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題"神器"校園盛行 學生半數作業靠答題軟件
&bsp; 眾所周知,中小學生每天的學業壓力都是非常大的,不僅要完成堆積如山的作業,還要預習第二天的功課。倘若遇到難題了,更是雪上加霜。為了幫助廣大學生們減輕課業壓力,各類免費的答題軟件在校園當中十分流行,據了解學生半數作業都是靠答題軟件來完成的,不知不覺中,已經致使學生們對這類軟件產生了非常強的依賴心。
作業題拍照上傳,秒出答案。眼下,各類免費答題軟件校園風行,被不少中小學生奉為減輕課業負擔的&ld;神器&rd;,甚至還成了考場作弊工具。記者下載比對多款答題軟件后發現,這些&ld;神器&rd;解題準確率并不高,容易誤導學生。而最讓家長和老師們擔憂的是,答題軟件助長了孩子們應付學習的不良態度,進而扼殺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有教育界人士提醒,答題軟件之類的&ld;互聯網+&rd;應用,不僅與創新毫不沾邊,還淪為了應試教育的幫兇。
不同于以往線上支付&ld;懸賞金&rd;求答案的模式,今年各類免費使用的解題軟件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尤其在暑期作業倍增、又缺乏老師指導的環境下,答題軟件備受追捧。不少學生直言,課業負擔的繁重,使得每天作業半數以上依賴各種解題軟件。
記者注意到,答題軟件匯集了小學、初中、高中教材的海量題庫,多以&ld;難題一出,答案秒出&rd;為賣點。除了各科難題以外,連語文作文都有無數范文模板,即搜即得。
解題軟件使用起來方法類似,直接點擊&ld;拍照搜題&rd;,對準選框橫著拍下一道題并上傳,不出幾秒鐘就有答案和解析顯示出來。這些軟件宣稱以免費&ld;拍照搜題&rd;打開市場后,還會推出在線課程實現盈利。
移動數據研究公司estbile發布的公開數據顯示,今年6月,答題類軟件的月活躍用戶超過5000萬。而在今年上半年,作業幫、小猿搜題、學霸君軟件的下載總量超過7000萬,用戶日均使用時長超過15分鐘,中午12時至下午1時、晚上7時至8時是使用答題類軟件的高峰時段,該時段剛好與學生寫作業的時間吻合。
記者隨機采訪多名中小學生發現,成績越優秀的孩子,越不屑于使用答題軟件。相反,成績中下且父母沒有空閑時間輔導作業的孩子,比較依賴于答題軟件。
解題&ld;神器&rd;當真神乎其神?記者嘗試對一道奧數題使用三種軟件,卻給出了不同答案。其中一款軟件還出現題不對文或答案遲遲不出爐的狀況。
據業內人士透露,很多答題軟件的準確率確實不高,如果上傳的題目不在題庫中,就會搜不出來或出現答題誤差。
免費推廣的答題軟件,也容易陷入知識產權糾紛。去年,百度手機助手在官微里通報,學霸君軟件因涉嫌抄襲百度知道的內容,根據開發者相關協議,在多個應用市場予以下架。相比將答題軟件當作學習輔助工具的同學,另一些自控力差的學生,則并不在乎軟件的正確率。&ld;暑假作業那么多,老師批改不過來,頂多翻翻是不是都填全了,能快速答完就成。&rd;一位&ld;經驗&rd;豐富的高中生表示。
&ld;碰到難題得認真思考,如果不動腦筋直接搜答案,不成了應付學習嗎?&rd;受訪家長無一例外都不看好答題軟件,認為不僅無法幫助孩子真正提高成績,還可能用來考試作弊,最終只會害了孩子。
對于解題軟件的風行,市青少年法律與心咨詢中心主任宗春山認為,這與學校布置的作業缺乏創造性,調動不起學生興趣,以及&ld;題海&rd;帶給學生巨大壓力不無關系。
&ld;互聯網作為學習的工具,需要一些搜索軟件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如果學生以此來應付學習、考試,那就是在線教育的悲哀了。&rd;宗春山建議,學校可以通過課堂教學的改革創新,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實際上,最近幾年的&ld;互聯網+&rd;風潮中,在線教育被寄予了教育公平和顛覆傳統教育模式的期望。但大規模的在線開放課程,在全球都沒有很成功的盈利模式。為了確保商業利潤,以答題軟件為代表的眾多國內教育APP,著力點并不是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思考能力,而是掘金應試教育,成了強化應試教育的幫兇。
新東方創始人之一俞敏洪對此有過精辟分析:&ld;互聯網只是在技術上可能對教育的效率和效果產生一定影響,但無法推動教育本質的變革。&rd;他認為,如何能讓學生獨立思考、提出疑問、不找標準答案,鍛煉出創造能力,是目前中國教育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