放不羈、英勇無畏。高密東北鄉無疑是地球上最美麗最丑陋、最超脫最世俗、最圣潔最齷齪的地方。 《紅高粱》表現出對民間價值的認同和坦蕩無比、恣意豪邁、天馬行空的敘述氣魄,與此交織在一起的是他(她)們健壯的體能、強壯的氣魄,敢愛敢恨,重生輕死的民間情懷。莫言這種恣意妄為的敘述表明:他通過“血緣”為紐帶所確立的民間立場,使他在認同民間的同時也認同了他的“根”,他的情感與精神的歸宿,他經常對現代文明都市的丑陋與卑鄙、齷齪表示憤慨的原因也就在這里。由此莫言在《紅高粱》的題尾中寫道:“謹以此書召喚那些游蕩在我的故鄉無邊無際的通紅的高粱地里的英魂和冤魂。我是你們的不孝子孫,我愿扒出我被醬油腌透了的心,切碎,放在三個碗里,擺在高粱地里。伏惟尚饗!尚饗!”
通紅的高粱地里,灑遍了爺爺奶奶們、我父親的、劉羅漢、劉副官、方六,“劉吹手”們的鮮血,也留下了他們輝煌的戰果——鬼子們的鮮血。這些血性的生命,向世人展示了普通平凡的中國人光明磊落、直率坦城,不避生死、敢愛敢恨的人格力量,展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威然屹立的民族精神。
紅高粱個人心得篇6
最近,我在看莫言的《紅高粱》。
紅高粱作為《紅高粱家族》的第一部分,整體以膠平公路的伏擊戰為主線,其間以意識流的結構穿插著回憶,使人不斷聯想在這片高粱地里發生的故事。敘述主體在“我”“父親”“爺爺”“奶奶”之間自由轉換。看似凌亂的劇情發展夠成了意識流敘述風格的特色。
作者著重歌頌一群有著傳奇色彩的人群。“他們殺人越貨,精忠報國,他們演出過一幕幕英勇悲壯的舞劇。”他們之中,有余占鰲,有劉羅漢,也有戴鳳蓮。
戴鳳蓮在彌留之際,有一段對生命的留戀和熱愛的話:“天賜我得人,天賜我兒子,天賜我財富,天賜我三十年紅高粱般充實的生活。天,你既然給了我,就不要再收回,你寬恕了我吧!”“天,什么叫貞節?什么叫正道?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惡?你一直沒有告訴過我,我只有按著我自己的想法去辦,我愛幸福,我愛力量,我愛美,我的身體是我的,我為自己做主。”“我什么都不怕。但我不想死,我要活。”我要多看幾眼這個美麗的世界。
莫名其妙的有很多感觸,卻不知道來自哪里,因為觸目驚心的赤裸的戰爭描寫,還是離我遙遠卻感覺似曾相識的高密鄉的味道。或者,這些我根本沒有懂得,或許我什么也沒有從這本書得來,但是,內心總有那么一點抽搐。我會想象著靜靜的躺在高粱地里,嗅著黑土地的芬芳,聽著烈風拂過高粱頭顱的瑟瑟之聲,還有滲透在空氣里甘冽的高粱酒的醇香。抹去眼里的那份聰明伶俐,摘下頭上的家兔耳朵,純粹的沉浸在這片高粱地里,浸泡在濃濃的高粱酒香里。
紅高粱個人心得篇7
讀罷莫言的《紅高粱》,腦子里便是那高粱的海洋,在八月的深秋里,一片血紅,無邊無際。
小說為我們塑造了一個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那就是我的“奶奶”。在莫言筆下,“奶奶”首先是一個充溢著生命活力與誘惑的風流女子。她十六歲出嫁,憧憬著能顛倒在一個強壯男人的懷抱里,殊不知,貪財的父親把她嫁給了一個麻瘋病人,只因為單家是百里首富,只因為單許給他一頭騾子。“奶奶”絕望了,置諸死地而后生,她不顧一切,順從地理解了高梁地里與余占鰲的一切。小說運用大膽的筆觸,描述了這激情亢奮的場面。