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中秋節月餅的來歷
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歷八月十五;你是否在尋找“傳統節日中秋節月餅的來歷”?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資料,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統節日中秋節月餅的來歷
月餅是中秋節必不可少的美食。月餅是圓形的,有團圓之意,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象征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愿望,是遠在他鄉之人寄托思念家鄉、思念 親人之情的象征。人們在這一天會以月餅、瓜果祭月,祈盼豐收、幸福、團圓。在我國月餅有著悠久的歷史,史料記載早在殷、周時期,江、浙一帶就有一種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的“太師餅”,這是我國月餅的“始祖”。后來漢代張騫出使西域時,引進了芝麻、胡桃,為月餅的制作增添了輔料,這時便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餅,名曰“胡餅”。
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源于唐太宗李世民,當時唐太宗李世民討伐北方的突厥,歷盡艱辛大舉進攻數次后,終于在當年的八月十五日那天得勝回朝,苦戰數年的將士們也終得和家人、故土團聚。舉國歡慶之機,有個和唐朝通商的吐蕃商人,進貢上一種帶陷的面餅。其裝飾華麗,滋味甜美,太宗吃后大喜,指著懸掛天空的明月傳旨道:“應將胡餅邀蟾蜍(即月亮)。”于是,就有了以后的吃月餅、慶中秋的喜慶節日。
另一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源于元末明初,相傳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八月十五起義。后來,朱元璋終于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今天,月餅還被用來當作禮品贈送親友,聯絡感情。
吃月餅溫馨提醒
月餅雖好,不要貪吃:
一、月餅的口味有很多,有甜的也有咸味的月餅。那么當多種口味的月餅擺在你面前的時候,你應該如何選擇呢?小編建議大家,我們應該按照先咸后甜的順序來品嘗月餅。如果你先吃了甜味的月餅,后面再吃就不會覺得咸味月餅有獨特的味道。如果你先吃咸味月餅,后面吃甜味月餅就會覺得更加香甜美味,因為咸味一般更能襯托出甜味。
二、月餅雖然好吃,但最好不要把它當飯吃,把月餅作為飯后茶點是個很不錯的選擇。月餅一次不要吃太多,容易產生油膩飽腹感。品嘗月餅時最好伴著茶水,這樣可以解油膩。一邊吃月餅,一邊喝著淡茶或者花茶,味道是很棒的。
三、月餅雖然是中秋佳節必吃的美味,但也不是人人都能吃的哦!月餅屬于高熱量食品,糖尿病患者、三高人群和肥胖人群不宜多吃。月餅也不易消化,有腸胃疾病的患者最好也不要多吃。嬰幼兒和老年人在吃月餅也要格外謹慎小心,防止被噎住。
中秋節風俗習慣
1.祭月(拜月)
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來,在廣東部分地區,人們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習俗。拜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將"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賞月,托月追思,表達了人們的美好祝愿。祭月作為中秋節重要的祭禮之一,從古代延續至今,逐漸演化為民間的賞月、頌月活動,同時也成為現代人渴望團聚、寄托對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態。
2.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于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錦、何湘妃《閑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于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于竹竿上,高豎于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于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于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桿,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于元宵燈節。
3.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的文字記載出現在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4.追月
所謂"追月",即是過了農歷八月十五,興猶未盡,于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約親朋好友,繼續賞月,名為"追月"。據清人陳子厚《嶺南雜事鈔》序云:"粵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親朋治酒肴賞月,謂之追月。"
5.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后,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6.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中秋節吃什么除了月餅
1、吃田螺
田螺是廣東人家中秋節的壓軸食品,據資料記載,中秋吃田螺的習俗源于古代一個窮秀才,因沒錢買肉過中秋,便摸些田螺、石螺回來煮,邊賞月邊吃,田螺俗稱攀桂,后來秀才中舉,于是每逢中秋吮石螺便成為風俗。
2、吃鴨子
中秋節除了吃月餅外,鴨子也是中秋節不可缺的食物之一。在川西地區,煙熏鴨子是中秋節必備佳品。南通地區最喜歡吃紅燒鴨子或者是白煨的“八寶鴨子”。從時令來說,每年中秋前后,正是鴨子最肥壯的季節。俗語說“秋高鴨肥”,秋正迎初秋,吃鴨子還有滋陰養胃、清肺補血、利水消腫的功效,非常適用于體內有熱、上火的人食用。
3、吃芋頭
在中秋節很多地方有吃芋頭的食俗,其實,中秋節期間并不是最佳的收獲時節,但由于芋頭有“余頭”的諧音,人們為了討個彩頭,希望好日子有富余,所以都是要在中秋佳節的時候刨點芋頭嘗嘗鮮的。但各地人們在中秋節吃芋頭的含義卻各有不同,例如在潮汕地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
4、吃果子
按照老北京的民俗,中秋節又叫“果子節”,這天不僅要吃月餅,還要吃果子。中秋時令的果子寓意各有不同,例如吃桃子寓意長壽;吃石榴象征人丁興旺;柿子蘋果擺在一起,諧音“事事平安”;添點棗則稱為“早早平安”。
5、飲桂花酒
中秋節期間,正好是桂花盛開的旺季,所以在中秋節自古就有飲“桂花東酒”的習俗。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明月,聞著陣陣桂香,遙想吳剛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享受。
中秋佳節的詩句
1、問姮娥、緣底事,乃有盈虧,煩玉斧、運風重整。
2、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中秋登樓》
3、中秋快到了:送一個如意餅,事事如意;送你一個開心餅,時時開心;送你一個童心餅,世世年輕;送你一個團圓餅,闔家團圓!
4、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5、何人為校清涼力,欲減初圓及午時。——陸龜蒙《中秋待月》
6、待月舉杯,呼芳樽于綠凈。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7、十五繁星滿天,中秋明月耀眼。你我攜手漫步,暢游花叢溪旁。十指緊緊相扣,互訴別后衷腸。花香襲滿衣衫,幸福充盈心旁。
8、遮莫圓明似前度,不知誰續廣寒游。——慧霖《閏中秋玩月》
9、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10、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11、何處關山家萬里,夜來棖觸客愁多。
12、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13、煙攏寒水月攏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14、比常夜清光更多,盡無礙桂影婆娑。——張養浩《折桂令·中秋》
15、強飯日逾瘦,狹衣秋已寒。兒童漫相憶,行路豈知難。露氣入茅屋,溪聲喧石灘。山中夜來月,到曉不曾看。——元好問《倪莊中秋》
16、一輪秋影轉金波。——辛棄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
17、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擬還差。
18、月到中秋偏皎潔。——徐有貞《中秋月·中秋月》
19、皎皎天上月,圓圓中秋節。脈脈星河稀,款款逢佳期。個個月餅香,片片桂花芳。依依思念至,遙遙祝福句:甜甜日子美,濃濃幸福隨。中秋快樂!
20、碧天如水,湛銀潢清淺,金波澄澈。——曹冠《念奴嬌·詠中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