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作文簡短家鄉的風俗
好的作文應該注意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流暢性,用詞得當、語法正確、句子通順、表達清晰。優秀的六年級作文簡短家鄉的風俗要怎么寫?下面給大家整理六年級作文簡短家鄉的風俗,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六年級作文簡短家鄉的風俗篇1
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也是云南少數民族中影響面最廣、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歷新年,也就是公歷的四月中旬,節日一般持續3至7天。四月正是西雙版納鳳凰花盛開的季節,風景秀麗,是中外游客喜愛的旅游勝地。
節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節日盛裝,挑著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開始互相潑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祝福的水花到處飛濺,場面十分壯觀。在傣族人看來,水是圣潔、美好、光明的象征,世界上有了水,萬物才得以生長、水是生命之神。在潑水節中,被潑得水越多,就越說明你受到大家的喜愛,獲得的祝福越多。
除了潑水,還有許多其他的活動,比如在寬闊的瀾滄江上,舉行劃龍舟比賽。參加比賽的木船都是用美麗的花朵點綴的,裝扮成孔雀、大魚等形象,由數十位青年奮力劃槳前進。兩岸觀眾如云,鑼鼓聲、喝采聲響徹云霄。
夜晚,各村都會燃放高升,這是傣族人民自制的焰火。點燃引線,高升如火箭般射入天空,在空中綻放出絢麗的煙火,光彩奪目,把節日的夜空裝點得特別美麗。高升放得最高的人會受到人們的贊賞,并且能夠得到獎勵。除了高升,入夜人們還會將一盞盞孔明燈放飛上天,以此來紀念圣賢孔明。
在節日中,無論男女老少,都會穿上節日盛裝,來到廣場中載歌載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象腳鼓舞,有的即興而作、邊唱邊跳,到處都充滿了歡聲笑語。
六年級作文簡短家鄉的風俗篇2
我的家鄉在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家鄉有好多好多的風俗,比如:社火、小曲、小吃……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家鄉的主要風俗——字畫和小曲。
聽爸爸媽媽說,通渭在一九九二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書畫藝術之鄉”,家鄉的.人們家家都懸掛字畫,有“家中無字畫、不是通渭人”之說,在每年的八月十六日都要舉辦書畫藝術節,其中的字畫展覽活動主要在我們的悅心書畫村,書畫村有四樓,一樓是大廳,二、三樓是畫家和書法家畫畫或寫字的地方,我也去過好幾次呢,看見悅心書畫村展覽了許多字畫,并且有許多書法家和畫家在那里寫的寫、畫的畫。哦,他們字、畫非常好看,但是非常貴,有的一副字畫要一、兩萬或幾十萬呢。對了,還有買字畫的人,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非常多。
通渭還有一個的風俗,那就是通渭小曲。通渭小曲特別多,可以百聽不厭,有火焰駒、十里亭、佰牙付琴、華亭相會、張連賣布等等,最火焰駒好聽,我也喜歡。假如你也喜歡的話,你可以買一個通渭小曲碟片,保證百聽不厭。我爺爺奶奶閑時總是不忘聽通渭小曲,真是兩個戲迷,我想,我長大后一定給他們買一套通渭小曲碟片,再買個放碟片的好電視,他們就可以天天看了。還有,隨著人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現在,家鄉的大街小巷都有表演通渭小曲的人,尤其在我們的文化廣場,每天都在表演小曲,看的人非常多。
哦,家鄉還有許多好吃的,喬圈圈、油餅、漿水面、煮洋芋、長面等等都非常美味可口。
如果你來到了通渭,別忘了賞通渭書畫、聽通渭小曲、吃通渭美食哦,熱情好客的通渭人民歡迎你!