一個是攔路劫匪,身強力壯,之后成為土匪司令的余占鰲,一個是被禮法世界推向火坑,而又絕處逢生、欲望之火奔騰不已的妙齡女子,在那個一切舊的事物雖然高懸人們的頭頂卻已經搖搖欲墜的時代,他們的精神和肉體彼此契合,傳統的封建倫理和道德在他們面前蕩然無存,生命之火一浪高一浪地燃燒。“我奶奶”那紅高粱一般通紅的性格也由此成形。“奶奶”這一形象,完全背離中國儒家所提倡的三從四德,而是一個自由,灑脫,熱情,豪邁的象征符號。有人認為,這一形象具有某種西方的審美特征,其實,這一形象的文化底蘊依然淵源于我國傳統社會的底層,尤其在我國北方廣大農村,至今依稀可見一種具有原始意味,與傳統禮教相對峙的俗文化方式,在這一文化方式中,人們以求生為第一愿望,視情愛為人之本性。或許這源自他們敢作敢為,敢愛敢恨,恩怨分明的性格特征。“奶奶”這一形象,充分體現了這一俗文化的些許特征。
小說中一幅幅獨特的視覺畫面沖擊著每一位讀者的心靈壁壘。無邊無際恍如血海的紅高粱,劉羅漢大爺被日本人活剝后仍然痛罵不休的令人顫栗的場面以及奶奶臨死前對天理的種.種發問與驕傲的自我伸張,無一不是充滿激情的感觀描述。莫言的感觀與眾不同,他把傳統倫理的教條拋諸腦后,完全融入到中國北方那片荒涼原始的土地,用生命最原始的張力和活力構成一幅幅特殊的畫卷來詮釋我國民俗文化的特征。為恰當地表現這一心態,莫言的小說總是習慣以“童年視角”鋪展開來。《紅高粱》就是以十四歲的豆官的記憶作為線索,另加上“我”的補充組合而成的。因此,這部小說也就在文學的殿堂中熠熠生輝,并且在鄉土文學領域中開拓出了傳統筆法之外的另一片廣闊天空。
《紅高粱》的作者毫不吝惜自己對中國民間價值的認同,強健的體魄,豪邁的性情,輕生重義的品質都是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相比之下他經常對現代禮貌都市的丑陋與卑鄙表示憤慨。莫言在《紅高粱》的題尾中寫道:“謹以此書召喚那些游蕩在我的故鄉無邊無際的通紅的高粱地里的英魂和冤魂。我是你們的不孝子孫,我愿扒出我被醬油腌透了的心,切碎,放在三個碗里,擺在高粱地里。伏惟尚饗!尚饗!”
紅高粱個人心得篇8
《紅高粱》是最能反映莫言風格的一篇奇作。小說以一塊塊的感覺畫面組合而成,形成一個以獨特感覺為基礎的“紅高粱”世界。從題材看,小說取材于作者家鄉的抗日生活,寫作目的也很明確。在小說里,作者以家鄉的紅高粱作為背景,以活生生的感覺記憶為筆鋒,游犁般地描寫著家鄉的抗日生活畫面。無邊無際的高梁地紅成洋的血海,血海中,有著生命的野合,有著活剮的血腥,有土匪的出沒,有英勇的伏擊。與以往的“抗日文學”不同,《紅高粱》摒棄了種.種思想框框的制約,抹去了單純樂觀的色調,把家鄉的抗日生活重新放置在民族的自然發展和充滿血腥的歷史過程中去。后來有人驚嘆地評價,《紅高粱》把抗日題材“拖出了困海”。不僅如此,《紅高梁》還為我國當代的“戰爭文學”拓出了一條新路。
《紅高粱》中充滿對于人的個性和生命強力的熱烈贊美。莫言在寫作《紅高粱》時就痛感現代都市中人性的齷齪和生命力的萎縮,轉而在高密東北鄉那一片粗獷、野蠻的鄉土大地上發現爺爺、奶奶們那種強悍的個性生命力,自由自在、無所畏懼、樸素坦蕩的生活方式。這種現實人生與過往歷史的交流,使過往民間世界中所蘊含的精神轉化為當代人重要的組成部分并對其人格的生成產生重要影響,從而在作品中創造了一個個感性豐盈、生命鮮活的藝術形象。崇尚生命的強力、贊美個性生命的偉大是莫言《紅高粱》的主題,這個生命主題會使我們想到西方近代以來的生命哲學,特別是尼采那種高蹈的生命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