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是陽歷還是農歷
七夕節是陽歷還是農歷?“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七夕節是陽歷還是農歷,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夕節是陽歷還是農歷
七夕是陰歷的節日,每年陰歷的七月初七這一天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的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而七夕每天的陽歷日子是隨著時間而改變的。
七夕食品
1、巧果: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有名。巧果又叫“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乞巧果子”是七夕節的傳統祭品和美點。七夕晚上人們把“乞巧果子”端到庭院,全家人圍坐,品嘗做“巧果”人的手藝。
2、酥糖:一些地方的糕點鋪,在這一天還要制作一些織女形象的酥糖,俗稱“巧人”“巧酥”,出售時又稱為“送巧人”,民間認為,吃了這種“酥糖”的人會變得心靈手巧。
3、巧巧飯:在山東,這一天要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后,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4、瓜果: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保佑來年瓜果豐收。
七夕節是情人節嗎
七夕節既是拜祭七姐的節日,也是愛情的節日,是一個以“牛郎織女”民間傳說為載體,以祈福、乞巧、愛情為主題的中國傳統節日。
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征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
但是七夕節和情人節也有不一樣的地方。二者雖同為情人節,但時間是不同的,2月14日情人節為西方的節日,因此是按照公歷時期來過的。而七夕情人節是農歷七月初七,為中國的傳統節日。西方的情人節自然是按照西方的習俗來過的,紅酒、玫瑰花、巧克力,具有西方的浪漫色彩。而中國的情人節是按照中國的傳統來過的,穿針引線、拜織女、吃巧果等。
不過談起七夕節和情人節一樣嗎,二者也是有很多相同之處的,那就是都是情侶們表達愛意的節日。一起度過浪漫的一天,并且互送禮物。
七夕的習俗介紹
1、七夕有香橋會的習俗
在江蘇宜興,有七夕香橋會習俗。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而到了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后將香橋焚化,象征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
2、七夕有接露水的習俗
浙江農村,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3、七夕有拜七姐的習俗
舊時代婦女向七姐“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其實所謂“乞巧”不過是“斗巧”。
4、七夕有斗巧的習俗的
七夕斗巧,判定斗巧者巧拙的“卜巧”方法,主要有“穿針乞巧”、“喜蛛應巧”、“對月穿針”、“輸巧”、“蘭夜斗巧”和“投針驗巧”等幾種形式。
七夕節名由來
1、雙七: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雙七,也稱重七。
2、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3、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巧夕。
4、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
5、蘭夜:農歷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6、小兒節: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小兒節。
7、穿針節:因為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穿針節。
8、道德臘:七月七日,名道德臘,此日五帝會于西方七_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