六年級作文簡短家鄉的風俗篇3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國的傳統習俗形形色色,五花八門。今天,就讓我帶著你走進我的家鄉,領略一下那歷史悠久而傳統的習俗——搗年糕。
年糕,年年“糕”升。在象山,年糕是家家戶戶過春節時必吃的食物。搗年糕雖然看起來簡單,可是真正做起來卻是費時費力。
村里的男人,先把米一升一斗地從米缸里取出來,浸泡在水里,等到米粒充分吸收了水分,徹底濕透以后,再把米撈起來過濾掉水分,晾一晾,然后才把這些米送到磨坊里磨成米粉。接著把磨好的米粉倒進一個特制的桶里,放到鍋里蒸,待到廚房里的蒸氣彌漫著米香時,米粉已經被蒸熟了。大力男人端起木桶快步走到木槽前,把一桶的米粉倒進木槽里,用木杵用力地搗,使木槽里的米粉變成膏狀,再用力,使那些膏狀物從一個方形的小口里擠出來,鉆出長條,像是一條巨大的蠶從蛹里爬了出來。邊上的婦女手里握了一把刀,刀上沾一些水,切成了一段段,再放到室外的竹板上晾起來,期間還要給它不斷地翻身,等年糕完全變硬之后,就可以裝入袋子里保存起來了。
家鄉吃年糕也是一大特色。在年糕剛成型時,還冒著熱氣,黏黏的,撒上一些紅糖,白糖,芝麻和桂花,年糕一下子變得又甜又糯,是我最喜歡的吃法。也有人喜歡吃咸的,放入榨菜絲包起來,這樣吃甜絲絲,咸滋滋。
搗年糕是我們家鄉的一種傳統習俗,也是一種生活藝術。
六年級作文簡短家鄉的風俗篇4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是王安石的《元日》,一想到這首詩,我就想到家鄉的春節。
我的家鄉在山東濰坊,這里的春節很熱鬧,春節的前一兩天,大街上、商店里、餐館里全都充滿了年味。大街上都是賣燈籠,春聯的,商店的門上,窗戶上還有許多“福”,店里面也有許多關于春節的貼紙,餐館和商店一樣,有推出一些五花八門的套餐。
最有年味的地方還是每個人的家里,我家也不例外,除夕早上我和爸爸貼對聯,貼福字,掛燈籠。還要進行大掃除,干干凈凈迎新年的歡樂氣氛。下午就開始準備年夜飯了,晚上,我們一家人圍坐在桌邊吃著美味的年夜飯,還有餃子,吃餃子最有趣了,因為餃子里面放著錢,誰吃到錢誰將會在新的一年運氣就好,所以都爭著吃餃子,恨不得一口就能吃到錢的餃子。啊!我吃到了一個帶錢的餃子。晚上八點我們全家一起看春節晚會,隨著新年的鐘聲敲響新的一年到來了。
春節的這一天,一定很早就要起來,穿上新衣服,我和妹妹去給爺爺、奶奶磕頭拜年,他們會給我倆壓歲錢,我們非常高興。整個村子都是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地上全是鞭炮紙的碎屑,空氣中夾雜著硝煙的味道。接著,我高高興興的跟著爸爸媽媽到親戚家去拜年,送上美好的祝福,希望大家能夠在新的一年里萬事如意。
到元宵節又是一個高潮,我們買元宵,買湯圓。這天晚上放煙花的爆竹的很多,聲音震耳欲聾,天空中多了許多五顏六色的花朵,美不勝收。
家鄉的春節是熱鬧的,也是最令人開心的節日。
六年級作文簡短家鄉的風俗篇5
俗話說: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我的家鄉在泰州,這里的端午節,在艾香里吃粽子。
端午這天,滿街飄著粽子香。家里買了許許多多的粽子,紅豆的,紅棗的,瘦肉的,花生的,咸蛋黃的。奶奶也親手裹了些粽子,我在“裹”字上打轉。多么生動形象的一個字啊!是給米穿上綠蓑衣呢,像裹著一個白嫩的小娃娃。那架勢,有煙火的鬧騰,有過日子的隆重。生活如此這般,真是美好。
吃時,我突然想起一種叫艾嵩的草,葉片灰綠中泛白,莖亦是灰綠中泛白,筆直筆直的,香氣從莖葉間散發出來。這種香氣很奇特,香的苦苦的,醇醇的,卻讓人聞著很受用。
街上有賣艾嵩的,一小把一小把地捆扎著,插在塑料桶里。家里隨便亂插,大門上,窗臺上,家神柜,都插上。甚至蚊帳里,也要掛上一小把,家里處處彌漫著艾嵩苦苦的香。
我喜歡這樣的忙亂,這樣的張羅,這代表著過節呢,代表著我們有粽子可吃。我們在艾香里吃粽子,無憂也無慮。我一口一口的品著它,味道細膩,香滑可口,又粘又甜,白色糯米里摻著紅棗的香甜,讓人回味無窮。
吃完粽子,我打開電視,觀看賽龍舟。龍舟的造型各異:龍頭高高揚起,頭上犄角格外顯眼,龍須隨風飄舞。比賽開始了,龍船們像箭一樣發射出去。漸漸地,一艘金黃的龍舟超過了別的龍舟,跨過了終點線。
