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歸"生吃不消留學生活 選擇回國參加高考
&bsp; 在外人眼里,出國留學是一件非常風光的事情,但是,留學生背后所承受的心酸苦累又有多少人能懂?首先,語言不通便是一大難題,克服了這個難題之后,還會面對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不同,又該如何克服,所以,并不是所有留學生都能夠堅持到底,順利留學歸來。
楚天都市報訊 楚天都市報記者周治濤 通訊員陳凌 張應韜 如果學業正常,作為&ld;海歸&rd;生的北京小伙王超(化名),今年已參加求職或考研。但是昨天,他以大一新生的身份在湖北工業大學報到。4年前,王超經家人安排赴加拿大上大學,臨畢業時卻突然放棄這段學業,重新參加今年國內高考后被湖工大錄取。
留學的日子并不好過
2011年5月,在北京讀高三的王超沒有備戰高考,而是在父母安排下,飛抵加拿大溫尼伯市讀曼尼托巴大學。&ld;雖然經濟上無憂,但我獨自在海外的那幾年其實很艱難。&rd;王超談及留學生活,說自己每天都過得焦慮。
剛到加拿大,冬天零下40攝氏度的氣溫就讓他受不住,還有那里呼嘯的寒風。他與另兩名中國學生合住一棟別墅,因彼此學的專業不同,交流也少。&ld;我學的是高級護專業,后來又調換到營養學,課堂上就我一個中國學生。我英語不錯,但就是跟同學玩不到一起。&rd;王超說,當地大學周一到周五課程設置很密集,有時上課到夜晚9點,每門課容量很大,吃不消。
出國留學是父母安排的,學習專業是自己選的。王超說,現在回想起來,其實自己對所選專業根本缺少了解,進入學習后才發現與自己的初衷有偏差,跟不上學習。
溜回國選擇了重新高考
去年3月,臨近畢業的王超悄悄搭上了回國的飛機。到達國內機場后,他聯系家人表達自己重選學業的想法。&ld;我們感到突然,勸孩子克服困難先完成國外學業,但最后還是尊重了孩子的選擇。&rd;王超的父親告訴記者。剛回國的王超,重新備戰高考并不輕松,但憑借外語的優勢,加上刻苦補習,今年高考成績還算想。
王超的父親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氣專業的老師,母親是一名中學老師。四年前他們安排孩子出國留學,但沒想到孩子畢業前棄學回國。
23歲的王超,重新高考后選擇了就讀湖北工業大學電氣學院。昨日來漢報到時,他很開心,&ld;我從小在父親的實驗室玩,我喜歡學電氣專業。&rd;
昨日,針對&ld;海歸&rd;生王超的情況,湖北陽光教育研究院院長葉顯發表示&ld;值得家長們反思&rd;。他說,越來越多的家長不惜花錢,送孩子出國留學,因環境、學習方式等原因最終功虧一簣。除經濟因素外,要多從孩子的興趣、性格等方面,考慮是否一定要送孩子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