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學生:記憶里不該只有被霧霾停過的課
持續不斷的霧霾天氣,嚴重地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給人們的身體健康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當大家都在為霧霾天氣而發愁煩惱的時候,是不是也該換個角度來看看問題呢?日前,一高三學生暢言,希望記憶力不僅僅只有被霧霾停過的課,還有停課后的行動,令人感慨萬千。
記憶里不該只有被霧霾停過的課
李佳寧(高三學生)
最近一段時間,一場大范圍霧霾從華北到東南沿海,甚至是西南,有10多個省區、100多座大中城市出現不同程度的霧霾,近半國土都受到霾的“侵襲”。媒體也頻頻報道霧霾天氣不斷出現而帶來的嚴重后果,空氣重度污染,霧霾天氣已經嚴重地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網友們調侃,鐘樓被發射了,大雁塔被發射了,十三朝古都的往昔風采也被發射了。等霧霾散了,“段子”消失了,生活又都恢復常態,直到下一輪的霧霾來襲。
近年來,霧霾天氣不但嚴重地影響了空氣的質量,更是對人們的健康構成威脅。霧霾天氣的空氣中,包含了一些類似塵土的微小顆粒,這些微小的顆粒是我們用肉眼無法看見的,但它們可稱得上是健康的無形殺手。隨著霧霾的日漸嚴重,各種良性、惡性疾病接踵而至,盡管很多人談霾色變,卻在一次次的霧霾來襲后漸漸適應。
專家會告訴你,霧霾并非中國獨有。英國首都倫敦幾十年前就曾遭遇霧霾。1952年,濃濃的霧霾籠罩了倫敦。和中國相同,一開始倫敦人對此并沒有太大的擔憂,可遠高于平時的市民死亡率卻讓倫敦人不得不警醒,隨即便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的治理。為了應對霧霾,各地也紛紛出臺了各種緊急措施。比如在這一輪的霧霾中,不少城市都啟動重污染天氣Ⅰ級應急響應,機動車單雙號限行,幼兒園、中小學停課。
究竟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大面積的霧霾災害呢?專家從不同角度給出了解釋。歸根結底,人類是霧霾的受害者,也是霧霾的制造者。冬季采暖、汽車尾氣、煙花爆竹……都在不同程度制造著污染。霧霾的形成非“一日之功”,治霾的效果也非“立竿見影”,擺脫霧霾,需要時間,更需要每個人付出努力。在治理霧霾的過程中,不僅需要政府健全治理體系和提高治理能力,也需要公民參與和社會協作,需要我們每一個在霧霾侵襲現場的當事人承擔應有的責任,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環保出行、低碳生活、種植花草……我們人類是霧霾的制造者、受害者,更是治霾的主力軍。我們需要藍天白云和新鮮的空氣,更需要維護這份純凈的決心和行動。既然同呼吸,更當共責任。
真希望很多年以后,當我們回想起過去,留在記憶里的不僅僅是那些年我們被霧霾停過的課,而是停課后每一個人的行動,以及在大家共同努力之下,重新享受大自然的回饋——藍天白云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