我的家鄉的風俗遠遠不止這些,生活如此這般,真是美好。
六年級作文簡短家鄉的風俗篇6
一年一度的元宵節終于到了,每到這天,家家戶戶門前都掛著紅燈籠,而且吃飯之前還要放鞭炮,晚飯也和平常不一樣,要吃湯圓。
大約五六點了,“怎沒還不開飯呀,我都快餓死了。”在一旁的我不耐煩地說道。這時,爸爸說到院子里放鞭炮去,我便去跟爸爸一起看一看。爸爸把鞭炮掛到樹枝上,拿起了打火機。“噼里啪啦”,鞭炮聲就便響了起來。“開飯了,開飯了。”終于聽媽媽喊道。
我聞聲一溜煙就跑到了屋子里,一屁股坐到椅子上,我伸手接過一碗元宵,圓圓的白白的好像一個個乒乓球。我迫不及待的品嘗了一個,是黑芝麻的口感潤滑鮮嫩真是太棒了!那種香噴噴的氣味讓我回味無窮。吃完元宵后,我便來到了院子里去看爸爸放煙花,還沒有開始,我們一家又等了一會兒,煙花終于開始放了,因為離得太近了,看的非常清楚,仿佛就在頭頂一般,忽然,弟弟說了一個字,“看”。
我只聽到‘嘭’地一聲,仰起頭來看到一片片煙花在空中綻放,五顏六色的花瓣飄在空中真是美極了,有的像一朵盛開的菊花!有的像螢火蟲般滿天飛舞,有的像一座雪山炸開了一般!看的要數“大禮花”,朵朵猶如火山爆發,嫣紅、翠綠、金黃……煙花雖然只是短暫的暫放,但它留給我的卻是美好長久的回憶。
湯圓的美味,家人的團圓,煙花的美麗讓我更愛我家鄉的風俗習慣。
六年級作文簡短家鄉的風俗篇7
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我的家鄉也有自己的風俗。
在我的家鄉過年時,家家都去到很遠的地方買年貨,準備吃的、用的、穿的,大家都很忙碌。
到了臘月二十八時,開始大掃除。我們把家都清理個遍,將灰塵垃圾全部掃出家,然后擺上食物,等待除夕來臨。
到了除夕,每家都做年菜。不管到哪里,總能聞到食物的香味,這天還要貼對聯,貼年畫,穿上新衣,把自己弄得煥然一新,等待元宵。
過了初一到了元宵又一個高潮。元宵這天非常熱鬧,這一天我們都去親戚家,朋友家拜年,在親戚面前,嘴里一聲聲的,新年快樂,恭喜發財,親戚也總會拿出大紅包給我們,我收紅包時總會不好意思的拒絕,再收下紅包,這樣才算禮貌吧,元宵這天我還總是會買很多炮,回到家里放,我先拿出“摔炮”一個一個扔出來,可摔炮的聲音比較小,而且才一個,這樣扔太慢了,還是一包一起扔才刺激,接著我再拿出“風火輪”點燃,立馬往地上扔,風火輪就像陀螺一樣,在地上轉四周,還散發著火花,還有最重要的“天女散花”放在地上,點燃,它就會像噴泉一樣,不過噴出的是火花。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習俗。
六年級作文簡短家鄉的風俗篇8
春節將至,辭舊迎新,這段時間,據稱意在洗去一年的纖塵和污垢,祈盼新的一年有新氣象,所以為了這個重要的節日,全家人一起動起來干活,把家中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打掃干凈,就是過年前搞好清潔。中國人的習俗是不能把舊的、臟的東西帶到新的一年里,所以,平時打掃時顧不到的邊邊角角也要翻出來徹底清。男人還要剪發,女人要洗頭。置鮮花,家家必置,包括擺年桔、擺水仙、插鮮花。春節到了,家家戶戶都喜歡在大門上或廳堂里掛上“福”字或年畫,有的人家還將“福”字倒掛,意即“福”到。
團年飯,是一家在除夕夜歡聚在一起吃飯。它飽含和凝聚著濃濃的親情,特別受中國人的注重。吃團年飯要一家人齊齊整整,團團圓圓,還特別講究菜式。團年飯特別看重“好意頭”,菜式就代表著深深的寓意。如魚(象征“年年有余”)、發菜、生菜(音取“發財”、“生財”),豬手(粵語與就手音近,通常與發菜一起弄,寓意發財就收,但現在不能非法采摘發菜,多用生菜代替,寓意生財就手)。正月十五元宵節食“湯圓”,寓意全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團圓、幸福美滿。
我記得,小時候一家人一起放煙火的情景,煙火很漂亮,大家都和開心。但是現在普遍都禁止私自燃放煙花鞭炮,過年已經沒有鞭炮放了,現在一般只有在鄉村才可以燃放煙花和鞭炮。有點遺憾……
新年逗利是各地皆有,不說了。“恭喜發財,利是逗來”也成了廣東人新年用語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句。也是我們小孩子最喜歡說的話。所以過年誰最開心——就是我們小孩!
