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杜蘇芮預計什么時候登陸
臺風過后,需要進行災后重建工作,這有助于社會凝聚力的形成和加強,促進社區合作和社會團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臺風杜蘇芮預計什么時候登陸,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臺風杜蘇芮預計什么時候登陸
今年第5號臺風“杜蘇芮”來襲。24日清晨“杜蘇芮”位于菲律賓以東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4級。預計“杜蘇芮”將以每小時10-1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動,于28日早晨至上午登陸福建沿海(強臺風級,45-50米/秒,14-15級),登陸后向北偏西方向移動,強度迅速減弱。
“杜蘇芮”發展為超強臺風
據中央氣象臺最新消息,今年第5號臺風“杜蘇芮”(DOKSURI)已于24日晚上由強臺風級加強為超強臺風級。預計27日將移入南海東北部隨后向福建中部到廣東東部一帶沿海靠近。7月25日6時中央氣象臺發布臺風黃色預警。
經綜合研判和應急會商,中國氣象局于25日9時啟動三級應急響應。
7月25日5時,臺風“杜蘇芮”中心位于我國臺灣省鵝鑾鼻東南方大約670公里的菲律賓呂宋島以東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7級(58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25百帕,七級風圈半徑300至450公里,十級風圈半徑120至180公里,十二級風圈半徑90至120公里。
預計,“杜蘇芮”將以每小時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動,強度變化不大或略有加強,逐漸向臺灣島南部沿海靠近,27日移入南海東北部,然后向福建中部到廣東東部一帶沿海靠近。
大風預報顯示,25日8時至26日8時,巴士海峽、臺灣以東洋面、南海東北部偏東海域和南部海域、臺灣海峽、臺灣島東南部和北部沿海、福建沿海將有6至8級風、陣風9至10級,其中巴士海峽、南海東北部風力可達9至12級、陣風13至17級。
降水預報顯示,25日8時至26日8時,臺灣島東部有大雨,部分地區暴雨(50至90毫米)。
中央氣象臺提醒,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臺風搶險應急工作。相關水域水上作業和過往船舶應當回港避風,加固港口設施,防止船舶走錨、擱淺和碰撞。停止室內外大型集會和高空等戶外危險作業。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風吹動的搭建物,人員切勿隨意外出,應盡可能待在防風安全的地方,確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危房人員及時轉移。當臺風中心經過時風力會減小或者靜止一段時間,切記強風將會突然吹襲,應當繼續留在安全處避風,危房人員及時轉移。
臺風杜蘇芮的發展過程
2023年7月21日8時,2023年第5號臺風“杜蘇芮”在西北太平洋距離菲律賓馬尼拉偏東方向約1280公里海面上生成。據預測,“杜蘇芮”未來會向西偏北方向移動,逐漸靠近臺灣東部海面,未來將影響中國東南沿海,預計強度能達到強臺風級。
2023年7月21日20時,中央氣象臺官網發布信息稱,第5號臺風“杜蘇芮”距離菲律賓馬尼拉偏東方向約1240千米,中心位置:北緯13.9度、東經132.5度;強度等級:熱帶風暴;最大風力:8級,18米/秒(約65公里/小時)。“杜蘇芮”將以每小時10~15千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強度緩慢增強。
2023年7月22日早晨5點鐘(北京時),2023年第5號臺風“杜蘇芮”(熱帶風暴級)的中心位于菲律賓馬尼拉偏東方向約1210千米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緯14.1度、東經132.2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8級(18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98百帕,七級風圈半徑240~300千米。預計,“杜蘇芮”將以每小時10~15千米的速度向西偏北轉西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加強,向臺灣東部海面靠近,將影響我國東南沿海。
預計2023年第5號臺風“杜蘇芮”可能于2023年7月27日早晨前后擦過或登陸臺灣省西南部沿海,之后向福建沿海靠近,最大可能于28日早晨至上午登陸福建沿海(強臺風級)。27~29日對上海將有風雨影響。
臺風杜蘇芮的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臺風搶險應急工作。
2.相關水域水上作業和過往船舶應當回港避風,加固港口設施,防止船舶走錨、擱淺和碰撞。
3.停止室內外大型集會和高空等戶外危險作業。
4.加固或者拆除易被風吹動的搭建物,人員切勿隨意外出,應盡可能待在防風安全的地方,確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危房人員及時轉移。當臺風中心經過時風力會減小或者靜止一段時間,切記強風將會突然吹襲,應當繼續留在安全處避風,危房人員及時轉移。
5.相關地區應當注意防范強降水可能引發的山洪、地質災害。
關于臺風的名字有哪些
海葵、悟空、玉兔、白鹿、風神、海神、杜鵑、電母、海馬、海棠、啟德、珊珊、萬宜、玲玲、鳳凰、白海豚、彩云、獅子山、馬鞍、榕樹、三巴、貝碧嘉、蝴蝶、琵琶、黃蜂、蓮花、煙花、瑪瑙、梅花、珊瑚、派比安、韋帕、米克拉、妮妲、玫瑰、山竹、威馬遜、艾莎尼、暹芭、卡努、山神、利奇馬、巴威、康森、桑卡、潭美、夏浪、環高、桑達、蘇拉、馬力斯、丹娜絲、黑格比、盧碧、塔拉斯等等。
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為臺風命名始于1945年,開始時只用女人名,以后據說因受到女權主義者的反對,從1979年開始,用一個男人名和一個女人名交替使用。
直到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中國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臺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決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采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并決定從2000年1月1日起開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