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家長認為孩子教育花費占家庭收入一半以上
&bsp; 教育是一個家庭的頭等大事,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這一點尤為凸顯。所以,眼下中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關注度與日俱增。近日,據相關調查顯示,七成家長認為孩子教育花費占家庭收入一半以上,足可見,人們為了孩子能夠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不管是人力、物力,還是財力等方面都是傾囊而出。
電視劇《小別離》已經播完,劇中三個家庭為了孩子教育而殫精竭慮。這一幕幕在現實中也不斷上演。
&ld;別家的孩子都上補習班,我家的也不能落后,孩子的教育要從小抓起。&rd;河北唐山市玉田縣王徐枝(化名)的兒子明年上小學,一家人已經開始收集附近的補習班開辦方、開班課程等信息。
王徐枝這樣的家長并不少見。如今,孩子教育問題越來越受重視。在相當一部分家庭,孩子教育花費甚至占個家庭收入的大部分。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開展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898%的受訪者表示身邊因孩子學習而焦慮的父母多,其中402%的受訪者表示非常多。
家住河北保定的周寧(化名)孩子上高三,她對記者說,小區里有孩子從小就上奧數班、興趣班,每個節假日都被課外輔導班塞得滿滿的。&ld;同樣去上課,有的能見成效,有的孩子不上心,還是沒效果&rd;。她更傾向于給孩子營造一個民主、積極的學習環境。
調查顯示,861%的受訪者周圍有很多孩子被家長安排上課外輔導班,其中334%的受訪者表示非常多。認為不多的僅占23%。
除了給兒子物色學習班,王徐枝還有更大的打算,&ld;如果可行,我們打算把小孩送到更好的市里小學去讀書,多花點錢也愿意&rd;。他們一家最近都在了解這種跨片跨地區入學的可能性和收費情況。
如今,孩子教育花費通常占個家庭收入的多大比例?757%的受訪者表示過半,其中224%的受訪者認為是&ld;非常大比例&rd;。認為比例較小的僅占62%。
在所有教育花費中,出國無疑是最貴的一種。哪個階段的學生留學趨勢見漲?560%的受訪者認為是高中,520%的受訪者認為是大學。其他依次為:初中(284%)、研究生(137%)、小學(87%)。
調查中,898%的受訪者表示身邊因孩子學習而焦慮的父母多,其中402%的受訪者坦言非常多,認為不太多和幾乎沒有的分別僅占14%和02%。
&ld;我們的家長十分缺乏教育學方面的知識,&ls;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rs;的觀念根深蒂固。其實在童年時期,孩子智力因素的開發不是主要的更不是唯一的,家長應該創造多樣的機會、更廣闊的空間,讓孩子們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而不是浪費大量資金,將他們送去各類輔導班,這是有害無益的。&rd; 西南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教育學院副教授石隆偉介紹,如果孩子們在基礎教育階段沒有形成一定的學習能力,即便將其送到國外接受本科學習,也難取得良好效果。在國內本科畢業之后再到國外繼續深造,是比較合的。
周寧表示,雖然他們并不強迫孩子上課外輔導班,但對孩子的督促仍然不少,&ld;成績還是要關心的。人都有貪玩的一面,何況是孩子,監督和鼓勵必不可少&rd;。
在孩子學前班階段,王徐枝更多是通過班級老師了解情況,&ld;接送孩子時,碰見老師我就會問問孩子最近的表現,各類課程接受程度如何&rd;。王徐枝表示,是想借此了解孩子將來上小學可能遇到的問題,并提前規劃打算。
面對孩子學習問題,595%的受訪者認為成績就是主題,518%的受訪者直言課余時間也應用在學習上,499%的受訪者坦言工作等都不如孩子的教育重要。其他還有:電腦、課外書等盡量不碰(470%),以孩子自我意愿為上,不管束(176%),必要時給予建議引導(141%)。
當孩子成績下降時,父母通常是如何處的?603%的受訪者表示周圍的父母通常是質問孩子沒有好好學習,544%的受訪者表示是一定要找出退步原因,461%的受訪者直言會焦慮、寢食難安。其他還有:給出針對性的具體建議(318%),進退屬正常,安慰一下即可(242%),無所謂,不關心(26%)。
石隆偉表示,面對孩子們的學習,家長首先要尊重他們的志向、興趣,不能拔苗助長,更不能強迫學習。當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夠想時,家長應該更多地鼓勵和引導,采取多種方式,創造好的環境,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強壓式教育多半會事與愿違。
在周寧看來,家長肯定是要在意孩子的學習成績的,但不能過分,不要走極端。&ld;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大人營造的家庭氛圍還是比較重要的。民主和積極的學習氛圍,對孩子學習不無助益&rd;。她認為,家長不該將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不僅孩子有壓力,自己也會被孩子的成績和學習狀態弄得焦灼和憔悴。
對于孩子的教育問題,父母應該保持在哪個&ld;度&rd;?有547%的受訪者認為家長應盡力為孩子爭取到最好的教育,547%的受訪者認為下一代教育與當前的生活追求同樣重要。其他還有:修行看個人,適時給予引導建議(406%),孩子的教育是大問題,比工作生活都重要(318%),順其自然,不苛求學習條件和成果(207%)。
&ld;將孩子的成功看作是自己所有的希望,這可以說是中國家長的特有情結。視自己如蠟燭,一生奉獻,燃燒自己,沒有獨立生活。這樣過度的愛將導致孩子們失去生活和生存能力。&rd;石隆偉認為,正確的觀念應是孩子有自己的生活,家長也有自己的生活。
他還表示,青少年時期是身心發展、人格塑造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孩子們除學習外,應該參加更多體育活動、交友活動、公益活動等,更多接觸社會,培養陽光向上的心態,實現人格的健康發展。如果家長讓孩子&ld;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rd;,這將導致人格的不健全,對孩子未來生存能力是極大的傷害。
受訪者中,中小學生占56%,大學生占767%,碩士研究生占117%,博士研究生占21%。796%的受訪者已經有孩子,204%的受訪者沒有。居住地上,北上廣深占335%,其他一線城市占200%,二線城市占280%,三、四線城市占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