六年級作文簡短家鄉的風俗篇9
我的家鄉在貴州,那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在四周都有青山環抱,空氣清新,景色優美。
我家的四周都是青山,最有名的黃果樹大瀑布。這里除了風景好之外,在我們當地,各種各樣的習俗是十分有趣的。像新年和元宵兩個節日。在新年的前一天,每家每戶都會貼上紅紅的對聯;威嚴的門神;各種各樣的“福”字剪紙。在新年那一天,人們會把長長的一串鞭炮從山上鋪到山腳(只鋪四米長)然后點燃,聽外婆說這是和山里的山神一起過年,求山神保佑,來年的田地五谷豐登。在這一天,人們還會做餅、打糍粑、吃長壽菜。整條街都十分喜慶,這一切無疑透露著人們對新年的重視,新年對人們的重要。過了新年,就是又一個高潮――那就是元宵。
元宵在我們那邊,也是一個長輩們重視的日子。在我們那里“元”同“圓”諧音,所以長輩們這一天,就想一家人團團圓圓。這一天,長輩們,還會自己親自包湯圓,她們會在湯圓里包上各種各樣的餡,還會在湯圓里包一些別的東西,像錢、桂圓、花生等,花生預示吃苦耐勞,就會有好結果;桂圓圓圓滿滿,則表示一家人團團圓圓;錢,希盼來年財源滾滾。元宵那天,還會養魚,養一天后放生。為什么不在新年養呢?新年養魚年年有“余”嘛。長輩告訴我:新年吃魚,有了一個“余”,那個時候養魚,兩個“余”就抵消了,就沒福氣了。所以在元宵養,就一直有好福氣,又給元宵一個新的意味。
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習俗,真是應了“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這句話。
六年級作文簡短家鄉的風俗篇10
說起習俗,相信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習俗。我的家鄉在春節期間,有一項習俗就是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塵布新”的含義,其用意是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今年的臘月二十四,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清早,媽媽就喊我起床。我慢慢地睜開疲勞不堪的眼睛,因為小年夜實在玩得太開心了,導致睡覺時,一點兒睡意都沒有。媽媽說:“我可不管你這么多,今天按規定是要掃塵的,趕緊起來幫忙。”被逼無奈,我只好起床、刷牙、洗臉、吃早飯,立馬加入到除塵的隊伍中。
外婆是這次除塵的總指揮官,外婆命令爸爸去擦玻璃,命令媽媽去整理儲物間。命令姐姐去擦鞋架,終于輪到我了:“外婆,我要干什么呢?”我興奮地問道。外婆思考了一會說:“要不然你去掃地吧?”我驚叫了一聲:“啊?”外婆說:“你可不要小看掃地,地板相當于一個家的臉面,如果地板干凈了,那說明這個家也干凈了。”我興奮地說:“原來掃地這么重要啊!”隨即,我飛奔到門外去拿掃把。開始認認真真地掃地。不知過了多久,家里終于打掃得一塵不染。我們看著干干凈凈的家,臉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這就是我們家鄉掃塵的習俗。是不是很有趣呀?那么,小伙伴們,你們家鄉的習俗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