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女生因與男生搭話遭掌握 被逼說自己是狐貍精
&bsp; 近幾年來,校園欺凌事件時有發生,一經媒體曝光,無不令人扼腕痛惜。而這些校園欺凌的事件的導火索往往只是日常瑣事,可能受青春期心的作祟,進而轉變成惡性事件。日前,一初二女生在校期間與一男生搭話,結果被該男生的女友及其同伴掌摑。
泰安肥城倆少年當街打死流浪漢的事件,引發輿論對未成年人犯罪的討論。與這樣的惡性事件比起來,未成年人在校園內發生的暴力事件則更加隱蔽。日前,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向各地印發《關于開展校園欺凌專項治的通知》,要求各地各中小學校針對校園欺凌進行專項治。
不管校園欺凌因何而起,都會給孩子們帶來難以抹去的心陰影,不禁讓人為這些花季少年們感到心痛。
就在今年4月末,劉女士發現平日里活潑開朗的女兒雯雯突然變得沉默、膽怯了,并且嚷著不想上學,想換個學校。
雯雯在濟南歷城區某中學讀初二,成績優異、性格爽朗。劉女士覺得女兒表現異常,再三追問之下,女兒痛哭流涕,才說出自己的遭遇。大概在半個月前,雯雯因為跟同班一個男同學多說了一會兒話,就被該男生的女友喊來倆同伴扇了耳光。
&ld;她們說我女兒勾搭她男友。&rd;劉女士聽女兒說,涉事女孩在課間伙同兩個同伴,把女兒喊到女廁所,每人扇了她幾記耳光。&ld;我女兒說得有十來個耳光 ,當時牙齦都出血了。她們還威脅我女兒,不準告訴家長和老師,否則打得更厲害 。&rd;更讓劉女士氣憤的是,這個女生還逼著雯雯說自己是&ld;狐貍精&rd;。
得知女兒的經歷后,劉女士當即找到學校,要求該女生賠禮道歉。但讓劉女士擔憂的是,這個施暴的女生會不會再伺機報復?為此,她已經開始考慮為女兒備轉學。
這樣的校園欺凌并非個例,而且不少都是早戀引起。梁海是江蘇某職業中專的學生會干部,在學生會納新時招來幾個學妹。梁海經常和學妹在一起討論學生會工作,引發學妹前男友的嫉妒,沖他臉上就是一頓打,梁海臉部受了傷。
幾個女生圍毆一名女同學,拳打腳踢甚至扒衣服。網絡上,類似的視頻不斷被傳出。對此,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青少年工作系副教授宋雁慧表示,目前校園暴力出現了三個新特征,其中之一就是女生暴力事件的增多。
宋雁慧認為,相對于男生來說,女生暴力更契合&ld;欺凌&rd;的定義。&ld;女生暴力往往是對人不對事,目的不僅僅是解決問題,而是通過折磨受害者達到心上的報復快感。&rd;宋雁慧說,女生暴力往往是多對一,過程具有虐待性、與性相關的凌辱性等行為特征。&ld;女生對同伴關系的緊張程度遠遠高于男性。&rd;
在宋雁慧看來,校園暴力的另兩個新特征分別是網絡暴力的流行以及現實暴力上傳網絡,具體表現是施暴者通過、微信、論壇等對受害人進行言語攻擊;或是上傳受害人隱私、被侮辱的照片、視頻等。
&ld;校園暴力并不是在各個學校平均分配的,而是集中于一部分學校之中。&rd;宋雁慧把這種現象稱為&ld;校園暴力叢生&rd;。&ld;校園暴力與其他社會現象一樣,有臨界點,就是發生事件達到一定比例以后,就會導致大幅度上升,從而出現校園暴力叢生現象。&rd;
宋雁慧在研究中發現,校園暴力多分布在薄弱學校,比如職業學校、寄宿學校以及留守兒童學校等。&ld;于學校分層的方式,導致成績差、行為問題多的學生聚集在一起,再加上&ls;破窗論&rs;,導致&ls;問題學生&rs;增多,從而造成更多的校園暴力事件。&rd;
&ld;有時因一句話,學生就約到一起打架&rd;。一名資深初中教師稱,校園暴力多是群架,一對一的不太多,&ld;孩子講哥們義氣&rd;。
16歲的張巖在我省一家體校學習,起初,他成績優異,但和&ld;問題學生&rd;成為朋友后,逐漸養成了打架斗毆的不良習氣。一天,張巖的哥們于澤酒后隨地小便,與李某發生爭執,于澤跑回宿舍后把事情告訴了張巖等十余人。聽說哥們被欺負,張某從床底拿出鐵管就去找李某&ld;算賬&rd;,用鐵管打傷對方頭部。
還有的學生仗著自己膽大,欺負弱小同學。徐欣曾就讀于我省某中學,為了找點錢花,他多次跑到學校門口附近,采用言語威脅等方式,強行拿走同學的現金等財物。
因為校內監控嚴密,暴力事件多集中在校外,因而更加隱蔽。&ld;有些老師壓根不知道,或者學生出了事老師才知道。&rd;這位教師說,欺凌一方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不對,必然會瞞著老師,被欺凌一方可能受到對方威脅,擔心找老師受到更大的報復,只能忍氣吞聲。而老師也只能通過其他同學了解班級動態。
除了用拳頭,一些未成年人選擇用更加隱蔽的方式欺凌同學,例如在學生的水杯中下藥、強制同學喝尿等,而這種欺凌方式給受害學生帶來的心創,傷遠遠超出幾巴掌帶來的傷害。
就校園欺凌事件發生的原因,記者采訪的專家一致認為,家庭教育的缺失是排在第一位的。
宋雁慧表示,家庭可以給帶來孩子成長的安全感。對孩子完人格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ld;家長長期不在身邊,或許沒有正確引導,會造成孩子人格上的缺失,導致行為上比較怪異。&rd;宋雁慧說,這個行為不是親社會的行為,逐漸走上反社會。
&ld;家庭教育不到位,孩子的是非觀念就容易扭曲。&rd;省實驗中學心教師溫學琦也認為,欺凌者也是家庭教育失敗的受害者,他們缺乏愛,又不知道如何去愛,在沒有其他方式得到尊重的情況下,認為怕就是一種尊重,于是以暴制暴,以此證明自己有能力,&ld;家庭教育應該教會他們什么是尊重&rd;。
除了家庭教育,校方責任也不容忽視。記者通過一些老師了解到,在發生校園欺凌事件時,大多通過批評教育、處分的方式處,可能導致少數學生因受不到懲罰而助長暴力傾向。
&ld;甚至有少數學校在面對這樣的情況時都不敢管。&rd;溫學琦分析,一個是擔心學生心承受能力差,一個是擔心家長找過來,還有就是老師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課上,面對這種情形不知道怎么管。
此前,省人大代表、德州市第五中學校長楊玉華在接受齊魯晚報記者采訪時就表示,現在很多教師面對違紀的學生,不知道該怎么去管教。&ld;是不是可以出臺教育的懲戒制度,規定教師的懲戒底線。在學生違紀的時候,可以在不傷害孩子身體以及自尊心的前提下,進行懲戒。&rd;
楊玉華說,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對于違紀學生懲戒的明文規定。比如美國的學校有權將違紀的學生停課、關禁閉、開除甚至移送少年警戒學校;英國的教育機構有權對違紀的學生罰寫作文、關禁閉等。&ld;適當教育懲戒制度的出臺,首先可以給教師立規矩,在處罰學生時避免觸犯底線,同時對品德和學業出現偏差的學生及時矯正。&rd;
(文中未成年人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