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初中生疑因學習壓力大患上突發性耳聾
&bsp; 原標題: 12歲初中生突發耳聾
每年的3月3日被確定為&ld;全國愛耳日&rd;,而今年的愛耳日主題被定為&ld;關注兒童聽力健康&rd;,呼吁廣大家長和孩子們關注聽力健康。其實,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人們往往會忽視聽力健康,一方面可能是因為壓力過重的而忽視,另一方面,則可能是因為大多數人沒有關注聽力健康的這樣一個意識。
今年的中國愛耳日主題是&ld;關注兒童聽力健康&rd;,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中醫師王勇說,雖然突發性耳聾的成人患者較多,發病率有上升趨勢,但我們更在意的是其發病的低齡化趨勢,尤其是兒童突發性耳聾的防治。
通訊員 羅鑫
揚子晚報記者 楊彥
兒童突發性耳聾尤其要排除先天性的耳部解剖結構的發育異常,其次要與耵聹栓塞、中耳炎等鑒別。如果排除上述的原因,則可被診斷為&ld;突發性耳聾&rd;。小宇是一位12歲的初一學生,平時自律性強,成績優秀,為學校尖子班成員,平時學習任務較重。他爸爸說,孩子雖然嘴上不說學習緊張,但從其對生活、學習細節的過度重視上,仍能看出他的專注,而且平時因為學業忙運動時間不能保證。突然一天早上起床后就什么也聽不見了。因為發現及時,經過中醫的針灸,中藥湯劑的補脾養心、行氣解郁治療,及西醫的營養神經等治療后痊愈。
王主任說,從突發性耳聾發病原因的推測上可以看出,&ld;精神因素、疲勞&rd;,確實是其中發病的重要因素。其他的發病原因還包括:營養不良、微量元素的缺乏、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性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等。突發性耳聾于是不明原因的,且是突然發生的聽神經的損傷,故臨床對該病的治療效果并不想,絕大部分患者不能夠達到痊愈。
從突發性耳聾發病的病變化可知,其發病的必然階段為&ld;微小血管病變&rd;,即負責耳內供血的毛細血管病變,導致耳內器官組織的供血減少,引起神經細胞的缺血壞死,出現突發性耳聾的發生。微小血管病變包括了血管的炎癥改變、血液粘稠度的增加、血液流動的緩慢等等;從這個角度解,兒童的運動可對促進血管內血液的運行、增強血管自身的功能,更好地調節耳內的血液供應可能是具有很大幫助的。
當然,在沒有完全搞清楚突發性耳聾的發病原因之前,這種疾病低齡化的趨勢更值得我們重視;一旦發生了突發性耳聾,不但會給孩子的心留下較為沉重的負擔,也會在日后的特定環境下復發、加重。因此我們呼吁廣大家長,關注兒童及青少年的聽力健康狀況的變化,首先一旦發現聽力變化,及時就診,做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據研究認為,該病早發現、早治療的效果比晚治療具有明顯差異性,即存在最佳的治療時間窗(3-7天);其次避免長時間配戴耳機,避免長時間待在大聲及吵鬧的環境中;最后平時應該關注兒童的身心健康,包括舒緩兒童的緊張情緒、適當增加兒童的課外運動量、注意兒童飲食的營養搭配、減少兒童的脂肪攝入等等,這些都應該是預防突發性耳聾低齡化的簡單而有效措施。