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一封家書讓12歲孩子悄然長大
&bsp; 在電報還未普及之前,家書便是主要的溝通方式之一,家書的內容大多是問候是否平安等等。但是其包含的意義卻是十分重大的。在當下這個數字信息時代里,大多數人是無法感受到家書的魅力的。為了更好的弘揚家教家風,沈陽市第一三四中學開展了&ld;弘揚家教家風 樹立家國情懷&rd;主題活動,一群12歲的孩子們收到了人生中第一封家書,那么,他們的感受又是如何呢?
班會上,學生代表宣讀家長信件
&ld;親愛的孩子:你好!爸爸媽媽很久很久沒有寫過信了,也是你長這么大以來第一次以這種方式跟你說話。有很多平時當著面講不出來的話,現在可以在這封家書中談論一番了……&rd;
&ld;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好!長這么大從沒以這種方式和你們聊天,感覺怪怪的,但卻很真實。這是我收到的第一封家書,雖然沒有相隔千里,但我依然感受到了字里行間中的溫度……&rd;
這是沈陽市第一三四中學七年級17班李沛研的父母與她互通的家書。在電腦、手機聊天如此普及的年代,你是否收到過父母寫給你的一封家書?而作為孩子的你,又有沒有為近在身邊的父母特意提起過筆?
日前,沈陽市第一三四中學開展了&ld;弘揚家教家風 樹立家國情懷&rd;主題活動,七年級18個班級700余名學生都收到了父母寫給他們的一封家書。這一封封看似普通的手寫家書,正悄然改變著這些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們。
&ld;一封家書&rd;
用文字傳遞正能量
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了解到,家校共建歷來是第一三四中學的傳統。今年9月,新學期伊始,學校在深入推進軟環境建設活動進程中,創新提出&ld;弘揚家教家風 樹立家國情懷&rd;主題活動,繼&ld;傳家風&rd;、&ld;曬家訓&rd;之后,又開展了&ld;寫家書&rd;系列活動。
活動中,七年級全體學生的家長收到了一份特殊的&ld;家庭作業&rd;‐‐給孩子寫一封家書。家書寫好后要封裝好,學生帶到學校,11月18日學校&ld;家風家訓&rd;主題活動日上,家書內容才能揭曉。
&ld;雖然有些話媽媽平時也會和我說,但書信的形式跟口頭形式比較起來,感覺還是有些不一樣。我也非常鄭重地給父母回了信。&rd;七年級15班的同學朱鴻旭說,學校舉辦的這個活動,對他家每個人的觸動都特別大。&ld;我們特意把家風家訓列了個表,對每個家庭成員都提出了要求和希望。我爸爸還戒了煙,希望能為我做一個好榜樣。&rd;
家校共建
換種方式做正確爸媽
此次活動不僅對學生和家長觸動很大,參與其中的老師也被深深感染了。七年級15班的班主任黃慧告訴記者,她回家后也給女兒寫了封信,女兒收到信后很驚喜。&ld;在校我為人師,在家我也為人母。我知道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導者,更應該是孩子的榜樣。我們班的洪符昊天同學的父親是練武術的,父親武術精神中那種堅毅、刻苦在他身上一直有所體現。如今,七年級新生正值小學到初中的過渡期,家庭環境對他們的引導更為重要。&rd;
記者了解到,為了更好地將家庭道德素養與學校教育有機結合,第一三四中學多次召開家庭教育講壇,邀請全國知名專家與家長互動交流,共話家庭教育。&ld;我們都是第一次做家長,面對孩子青春期的諸多問題總是很糾結。如今,在學校的幫助下,我要做個正確的老爸,轉換愛孩子的方式,用父親的教育給孩子一個燈塔式的引領。&rd;七年級1班學生家長孫先生說。
&ld;家風&rd;即&ld;班風&rd;
為教育注入&ld;活水&rd;
&ld;家風&rd;即&ld;班風&rd;,孩子在學校的一言一行與家風、家教密不可分。弘揚家風,也是樹立班風。&ld;教育一直都在與時俱進,如今光說教是不行的,你一張嘴孩子們都知道你要說什么。&ls;家風家訓&rs;正是換了一種形式,換了一種溝通方式。&rd;有著近十年班主任經驗的七年級12班班主任樊銘霞告訴記者,&ld;&ls;我們家的家風是什么?&rs;&ls;我們班的班風是什么?&rs;這個活動給了孩子們一個明確的概念,也讓這群12歲的青少年成長得更快了。&rd;
第一三四中學校領導表示,弘揚家教家風工作是學校教育攜手家庭教育的重要舉措,是教育作為民生工作最深層次的探索,也是第一三四中學辦有溫度的人本化教育的一項實踐。學校鼓勵學子&ld;心中有榜樣&rd;,從小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這與家庭教育的力量是分不開的。寫家書活動的開展,意在深入實施家教家風工作,讓好的家風世代傳承。學校將以和平區委、區政府、區教育局關于軟環境建設和家教家風工作的指導意見為引領,做家教家風工作的推行者、踐行者和記錄者。
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 蕭林熙 文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