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16歲少年成"全球腦王" 最愛記憶游戲
&bsp; 江蘇衛視推出的大型科學類腦力真人秀節目《最強大腦》,已經是時下年輕人最愛看的一個節目,同時,它也讓我們見識到了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日前,南京一16歲少年在這個節目中,憑借出眾的實力奪得&ld;全球腦王&rd;的桂冠,引發大家的關注。
&ld;世界記憶大師&rd;&ld;記憶天才&rd;&ld;最聰明的人&rd;……16歲的南京少年陳智強頭頂許多這樣的光環。在江蘇衛視近日播出的&ld;最強大腦&rd;腦王爭奪賽上,他在 90分鐘內記牢88幅沙畫,準確認出1平方厘米大的小圖來自哪幅畫,擊敗3名全球智力競技頂尖選手,加冕&ld;全球腦王&rd;。&ld;最強大腦&rd;,是如何煉成的?帶著 好奇,記者走近陳智強們。
坐在記者對面的陳智強,窩在沙發里,放松自在。不久前的那場腦力大戰上,陳智強的手指因高強度記憶而顫抖不已,令觀者揪心。當他摁下按鈕,認定指甲蓋大小的圖像是巴黎歌劇院頂部小天使背上的翅膀尖,全場為之震撼。
&ld;我還和以前一樣啊,上課,做作業,有空就玩一玩。打球,看電影,打游戲,逛小街,嘗小吃,都很好玩。&rd;從賽場回歸課堂,陳智強很平靜。他 是南航附中高一(3)班學生。有同學向他討教記憶秘訣,他認真地回答:&ld;就算你一分鐘記下幾百個公式,要是沒解,不會運用,那一點用都沒有!&rd;聽從&ld;腦 王&rd;指導,淘寶者回到座位上,老實刷題。
記憶是一切才能的基礎,陳智強背課文,默讀一遍,再看兩遍,就能背出來。&ld;我可以背很多東西,可沒有自己的感受,那些東西不能成為自己的東西。&rd;陳智強不接受不熱愛的事物,他最好的功課不是語文,而是數學。他享受做題的成就感,文科在他眼里稍顯枯燥。
能當&ld;腦王&rd;的人,多半記憶力超人。陳智強兩歲時,在超市和父母走散,半小時后,他自己走回到和父母分開的地方。讓他發現自己最大的愛好, 并從此緊緊抓住,引爆自己小宇宙的,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兩年前,南京圖書館舉辦記憶挑戰賽,他跟同學去參賽,靠好記性贏下人生第一塊金牌。一開心,他連獎 金都忘了領。這一年,他剛接觸記憶訓練,就參加世界腦力錦標賽,取得中國青少年組第一、中國第十一、世界第四十六的成績。
&ld;我很喜歡玩記憶游戲,有時間就玩一玩,記一記。&rd;陳智強愛跟高手過招,全力以赴,享受挑戰,刷新自己的記憶極限。&ld;這比做數學題、打游戲更好玩。&rd;他將來想學心學或計算機,而記憶競技將是伴隨一生的愛好。
&ld;從小到大,他喜歡的,我們就支持;他不喜歡,我們絕不勉強。&rd;陳智強的媽媽認為,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順乎天性,讓他成為他自己。正是這樣的愛,讓陳智強比同齡人更懂得珍愛自己。陳媽媽相信&ld;我的孩子有他的能力&rd;,而兒子一樣自信:&ld;我沒有羨慕過別的孩子&rd;。
&ld;要不是看電視,我一點都不知道他這么厲害。&rd;陳智強的初中班主任、鄭和外國語學校老師陳瑋直言,她沒想過那個擔任勞動委員的樸實男孩竟是 神一般的記憶天才。&ld;他沒有表現得特聰明,作業認真,成績中上。做人低調、踏實,班里衛生從沒讓我操心。&rd;留在她腦海中的陳智強,還是那個人品超好的呆萌 男孩。
