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二十中附屬實驗學校 航天課程“走俏”校園
&bsp;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接班人。他們的成長發展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當下,航空航天事業蓬勃發展,為了提升學生的創新技能,促進學生從實踐中激發學習興趣,不少學校開設航天課程,給予學生最專業的教育指導。
隨著&ld;神舟11號&rd;的成功發射,不僅點燃了每一個中國人的航天夢,也讓航天課程走進了北京市的各大中小學。八一學校與航天人才開發交流中心共同舉辦&ld;中國首顆中學生科普小衛星研制啟動儀式&rd;,正式開啟了八一學子研制科普衛星的系列課程,為4000余名在校學生以及即將到來的本屆考生提供了科技創新、圓夢航天的機會。北京工附中通州校區近日也舉行無人機航拍、多軸飛行器空中特技表演、遙控紙飛機表演、機器人表演等航空航模展實踐性科技體驗活動,促進學生從實踐中激發學習興趣,逐步提升論知識。
日前,記者在走訪了北京市第二十中學附屬實驗學校以&ld;愛&rd;為主題的十月活動月中,學校抓住這一新聞熱點,引導學生&ld;愛科學&rd;。在其科學素養課程中,一系列航天課程引爆了學生們探索航天知識的興趣。
10月20日下午,距離&ld;神舟11號&rd;發射成功不過三天,北京市第二十中學附屬實驗學校就把錢學森教授的弟子、中國空間機電研究院技術研究員李頤黎請到了學校。這位81歲高齡的科學家多次擔任太空飛船的設計負責人,他為孩子們帶來的主題報告是解讀&ld;神舟11號&rd;載人飛船和天宮2號空間實驗室&rd;。
面對著一撥兒小學低年級的孩子,李頤黎先是用詼諧幽默的語言介紹了景海鵬、陳冬兩位航天英雄的生平經歷。接著,在講到&ld;天宮2號&rd;空間實驗室的任務、構型、測試軌道等科學知識時,為了便于學生解,李頤黎把&ld;天宮2號&rd;稱作&ld;二丫&rd;,而把&ld;天宮2號&rd;與&ld;神州11號&rd;交會對接稱作&ld;二丫會十一郎&rd;,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不時響起會心的笑聲,甚至就有些問題與科學家對話。兩小時的講座結束時,孩子們還顯得意猶未盡。三年級(2)班的張家萁忍不住說:&ld;太精彩了,我還想探索更多&ls;神州11號&rs;的知識!&rd;
能夠與大師&ld;對話&rd;,源自北京市第二十中學附屬實驗學校的學生們有備而來。在&ld;神州11號&rd;發射的前一周,學校組織三年級全體學生到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沙河科普基地進行游學活動。通過參觀天文臺,讓同學們能夠更好地感知天文的趣味性和重要性,了解天文知識,激發對天文科學研究的興趣,提高科學素養。
天象節目《四季星空》通過4D穹幕的演示,孩子們真切地體驗到了四季星空的變化;在《古代輝煌》展廳,孩子們了解古代天文的成就;在《飛向太空》現代航空航天成果展廳內,孩子們不僅了解到了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新成就,還激發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ld;科學素養的形成不是一日之功&rd;,基于這樣的念,學校執行校長魯愛茹把航天課程融入到了學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ld;神州11號&rd;發射前,她組織全校師生帶著問題調研、查閱相關航天知識,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10月17日7時30分,學校以班級為單位,觀看&ld;神州11號&rd;飛船發射直播活動。當火箭點火升空,&ld;神舟11號&rd;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景海鵬、陳冬兩名航天員送入太空,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時,教室里響起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ld;學生們以這種獨特的方式上了一節科技課,我想他們有可能終身難忘。&rd;魯愛茹表示。
其實,北京市第二十中學附屬實驗學校的航天課程自建校以來一直沒有間斷,&ld;畫說神十一&rd;,為熱愛繪畫的學生提供了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ld;航空模型&rd;作為一門選修課,為立志探索航天知識的學生打開了一扇通往太空的窗戶;各類科學游學活動,讓更多的孩子感受到科學是有趣的,它就在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