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臺灣青少年毒品案激增 3天逮捕近2000名毒販
&bsp; 時代日新月異,青少年吸毒、販毒等現象日趨嚴重,逐漸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近日,據悉暑期臺灣青少年毒品案激增,警方3天逮捕近2000名毒販,令人大跌眼鏡。為了有效杜絕青少年毒品案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多方合力。
新華社臺北8月2日電(記者許雪毅 劉剛)統計顯示,暑假期間臺灣青少年毒品案激增。臺灣&ld;警政署&rd;及各地檢署規劃為期3天的&ld;護少專案&rd;,動員大批警力,破獲毒品案件1838件,逮捕毒販近2000人,并截獲3885公斤毒品。
臺&ld;警政署刑事警察局&rd;2日下午舉行記者會,展示&ld;護少專案&rd;成果。據介紹,此次全臺灣同步查緝毒品行動從7月29日至31日,共動員警力10550人,逮捕成年&ld;藥頭&rd;203人、少年&ld;藥頭&rd;72人、其他毒品嫌犯1690人。
統計顯示,與上一波7月4日至6日的全臺灣同步查緝毒品行動相比,此次逮捕的少年&ld;藥頭&rd;從16人增至72人,顯示青少年毒品案件在暑假期間確實有激增趨勢。
其中,警方在新北市查獲5名青少年集體施用毒品,在桃園市查獲20名少男少女進行毒品聚會,經追查毒品來源后,逮捕3名提供毒品的&ld;藥頭&rd;。
根據統計,警方查獲未滿18歲未成年人施用或持有第三、四級毒品人次,從2011年的785人,上升至去年的2510人。去年,學校等教育機構協助檢警緝毒通報案件數為1020件、1041人次。
據了解,臺灣將毒品等級分為四類:一級毒品有&ld;海洛因&rd;&ld;嗎啡&rd;等;二級毒品有&ld;安非他命&rd;&ld;搖頭丸&rd;等;三級毒品有&ld;K他命&rd;&ld;一粒眠&rd;等;四級毒品則包括&ld;可待因&rd;&ld;佐沛眠&rd;等。
臺警方表示,希望通過此次行動與教育部門加強協作,共同挖掘青少年毒品個案,戮力根除校園毒品供給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