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涼山懸崖村"新天梯"修好了 孩子們可平安回家
&bsp; 此前,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支爾莫鄉中一個被外界稱作是&ld;懸崖村&rd;的村莊‐‐阿土勒爾村,引發社會的高度關注,村莊所在位置海拔1400多米,與地面垂直距離約800米,當地孩子上下學需通過攀爬藤梯才可以到達,近日,據悉,懸崖村&ld;新天梯&rd;修好了,孩子們終于可以平平安安回家了。
高度一百多米的鋼梯,過去的藤梯幾乎和崖壁垂直,現在的鋼梯傾斜在60度左右,行走方便很多,也安全多了。而過去上下的藤梯不再使用。
11月19日,勒爾小學的支教老師帶著3歲的兒子跟著學生爬鋼梯上&ld;懸崖村&rd;家訪,過去路不好走,他從來沒帶兒子上過山。
11月19日,孩子們到達最后一個休息平臺,用山上的專門修建供人和牲口使用的水池里的水清洗汗水。
11月19日,俄的曲坡和弟弟在鄰近最后一個休息平臺艱難攀爬,這段百余米的沙土路也非常險峻,但沒有修鋼梯或護欄。
11月19日,村民石旮背著4歲的兒子,從山下接回7歲的兒子石布,第一次走鋼梯,石旮怕孩子不適應還是用繩子牽著。2016年11月19日,是四川涼山阿土列爾村勒爾小學放假的日子,再過兩天,他們將迎來彝族年。上午8點,老師在操場組織學生集合,300多名學生拎著早已收拾好的書包蜂擁至操場,這里包括20名住在山頂勒爾社的孩子。
勒爾社被外界稱&ld;懸崖村&rd;,山路陡峭難行,一道陡峭的藤制&ld;天梯&rd;將其與外界相連。今年8月,&ld;懸崖村&rd;開始使用鋼管代替此前老舊&ld;藤梯&rd;,11月初,新天梯建好。
這次放學,20名住在山頂勒爾社的孩子將首次攀爬完工后的新天梯,更安全地回到&ld;懸崖村&rd;。
支爾莫鄉阿土列爾村離縣城昭覺72公里,地形以山地懸崖為主。勒爾社海拔1400多米,與地面垂直距離約800米。此前要下山,村民們需順著懸崖斷續攀爬17條藤梯,其中接近村莊的幾乎垂直的兩條相連的藤梯長度約100米。
節假日外,勒爾小學原本每到月中與月末,要給孩子們放假,家長會輪流接送。如今,學校出于安全考慮,規定以后只有在彝族年和寒暑假才會放假。
18日,學校通知家長,第二天上午九點可以來接孩子,陳古吉與另兩名家長八點就來到山下。學校里,校長組織孩子們站好隊伍后,與老師一起將學生們帶到家長所在的位置。
這是新天梯修好后,他們第一次回家。最開始是沒有扶梯的山路,陳木黑雙手背后、扶著背包,孩子們也不過多交流,低頭行走,每到有平臺的地方后會集中休息。
半小時后,到達第一節天梯。較小的陳木黑慢慢下蹲前傾,先用手抓住梯子,再手腳配合往上爬,陳家大女兒陳心明在一側照顧弟弟。被問累不累,陳木黑點頭,問到怕不怕,他搖頭說:&ld;走這個梯子,就不怕了。&rd;陳木黑一直走在隊伍最前,爬梯子時手腳并用但輕松靈活,看到空中飛著的小鳥停在路上,陳木黑會跑著追過去。
陳心明15歲了,&ld;十一&rd;假期回家時,她看到新梯,覺得路變漂亮了,也好走了。11歲的莫色拉作稱,此前山上常會掉石頭,現在的梯子像樓梯,不僅有手抓的地方,心里也覺得踏實,起碼不會擔心掉石頭,也不擔心踩在小石子上滑倒了。
新梯的修建,是來自云南昭通的龍德順師傅承包。
8月27日,他與另一名伙計以個體的身份與村支部簽了協議,每人的工錢一天600元。
龍德順介紹,按照村里要求,這次梯子部分是重新開的新路,鋼梯和原來的藤梯比,是直上直下的,不像以前的藤梯繞路,這樣比之前上山要快1個小時,而且還保留了藤梯的原貌。
他和搭檔負責建梯,在山體上打2公分寬的孔,用3公分的鋼筋扎進去,再把鋼管焊接,一層一層往上修。
個工程需鋼材40多噸,固定鋼管用的扣件6千多個,鋼管約1500根,當地村民一根一根背上去。15米的鋼管,背一次每根工錢10元。6米的鋼管,每根60元。
鋼梯的臺階兩根鋼管組成,間距10厘米。龍德順說,如今噴了防銹油漆,鋼梯的使用壽命可達10年至20年。
上午11點,孩子們爬上最后一節鋼梯,到達村子。新鋼梯下面是此前老舊的、最長的一節藤梯,如今沒人走動,更為破舊。
個爬山過程,孩子們話都不多,但問起感受,&ld;安全了&rd;、&ld;速度快了&rd;,是他們幾乎每個人都提到的關鍵詞。
如今藤梯加固改造基本完成了,但沒有梯子和扶手的地方,家長仍表示擔憂,部分地方坡度陡峭、雨天路滑不好走,仍需改善。
關于&ld;懸崖村&rd;未來發展問題,縣里也提出了一系列實施計劃。2017年,這里將結合旅游開發,在通往勒爾社的峽谷將修建棧道,投資概算在3510萬元。
那時候,孩子們放學回家,會更容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