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適合種什么農作物
夏天的時候適合很多農作物生長,所以夏天的時候也能種很多農作物;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夏至適合種什么農作物(科普),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夏至適合種什么農作物
夏至有許多適合種植的作物,如水稻、花生、玉米、高粱、西瓜、冬瓜、甘薯、卷心菜、卷心菜、生菜、胡椒、豆類、黃瓜、卷心菜、西紅柿等。
1、花生
花生可以在夏至種植,主要食用豆莢中的水果。它們喜歡溫暖的氣候和適度的雨水生長環境。種植前需要進行中耕除草,并施用適量的有機肥。
2、玉米
玉米也可以在夏至種植,但這種作物對土壤有很高的要求。最好種植在松散、透氣、有機質豐富的土壤中。黃壤土是最好的,種植前應深翻施肥。
3、生菜
夏至可以種植生菜,但不是很耐熱,最適合15-20的生長溫度℃,喜歡冷氣候,對養分的要求也比較高,種植前要在土壤中加入適量腐熟的有機肥。
夏至節氣詳細介紹
夏至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歷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天文專家稱,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后它將走“回頭路”,直射點開始向南移。夏至后北半球白晝時數逐日減少。同時,夏至到來后,夜空星象也逐漸變成夏季星空。
夏至的三候,也是用具有代表性的動植物來表現的,“初候鹿角解”,就是說這時候鹿角上的粗糙的皮已經相繼脫落,繼而新生的皮膚代替了這種衰微的景象。“二候蜩始鳴”蜩指的就是蟬,這時候蟬已經出現并且開始鳴叫了,“三候半夏生”,半夏指的是一種草藥,這個時候半夏開始出苗了,因為這個時節處于夏季的分界點上,于是又被稱為半夏。古人們在諺語中指出了這三種動植物,用以表示這個節氣的特點,是非常準確的。
盛夏到來多雷陣雨。這種雨來得快,去得快,范圍未必很廣,但雨量一般較大,所以在夏至注意防汛是十分必要的。在北方一些河流的上游高山上的冰雪融化,使河水上漲,因此在這個時候要注意防止水患,尤其是對農作物物的危害。
從周代時起,在夏至日己經有了祭神儀式,到了清代仍然被視作“國之大典”,民間的百姓們在這一天吃夏至面,有的地方還將新麥做成餅摸等,他們分別用自己的方式慶祝夏至。
夏至節氣適合吃什么
1.花菜:生津止渴
有白、綠兩種,有增加食欲、生津止渴、解熱毒等功效,同時也含豐富的維生素C、B群、胡蘿卜素。
時蔬總燴
材料:白花椰菜及綠花椰菜各一碗、枸杞及黃椒各半碗,適量鹽、太白粉、沙拉油、苦茶油及香油。
做法:炒鍋中放沙拉油,將食材與鹽、苦茶油、香油一起翻炒,最后加入些許太白粉水,稍微勾芡后即可食用。
2.南瓜:補中益氣
具補中益氣、潤腸通便等功效,含蛋白質、胺基酸等營養素,也含豐富胡蘿卜素,能保健視力、改善血糖強心固腎氣。
南瓜米粉湯
材料:豬肉絲、南瓜絲、包心菜絲、芹菜絲各1/4碗,蔥段、蝦米、香菇絲適量、豬骨頭1碗、米粉1斤、調味料。
做法:豬骨、米酒及1500c.c.水熬煮45分鐘。爆香蔥段、蝦米及香菇絲后,放豬肉絲、南瓜絲、包心菜絲,加去骨高湯及米粉,煮滾后調味即可。
3.菠菜:潤腸止渴
可補血潤腸、止渴,為避免菠菜中的草酸與鈣形成草酸鈣鹽,建議先以熱水汆燙,去除草酸再食用。
金黃翠綠粥
材料:菠菜4兩、鱈魚片半碗、米飯2碗、豬大骨1斤、蛋汁1碗、米酒1湯匙、適量鹽及香油。
做法:菠菜汆燙備用;將水與大骨煮1小時,去大骨加飯煮粥,加菠菜、鱈魚片、蛋汁及調味料。
4.金針菇:清熱解憂
可補氣養血、清熱去濕、解除憂愁憤怒,也含蛋白質、胡蘿卜素、纖維質、鈣、磷、鐵等營養素。
金針菇解憂湯
材料:金針1碗、山藥半斤、豬肉絲半碗、紅棗6個、姜3片,適量米酒、太白粉、香菜、鹽及香油。
做法:肉絲加米酒、太白粉及鹽拌勻,加2000c.c.水及紅棗燉1小時,加其余食材煮滾調味即可。
5.蓮藕:安神涼血
具清熱安神、涼血散瘀功效,含維生素B、磷、鐵等礦物質,可改善貧血、消炎抗菌、降血脂、血壓。
蓮藕糙米茶
材料:煮熟糙米、薏仁及切丁蓮藕各1湯匙,杏仁牛奶400毫升,適量蜂蜜。
做法:將全部材料攪拌均勻,加入蜂蜜調味即可飲用,1天內喝完即可。
夏至節氣的來歷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采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如海南的海口市這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夏至以后,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隆冬。
中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糜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而糜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中國民間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時”,一般頭時3天,中時5天,末時7天。這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一般年份,這時長江中下游地區和黃淮地區降水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要求。《荊楚歲時記》中記有:“六月必有三時雨,田家以為甘澤,邑里相賀。”可見在1000多年前人們已對此降雨特點有明確的認識。
描寫夏至節氣的詩句
和夢得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
作者:白居易
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
水國多臺榭,吳風尚管弦。每家皆有酒,無處不過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鄉俱老矣,東望共依然。
洛下麥秋月,江南梅雨天。齊云樓上事,已上十三年。
竹 枝 詞
(唐)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岸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夏至避暑北池
(唐)韋應物
晝晷已云極,宵漏自此長。
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
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熱安可當。
亭午息群物,獨游愛方塘。
門閉陰寂寂,城高樹蒼蒼。
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
于焉灑煩抱,可以對華觴。
夏至日作
(唐)權德輿
璿樞無停運,四序相錯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陰生。
夏至後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