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去世兩三天無人知 14歲智障兒始終睡在遺體旁
&bsp; 智障人士,作為當今社會中一類非常特殊的人群,往往比一般人更需要得到關心、愛護以及包容,而不是歧視。但是,現如今智障人士及其家庭支持政策尚處一片空白,殘障人士并未得到廣泛關注。日前,一14歲智障兒的母親去世兩三天都沒有人知道,而孩子就一直睡在媽媽身旁,令人感慨萬分。
14歲智障孩子小山最近幾天在云南省昆明市救助管站生活得很開心,喜歡邊吃飯邊唱歌,喜歡看電視里的音樂頻道。他并不知道,他已經成為孤兒。
然而,作為一個臨時救助機構,昆明市救助管站不是專業的智殘人托養機構,沒有專業力量讓逐漸長大的小山康復。小山未來被安置在哪里,仍然是件令人揪心的事。
&ld;小山的遭遇再次顯現出智殘人托養機構的缺乏成為殘疾人事業的一塊短板。&rd;云南省委黨校、云南行政學院副教授、云南省智力殘疾人及親友協會主席周波說。
今年6月3日16時20分,昆明市栗樹頭派出所接到居民報警,稱一鄰居家彌漫著惡臭。民警趕到穿金路某小區一套出租屋,眼前的一幕,讓所有人倒抽一口冷氣‐‐
屋里大床上躺著的一名女性已經去世,遺體腐爛生蛆。睡在她旁邊的男孩滿身大便、頭發又長又亂。
前來救護的擔架員劉師傅抱起衣著單薄、瘦骨嶙峋的男孩,&ld;感覺身上全是骨頭&rd;。經對事發現場勘查取證,排除他殺。
警方根據家屬要求進行尸檢后,初步判斷這名女性已死亡2至3天。
這名被送到云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急診科的男孩,體重只有20公斤,幾乎不會說話。經診斷,男孩為智障兒,沒有自能力。
4個月來,急診科醫護人員給孩子洗澡、發、換衣服,教他走路、吃飯、上廁所。他們給他取名&ld;小山&rd;,并喊他&ld;山哥&rd;。在醫護人員的照料下,五官俊秀的山哥學會了自己吃東西,慢慢走路,主動上廁所、沖廁所,體重也增加了10公斤。
據了解,小山的媽媽是重慶人,爸爸一年多前病逝,媽媽帶著小山剛搬來不久。有鄰居說,平時很少見小山的媽媽出門,不知道她有沒有工作。
9月30日,在昆明市民政局的安排下,小山被送到了昆明市救助管站未成年人保護中心。救助站每天有兩位工作人員照顧小山。
據民政部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正在按照法定程序辦。公安部門正在尋找小山的監護人和戶籍所在地的街道,如果無法接收,再安置到福利院。
小山的遭遇被媒體曝光后,一位殘障孩子的母親在微信里寫道:&ld;小山的個案讓人揪心,但更讓人揪心的是,還有一些&ls;小山&rs;在看不見的地方。&rd;
和這位母親一樣,不少家長表示了他們的擔憂:如果自己老了、去世了,殘疾孩子該托付給誰。
&ld;智殘人托養機構缺乏是殘疾人事業中的短板,成為擋在眾多&ls;小山&rs;面前的門檻。&rd;周波說。
據云南省殘聯的統計數據,目前,云南持證殘疾人118萬多人,其中智力殘疾人約11萬余人,涉及智力殘疾人家庭人口達到40萬人左右,其中16歲以上的成人智殘人約占90%。
然而,面對如此大的需求,云南省僅有7家心智障礙助殘類社會組織和機構,其中有專業社工服務的只有兩家,但服務層次不高,其他機構只有簡單的培訓,甚至沒有培訓,只提供低層次的服務。
這些機構都在昆明市,昆明市有持證智力殘疾人17萬余人,涉及智力殘疾人家庭人口6萬人左右,其他州市為空白。
周波有一個患有苯丙酮尿癥的兒子,10多年來,她利用所有社會關系來給兒子尋找學校和托管機構。
13年里,他們輾轉了9個學校和服務機構,于護人員少、素質低,兒子被虐待過、冷落過、凍傷過。他們再也不敢把兒子送進去。這兩年,只能把孩子放在家中,自己照料。
&ld;于心智障礙助殘類社會組織的缺乏,父母逐漸步入老年,&ls;老殘一體&rs;家庭越來越多,成年智力殘疾人面臨&ls;無人管、無人要、無人養&rs;的狀況令人堪憂。&rd;周波說。
于托管托養難,一些殘疾人面臨被拐騙的危機。
據曲靖市公安局近日通報,曲靖宣威市羊場鎮盛恒磚廠負責人對6名智障人員采取打罵、拘禁等限制人身自的手段,強迫他們從事重體力活兒,不付給任何勞動報酬。6名被解救的智障人員中,除了白萬甲能說清自己家庭地址被送回家,其余5人因不知道家在哪里,被送進了救助站。
41歲的白萬甲是云南省普洱市墨江縣聯珠鎮班茅村人,家中排行老大,因智力障礙,一直與年逾六旬的父母生活在兩間土坯房里。
白萬甲說,當時老板許諾他&ld;搬一片磚給兩分錢&rd;,于是他跟著老板連夜坐班車從墨江到了宣威這家磚廠。他說,&ld;老板是瘋子,不干活兒就打&rd;,老板常對他們拳打腳踢,有時候還扇耳光。晚上睡覺,很多人擠在一間房子,臭哄哄的。
白萬甲的父親已記不清兒子走失的具體時間,只說大概有兩年沒見過兒子了。白萬甲走失后,家人和村民曾經找過,但一直不見其蹤影。大家都以為他死了。
&ld;小山的遭遇、6名智障人員被拐賣,再次顯現出大齡智障人士及其家庭支持政策空白。&rd;周波說,目前,在城市,針對大齡智力障礙群體的托養庇護、養老照顧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十分缺乏,而對農村的智力障礙群體則沒有任何服務模式可供借鑒。
她指出,現行民法通則規定,擁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才能享受相關政策,這就使智力障礙人士客觀上被排除在國家一些優惠政策之外。
雖然目前云南針對智力障礙人群有低保制度、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和重度補貼制度。但是,這些制度遠遠滿足不了這個人群的特殊需求。
&ld;比如醫療保險,只能滿足簡單的疾病醫療需求,急病、大病和疑難病癥不能解決;養老保險要到60歲才能領取,而智力障礙人士因為自身病因,活到60歲以上的很少。&rd;周波說,給予重度殘疾人每個月幾十元補貼,只是杯水車薪,解決不了實際困難。
&ld;近90%的成年智力殘疾人需要解決安置就業、康復培訓和社區托管庇護服務。&rd;她說,這個比例表明,解決好成年智力殘疾人的需求,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