1991年,世界腦力錦標賽在英國誕生,到2003年,才有中國人參賽并奪得&ld;世界記憶大師&rd;稱號。如今的世界腦力錦標賽,超過一半選手都是中國人。全球近200名&ld;世界記憶大師&rd;,一半是中國人。而在江蘇,擁有這個頭銜的人,不到10個。
&ld;到哪比賽,都是中國人最多。&rd;陳智強說,參賽者中,四分之三是為獲獎,為今后辦培訓更有號召力。外國的選手,哪怕第一,沒聽說過辦培訓 班,他們純粹是為興趣。中國選手很多是小孩。&ld;那次,我在香港比賽,剛過5分鐘,就有不少孩子交卷,他們是被大人逼來的,不想多坐一分鐘。&rd;他感慨,如果 你不喜歡,就算成為&ld;世界第一&rd;,也沒什么意義。
對很多人來說,無需擁有超常記憶,能提高日常記憶力就值得努力。&ld;最強大腦&rd;第一期節目中,在兩面45萬塊魔方色塊拼成的顏色墻上,淮 安市洪澤縣人鄭才千找出一塊不同的色塊。這種超常的能力可以復制嗎?&ld;所有腦力節目展示的異常能力,都離不開先天稟賦和后天訓練。我也是這樣。&rd;鄭才千介 紹,2008年迪拜世界腦力錦標賽上,19歲的他獲得&ld;世界記憶大師&rd;稱號。
&ld;那些不可思議的記憶,自古已有。明朝傳教士利瑪竇就能熟練運用多種記憶方法,幾分鐘記住300個雜亂無章的漢字,令中國人驚嘆。&rd;鄭才千 說,所謂的記憶秘訣就是把抽象的東西轉化為具體可感的場景,哪怕是記數字,腦海中也像放電影&ld;放&rd;場景,這樣容易記住。他最擅長思維導圖,把一本書概括成 一張圖,&ld;畫&rd;出這張圖,就能掌握書中內容。
6年前大學畢業后,鄭才千在北京做記憶培訓,網上授課,每人收費幾千元。五六年前,記憶訓練還是小眾競技,現在參加的人不少,其中以大學生 居多。從研究生考試、公務員(微博)考試到注冊會計師、建造師,各種考試都少不了背功。有的學校、企業,請他去做講座,一次培訓幾千人。學會記憶方法,每人要花上 萬元。在北京、廣州等地,這樣的培訓班很多。
22歲的福建人李朝藝接受過一個多月的記憶訓練。他想提高背英文單詞的效率,學了10種記單詞的方法。以前,他一小時能記住一兩百個單詞,現在能記住三四百個。不過,記憶培訓跟學習一樣,悟性和刻苦程度不同,效果也不同。
&ld;我不想去比賽,沒有逼自己練記數字類的項目,但讀書的時候,我會努力用訓練的方法記憶。&rd;李朝藝說,很多內容花兩天死記硬背能記住,但如果不解、不鞏固,就會慢慢忘記。記憶法只是學習方法,是輔助,不能依賴。
&ld;&ls;最強大腦&rs;選手的特殊才能,讓人感到不可思議。不過,在隨機抽來的大樣本中采集數據,會出現極小概率的極大值和極小值。記憶力大樣本 中,會找到極少數的超強者和超弱者。所以,那些&ls;不可思議&rs;其實很正常。&rd;南京師范大學(微博)心學院教授鄧鑄指出,超強的記憶力基于遺傳可能性,與個人對特定 類型信息的敏感感知,與大腦工作記憶系統的特殊類型有關。
&ld;我不贊同把小孩送去參加記憶培訓。沒有天賦,只靠訓練,絕大多數人記憶力很難練到極強。有效的學習首先靠思維,而非記憶。在老師的幫助 下,學會對課程內容進行加工,形成系統化知識網絡,會更容易記憶。&rd;對熱起來的記憶培訓,一直從事青少年記憶能力研究的鄧鑄潑了冷水。(顏 芳 徐宛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