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貓喜歡什么棲息環境
小熊貓與現生熊科動物中相對較基群的大熊貓并無緊密關系。關于小熊貓喜歡什么棲息環境該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熊貓喜歡什么棲息環境,如果喜歡請收藏分享!
小熊貓喜歡什么棲息環境
小熊貓是一種喜溫濕而又比較耐高寒的森林動物。生活在2500-4800米的落葉和針葉林中的溫帶氣候中。主要生活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針闊混交林或常綠闊葉林,通常有竹子和空心樹的林下。這些地區常年氣溫夏季一般在25℃以下,而冬季則在0-10℃之間,平均氣溫10-25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350厘米。活動區域較大,在夏季小熊貓多在陰坡有溪流的河谷活動,而到冬季則在陽坡河谷盆地,在降雪后甚至下到村莊附近的草坡、灌叢活動。尤其喜好在向陽的山崖或大樹頂上曬太陽,故四川當地群眾習稱“山悶敦兒”。
小熊貓與山地森林(橡樹混交林、闊葉針葉樹混交林和針葉樹混交林)以及茂密的竹林灌木叢有著密切的聯系。針葉樹或冷杉林似乎是首選。鑒于小熊貓基本上是樹棲動物,樹線以上的棲息地一般不會長期居住占用。在中國藏南地區4325米的海拔高度是小熊貓的死亡線,該物種通常遠離任何典型的大熊貓棲息地,大概是自然的物種分散和隔離。
小熊貓屬于什么科
小熊貓屬于貓熊科。
1、小熊貓科,動物分類的一種,單屬單種。小熊貓,也叫紅熊貓。小熊貓曾被歸入熊科Ursidae、浣熊科Procyonidae、獨立一科,以及與大熊貓同屬一科。形態學、生化和分子證據顯示紅熊貓更接近于由臭鼬mephltids和浣熊procyonids組成的類群。
2、小熊貓軀體肥壯,身上被有粗的長毛。體長40~63厘米,尾長為體長的一半以上,體重一般約為5公斤左右。頭部短寬,吻部突出,圓臉,頰有白斑。眼睛前向,瞳孔為圓形。鼻端裸露,皮膚表面顆粒狀。
3、小熊貓喜歡箭竹的竹筍、嫩枝和葉子,各種野果、葉子、苔蘚,以及捕食小鳥或鳥卵和其它小動物、昆蟲等,特別喜歡甜食。平日棲居于大的樹洞或石洞和巖石縫中,早晚出來活動覓食,白天多在洞里或大樹的蔭深處睡覺。
小熊貓和小浣熊區別有什么
1、皮毛顏色不同:熊貓是紅褐色的毛,面部眉毛、嘴巴周圍和耳朵很白,浣熊的毛大部分是灰色和黑色。
2、生活習性不同:熊貓喜歡吃的食物是竹子,偶爾吃肉,而小浣熊是雜食動物,吃魚、青蛙、野果、堅果、種子、橡樹籽等。
3、性格不同:小熊貓喜歡和同伴追逐嬉戲,浣熊不喜歡玩耍,但爪子靈活,喜歡偷吃人們的食物。
4、科屬不同:小熊貓是熊貓科動物,浣熊是浣熊科動物,和小熊貓不是同一個科屬。
5、分布范圍不同:熊貓分布在我國西南一帶和緬甸、不丹、尼泊爾的部分地區,浣熊主要生活在北美地區。
6、尾巴不同:小熊貓的尾巴又大又蓬松,但小浣熊的尾巴比較短。
小熊貓的生活習性
小熊貓平日棲居于大的樹洞或石洞和巖石縫中。早晚出來活動覓食,白天多在洞里或大樹的蔭深處睡覺。睡時好把頭蜷縮在四肢中,前肢抱住頭部,以尾覆蓋在身上。有時兩腳下垂高臥于樹枝上。善于攀爬,往往能爬到高而細的樹枝上休息或躲避敵害。聽覺與視覺較遲鈍,嗅覺也不特別靈敏。一般單只或成對或集小群活動。無冬眠習性,下雨、雪時多在巖石縫隙中或大樹樹蔭深處躲避雨雪。喜食箭竹的竹筍、嫩枝和竹葉,各種野果、樹葉、苔蘚、以及捕食小鳥或鳥卵和其它小動物、昆蟲等,尤其喜食帶有甜味的食物。在它們活動的地方,常見有許多草綠色的糞便,與浣熊一樣頗愛清潔,在固定地點排便。取食后有用掌揉擦嘴臉或用舌頭把嘴邊添洗干凈的習性。天敵有青鼬、豺和金錢豹等。
小熊貓的由來
小熊貓并非是一種熊,和大熊貓沒有密切關系,也不是浣熊,也非某個分類未定物種的后代;相反,它是一個具有悠長歷史,獨立于其近親屬科(臭鼬、浣熊、水獺、鼬、獾),屬于鼬總科的基礎血統。小熊貓被視為活化石,僅僅是大熊貓的一個遠親,反而與鼬總科下的其他物種有著更密切的親緣關系。小熊貓和大熊貓的共同祖先——同時也是所有現存的熊科動物、鰭足類動物(如海豹、海象)和鼬總科動物(如鼬、水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數千萬年前的古近紀,并曾在當時廣布歐亞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