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時節的含義什么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節氣,并且小雪是屬于冬天當中的節氣,天氣比較寒冷一些,那么小雪的含義是什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2023小雪時節的含義什么,歡迎參閱。
小雪的含義什么:開始出現下雪,氣溫不斷走低
小雪,在二十四節氣中表示降雪的起始時間與程度,進入小雪節氣,意味著氣溫持續走低,開始出現下雪天氣,這時的雪呈現半冰半融狀態,又稱“濕雪”或“雨夾雪”。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11月22或23日,太陽到達黃經240°,此時稱為小雪節氣。此時,太陽位于赤緯-20°16',這天北京地區白晝時間僅9小時49分鐘,正午太陽高度僅29°50‘。
進入該節氣,中國廣大地區西北風開始成為常客,氣溫下降,逐漸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過于寒冷,雖開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稱小雪。此時陰氣下降,陽氣上升,而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冬。黃河以北地區會出現初雪,提醒人們該御寒保暖了。
小雪節氣的美好寓意
小雪是24節氣中的第20個,已經到達經度240度,因此稱為小雪節氣,我們可以觀察到晝夜之間的時間差距和溫度差距越來越大,小雪期間夜間的北斗七星斗柄是向著西北方向,如果在外觀看星象的話,還可以觀察到w的形狀,它代替了北斗七星,擔起了尋找北斗星的坐標任務,因此進入了小雪,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到溫度的下降,還可以欣賞漫天的雪花和滿天的繁星。寓意著我們進入冬天,開始新的時節。
小雪節氣習俗活動
1、腌臘肉
“冬臘風腌,蓄以御冬”。小雪一到,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十分干燥,正是加工臘肉的好時機。所以,不少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等到春節前后,剛好是一餐美味。
2、吃糍粑
在南方的某些地方,還有農歷十月吃糍粑的習俗。糍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后所制成的一種食品,是中國南方一些地區流行的美食,也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農民用來祭祀牛神。
3、吃刨湯
小雪前后,土家族群眾又開始瞭一年一度的“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給寒冷的冬天增添瞭熱烈的氣氛。吃“刨湯”,是土家族的風俗習慣。在“殺年豬,迎新年”民俗活動中,用熱氣尚存的上等新鮮豬肉,精心烹飪而成的美食稱為“刨湯”。
4、腌菜、儲備冬菜
小雪時節,大部分地方的天氣已經比較寒冷了,要知道春夏秋三季可以有新鮮蔬菜吃,冬季天寒地冷,不能種植蔬菜了,就只好提前儲藏好,諸如土豆、大白菜、蘿卜、洋蔥等耐儲蔬菜,就成了冬日餐桌上的主菜了。除此之外,人們還會腌制各種咸菜等,以備冬天食用。
5、做手工
在農村,由于天氣原因,外面大規模的農事活動已經結束。人們會在屋里做一些簡單的手工勞動,做竹編,紡織等。
6、收集雪水
在有些地方,如果小雪節氣這天下雪了,會收集雪水,裝在一個瓷器里,認為雪水可以治療火瘡、熱毒。當然,這只是民間的一種傳說。
小雪的習俗
小雪時候的民間習俗比較多,尤其是制作臘味,腌臘肉,這些傳統的加工方式可以把多余的肉類儲存起來,正好在寒冬時候不容易獲得食物,可以幫助我們儲備足夠食物,安心的過冬,在某些地方,也有吃糍粑的習慣,用糯米蒸熟搗爛之后,制作成一種美食,這種美食既可以用來當做祭祀的物品,也可以幫助我們改善生活,豐富食物。
小雪節氣三候
一候虹藏不見,虹為彩虹,也可以理解為下雨的意思。也就是說進入小雪節氣,降水的形式逐漸從雨變為雪了,天上不再下雨,自然也就沒有了彩虹。
二候天騰地降,這體現了古人的陰陽觀念。天為陽地為陰,陽氣上升陰氣下沉,陰陽不再相交,天地間自然一片死寂。這實際上是古人對氣候和生命的一種認識。
三候閉塞成冬,陰陽相隔,萬物沉寂。如果說立冬意味著進入了冬天的門檻,那么小雪可以說意味著冬天正式到來了。古代的冬季比如今要難熬得多,天地間不見鳥獸,人們在播種晚最后一茬冬小麥之后,也紛紛躲在屋里開始過冬了。所謂“閉塞成冬”,正是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