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小學生放學遇"怪阿姨" 海口警方稱未接到報案
&bsp; 學生的安全,牽系著每位家長和教師的心,同時,也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加之近年來,中小學生安全問題頻頻發生,令大家難免心生忌憚。日前,網傳小學生放學遇&ld;怪阿姨&rd;,但是當地警方稱未接到報案。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兒呢?
網傳&ld;小學生放學遇&ls;怪阿姨&rs;&rd;,記者走訪獲知警方未接到報案
其中一起純屬誤會
南國10月26日訊(記者 許欣)近日網上熱傳海口兩名小學生放學險遭冒領事件,一些學校還通過校訊通等多種形式發出安全警示。記者26日走訪各校了解到,&ld;海口十六小一名小學生險遭冒領&rd;純屬誤會,然而,&ld;瓊山一小一名小學生險遭冒領&rd;事出有因。
瓊山一小校長朱奎雄和副校長陳軍均回應稱,本周一(24日)確實有一名四年級男生稱自己在放學時遇到冒充媽媽同事的人,但因孩子警惕心強,迅速避開了她。
據該校四年級(6)班班主任林老師講述,24日該班家長微信群熱烈議論著一件事:當天中午放學后,該班男生樂樂(化名)在路邊等爺爺來接。&ld;一名騎著電動車、戴著摩托車頭盔的女子在樂樂身邊停下來,稱自己是樂樂媽媽的同事,替樂樂媽媽來接他。樂樂就問,你知道我媽媽的手機號碼嗎?對方答不出來,用手抓了一把樂樂的肩膀,樂樂就趕緊跑到學校保安亭,再回頭看,那女的已騎電動車走了。過了一會兒樂樂爺爺來接,他就隨爺爺回家了。&rd;
林老師說,&ld;樂樂回家后把此事告訴了家長,其家長在家長微信群里轉述了此事,呼喚別的家長提高警惕,我們才知道這件事。&rd;
于沒有發生嚴重后果,學校和家長都沒有報案。該校門口安裝有監控設備,記者試圖查看監控錄像,但樂樂所講述的遇到&ld;怪阿姨&rd;的地點并未在監控范圍內。
針對網上熱傳的&ld;海口十六小三年級(3)班一名小學生險遭冒領&rd;事件,海口市第十六小學校長陳彈回應稱,這是一場誤會。昨天晚上已經在家長微信群上進行了解釋。
該校三年級(3)班班主任歐老師詳細講述了事件的經過:25日學生放學時間,該班一名同學等候爺爺來接,同學的家長隨口問了句:&ld;要接你回家嗎?&rd;這個孩子足夠警惕,一口拒絕了和同學家長一起回家。后來學生家長在微信群里講起這事,順便提醒家長們提高警惕,別讓孩子隨便跟別人走。就這樣傳來傳去,居然成了&ld;孩子險遭冒領&rd;事件。
&ld;我們了解到,被孩子拒絕一起走的&ls;阿姨&rs;,確是本班另一個孩子的媽媽。&rd;歐老師說。
記者26日從海口市公安局文莊派出所了解到,瓊山一小屬該派出所管轄范圍,但目前暫未接報相關警情。
提醒》》》
家長網上&ld;曬幸福&rd;,要注意保護隱私
網絡日益發達的今天,個人信息的保護顯得尤其重要。生活中有許多人喜歡在微信上發布各種生活瑣事和照片,但這無意中也可能給犯罪分子留下線索‐‐你的作息、出行規律,生活習慣,家庭成員情況等,都可能此透露出來。因此,&ld;曬幸福&rd;的同時,還是要注意留一手。比如你在微博、微信上曬和孩子的合照,如果被別有居心之人看到,就可能被利用。
此外,在注冊各類網站賬號時,最好盡量避免過多重復使用同一個郵箱。如果有需要留下號,可以不規則地在號間留出空格,這樣在百度和谷歌上就不會被搜出來。不同網站的賬戶名也要避免重復,否則,別人通過聯想就很容易找到你,從而通過匯集你在不同網站留下的痕跡,大量掌握你的個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