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為什么被稱為團圓節
中秋節大家不會覺得有任何的陌生之處,因為中秋節是一個有著很久遠歷史的節日,對此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中秋節為什么被稱為團圓節(原因),歡迎參閱。
中秋節為什么被稱為團圓節
遠古時代,生產力低下,人們抵御自然災害能力有限。自五月初五(端午節)開始,人們就要經歷洪水、瘟疫等一百天的大難,許多人家妻離子散、陰陽兩隔。而到八月十五,能夠重新團聚的,理所當然值得慶祝一番了,于是就有了中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游子,更是以月來寄托深情。節日期間有祈求團圓的民俗,宋蘇軾有《水調歌頭》,早在宋代,人們就借月抒發“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情感,賦予了中秋“祈盼團圓”的主題。后世中秋節的主要民俗活動都圍繞著“團圓”這一主題來進行,故中秋節又叫團圓節。
中秋節的講究
1、忌房事。每月十五,男女房事要注意。八月十五更是要謹慎當著圓月行房事,室外、野外更為禁忌。這一禁忌據說是從中國的傳統觀念說起,男屬陽,女屬陰,而每個月的初一和十五,是月廓虧空之時日。月屬陰,也就是所謂的陰虛,此時行房,對人體氣運大不吉。
2、野外活動要辟邪。這天野外活動的人,可以帶紅繩,或穿紅色內衣出行,禁忌做與鬼神相關的事情,因為這日,陰氣最盛。
3、身體虛弱的人要避月。正在生病、流過產或其他失意、運勢弱的人,當日以避月為好。
4、男子不叩拜月亮。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中秋節“惟供月時男子多不扣拜。故京師諺曰: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俗謂月亮屬于太陽,月神嫦娥是女性。所以只能由婦女(包括女孩)拜月。
5、忌果餅不圓。中秋節全家應聚在一起吃月餅,月餅又稱為團圓餅,吃了能使全家不離散,為了團圓,祭月的果餅必須是圓的,即使把瓜果月餅切開來,也必須是月牙瓣的蓮花狀。
6、民間到了中秋,還有其它一些忌諱,比如不能用手指月亮,不能讓額頭被頭發遮住等。
為什么十五的月亮很圓
是因為月球在橢圓軌道上繞地球轉動,從一個滿月到下一個滿月,平均需要29天12小時44分鐘。在“望”時,月、地、日最接近一條直線,月亮因此也最圓、最亮。但由于月亮轉速有快有慢,因此每次抵達“望”的時間不同,大多在農歷十六日甚至十七日凌晨。
為什么每月初一十五月亮那么圓
月亮的陰晴圓缺又稱為月相隨著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東移動一大段距離,它的形狀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這就是月亮位相變化,叫做月相。主要是因為月球繞著地球轉,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明部分,也就是月相。
每逢農歷初一,月亮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著地球,我們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到了農歷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著地球,于是我們看到了圓圓的月亮,稱為“滿月”,也叫“望”。根據農歷歷法規定,朔所在這一天為每月初一日。但同是初一日,朔可能發生在凌晨,也可能發生在晚上,而且每個朔望月本身也有長有短。這樣,月亮最圓滿時刻的“望”最早可發生在十五日的凌晨,最遲可出現在十七日的早上。
關于中秋的來歷
1、來歷八月十五,時屆三秋之中,故謂中秋。中秋時節,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為玩月最佳時令,人們多愛此時玩月,自唐以下漸演為節令,這就是中秋節的由來。
2、傳說遠古時,天上有十個太陽,給人間帶來旱災。后羿射下9個太陽,挽救了蒼生,西王母賜其不老仙藥。后羿舍不得吃,交于妻子嫦娥保管。后羿的一個門徒覬覦仙藥,逼迫嫦娥交出,嫦娥情急之下吞下仙藥,便向天上飛去。當日正值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后羿,嫦娥停在了離地球最近的月亮,長居于此。后羿心痛不止,于每年八月十五擺下宴席對著月亮與嫦娥團聚。
3、故事據說,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玄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脫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