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籍14歲最小新生清華報到 裸分682分
&bsp; 不知不覺中,暑假已經漸近尾聲了,大一新生們早已經開始為新學期的學習生活做打算了。當然,也有一部分學校現在已經開始報到了。比如,清華大學。在此次報到中,有一群新生格外惹眼。其中,北京籍14歲少年黃家琪無疑就是其中一個,作為此次清華大學最小新生的他高考裸分682分,讓大家刮目相看。
14歲的最小新生黃家琪淡定接受記者群訪。京華時報記者陶冉攝
3300多名清華新生昨天起正式開始報到。這其中共有35名&ld;00&rd;后、3對雙胞胎,年齡最小新生僅14歲。另外,104名同學通過自強計劃得以圓夢清華園,人數創歷史新高。下周一全體新生將開始為期3周的軍訓。
早晨7點多,清華大學綜合體育館門口已經人頭攢動,大一新生們拖著行李來到清華園報到。與往年一樣,學校鼓勵新生獨立完成報到手續。來自云南臨滄的張鳳強第一個受到校長邱勇的歡迎,并獲得了包括教材卡、自行車卡、被褥卡、學習生活購物券等在內的&ld;愛心大禮包&rd;。
記者在昨天的報到現場看到,新生入門可見&ld;綠色通道&rd;,有需要的新生可辦臨時借款用于繳納學費和住宿費。學生部副部長牛犇介紹,清華對貧困新生的資助額度為每年16萬元,包括學費、住宿費和生活費,如果學生的家庭經濟條件無法達到這個標準,學校將通過資助方案予以補足。同時,學校會根據調查表評定學生的家庭經濟困難等級及需要的資助金額,定制屬于他(她)的個性化一攬子資助方案。
清華招辦主任劉震介紹,今年清華錄取新生共3300余名,其中,工類考生占比827%,文史類考生占比103%,藝術類考生占比70%。少數民族考生占966%,來自縣級及縣級以下高中的考生接近四分之一,男女生比例略超過2:1。
清華大學一直是眾多頂尖學子報考的重要選擇。而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村生源比例、擴大中西部招生比例,清華通過落實自強計劃、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和合調分省份招生計劃等措施,向高等教育欠發達且生源數量相對較多、升學壓力較大的中西部地區以及農村地區傾斜。
最終,今年通過自強計劃和國家專項計劃共錄取348名考生,占總招生規模的102%。其中有173名學生通過自強計劃獲得30-60分的加分認定,比去年增加8人,最終有104名學生圓夢清華,比去年增加18人,增幅達21%,創歷史新高。
記者了解到,今年清華2016級新生中共有35名&ld;00后&rd;,其中年齡最小的僅14歲。昨天報到現場,最小新生黃家琪一出現即被記者團團圍住。出生于2002年6月的他來自北京市第八中學少兒班。一副金屬框眼鏡,一臉嚴肅的表情,講話慢條斯,很難想到他只是一個14歲的少年。
黃家琪從小學四年級考入少年班開始,僅用四年的時間就學完了初高中的全部知識。&ld;我高中一直想上清華,但因為成績起伏較大,剛開始并不敢想。到高三成績穩定下來后,才真正開始對考清華抱有希望。加上高考發揮得比較好,這個夢想才圓滿實現。&rd;最終,他以裸分682分的成績圓夢清華,出于對原子物的好奇,選擇了物系數基科專業學習。
黃家琪提到,他們班約30名學生,7人考入清華北大,有4個同學一起考上了清華,其中一個與自己同在物系。&ld;他的宿舍就在我樓下,他還開玩笑讓我以后在宿舍不要跺腳。&rd;黃家琪興奮地說。
對于未來四年的大學生活,黃家琪稱,于年紀小,父母比較擔心自己過得怎么樣,能否融入大家的生活圈。但黃家琪毫不擔心,自信能與比自己大四五歲的哥哥們處好關系,如果遇到困難也會找朋友解決。&ld;我跟大學班級的同學都在群里有交流,大家聊些軍訓、報到的流程、了解清華知識,也不覺得跟他們有代溝。我唯一擔心的是,打籃球、踢足球體力上比不上其他同學。&rd;黃家琪說。(記者任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