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植被生態質量較常年提高6.2%
全國植被生態質量較常年提高6.2%!大家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好了,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全國植被生態質量較常年提高6.2%喜報!希望能夠對大家的需要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全國植被生態質量較常年提高6.2%喜報!
國氣象局4日發布的《2022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顯示,2022年全國植被生態質量指數為68.3,較常年提高6.2%,為2000年以來第三高。
地表生態狀況變化受天氣氣候和人類活動共同影響。公報從天氣氣候對地表生態影響角度,評估了2022年和2000年以來氣象條件影響情況。
在中國氣象局當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張恒德介紹,從氣象條件來看,2022年全國平均≥0℃積溫較常年和2021年分別偏多6.4%和1.2%,熱量條件較好;全國有73.2%的區域降水量接近常年,水熱匹配總體好于常年。
公報同時顯示,2000年至2022年全國有91.9%的區域植被生態質量指數呈提高趨勢。“生態工程的實施加上有利氣象條件,促進了生態向好發展。”張恒德說,全國有67%的區域年降水量呈增加趨勢、有98%的區域年平均氣溫呈升高趨勢,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等充分利用了有利氣候資源,加快了植被恢復進程,促進全國植被生產力和覆蓋度整體提高。
植被的生態作用是什么?
凈化水體
城市與郊區的水體經常受到工業廢水及居民生活污水的污染而影響環境衛生與人們的身體健康,而植物有一定的凈化污水的能力,研究證明,樹木可以吸收水中的溶質,減少水中的細菌數量。許多植物能夠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質而在體內富集起來,富集的程度,可比水中有害物質的濃度高幾十倍至幾千倍,因此使水中的有害物質降低,得到凈化。而在低濃度條件下,植物在吸收有害物質后,有些植物可在體內將有害物質分解,并轉化為無害物質。
不同的植物以及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富集能力不盡相同。紫云英對硒有很強的富集能力;一些在植物體內轉移很慢的有害物質,如汞、氰、砷、鉻等,以在根部累積量最高,在莖、葉中較低,在果實、種子中最低,所以在上述污染區應禁止栽培根類農作物;鎘是骨痛病的元兇,所以在硒、鎘污染區應禁止栽種葉菜類與禾谷類作物,如稻、麥等以免人們長期食用造成危害。柳樹與水中的浮萍均可富集鎘,可以利用具有強度富集的植物來凈化水質,但在具體實施時,應考慮到食物鏈問題,避免人類受害。
最理想的是植物吸收有害物質后轉化和分解為無害物質,如水蔥、燈心草等可吸收水或土中的單元酚、苯酚、氰類物質并將其轉化為無害物質。另外許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對凈化城市污水有明顯作用,如每平方米的蘆葦一年內可集聚6kg的污染物,水蔥可吸收污水池中的有機化合物,水葫蘆能從污水中吸取銀、金、鉛等重金屬物質。
植被保護的方法都有哪些?
一次性筷子是由樹木制作的,且我國是一次性筷子的消費大國,每年都有好多的樹林因此而消失,所以我們在生活中,可以減少或者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這樣我們就可以為保護樹木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
節約紙張,紙張的生產原料也是樹木,每年的節日期間,我們都能收到很多的賀卡,那么這些賀卡我們可以重復使用。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盡可能的使用手帕代替餐巾紙。
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可以向其他的朋友與家人宣傳關于樹木保護的概念,這樣可以拉動更多的人一起加入到樹木保護之中,積少成多,效果也會更加的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