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努”與杜蘇芮”之間是否會有相互影響
卡努”與杜蘇芮”之間是否會有相互影響吸引著人們的關注,那我們知道事件相關最新消息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卡努”與杜蘇芮”之間是否會有相互影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卡努”與杜蘇芮”之間是否會有相互影響?
中央氣象臺臺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聶高臻表示,目前從兩者距離及路徑上看,可能不會出現明顯的雙臺風互旋作用。
但卡努”北側的偏東風未來可能會為杜蘇芮”減弱后的低壓環流提供充沛水汽,有助于杜蘇芮”殘余環流的維持和陸地上降水的增加。
也就是說兩者并不會相遇,但是卡努”會讓杜蘇芮”造成的降雨力度加強,同時持續時間也更長。
氣象臺預計,“卡努”將以每小時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增強,趨向巴士海峽以東洋面。
臺風杜蘇芮最新路徑(28日)
今天6時,臺風“杜蘇芮”中心距離福建省晉江沿海南偏東方向約120公里,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6級,預計于今天上午在福建省惠安到廈門一帶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為15~16級。
28日,中南部沿海地區的部分縣市陣風9~15級,局部可達16~17級;其余地區的部分縣市陣風8~12級。廈門、泉州、莆田、福州、寧德、平潭綜合實驗區、三明大部、南平大部、漳州(城區、龍海、長泰、華安)和龍巖(城區、漳平、連城)有大暴雨,其中泉州大部、莆田(仙游)和三明(尤溪、大田)有特大暴雨;24小時累計雨量120~300毫米,局部350毫米;其余地區大部有大雨到暴雨。最大小時雨量120毫米。
福建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維持防臺風和防暴雨Ⅰ級響應。福建省防指提醒重點防范沿海風浪、陸上強風和強降水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
臺風卡努最新消息
今年第6號臺風“卡努”生成
原位于菲律賓以東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的熱帶擾動已于7月28日2時加強為今年第6號臺風“卡努”(熱帶風暴級,英文名:KHANUN;名字來源:泰國;意義:一種泰國水果,菠蘿蜜果),7月28日2時其中心距離廣州市東南方向2800公里左右,也就是北緯12.6度、東經137.6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8級(18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98百帕。
氣象臺預計,“卡努”將以每小時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西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增強,趨向巴士海峽以東洋面。
臺風為什么叫“臺風”?
有人說,臺風在中國臺灣附近的西太平洋海面生成,所以稱之為“臺”,事實上,臺風的“颱”,和臺灣島的“臺”音同字不同,只是作為簡化字,簡化成了一個“臺”而已。
有學者考證,“臺風”這個詞,應是來自于英譯。英語中,在西太平洋及印度洋洋面上生成的熱帶風暴稱為typhoon,在翻譯成漢語的時候,取其音,便譯成了“臺風”。
那么問題來了,英國地理位置并不屬于熱帶海洋風暴發生的區域,并沒有這種天災的他們又為何能向經常遭遇臺風襲擊的中國輸入這樣一個詞匯呢?
學者王文斌、邵斌認為,英語詞匯typhoon其實也不是英語本土詞匯,它是模擬了粵語中的“大風”才產生的。在粵語中,大級別的風災,都稱為“大風”,粵語發音:taifung。
200年前,第一位來華的英國傳教士羅伯特?馬禮遜,編纂過一本《廣東省土話字匯》,其中就收錄了“大風”這個詞匯并標注了粵語讀音,他還進一步推斷說,英文typhoon的詞源就是粵語“大風”。
“臺風”一詞原來是這么來的。總結一下:先有粵語“大風”(taifung),英語據此創造typhoon,轉譯成漢語后,最終形成“臺風”這個詞匯,可以說是“出口轉內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